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奖评选的两个热点话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2142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新闻奖评选的两个热点话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新闻奖评选的两个热点话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新闻奖评选的两个热点话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新闻奖评选的两个热点话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新闻奖评选的两个热点话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新闻奖评选的两个热点话题.docx

《关于新闻奖评选的两个热点话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闻奖评选的两个热点话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新闻奖评选的两个热点话题.docx

关于新闻奖评选的两个热点话题

关于新闻奖评选的两个热点话题

  【摘要】在第32届新闻奖评选中,评委们议论最多的热点话题是河南新闻奖评选工作的与时俱进。

第一个热点话题是将移动媒体新闻作品首次单独设奖项参评河南新闻奖;另一个热点话题是平面媒体暴露出的诸多基础性、常识性错误,希望记协协调各方力量,认真抓一抓。

  【关键词】河南新闻奖;热点话题;移动媒体;平面媒体

  第32届河南新闻奖(报刊、网络、移动媒体部分)评选于2015年5月上旬揭晓,共有393件新闻作品获奖。

《河南日报》推荐的长篇通讯《发展的抉择》《丹江千里润北国》和《焦裕禄精神光耀中原》荣获特别奖。

99件作品获一等奖,130件作品获二等奖,161件作品获三等奖。

这些获奖作品分属消息、通讯、言论、系列报道、新闻摄影、报纸副刊、新闻漫画、新闻版面、新闻专栏、国际传播、网络新闻、新闻论文和移动媒体新闻作品等。

评委们认为本届获奖作品紧扣时代发展主题,牢牢把握正确导向,选题重大,角度新颖,全面展示了河南省新闻工作者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方面做出的探索、取得的成就。

本届评选取得的成果就不再赘言了。

作为评选会的主要组织者,笔者想重点讲讲新闻奖评选中的两大热点话题。

  在这届新闻奖评选中,评委们议论最多的热点话题是河南新闻奖评选工作的与时俱进,将移动媒体新闻作品首次单独设奖项参评河南新闻奖。

另一个热点话题就是希望记协抓一抓平面媒体暴露出的诸多问题。

  先说第一个热点话题:

移动媒体的新闻作品首次单独设立奖项参评河南新闻奖。

去年新闻奖评选我们尝试评选了微博作品。

今年在河南新闻奖原有的12个奖项中增加了一个移动媒体新闻作品大项,其中设置了微信、微博、手机报(手机广播和手机电视)和客户端4个小项。

这是河南省新闻界又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是新闻业务的又一次创新和突破。

  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发展,如何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占领舆论的主阵地,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省记协主席朱夏炎同志审时度势,在2014年河南新闻奖评选结束后就提出移动媒体参评新闻奖这一新课题。

他要求记协秘书处大胆试、大胆创、大胆探索,要站在全面推进深化新闻改革的高度,运用新思维、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推动媒体融合。

记协秘书处多次邀请业界人士对移动媒体作品参评新闻奖评选的可行性、操作性及技术性的把握进行深入细致的论证。

朱夏炎主席多次听取意见汇报、修改评选细则、制定奖项设置和设奖数额。

最后将移动媒体参评河南新闻奖的方案报请省委宣传部审定。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同志对此作出了重要批示:

“移动媒体发声即时性强,能让移动媒体参与就是创新和与时俱进。

”实现移动媒体参评新闻奖是与领导的重视、支持和期望分不开的。

  本届新闻奖评选共有20多家移动媒体报送了参评作品,其中微博作品32件,微信作品37件,客户端作品8件,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作品16件。

这些参评作品包括消息、专题、专栏、评论等时代感很强的题材。

参评作品的突出特点是主题涉及重大时政、经济发展、民生热点、舆论监督等多个方面。

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移动媒体紧跟时代潮流,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按照新闻可视化的特点,展现了微博、微信、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和客户端等各种媒介形态的报道新闻特点,作品质量受到与会评委的高度认可。

最后,评委们从这些参评作品中评选出40件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8件,二等奖12件,三等奖20件。

