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明挖区间暗挖防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167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站明挖区间暗挖防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车站明挖区间暗挖防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车站明挖区间暗挖防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车站明挖区间暗挖防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车站明挖区间暗挖防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车站明挖区间暗挖防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

《车站明挖区间暗挖防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站明挖区间暗挖防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车站明挖区间暗挖防水专项施工方案.docx

车站明挖区间暗挖防水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重庆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一期工程土建五标相关设计文件、施工图纸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5、《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003年版)》(GB50299-1999)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20164-2011)

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11、重庆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一期工程土建五标施工组织设计

12、我公司以往类似项目的施工经验

1.2编制原则

1、施工总体布置体现统筹规划、布局合理、节约用地、减少干扰和避免环境污染。

2、遵循《施工图文件》,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认真阅读核对设计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3、遵循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优化施工方案,认真执行工程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

4、遵循事实求是的原则,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根据该标段工程特点,从实际出发、科学组织、均衡施工,达到快速、有序、优质高效。

5、遵循“安全第一、防治结合”的原则,从制度管理资源配制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安全施工,服从建设单位及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指导,严肃安全纪律,严格按照规章程序办事。

6、遵循专业化施工和综合管理的原则,在组织施工时,以专业化队伍为基本形式,配备充分的施工机械设备,同时采取综合管理手段合理调配各种资源,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7、遵循合同条款的要求,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质量、工期、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造价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

8、施工方案可行、施工技术先进、施工组织科学、重信誉、守合同,优质、安全、高效完成本合同工程。

9、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10、确保安全、质量、进度、投资控制为前提,具有可操作性。

1.3编制范围

重庆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标黑石子站、寸黑区间明暗挖、黑港区间明暗挖段范围内防水工程施工。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2.1.1寸黑区间(大里程明挖段)

寸滩站~黑石子站区间(地下段)大里程端明挖段,其中YK22+516.467~YK22+569.670单洞单线矩形断面,净宽5.35m,净高7.5m;YK22+569.670~YK22+590.670为配线段矩形断面,最大净宽7.5m,净高7.7m;ZK22+550.055~ZK22+572.738单洞双线明挖拱形断面,净宽10.46m,净高7.7m。

2.1.2黑石子站

黑石子站所在场地北高南低,地势起伏较大,地面标高233.0~253.0m,相对高差20m左右。

由于南侧地势较低,黑石子站设计考虑地面站,设负一层(站台层),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框架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

地面车站范围北侧建永久挡墙,挡墙边距车站结构边线2.8~5m,长度约220.5m,至负一层基坑底开挖高度约15~24.8m。

根据边坡岩土分布不同,采用锚拉桩+排桩锚杆挡墙+悬臂桩板挡墙做永久支护。

南侧负一层基坑开挖将形成长262m,深约8.5的临时岩质边坡,采用锚喷支护做临时支护。

黑石子站为地下一层,地面两层,鱼腹式岛式车站。

地下一层为站台层、地面一层为站厅层、地面二层为商业开发,屋顶为小客车停车场。

黑石子站中心里程为K22+765.670。

车站总体长度为262m,总宽度为23.6~38m,高12.45m。

从地下一层到地面二层层高依次为:

7.39m,6.7m,5.45m。

横向轴网为9.15m+9.4m+9.4m+9.15m,纵向轴网主要以12m,8.4m,9.0m为主。

在结构7轴、17轴位置设置变形缝,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形式为平板式筏板基础。

2.1.3黑石子站~港城站(原安家湾站)区间

黑石子站至港城站(原安家湾站)区间是重庆轨道交通四号线一期工程的第六个区间,区间明挖段围护结构起点里程为YK22+852.670,终点里程为YK23+000.000,线长147.330m。

区间YK22+852.670~YK22+969.636段采用1:

1.75坡率分级放坡施工,放坡过渡段采用1.0m桩径钻孔灌注桩局部设桩径1.0m的悬臂桩。

区间YK22+969.636~YK23+000.000段,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支撑支护形式。

