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管理系统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41384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库存管理系统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库存管理系统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库存管理系统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库存管理系统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库存管理系统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库存管理系统设计方案.docx

《库存管理系统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库存管理系统设计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库存管理系统设计方案.docx

库存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绪论

第一章库存管理

1.1库存的分类

1.2库存的作用与弊端

1.2.1库存的作用

1.2.2库存的弊端

1.3库存量的控制

1.3.1独立需求的库存控制

1.3.2相关需求的库存控制

1.4库存管理策略

1.4.1ABC库存控制法

1.4.2控制库存的管理策略

1.5库存作业与信息处理

1.5.1物料入库和移动管理

1.5.2库存盘点

1.5.3库存物料管理信息分析

第二章库存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2.1库存管理业务分析

2.2库存管理业务数据流程图

2.3实体关系设计

2.4模块功能设计

第三章需求分析

第四章库存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第五章

 

绪论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简称ERP)是由美国GarterGroupInc.咨询公司提出的。

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模式。

ERP的形成经历了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基本MRP),闭环MRP,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ResourcesPlanning,MRP-Ⅱ)等过程发展而来。

随着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提出和发展,MRP-Ⅱ逐步吸收和融入其他先进思想完善和发展自身,到20世纪90年代,发展到新的阶段:

ERP企业资源计划。

企业资源计划(ERP)体现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并提供了企业信息化集成的最佳方案。

它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对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金、材料、设备、方案(生产技术)、信息和时间等各项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充分考虑,最大限度的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科学、有效地管理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等各项具体业务工作。

概括的说,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集成了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它利用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市场资源,为企业制造产品或提高服务创造最优的解决方案,最终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

ERP系统常见的模块有:

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制造标准、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管理、JIT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帐务管理、成本管理、应收帐管理、应付帐管理、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分销资源管理、设备管理、工作流管理、系统管理等。

而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其中的库存管理系统。

库存管理工作包括物料的存储、收发、使用及计划与控制等相关的各个方面。

库存对市场的发展、企业的正常运作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库存的作用都是相对的,任何企业都不希望存在任何形式的库存,无论原材料、在制品还是成品,企业都想方法降低库存。

因此主要研究问题就落在了库存量的控制问题。

企业库存管理业务主要有对物料的收发管理工作,根据物料的不同物理与化学属性做好物料存储与防护工作,降低各种库存管理费用,分析并提供库存管理所需要的各种数据报表等。

对库存管理系统的设计主要要解决:

1.物料出入库、移动管理;2.库存物料定期盘点,调整物料存量做到帐物相符;3.库存物料管理信息分析。

将库存业务分成基本数据管理、库存业务管理两个子系统。

 

第一章库存管理

传统上对库存管理的理解通常是指对物料的进、出、存的业务管理,但这种理解在ERP系统中是不全面的。

APICS词汇中对库存的定义是:

“以支持生产、维护、操作和客户服务为目的而存储的各种物料,包括原材料和在制品、维修件和生产消耗、成品和备件等”。

库存管理工作应该包括物料的存储、收发、使用及计划与控制等相关的各个方面。

本章将对库存管理的业务和策略以及ERP库存子系统管理流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讨论。

1.1库存的分类

库存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是指企业为了生产、销售等经营管理需要而对计划存储、流通的有关物品进行相应的管理,如对存储的物品进行接收、发放、存储保管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在了解库存作用前,有必要先了解库存的分类。

库存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以下从几种角度来看库存的分类:

(1)按价值划分,可分为贵重物品和普通物品,如库存ABC分类法就属于按价值分类的方法。

(2)按物品在企业的产品成型状态划分,可分成原材料库存、半成品库存以及产品库存。

(3)按库存物品的形成原因(或用处)划分,可分成安全库存、储备库存、在途库存和正常周转库存。

·安全库存是为了应付需求、制造与供应的意外情况而设立的一种库存。

例如,原材料供应的意外,有时会因为供应商可能发生的生产事故、原材料采购意外等造成材料供应短缺,因而要对一些材料设立安全库存;产品销售的不可预测性,也要存储一定量的成品库存;预防本企业生产发生的意外情况,设立半成品的安全库存量,等等。

·存储库存一般是企业用于应付季节性市场采购与销售情况,如采购困难、材料涨价、销售旺季等。

·在途库存是由于材料和产品运输而产生的库存量。

·正常周期库存是指一般用于生产等企业经营需要而产生的库存,如按生产计划采购的物资等。

(4)按物品需求的相关性可分为独立需求库存和相关需求库存,独立需求库存是指某一物品的库存量和有些物品有关系,存在一定量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企业要针对不同的库存物品类别,采取不同的库存管理策略。

1.2库存的作用与弊端

自从有了生产,就有了库存物品的存在。

库存对市场的发展、企业的正常运作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2.1库存的作用

1.维持销售产品的稳定

销售预测型企业(MTS方式,见主生产计划部分)对最终销售产品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库存,其目的是应付市场的销售变化。

这种方式下,企业并不预先知道市场真正需要什么,只是对市场需求的预测进行生产,因而产生一定数量的库存是必要的。

但随着供应链管理的形成,这种库存也在减少或消失,供应链管理参考本书的相关章节。

2.维持生产的稳定

企业按销售定单与销售预测安排生产计划(参考主计划生产部分),并制定采购计划,下达采购定单。

由于采购的物品需要一定的提前期,这个提前期是根据统计数据或者是在供应商生产稳定的前提下制定的,但存在一定的风险,有可能拖后而延迟交货,最终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生产的不稳定。

