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计算方法系列六极限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2820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计算方法系列六极限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计算方法系列六极限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计算方法系列六极限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计算方法系列六极限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化学计算方法系列六极限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计算方法系列六极限法.docx

《高中化学计算方法系列六极限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计算方法系列六极限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计算方法系列六极限法.docx

高中化学计算方法系列六极限法

高中化学计算方法系列(六)

极限法

极限判断是指从事物的极端上来考虑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

该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确定了事物发展的最大(或最小)程度以及事物发生的范围。

例1:

在120℃时分别进行如下四个反应:

A.2H2S+O2=2H2O+2SB.2H2S+3O2=2H2O+2SO2

C.C2H4+3O2=2H2O+2CO2D.C4H8+6O2=4H2O+4CO2

(l)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总压强(P)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2)若反应在压强恒定容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体积(V)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V前d后和V前>V后的是(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方法:

从反应物全部变成生成物来作极限判断。

解析:

(1)在容积固定的容器内,四个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除硫单质外均为气体,

总结:

解本题还应用了物理学中气态方程和化学中的阿伏加德罗定律。

这是一道物理和化学学科间综合试题,体现了当今的命题方向。

例2:

把含有某一种氯化物杂质的氯化镁粉末95mg溶于水后,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300mg,则该氯化镁中的杂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氯化铝   C.氯化钾   D.氯化钙

方法:

采用极值法或平均分子量法。

解析:

[解法一]:

(极值法)

假设95mg全为MgCl2,无杂质,则有:

MgCl2~2AgCl

95mg  2×143.5mg

生成沉淀为287mg,所以假设95mg全部为杂质时,产生的AgCl沉淀应大于300mg。

总结:

极值法和平均分子量法本质上是相同的,目的都是求出杂质相对分子量的区间值,或者杂质中金属元素的原子量的区间值,再逐一与选项比较,筛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例3:

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反应器中,有一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两侧分别进行如图所示的可逆反应.各物质的起始加入量如下:

A、B和C均为4.0mol、D为6.5mol、F为2.0mol,设E为xmol.当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以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并且隔板恰好处于反应器的正中位置.请填写以下空白:

 

(1)若x=4.5,则右侧反应在起始时向(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该方向进行,则x的最大取值应小于.

(2)若x分别为4.5和5.0,则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反应达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

(填“相等”、“不相等”或“不能确定”).其理由是:

方法:

解答该题时,首先要考虑两侧都达到平衡时物质的量必须相等,然后要从完全反应的角度去考虑极大值,因是可逆反应,所以又应小于极大值。

至于第(3)问,应从两平衡体系的相互关系去分析,即两体系温度始终相同。

解析:

(1)已知左侧平衡时总物质的量为12.0mol,因此右侧达到平衡时的总物质的量应为12.0mol。

现x=4.5,则右侧起始时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4.5+6.5+2.0=13。

反应在起始时必须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才能使物质的量变成12mol。

确定x的最大取值应小于多少,可通过两种方法求解。

方法一:

假定加入的xmolE完全转化时,则D余(6.5—x/2)mol,F共有(2.0+x)mol,由(6.5—x/2)+(2.0+x)=12.0,解得x=7.0。

则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的最大取值应小于7。

方法二:

设达平衡时E的消耗量为2amol。

起始时:

6.5x2.0

平衡时:

6.5-ax-2a2.0+2a

因左侧反应混和物总的物质的量为12mol,所以达平衡时右侧反应需满足:

(2)因为这两种情况是在两个不同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的,平衡状态不同,所以A的物质的量也不同。

总结:

压强对平衡体系的影响在众多的可逆反应分析中经常出现,此类试题要求考生既要分析平衡状态,又要分析相互影响,有时还要考虑极限值问题。

例4:

pH=5和pH=3的两种盐酸,以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是()

A.2B.3.3C.4D.8

方法:

根据端值及平均值分析。

解析:

根据平均值原则,端值一﹤平均值﹤端值二,不可能为A,D,而pH是对c(H+)取负对数后得到的值,不是简单地将pH1和pH2相加求算术平均数,所以不可能是C。

以此答案只能为B。

总结:

此题也可根据两强酸等体积混合后巧用pH混=pH小+0.3获得结果。

例5:

取3.5g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若2.5g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应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

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4  B.40  C.56 D.65

方法:

采用极限值分析,找出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范围,而后对照选项获得结果。

例6:

在一定条件下,气体A可发生如下反应:

2A(g)B(g)+3C(g)。

若已知所得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4.25。

则A的式量可能是()

A.8.5B.16C.17D.34

方法:

采用极值法分析。

解析:

假设A物质没有发生反应,则A的式量为8.5。

如果A全部转化为B和C,则B、C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为8.5,A的式量为17。

题中反应为可逆反应,故答案为B。

总结:

该题利用化学平衡部分的三态进行分析计算也可获得答案,但耗时较多。

例7:

取5.4g由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组成的混合物,使之与足量水反应,蒸发反应后的溶液,得到8g无水晶体。

通过计算判断此金属为哪一种碱金属。

方法:

此题只需用极值法确定R的原子量的取值范围,再对照碱金属的原子量即可判断R为何种碱金属。

解析:

题中的反应有:

2R+2H2O=2ROH+H2↑,R2O+H2O=2ROH。

设5.4g全部是金属R,R的原子量为x,则R的摩尔质量为xg/mol。

5.4/x=8/(x+17),x=35.7

设5.4g全部是R2O,则R的原子量为y。

则R的摩尔质量为yg/mol。

2×{5.4/(2y+16)}=8/(y+17),y=10.7

因为10.7﹤23﹤35.5,故R为Na。

总结:

采用极限值,可使该题中的复杂问题得到简化。

例8:

1.40g含有碱金属(M)及其氧化物(M2O)的混合物,与水反应生成1.79g碱。

求混合物的成分及其组成。

方法:

由于碱金属不确定,可用极端假设法加以讨论。

即讨论1.40g全部为碱金属及1.40g全部为碱金属氧化物时生成碱的质量,然后根据平均值规律建立不等式解题。

解得x=0.498(g)

y=0.902(g)

总结:

本题若用常规法对可能存在的物质作逐一尝试,逐一淘汰求解是很繁难的。

选取极值法进行求解,可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9:

在标准状况下H2和Cl2的混合气体aL,经光照后完全反应,所得气体恰好能使bmol的NaOH完全转化为盐,则a,b的关系不可能是下列的()。

A.b=a/22.4B.b﹥a/22.4C.b≥a/11.2D.b﹤a/22.4

方法:

“气体恰好能使bmol的NaOH完全转化为盐”是该题的关键之处。

“气体恰好”是指能与NaOH反应的气体能完全与之反应并转化为盐,而不是气体无剩余(可能剩余H2)。

以此可用极限法去分析,即NaOH的最小值为aL全为H2,NaOH的最大值为aL全为Cl2。

解析:

若aL全为H2时,耗碱量为0,若aL全为Cl2时耗碱量最大,此时b=a/11.2。

因此对二者的混合气体而言,耗碱量应介于0~a/11.2之间,故a,b关系不可能的只有C。

总结:

此题在分析时,不仅要考虑极限值,还要考虑题中关键字词。

例10:

某混合物含有KCl、NaCl、Na2CO3,经分析知含Na31.5%,含氯为27.08%(质量百分含量)。

则该混合物中含Na2CO3为()

A.25%B.50%C.80%D.无法确定

方法:

若假设此混合物由下列三种物质的极端组成,那么判断起来比较简单。

(1)若只由KCl和Na2CO3组成,用含Na%求出Na2CO3的质量

(2)若只由NaCl和Na2CO3组成,又用含Cl%量求出Na2CO3的质量

(3)若只由KCl和Na2CO3组成,用Cl%量求出Na2CO3的质量

混合物中Na2CO3的实际质量应比

(1)

(2)中值小,比(3)中值大(因KCl比NaCl分子量大)

解析:

设混合物为100g:

(1)设混合物只由KCl和Na2CO3组成,则用含Na%求出Na2CO3的质量为:

100g×31.5%×    

=72.6g 

(2)

设混合物只由NaCl和Na2CO3组成,则用含Cl%量求出Na2CO3的质量为

100g—100g×27.08%×   =55.4g

(3)设混合物只由KCl和Na2CO3组成,则用含Cl%求出Na2CO3的质量为:

 100g—100g×27.08%×  =43.2g

因为72.6g﹥55.4g﹥50g﹥43.2g

故正确答案为(B)

总结:

对于三种物质,两种数据,如通过列方程求解,因缺少数据而无法求得结果。

此时必须要考虑极限问题,通过分析极限情况而获得正确结果。

例11:

800℃时将1molCO和1molH2O(蒸气)通入2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CO(g)+H2O(g)CO2(g)+H2(g),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内CO2为0.3mol/L,此时再向容器内通入1mol水蒸气,并保持温度不变,则达到平衡时CO2物质的量可能为()

A.0.9molB.0.6molC.0.3molD.1.2mol

方法:

通过找出新平衡时CO2物质的量的范围,再进行估算即可。

解析:

由于反应是可逆的,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因此再向容器内通入1mol水蒸气时,CO2的物质的量应大于0.6mol,但CO又不可能完全转化为CO2,所以CO2的物质的量应介于0.6~1mol之间,故选A。

总结:

此类试题如果通过计算,则必须要懂得化学平衡常数,而在此条件下,想通过计算获得结果根本不可能,以此只能通过估算获解。

专项训练:

1.PCl5在密闭容器中有反应:

PCl5(g)PCl3(g)+Cl2(g)。

t1C时PCl5的分解率为48.567%,t2C时分解率为97.034%。

则t2C时反应体系的物质的量是t1C时反应体系的多少倍()

A.0.4B.1.3C.1.6D.1.9

2.800C时,将1molCO和1molH2O(g)通入2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CO(g)+H2O(g)CO2(g)+H2(g)

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内CO2为0.3mol/L,此时再向容器内通入1molH2O(g),并保持温度不变,则达到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0.3molB.0.6molC.0.9molD.1.2mol

3.由第二主族元素R的单质及其相应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共12g,在此混合物中加足量水,完全反应后,蒸干,得固体。

则该元素可能为()

A.MgB.CaC.SrD.Ba

4.常温下A和B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A的分子量大于B的分子量),经分析混合气中只含有氮和氢两种元素,而且,不论A和B以何种比例混合,氮和氢的质量比总大于14/3。

由此可确认A为①____,B为②____,其理由是③____。

若上述混合气体中氮和氢的质量比为7:

1,则在混合气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④____;A在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为⑤____。

5.在周期表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其原子序数的2~2.6倍。

某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组成的混合物4.0g与水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得到固体5.0g。

试推断这是什么金属?

混合物中碱金属单质所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6.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KHCO3的混合物9.20g与100mL盐酸反应。

(1)试分析,欲求标准状况下生成的CO2的体积时,还需什么数据(用a、b等表示,要注明单位)。

(2)利用所确定的数据,求标准状况下生成的CO2的体积:

所需数据的取值范围

生成CO2的体积(标准状况)

盐酸不足时

盐酸过量时

(3)若NaHCO3和KHCO3不是等物质的量混合,则9.2g固体与盐酸完全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生成CO2气体的体积大于L,小于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