基坑最大深度为20.5m,基坑最大宽度为15.6m。

黑石子站-港城站(原安家湾站)区间暗挖段,设计起点里程:

右K23+036.741,设计终点里程:

右K23+935.394,区间暗挖段(右线)长898.653m。

隧道暗挖段拱顶埋深11~26m,包括浅埋、深埋隧道。

区间暗挖段小里程段与明挖区间相接,大里程端和明挖车站相接。

本区间隧道拱顶穿越岩层主要有泥岩、砂岩泥岩互层、砂岩,围岩级别为IV、Ⅴ级,局部段在雨季按Ⅵ级。

区间以单洞双线逐渐过渡为单洞单线与港城站(原安家湾站)相接。

隧道按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钻爆法施工,局部采用机械开挖。

2.2防水材料

2.2.1车站外包防水层

1、地下车站、机电设备集中区段的防水等级为一级,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2、结构自防水,抗渗等级为P8。

3、设置外包防水层,采用的防水材料与结构工法相匹配。

(1)复合式结构底板、侧墙采用1.7mm厚白色非沥青预铺式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与后浇筑混凝土粘贴密实。

(2)顶板采用2.0mm厚非固化橡胶(化)沥青防水涂料+1.5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3)放坡、或者围护结构形式为锚索并具备外放条件能与主体结构分离的(间距大于700),侧墙可采用与顶板相同的防水措施。

(4)桩护结构需网喷混凝土,以保证基面平整,局部可采用1:

2.5水泥砂浆顺平,使其具备防水层施工条件,采用预铺式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外防内贴”。

(5)严禁侧墙具备“外防外贴”条件,而人为砌筑砖墙转换成“外放内贴”法施工。

(6)防水层的保护层:

底板可采用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

顶板采用10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

当侧墙防水层采用“外防外贴”施工,防水保护层可采取5mm厚交联闭孔泡沫保护(发泡倍率20~30)或砌筑120砖墙,再回填。

(7)顶板种植:

1~6轴车站顶板需在顶板防水层上增加根阻措施。

在规划种植范围再外放3~5米范围,采用1.2mm厚PVC防水根阻层,设置及技术要求满足JGJ155的要求。

2.2.2区间防水

1、区间防水等级为二级,顶部不允许滴漏,其他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大于总防水面积的2‰,任意100m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3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与0.2㎡。

2、暗挖部分

采用复合式衬砌全包防水措施,初衬上先设置400g/m2/的无纺布衬垫,再施工1.5mm厚预铺式白色非沥青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自粘胶膜层朝向待浇筑二衬混凝土,与后浇筑混凝土粘贴密实。

卷材的物理性能指标须满足GB/T23457-2009(P)的要求,材质需满足GB50108-2009相关条文说明要求。

为防止钢筋作业损坏仰拱部位防水层,可设置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

曲墙、拱顶不设置永久保护层。

拱顶设置的回填注浆小钢管定位准确,不能刺破拱顶防水层,并在二衬浇筑完成后及时注浆(水泥浆)。

3、明挖部分

主体与围护复合形式,在围护上施做预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短边机械固定,并采用配套粘接带卷材搭接;长边自粘边粘接密实;底板采用采用预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

主体与围护分离或放坡段,侧墙、顶板先涂刷非固化橡化沥青防水卷材,再铺设卷材层。

底板采用预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

4、区间明挖部分和暗挖部分分界防水接口要求:

(1)明、暗挖采用的同一种防水卷材即预铺式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可采用焊接或配套密封带粘接工艺,长度不小于100mm,需密实牢固不翘边。

(2)明、暗挖卷材搭接过渡并间距变形缝500以上距离;

(3)搭接的留槎部分卷材自粘覆膜不易过早撕除、注意保护槎头不被破坏。

3.施工准备及工程目标

3.1施工准备

3.1.1设备及物资准备

1、施工机具设备:

黑石子车站及站前、站后防水施工所用机械设备准备到位,维修、保养完毕,运转状况良好,且数量充足,经设备报验完成。

2、测试仪器:

