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质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2986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质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质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质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优质教案

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我们以前学过关于长征的课文有哪些?

2.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个红军在长征途中过草地时的一位老班长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认读

2.检查词语读记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导读”明确本课学习要求

(1)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是么事?

(2)用不同符号勾画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并在旁边标注自己的感悟。

(3)把令你感动的部分照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4)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

(1)主要内容:

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2)交流描写老班长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悟

A.外貌: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B.神态、动作:

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去除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C.动作神态、语言: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

“吃过了。

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D.动作、神态: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应咽下去。

E.语言:

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

“……”

F.神态: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G.语言: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

……

(3)感情朗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引导学生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四、总结全文

五、板书设计

六、金色的鱼钩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接受任务——照顾病号——光荣牺牲——珍藏鱼钩

(1-2)(3-22)(23-33)(34)

老班长:

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七、课堂检测

 

课题名称

第四章13《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鱼钩是一件很普通的东西,文中的这枚鱼钩还是生满了红锈的鱼钩。

把它上升到光辉灿烂的思想层次,需要抓住关键词,抓住重点句反复的的读。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

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现在养尊处优中的孩子们来说可能无法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情境,已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思想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悟中升华。

教学方法

通过文中大量的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来突出人物特点从而体现人物高尚品质。

继而引出“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了解背景: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期间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

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场战斗。

长征经过了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他们过草地,翻雪山。

中央红军长征前约有8.8万人,到达陕北后只剩约7千人。

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川西北若尔盖地区。

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

没有道路,没有村寨,人烟荒芜,鸟兽绝迹。

若人或骡子不幸陷入泥潭,会愈陷愈深,直至吞没无生还之望。

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

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

(设计意图:

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活太久远,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现在养尊处优中的孩子们来说可能无法理解。

所以我以当时的时代背景为导入,引导学生走进课文。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请同学们速读全文,思考:

1、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老班长和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

3、为什么说鱼钩是金色的?

二、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四个部分:

1、草地途中照顾战士(1-4段)

2、弯钩钓鱼自己不吃(3-22段)

3、奄奄一息安定情绪(22-33段)

4、壮烈牺牲保存鱼钩(34段)

三、大家觉得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式来体现老班长的人物特点呢?

(一)a、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白了。

b、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c、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其实他这些天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呢。

这是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

三十多岁的老班长有着五六十岁老人的容貌,背驼了。

皱纹满了,两鬓都白了。

这些外貌描写,体现了战争年代的艰苦和老班长说明老班长在长征路上饱经风霜,唱着歌路途艰难的特点。

可以用对比的手法让学生看看现在三十多岁的人是什么样?

再看看老班长是什么样?

这样学生的体会会更深,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a、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b、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这是老班长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充分表明老班长内心发现可以为战士们增加营养的迫切心理。

从捧着碗,几根草根,吃剩的鱼骨头,紧邹眉头硬咽下去这些重点词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处处替别人着想,吃苦在前的老班长。

凸显了咯班长尽职尽责的高贵品质。

(三)a、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他说:

"怎么了,吃不下?

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

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

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b、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这是老班长的语言描写:

这些话充分表明老班长心中只有战士,没有自己的,临终不忘党的嘱托,不忘使命的高贵共产党人的精神。

(课文偏长,我设计了一条主线贯穿全文,从描写老班长神态,语言,外貌,动作的语句入手,通过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这些内容,从中体会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不忘使命,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灿烂的思想品质。

在这,我采取的,是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多读,引导学生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全文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四、情感升华

1、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我想:

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虽然这个鱼钩很小,但它代表老班长的高贵品质;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鱼钩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代代相传,永垂不朽。

2、最后请大家再次深情地朗读课文,再次感受我们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再次用心体会老班长的高贵品质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五、课堂练笔:

本文作者使用了大量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生动的塑造了老班长这一平凡而伟大的人物。

现在也请你运用这些方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注意:

细致观察,用心揣摩,选择最能表现突出人物形象的方面来写。

通过具体事例来反映人物。

小结

六、小结:

学习了老班长身上的精神之后,大家觉得处于21世纪的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精神和思想呢?

