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8304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6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安全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安全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安全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安全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

《《安全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

《安全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安全的基本概念

一、安全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1、安全的定义

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财产、设备的损坏或损失或环境危害的条件。

安全不是瞬间的结果,而是对系统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过程状态的描述。

2、安全的重要性

(1)经济损失大

(2)社会影响大

(3)影响周期长

二、职业安全卫生、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职业安全卫生:

通常指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

劳动保护:

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

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安全生产:

指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或控制危险及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健康、设备完好无损及生产顺利进行。

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和成本为约束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理、准则和技术,使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

三、管理的相关概念

管理:

就是管理者经济、有效地运用组织的各种资源,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行为活动使组织成功达到某个目的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人、才、物、信息、时间、机构和章法等。

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要研究如何正确有效地处理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达到管理的基本目标。

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有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弹性原理。

四、安全管理的定义:

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其目的是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不受损失,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保障事业的顺利发展。

第二节安全管理的现状

二、对安全管理的挑战

1.生产工艺、技术及环境的复杂性在增加;安全管理的对象也日益复杂;

2.有关安全生产的立法、执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4.社会总体协调管理水平尚待提高。

5.安全管理学的发展尚落后于社会实际需要

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

1.安全管理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基本保证。

具体的安全工作、活动要由安全管理来组织、协调。

2.安全管理是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

安全管理是减少、控制事故尤其是人因事故发生的有效屏障。

3.安全技术和职业安全健康措施要靠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4.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保驾护航的作用。

四、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安全管理学的定义

安全管理学是研究安全管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原理和方法,探讨、揭示安全管理活动的规律,为安全生产法治建设、安全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的建立提供指导和帮助,以达到提高管理效益,防止生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2.安全管理学的主要任务

基本任务是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原理,探讨、揭示我国安全管理活动的规律,建立健全我国安全管理机构体制和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

以达到提高管理效益、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理论意义:

研究安全管理学的本质规律,形成既体现个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又体现组织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的安全管理学。

实践意义:

研究安全管理的决策、对策、系统科学的方法、控制论的方法、信息的开发和使用,以及研究安全法规、安全教育、安全监察等一系列管理方法和安全检查的技术等。

3.安全管理学的主要内容

(1)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

有关的管理学理论基础、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等。

(2)安全管理方法:

安全目标管理、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化安全管理等。

(3)事故管理:

事故统计与分析、事故调查与处理和事故预防与控制。

(4)安全文化

(5)安全法规

第一节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科学管理理论

核心代表人物:

•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法国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德国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二、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的理论,是管理理论的第二个阶段。

所谓行为科学,认为从人的行为本质中激发动力,才能提高效率。

研究目的就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率。

研究的内容包括:

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的动机,尤其是生产中的人际关系。

代表人物:

梅奥和霍桑实验

第二节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一、事故及相关定义

1.作为安全科学研究对象的事故定义:

是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时事件。

•事故隐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危险:

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危险的程度一般用风险度来表示。

风险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结合给出:

R=f(F,C)

•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根据在事故中的作用,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严重度)

•第二类危险源:

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

(可能性)

•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各类物质的量满足下式,就是重大危险源:

q1,q2,……qn——每一种危险物质的实际储存量

Q1,Q2,……Qn——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未遂事故:

指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由于其偶然因素,实际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

•海因里希法则:

美国人海因里希在调查研究后得出众多类似事故造成严重伤害、轻微伤害、没有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1:

29:

300。

2、事故的基本特性

1)普遍性2)随机性3)必然性4)因果相关性5)突变性6)潜伏性7)危害性8)可预防性

第三节安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一、系统原理的基本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2、整分合原则3、反馈原则4、封闭原则

二、人本原理的基本原则:

1、动力原则2、能级原则3、激励原则

三、预防原理的基本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2、因果关系原则3、3E原则4、本质安全化原则

四、强制原理的基本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 2、监督原则

第三章企业安全文化

一、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为全体员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安全生产和奋斗目标,为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和条件,是企业安全物质因素和安全精神因素的总和

二、安全文化的内容包括:

1.表层的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

2.处于中间层的安全制度文化;

3.处于深层的安全观念文化。

三、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功能

1.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所涉及的种种文化实践及活动。

2.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目标是基本一致的,即“以人为本”,以人的“灵性管理”为基础。

3.企业安全文化更强调企业的安全形象、安全奋斗目标、安全激励精神、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生产及产品安全质量、企业安全风貌及“商誉”效应等,是企业凝聚力的体现,对员工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无形的约束作用,能激发员工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4.企业安全文化对员工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影响人的思维,改善人们的心智模式,改变人的行为。

5.导向功能:

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安全意识、观念、态度、行为的引导。

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生产或生活领域、不同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的人,安全文化的导向作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方面。

6.凝聚功能:

当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被企业职工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和目标后,就会产生一种积极而强大的群体意识,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

7.激励功能:

通过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激励每个人安全行为的自觉性。

8.辐射和同化作用:

对周围群体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迅速向周边辐射;同化新来者,使其生命力持久。

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基本要素

1、安全承诺

2、行为规范与程序

3、安全行为激励

4、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

5、自主学习与改进

6、安全事务参与

7、审核与评估

五、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的关系

1.安全文化对安全管理有着影响和决定作用:

安全文化的水平影响安全管理的机制和方法,安全文化的氛围和特征决定安全管理模式。

2.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软手段:

安全文化提高人的安全意识、规范人的行为,并运用灵活、全面、能动的手段,充分发挥其信仰凝聚、行为激励、行为规范、认识导向等作用。

3.安全管理有赖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的支撑和指导:

安全管理是已往安全文化思想与成果在现实形态的体现,其进步与发展丰富了安全文化,为塑造培育安全文化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4.安全管理是安全文化理念及层次水平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安全文化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安全文化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六、(补充)安全生产“五要素”及其关系

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指:

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

1.安全文化是灵魂和统帅,是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中的基础;

2.安全法制是安全生产工作进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必要条件,是开展其他各项工作的保障和约束;

3.安全责任是安全法制进一步落实的手段,是安全法律法规的具体化;

4.安全科技是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现代化的工具;

5.安全投入为其他各个要素能够开展提供物质的保障。

 

第四章事故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事故的分类

一、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1、国务院第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2、按人员遭受伤害的严重程度,把伤害划分为四类:

(1)暂时性失能伤害;

(2)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

(3)永久性全失能伤害;

(4)死亡。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把伤害者的伤害分为三类:

(1)轻伤:

损失工作日低于105天;

(2)重伤:

损失工作日等于或大于105天的失能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