设有外委试验室,能检测防水材料的全部项目。

3、材料进场情况:

黑石子站及区间明暗挖段防水材料部分已进场,并经检验合格。

3.1.2技术准备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工期、环保要求以及施工调查收集的有关资料,组织相关人员编制工程质量计划,对关键工序编制作业指导书、工程施工方案、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2、制定新技术应用和科研项目:

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科研项目并成立攻关小组。

3、技术交底:

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技术骨干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完善、修正、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创优规划、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等并下发各部门及管理人员执行。

施工技术部门按照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对各部门及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总体施工技术交底,对施工中每道工序对各工班下达详细的技术交底书,进行作业层交底,技术交底内容包括相应的安全技术交底。

4、岗位培训:

针对本工程标准高、规模大的特点,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和相关专家对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等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防水工程施工、验收暂行规定,工程质量、职业道德,以及国家、行业、地方现行的有关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

3.2工程目标

3.2.1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目标:

满足地铁及国家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并一次性验收合格。

3.2.2工期目标

土建五标防水工程工期目标:

计划开工日期:

2015年11月20日,计划完工日期:

2016年11月25日,施工总工期:

372日历天。

4.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地下结构防水应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排水不能引起地表沉降、水资源的过度流失。

确立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体系,即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施工缝(包括后浇带)、变形缝、穿墙管等细部构造的防水为重点,并在结构迎水面设置柔性全包防水层加强防水。

图4.1-1车站主体结构横剖面防水图

图4.1-2车站主体结构横剖面防水图

图4.1-3明挖区间主体结构横剖面防水图

 

图4.1-4暗挖隧道主体结构横剖面防水图

4.1施工工艺流程

暗挖防水施工工艺流程:

基面处理—垫层—仰拱铺设缓冲层—防水卷材铺设—防水保护层—仰拱钢筋、砼施工—边墙及拱部铺设缓冲层—防水卷材铺设

明挖区间、车站防水施工工艺流程:

基面处理—垫层—底板防水卷材—底板防水保护层—底板砼浇筑—侧墙钢筋砼施工—侧墙防水涂料、防水卷材施工—顶板钢筋砼施工—顶板防水施工。

4.2施工工艺

4.2.1基面处理

1、明挖基面处理

(1)基面处理要求

①混凝土垫层和围护桩表面不得有明水,否则应进行堵漏处理,待基层表面无明水时,再施作找平层。

②底板垫层应边浇筑边压光找平,避免出现大的鼓包的不平整部位;垫层表面不允许有明水并应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雨天底板表面出现积水。

③围护结构表面需进行找平处理,特别是桩间凹进去的部位需进行填充处理,桩表面可以存在规则的凹凸起伏部位,但要求凹凸起伏部位平缓过渡,凹凸部位的转弯半径不得小于40cm。

④桩表面的凸出物应进行凿除,然后在凿除部位采用1:

2.5的防水水泥砂浆进行覆盖;经过找平处理后的桩表面不得出现不规则的凹坑和任何尖锐凸出物。

2、暗挖隧道基面处理

(1)铺设防水层的基面应无明水流,否则应进行初支(或围护结构)表面的注浆或刚性封堵处理,待基面上无明水流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2)铺设防水层的基面应平整,铺设防水层前应对基面进行找平处理,处理方法可采用1:

2.5水泥砂浆抹面的方法,暗挖顺平,明挖为15mm厚。

处理后的基面应满足如下条件:

D/L≤1/10,其中D:

相临两凸面间凹进去的最大深度;L:

相临两凸面间的最短距离。

(3)基面上不得有尖锐的毛刺部位,特别是喷射混凝土表面经常出现较大的尖锐的石子等硬物,应凿除干净或用1:

2.5的水泥砂浆覆盖处理,避免浇筑混土时刺破防水层。

(4)基面上不得有铁管、钢筋、铁丝等凸出物存在,否则应从根部割除,并在割除部位用水泥砂浆覆盖处理。

(5)变形缝两侧各50cm范围内的基面应全部采用1:

2.5防水水泥砂浆找平。

(6)当仰拱初衬表面水量较大时,为避免积水将铺设完成的防水层浮起,宜在仰拱初衬表面设置临时排水沟。

4.2.2底板(仰拱)防水施工

1、铺设缓冲层(仅在暗挖隧道使用)

(1)铺设防水层前应先铺设缓冲层,用水泥钉(或膨胀螺栓)、铁垫片和与防水层相配套的塑料圆垫片将缓冲层固定在基面上,固定时钉头不得凸出垫片平面。

固定点之间呈正梅花形布设,侧墙上的固定间距为80~100cm;顶拱上的固定间距为50~80cm;仰拱上的防水层固定间距为1~1.5m;仰拱与侧墙连接部位的固定间距应适当加密至50cm左右。

所有塑料垫片均应选择基层凹坑部位固定,避免固定防水层时局部过紧。

(2)缓冲层采用搭接法连接,搭接宽度5cm,搭接缝可采用点粘法进行焊接或用塑料垫片固定。

缓冲层铺设时应与基面密贴,不得拉得过紧或出现过大的皱褶,以免影响防水层的铺设。

2、预铺式防水卷材

(1)明挖结构防水层铺设施工方法

①先铺设底板所有转角部位的加强层卷材,加强层宽度50cm,转角两侧各25cm。

然后铺设大面的防水卷材,防水卷材之间的搭接宽度为10cm,搭接部位采用间距为30-50cm的水泥钉等固定在基面上,然后在搭接部位设置封口胶带。

平面防卷材其它部位可不用固定。

底板防水卷材铺设完毕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保护层。

②底板防水卷材应连续铺设至桩墙壁面不小于25cm的高度(不包括倒角高度)。

③雨季施工时,应在铺设完毕的防水卷材表面设置塑料薄膜临时保护层,浇筑混凝土时应去掉保护膜。

④所有施工缝部位均应增设单层预铺式卷材加强层,加强层铺设在防水层的表面。

(2)暗挖隧道防水卷材施工方法

①铺设防水卷材时,底板及其与侧墙交角处卷材尽量沿纵向铺设;侧墙防水卷材宜沿基层表面竖向铺设。

预铺防水卷材隧道施工,长边存在空白边时,其搭接也可采用双焊缝焊接方式。

然后采用配套双面粘胶黏带覆盖白边进行处理,保证粘接面朝向后浇结构部分均可满粘。

铺贴卷材时不得出现十字接缝(即不得出现四层材料搭接部位)。

②防水层平面部位可采用空铺,立面部分采用机械固定法铺设。

采用机械固定法铺设时,仅在卷材端部边缘固定,并且应确保卷材有效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

预铺防水卷材长边可采用自粘搭接,短边应采用胶粘带搭接,卷材端部搭接区应相互错开。

低温时宜采用焊接,如在空白边,可按下图中所示节点采用双焊缝焊接做法进行搭接,同时采用配套粘接带封堵白边。

如无配套材料,也可采用双面粘1.2mm厚丁基橡胶粘接带代替。

③防水卷材铺设完毕后应对其表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破损部位及时进行修补,材料可采用配套胶带(或丁基胶带),补丁边缘距破损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5cm。

补丁应满粘,以确保大面卷材的不透水性。

对防水层进行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④所有防水层甩槎均应超过预留搭接钢筋最少40cm,也可将甩槎卷起后固定,并注意后期的保护。