  评委们认为移动媒体新闻作品参评河南新闻奖初步取得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成果。

  一是移动媒体纳入新闻奖评选对推动媒体融合、占领舆论新阵地意义重大。

把移动媒体新闻作品纳入新闻奖评选是推动媒体融合,适应新常态,运用新思维,创新新闻奖评选工作的有益尝试。

这不仅仅是对新媒体从业人员劳动成果的一种认定和肯定,而且是一种强有力的引导,引导新媒体在舆论场中与传统媒体形成合力、形成声势,多方位传递党的声音,传递正能量。

给新兴媒体的新闻作品参评新闻奖的机会,实际上是给新兴媒体从业者一个机遇,给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一个相互竞争的平台,机遇面前人人平等。

新闻单位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优势互补,推动融合,引导正确的舆论占领新的传播阵地,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评选中努力做到突出新常态下宣传工作中移动媒体的优势,强化对于新媒体新闻工作的导向和示范作用,通过内容创新、报道手段创新、传播形式创新等形式提升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通过新媒体参评新闻奖也是进一步发挥优秀新闻作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新媒体的新闻从业者和传统媒体的从业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发挥自身优势,落实“三贴近”原则,不断提高新闻宣传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促进新闻队伍建设,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移动媒体首次参评新闻奖创造了众多的突破和创新。

本次评选是移动媒体首次纳入新闻奖评选,在河南乃至全国新闻界都开了历史先河,具有重大意义,创造了众多的突破和创新,受到国内新闻界的广泛重视。

许多国内同行纷纷打来电话称赞我们是做了有益的探索,给同仁们以启迪,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突破和创新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奖项类别实现了突破。

将移动媒体纳入新闻奖评选,是继去年将微博纳入评选之后,今年又将微信、客户端、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纳入的创新,这也是微信、客户端、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首次作为移动媒体参加新闻奖评选。

二是评选资格实现了突破。

过去,只有具有新闻资质的新闻单位发表的新闻作品才可以报送,而这一次,是根据实际情况,有新闻资质的新闻单位创办的新媒体也可以参评新闻奖。

三是参评作品的字数实现了突破。

由于新媒体具有海量、多媒体形式的特点,本次评选对专题、专栏作品的字数和设置都有所突破,不再严格限制字数。

但在创新突破的基础上又坚持了原则,对消息、专题作品,仍然有字数的限制。

对于没有新闻资质的单位和个人创办的自媒体所报送的作品坚决不予受理。

  由于移动媒体是首次参评新闻奖,在评选中自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对于新兴媒体的规律认识不足,在奖项设置、评选资格、评选办法的制定上仍然有不够科学的地方。

(2)由于是第一次评选,参评单位对评奖通知认识不足,存在理解偏差、所报奖项分类不清晰、填表不规范的问题。

(3)新兴媒体表现新闻的手段千差万别,申报材料很多是可视化的作品,只报送纸质参评材料,在评选过程中不能充分展示自身特点。

(4)对参评作品的原创性、新闻性的认定,在评选中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总的来说,本次新闻奖评选移动新闻作品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受到了新闻从业者的欢迎。

本届评选提高了移动媒体新闻作品的质量和影响力,也积累了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评选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和借鉴。

  再说第二个热点话题,就是河南新闻奖文字作品类在评奖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基础性、常识性的问题。

中国新闻奖的评选越来越严格,评选标准越来越细。

特别是从去年开始,中国记协专门成立了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会,今年又邀请40多位新闻界的知名人士、国内有名望的语言文字专家对参评的856件作品进行审核,对发现存在明显导向问题、语法问题、标点符号问题、语法逻辑问题、文字差错问题的323件作品提出663条审核意见,其中对存在原则性、事实性及两处以上文字、标点、语法、逻辑错误的168件作品建议直接撤销参评资格,占审核作品的1/5,这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史无前例。

所以,今年河南新闻奖评选中评委更加挑剔,认为有些参评作品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复评时失之于宽,希望记协把今年评奖中评委们发现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给大家好好讲一讲、抓一抓,争取在明年新闻奖评选中这些问题能有所避免或减少。

  一是消息和言论少、通讯多。

在消息、言论、通讯(含系列、连续报道)三大项204篇获奖作品中,通讯获奖113篇,占获奖总数的55.4%;消息获奖64篇,占获奖总数的31.4%;言论获奖27篇,占获奖总数的13.2%。

透过这组数字可以看出推荐通讯作品多,而消息、言论加在一起不到获奖总数的一半。

尽管在省辖市报复评的评选文件中规定有消息作品的推荐数不得少于总推荐的40%,但许多推荐单位都没有做到,甚至有的省辖市报一篇消息作品也不推荐。

报纸是新闻纸,传递消息是报纸的一大功能。

这种现象表明:

一是报纸上本身鲜活的、可读性强的消息就不多,二是大家重通讯轻消息,误认为只有写出长篇通讯才能显示其功力,殊不知写好消息也并非易事,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写不好消息的。

我们党内有着“第一支笔”之称的胡乔木同志就提出人人要学会写新闻,这里的新闻指的就是消息,所以说干新闻的轻视消息写作是不可取的。

新闻从业者应牢记消息在新闻报道中应是主角,决不能将它当成配角。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如今许多报纸都开设有言论版或言论专栏,可是在新闻奖评选中言论作品报送得也不多。

为什么会出现消息和言论少这种现象?

其中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在新闻奖评选中没有对消息和言论作品给予明显倾斜和应有鼓励,也是造成消息和言论少、通讯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评委们呼吁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源头抓起,在消息和言论设奖数上给予支持和倾斜,以巩固消息和言论在新闻宣传中的地位。

  二是长消息多、短消息少。

从获奖的64篇消息作品看,95%的消息作品都是近千字,最短的一篇消息也有760多字。

刹长风、兴短文是我们新闻战线长期以来所倡导的,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消息写得太长就显得不符合时代要求了。

现在一直有人提出,报纸要杂志化,要发四五千字的深度报道。

我个人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偶而为之可以,但据此为长文辩护,理由就不成立。

因为它不符合“三贴近”的要求。

时下谁还花很多时间看报纸呢?

低头族都是看手机的,过去看到的地铁车厢里、早茶餐桌上看报读报的现象几乎没有了,你还写那么长的东西,谁看?

所以说消息字数限制在1000字以内是有道理的,应多写二三百字、四五百字的消息。

胡乔木曾说新闻写到一千字就成了“长篇小说”了,可见还是要多写短消息、短新闻;但不是干巴巴的短消息,是有骨头有血肉的短消息。

要写好消息必须从三个方面注意:

一是写的消息反映的事实必须真实准确,要具体,五个“W”缺一不可。

二是新闻一定要新,反映新鲜事物、新鲜经验要快,当天的新闻当天发,快才能新,慢了新闻就变成旧闻了。

翻翻我们的报纸,到现在报纸上用“最近”“目前”“近日”这些含糊不清的时间概念字眼的还很多,说明新闻不新,时效性太差了。

在本届新闻奖评选中仍然有“最近”“近日”“几年来”的作品被推荐上来。

三是文字要短,要写得明白如画,使人一目了然。

为什么长消息多,短消息少?

究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但在全国好新闻评选中,不乏有几十个字、一二百字的消息作品获奖。

如仅有49个字的新华社消息《金日成前往机场〓迎接巴特蒙赫来访》和120个字的中国法制报消息《长街无处不飞花万紫千红扮京华》曾分别获全国好新闻一、二等奖。

不要小瞧“豆腐块”,“豆腐块”加工好一样受人欢迎。

20世纪90年代初,首都新闻界曾开展“现场短新闻”写作竞赛活动,目的就是推动新闻改革,改进新闻文风,使之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另外,消息一定要有规范的“本报讯”,在复评时发现许多消息不带“本报讯”。

中国新闻奖评选要求消息作品必须有规范的“本报讯”,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

  三是非事件性新闻的采写和它的新闻由头问题。

现在报纸上发表的多是非事件性新闻,有新闻学者统计,我们报纸上70%是非事件性新闻。

非事件性新闻是相对于事件新闻来说的。

如:

连霍高速段义昌大桥垮塌,鲁山县一养老院发生火灾,这些突发事件就是事件新闻。

而非事件性新闻则是围绕一个主题,由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的新闻事件归纳、综合、概括、提炼而成的新闻。

  非事件性新闻作品参评占参评作品的80%以上,获奖的比例也很高。

非事件性新闻主要是工作性的报道、经验性的报道和总结性的报道。

这类报道本身就不好写,很难写得精彩,很难写得引人入胜、收到良好的引导宣传效果。

但获一等奖的《大河报》的消息《涓涓细流汇成112米爱心账单》和《河南日报》的消息《贫困县的“帽子”不好戴了》等,就写得很好,是难得的精品。

在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