为了降低这种风险,企业就会增加材料的库存量。

3.平衡企业物流

企业在采购材料、生产用料、在制品及销售物品的物流环节中,库存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

采购的材料会根据库存能力(资金占用等),协调来料收货入库。

同时对生产部门的领料应考虑库存能力、生产线物流情况(场地、人力等)平衡物料发放,并协调在制品的库存管理。

另外,对销售产品的物品库存也要视情况进行协调(各个分支仓库的调度与进货速度等)。

4.平衡流通资金的占用

库存的材料、在制品及成品是企业流通资金的主要占用部分,因而库存量的控制实际上也是进行流通资金的平衡。

例如,加大订货批量会降低企业的订货费用,保持一定的在制品库存与材料会节省生产交换次数,提高工作效率,但这两方面都要寻找最佳控制点。

1.2.2库存的弊端

以上是库存有益的一面,但是这些库存的作用都是相对的。

客观来说,任何企业都不希望存在任何形式的库存,无论原材料、在制品还是成品,企业都想方法降低库存。

库存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占用企业大量资金。

(2)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与管理成本。

库存材料的成本增加直接增加了产品成本,而相关库存设备、管理人员的增加也加大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3)掩盖了企业众多管理问题,如计划不周、采购不利、生产不均衡、产品质量不稳定及市场销售不力。

用比较形象化的比喻来说,这就好象高海水位掩盖了海水下的礁石,但如果海水退去,这些礁石就暴露出来了,容易造成触礁事故。

这可以用图1.1把它形象的表示出来。

图1.1库存掩盖了大量的管理问题

1.3库存量的控制

库存量的控制问题一般分成两种情况来讨论,即独立需求库存的控制与相关需求库存的控制。

1.3.1独立需求的库存控制

独立需求物品是指物品的需求量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没有量的传递关系。

这类库存物品的控制主要是确定订货点、订货量、订货周期等。

独立需求物品的库存管理模型一般按核定量库存管理模型或定期库存控制模型来控制,下面分别描述这两种模型。

1.定量库存控制模型

定量库存控制模型控制库存物品的数量。

当库存数量下降到某个库存值时,立即采取补充库存的方法来保证库存的供应。

这种控制方法必须连续不断地检查库存物品的库存数量,所以有时又称为连续库存检查控制法。

假设每次订货点的订货批量是相同的,采购的前提也是固定的,并且物料的消耗也是稳定的,那么它的模型如图1.2所示。

图1.2定量库存控制模型

从这种控制模型中可以看出,它必须确定两个参数:

补充库存的库存订货点与订货的批量。

订货批量按经济订货批量求解。

经济订货批量(EconomicOrderQuuality,简称EOQ)的原理是要求总费用(库存费用+采购库存)最小。

由于库存的费用随着库存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采购成本却随着采购批量的加大而减少(采购批量加大,库存也就增加),因此这是一对矛盾,不能一味地减少库存,也不能一味地减少库存,也不能一味地增加采购批量。

这就要找到一个合理的订货批量,使总成本(库存成本与采购成本之和)为最小,如图1.3所示。

经济订货批量就是对这个合理订货批量的求解。

以下是该库存模型的参数计算方法。

订货点:

R=LT+A

图1.3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模型

经济订货量:

式中:

C——单位订货费用(元/次)

D——库存物料的年需求率(件/年)

H——单位库存保管费(元/件·年)

Lr——订单周期内物料的消耗量

A——安全库存量

例1.1某商业企业的X型彩电年消耗量10000台,订货费用为每台10元/次,每台彩电平均年库存保管费用为4元/台,订货提前期为7天,价格580元/台,安全库存为100台。

按经济订货批量原则,求解最佳库存模型。

解:

根据题意

C=10元/次,D=10000台/年,H=4元/台,A=100台

Lr=10000*7/365=191.78台

订货点R=Lr+A=191.78+100=291.78台,取整数292台

经济订货批量为

取整数为224台。

2.库存控制模型

定期库存控制模型按一定的周期T检查库存,并随时进行库存补充,补充到一定的规定库存S。

这种库存控制方法不存在固定的订货点,但有固定的订货周期。

每次订货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订货数量,而是根据当前库存量I与规定库存量S比较,补充的量为Q=S-I。

但由于订货存在前提期,所以还必须加上订货提前期的消耗量。

这种库存控制方法也要设立安全库存量。

这种模型主要是确定订货周期与库存补充量,如图1.4所示。

图1.4经济订货周期模型

订货周期按经济订货周期(EconomicOrderInterval,简称EOL)的模型确定。

计算方法如下:

经济订货周期:

订货量:

Q=(T+L)D/365

最大库存量:

S=D/T

L——订货提前量

C——单位订货费用(元/次)

D——库存物料的年需求率(件/年)

P——物料价格(元/件)

H——单位库存保管费(元/件·年)

F——单位库存保管费与单位库存购买费之比,即F=H/P

例1.2某商业企业的X型彩电年销售量10000台,订货费用为每台10元/次,每台彩电平均年库存保管费用为4元/台,订货提前期为7天,每台价格为580元/台,安全库存为100台。

按经济订货原则,求解最佳库存模型。

解:

根据题意

C=10元/次,D=10000台/年,H=4元/台,A=100台,L=7天

经济订货周期

取整数为8天

订货量

Q=(T+L)D/365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