甩槎过短会导致后期接茬无法操作。

(3)注意事项

①雨、雪天气和五级以上的天气不得施工。

②应确保基层不得出现明水流和积水,铺设在侧墙表面的防水卷材如有破损,然后在重新铺设防水卷材。

③应确保防水卷材与基面密贴,不得出现鼓包、拉得过紧或悬空部位存在。

④防水层施工前,应确保穿墙管、预埋件均应施工完毕。

防水层铺贴后,严禁在防水层上开洞,以免引起渗漏水。

4.2.3混凝土保护层施工

地面的防水层施工完成后,经验收合格后,立即施工防水层保护层,防水层厚度50mmC20的细石混凝土。

采用商品混凝土溜槽浇筑入模,振捣密实,并用木抹子反复收面,使基面平整、坚实、无明水、起皮、掉砂等现象。

4.2.4特殊部位防水施工

(1)结构变形缝

变形缝防水材料选用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外贴式橡胶止水带。

在侧墙和底板变形缝部位的模筑混凝土外侧设置外贴式止水带。

在结构中部设置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

水平设置的中埋止水带应采用盆式安装,盆式开孔向上,并与水平面成15°~20°夹角。

见下图变形缝处防水做法

4.2.4-1暗挖结构变形缝防水做法

4.2.4-2明挖结构变形缝防水做法

(2)施工缝

明挖结构施工缝分为纵向和环向两种施工缝。

墙体纵向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施工缝防水施工布序见下图

 

4.2.4-3暗挖结构施工缝防水做法

4.2.4-4明挖结构防水施工做法

 

①纵向施工缝

纵向施工缝采用丁基橡胶腻子钢板止水带或采用中埋式钢板橡胶止水带。

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拱(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墙接缝线以下150~300mm处。

墙体有预留孔洞时,距孔洞边缘不应小300mm。

②环向施工缝

底板、边墙、拱部环向施工缝采用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进行防水处理。

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为平醭型。

止水带宽度均为35cm。

橡胶厚度10mm,钢板为镀锌钢板,厚度1mm。

③穿墙管件的防水结构施工

穿墙管件穿过防水层的部位需进行防水密封处理,采用止水法兰和遇水膨胀腻子条(止水胶)进行防水处理。

止水法兰焊接在穿墙管件上,然后浇筑在模筑混凝土中,必要时在止水法兰根部粘贴遇水膨胀腻子条;双面胶粘带先粘贴在管件的四周,然后再将塑料防水板粘贴在双面胶粘带表面,将防水板的搭接边采用手工焊接密实,最后用双道金属箍件箍紧。

(3)施工注意事项

①止水带采用铁丝固定在结构钢筋上,固定间距为40cm,绑扎固定牢靠,避免浇筑混凝土时固定点脱落。

②止水带设置于结构中线位置,结构两侧厚度差不大于1cm,与变形缝中线应对齐,偏离误差不大于1cm,且应与接缝表面垂直,误差不大于15度。

③止水带结构采用现场热硫化对接接头。

施工缝和变形缝止水带十字交叉部位做成工厂接头。

④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安装在预铺式防水卷材表面时,可直接采用水泥钉和铁垫片固定止水带,且固定点距止水带边缘不大于20cm,固定牢靠、准确,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止水带发生移位或脱落。

⑤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最大处或底板有侧墙的交接处,应在高出底板表面30cm以上。

⑥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然后铺设净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材料,再铺30~50mm厚的1:

1水泥砂浆,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

⑦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再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⑧当设计要求在施工缝表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时,可不另外涂刷其它种类的界面剂。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用量不应小于1.5kg/m2。

⑨环向钢边橡胶止水带与纵向丁基橡胶钢板腻子止水带交接处,采用钢边端部螺钉锚固,使止水带密贴,不允许留有缝隙。

4.2.5防水涂料

防水涂料为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使用于明挖部分顶板及侧墙外侧。

(1)基层处理

①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采用木抹子反复收水压实,使基面平整、坚实,无明水、起皮、掉砂、油污等部位存在。

平整度不超过5mm,采用2m靠尺进行检查。

②基层表面的突出物从根部进行凿除,并在凿除部位填充刮平压实;当基层表面出现凹坑时,先将凹坑内酥松表面凿除后用高压水冲洗干净,待槽内干燥后,用1:

2.5水泥砂浆填充压实。

③阴角部位采用1:

2.5水泥砂浆做成钝角或圆角,转角范围基层应圆滑、平整。

④施作涂料防水层的顶板混凝土基面应保证2/1000的平整度,且不允许作找平层。

混凝土基层表面不得有突出的尖角与可见的贯穿裂缝等弊病,若出现宽度>0.3mm的裂缝,须作灌注化学浆液处理。

若裂缝宽度>0.5mm,除对裂缝进行化学浆液灌注外还应再将缝口扩大为8~15mm宽、12~15mm深的V字型槽,先用密封胶嵌填7.5mm,余下部分用聚合物砂浆作保护层。

⑤顶板混凝土含水率测定方法是:

将1m2的卷材覆盖在基层表面上,静置2小时。

若卷材表面或基层表面无水印,则可认为混凝土基层可进行防水层施工。

所有阴角部位均采用1:

2.5的水泥砂浆进行倒角处理。

(2)涂膜防水层施工顺序及方法

①基层处理完毕并经验收合格后,采用剥离强度高、延伸性好、可在潮湿基面施工的防水涂料涂层,底涂层干后,在阴阳角和施工缝等特殊部位涂刷防水涂层加强层,加强层厚度1mm,涂刷完防水涂层加强层后,立即在加强层涂膜表面粘贴增强层,最后涂刷大面积防水层。

变形缝采取多道防线并用新型、优质、高效防水材料(如可注浆的钢边橡胶止水带等)。

②防水涂料采用机械喷涂法进行施工,局部采用人工涂刷进行。

③阴阳角、平面与立面的转角处、管道接口等细节部分先进行刷涂,采用刮涂法施工。

厚度宜为1mm,并将增强层玻纤布(14-16目)裁成相应形状附上。

待做完附加层后进行全面施工,确保涂层厚度保持一致。

④喷涂前2小时进行加热,待涂料整体温度达到可喷状态时,用专用喷涂机均匀地喷涂非固化橡化沥青防水涂料。

喷涂时,根据厚度调换不同喷枪枪嘴,防水层一次成型。

⑤涂刷大面积的涂膜防水层施工,防水层采用多道(一般3~5道)涂刷,上下两道涂层涂刷方向互相垂直。

当涂层表面完全干燥后,才可进行下道涂膜施工。

⑥防水层施工完毕并经验收合格后,及时施作防水层的保护层。

(3)施工注意事项

①雨雪天气及五级风以上的天气不得施工。

②涂膜防水层不得有露底、开裂、孔洞等缺陷以及脱皮、鼓泡、露胎体和皱皮现象。

涂膜防水层以基层之间应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砂眼、脱层等现象。

成膜厚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

③涂膜收口部位应连续、牢固。

不得出现翘边、空鼓部位。

④保护层完工前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以免破坏防水层;涂层的预留搭接部位应由专人看护。

⑤回填时机械或机具不得碰撞顶板结构及防水保护层,结构两侧及顶部500mm范围内采用人工使用小型机具夯填。

回填土中不得含石块、碎石、灰渣及有机物。

人工夯实每层不大于250mm,机械夯实每层不大于300mm。

夯实时应防止损伤防水层。

只有在回填厚度超过500mm时,才允许采用机械回填碾压。

5.施工注意事项及验收标准

5.1防水工程

1、涂料防水层应分层涂刷或喷涂,涂层应均匀,涂刷应待前遍涂层干燥成膜后进行。

每遍涂刷时应交替改变涂层的涂刷方向,同层涂膜的先后搭压宽度宜为30~50mm。

2、涂料防水层的甩搓处接搓宽度不应小于100mm,接涂前应将其甩搓表面处理干净。

3、涂料防水层分项工程检验批的抽样检验数量,应按涂层面积每100㎡抽查1处,每处10㎡,且不得少于3处。

4、涂料防水层的评价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90%。

5、止水带安装准确,安装牢固。

6、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然后铺设净浆、涂刷混凝土界面剂或水泥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再铺30mm~50mm厚的1:

1水泥砂浆,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7、后浇带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应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60d后再施工。

其抗压强度、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