(看资料略)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这样英雄的人和事,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者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出自己的一切,哪怕是生命也在所不惜。

作为小学生,你们应该从小立志学好知识,学好本领,长大也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而尽自己的力量。

七、推荐读文:

《七律长征》《倔强的小红军》《飞夺泸定桥》《雷锋日记》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三、重难点:

  1、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2、理解: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毛泽东主席写的《长征》,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板书课题)

二、围绕课题,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  

2、默读课文并思考:

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

(出示)“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3、围绕老班长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4、课文中有些句子读了让人非常感动,你认为呢?

把你认为感动的句子勾划下来,多读几遍,要读出感情来。

三、研读片段,谈感受,练朗读

(一)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讨论:

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2、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二)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读后讨论:

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

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三)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出示课件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2、思考:

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肯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

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

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3、指导朗读。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四)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3、指导分角色朗读。

(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

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

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出示句子课件)

(一)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二)深情朗读中心句。

出示红军胜利走出草地的课件

五、发展思维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呢?

 

《金色的鱼钩》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对老班长的人物描写,说说老班长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感受老班长的精神,和同学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对老班长的人物描写,说说老班长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教学难点:

感受老班长的精神,和同学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下面这幅图片吗?

出示雪山草地风景图。

预设:

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等。

2.这里的风景看起来很美。

但实际上自然条件非常的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

这里海拔很高,氧气稀少,缺少食物。

可以说是生命的禁区。

但是你知道吗?

曾经有一支军队赤着脚跋山涉水,走过了25000里长征。

这支军队就是——中国工农红军。

3.背景介绍: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结束。

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

中央红军长征前约8.8万人,到达陕北后只剩下约七千。

4.了解长征:

谈一谈长征路线,讲一讲长征途中的艰难,让学生们了解长征的困难。

5.我们在上册曾学到过毛泽东同志的《长征》,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今天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征途中……一起走进课文《金色的鱼钩》。

二、初读课文

1.认真听读课文,思考: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你用什么样的办法来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的?

2.和同学一起总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预设:

(1)要素串联法。

(2)段意合并法。

(3)小标题概括法。

(4)关键句段综合法。

3.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1)独立阅读。

(2)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将内容进行概括性叙述。

预设:

课文讲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同志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三、感知理解

1.带着问题小组讨论交流。

(1)故事发生在什么背景下?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3)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哪里?

(4)老班长接受了怎样的任务?

2.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展示,明确:

(1)故事发生在长征途中,粮食紧张,情况恶劣。

(2)故事发生的时间:

1935年秋天。

(3)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草地行进中。

(4)老班长接受的任务是照顾三个病号。

3.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

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老班长为了照顾别人而牺牲了,这多么令我们感动啊!

下面就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把令你感动的部分找出来并勾画,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出示句子一:

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

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预设:

(1)我读出了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他在为三个病号伤员着急。

(2)我读出了老班长睡不好觉,因为他在为伤员担心。

(3)我觉得老班长为伤病员焦虑着急,他瘦得那么厉害,也是为伤病员操心啊!

出示句子二: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

“老班长,你怎么……”

预设:

(1)动作描写,我从这些动作里读到了老班长吃草根、鱼骨的时候很痛苦。

我很感动。

(2)神态描写,我读出了老班长的痛苦。

(3)读“我”喊出来的话应该快一些,读到结尾要停顿,因为我的心情很难过。

四、感悟中心

1.思考:

老班长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预设:

从精神层面分析。

2.品读句子。

(1)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2)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

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3)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3.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一谈你的感受。

预设: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4.思考:

为什么说鱼钩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五、课外延伸

1.讲一讲长征故事。

2.聊一聊解放军。

预设:

海外救援、抗疫前线救灾现场等。

六、作业布置

拿起你的笔,写下想对老班长说的话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