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普通中学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2096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丰台区普通中学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市丰台区普通中学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京市丰台区普通中学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京市丰台区普通中学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京市丰台区普通中学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丰台区普通中学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

《北京市丰台区普通中学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丰台区普通中学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丰台区普通中学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题.docx

北京市丰台区普通中学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题

北京市丰台区普通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

(时间:

120分钟总分:

120分)

一:

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面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

根深蒂固轻而义举袖手旁观文彩藻饰

开卷有益故弄悬虚前扑后继不求甚解

错别字:

改正:

2、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赤潮已成为世界性的一种公害,很多地区和国家发生都很频繁。

B、中国读者通过《时间简史》这本书了解了著名英国物理学家霍金。

C、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第一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

D、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读书不能一味贪多,要抓住有价值的文章和著作不松手,把它读熟,读透,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这样它才会化作你生命的基础。

②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设置的综合素质考察,只有一分,但意义却很重大,参赛选手在复习备考时不应掉以轻心。

③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一定要遵守我们的,不能出尔反尔。

A、坚实纵然/固然允诺

B、坚固纵然/当然承诺

C、坚实虽然/当然允诺

D、坚固虽然/固然允诺

4、“永远的丰碑”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一个专题栏目,该栏目每期介绍一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5分)

(1)“永远的丰碑”的含义是什么?

(1分)

(2)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为战斗英雄黄继光写几句赞语。

(2分)

在抗美援朝上甘岭的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一个高地,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挺身而出,冲向敌人地堡。

他用手榴弹炸掉敌人的几个火力点,但还有一个火力点仍在喷着火舌,严重阻碍了战友前进。

这时,他已经受伤,手榴弹也用完了。

为了部队的前进,他忍着伤痛,奋不顾身的扑了上去,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

上甘岭战役最后取得了胜利。

(3)请你谈谈观看这个栏目后的感受。

(2分)

5、探究性学习(8分)

厦门国际马拉松长跑比赛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马拉松赛之一,已成为厦门走向世界的一张重要名片。

最近,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次“关注厦门马拉松”的活动。

(1)通过调查,同学们搜集到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一些有关数据,并制成表格:

年份

参赛总人数

全程参赛人数

半程参赛人数

10公里与5公里参赛人数

备注

2004年

14985

2089

2104

10792

全程为42.195公里

2005年

15932

2132

2127

11673

2006年

20933

3567

3133

14233

请用一句话概括说明上表所反映的情况:

(2分)

(2)有几位同学准备向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组委会提议:

将吴承恩《西游记》里的“美猴王”作为2007年厦门国际马拉松长跑比赛的吉祥物。

你赞同这个提议吗?

请联系孙悟空的特点,说说你的理由。

(4分)

(3)厦门美丽的环岛路上,99尊精美塑像组成名为“永不止步”的马拉松群雕,展示了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动人形象。

可是有些游客却喜欢倚坐在塑像身上,既损害了雕像,又有碍观瞻。

同学们,请你为此拟一条警示标语,制止这种现象发生。

(2分)

6、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5分)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诗中,“燃”字有何妙处?

试结合本句诗作出分析。

(3分)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2分)

二:

阅读理解(46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7~20题。

(一)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

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

这意义有两个方面:

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7、选文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分)

8第二句中“一般的教育”指(请用文段中的词语作答)(2分)

9、作者为什么认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0、作者希望“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此,你有哪些想法?

请简单谈谈。

(4分)

(二)《成功》季羡林

什么叫成功?

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

“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

”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

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

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

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

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的公式:

□+□+□=成功

“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

这个公式实在是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含义是清楚的。

搞得太烦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

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肆批判天才。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至今不解。

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

对于自己的天资,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

韩愈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

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

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

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

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

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很下功夫。

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

还是先举韩愈。

他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比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XX。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王国维第一境写的是预期。

第二境写的是勤奋。

第三境写的是成功。

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

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

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和机遇,似更为全面。

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本文略有删改)

11、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公式填写完整。

(3分)

□+□+□=成功

12、作者认为成功的关键是(2分)

13、本文开头通过,自然引出论题;结尾提醒人们,强化文章的中心。

(本题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分)

14、请为文章补写一个有关勤奋的名人事例。

(3分)

15、文中说“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

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

”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请就“天资”和“机遇”任选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5分)

(三)、《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李兴濂

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仰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上昂的生存姿态,它使生命战栗、贯注、凝神,形成张力,就像鲜花绽开、泉水喷涌。

它是根植于一切情愫之中又最终超越其上的永恒的精神。

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露出,他突然被那种无与伦比的饱满和圆润,被那种壮丽博大的景象感动得哭里起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

那交接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的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

那一刻,谁说他不是幸福的?

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夤(yín)夜星河。

“每当我静静地伫立仰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蓝色的天空是,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的授意如波涛般汹涌而来……”

贝多芬豪迈地宣称:

“我的王国在天空!

”“当黄昏来临,我满怀着惊奇感,注视着天空,坠入沉思。

一群闪闪发光的天体在哪儿旋转运行,勇无止境……此时此刻,我神游魂驰,精神超越了这些距我们亿万公里的群星,一直向那万物之源奔去……渐渐的,我试着把那团激情转化为音响……打开心坎的东西必然来自天空!

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在深夜中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

山涧、鸟鸣、夜露,掩不住心中渴望的激动。

黎明的曙光射出万支金箭,点燃了朝霞,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现出它坚实的轮廓。

一轮朝阳从海上喷薄而出,圣光充溢,喷涌、流动,一个熠熠闪光的世界点亮我的双眼!

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望到远方的木船已挂起了洁白的帆—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

此时,朝阳、白帆、碧空,。

仰望就是追求崇高。

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在人世中行走,穿越灵魂,在心灵根底树起精神的星座,把立在大地上的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感悟到皈依的崇高,最终作为生命的坚强支柱而矗立在世界上,支撑起富于意义和价值的生命世界。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只要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

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一个崇高的形象,或者一些伟大的词句就会从你的内心涌起!

(选自《读者》2006年第2期,有删改)

16、阅读全文,说说“老画家”、康德、贝多芬和我在仰望时各自的感受是什么?

(4分)

老画家:

康德:

贝多芬:

“我”:

17、说说第⑦段中加点的“精神的家园”的含义。

(3分)

18、“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在生活中,你也许也“仰望”过,请仿照例句,写出你对“仰望”的理解。

(3分)

仰望,就是,

它使人。

19、作者在第⑥段写自己于泰山极顶看日出,就视角来说,不能算是“仰望”。

这应该不是作者的疏漏,请谈谈你对作者之所以这样写的理解。

(4分)

20、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苏轼仰望中秋的圆月、青天,吴均仰望富春江两岸的群峰、寒树,同样激起了他“心底的波澜”或“涟漪”。

请结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或《与朱元思书》分析作者仰望后感情的变化。

(4分)

三:

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这是央视广告中的一句经典广告词。

“心是什么?

它既是一种人生理想(志向、信念……),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毅力、勇气……);”“舞台”是什么?

它可以指展示才华的空间,也可以指人生中难得的成就……

请以“心”为话题,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