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山东省春季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9690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4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山东省春季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完整版山东省春季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完整版山东省春季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完整版山东省春季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完整版山东省春季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山东省春季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docx

《完整版山东省春季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山东省春季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山东省春季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docx

完整版山东省春季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

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预备知识:

1•完全平方和(差)公式:

(a+b)2=a2+2ab+b2(a-b)2=a2-2ab+b2

2.平方差公式:

a2-b2=(a+b)(a-b)

3.立方和(差)公式:

a3+b3=(a+b)(a2-ab+b2)a3-b3=(a-b)(a2+ab+b2)

第一章集合

1.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满足三要素: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

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文氏图)。

3.常用数集:

N(自然数集)、Z(整数集)、Q(有理数集)、R(实数集)、N+(正整数集)

4.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元素与集合是“”与“”的关系。

(2)集合与集合是“厂“”“=”“/厂的关系。

注: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做题时多考虑①是否满足题意)

(2)一个集合含有n个元素,则它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真子集有2n-2个

5.集合的基本运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的运算尽量用画数轴的方法)

(1)AlB={x∣x挝A且XB}:

A与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2)AUB={x|x挝A或XB}:

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相同元素只写一次)

(3)CUA:

U中元素去掉A中元素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注:

CU(AIB)CUAUCUBCU(AUB)=CUAICUB

6.会用文氏图表示相应的集合,会将相应的集合画在文氏图上。

7.充分必要条件:

P是q的……条件P是条件,q是结论

如果Pq,那么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如果Pq,那么P是q的充要条件

第二章不等式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略)

注:

(1)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一般用比较差的方法;另外还可以用平方法、倒数法。

(2)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负数要变号!

(3)同向的不等式可以相力廿(不能相减),同正的同向不等式可以相乘。

2.重要的不等式:

22

(1)ab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2)ab2ab(a,bR),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3)

注:

(算术平均数)一ab(几何平均数)

2

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略)

4.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保证二次项系数为正

(2)分解因式(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求根公式法),目的是求根:

(3)定解:

(口诀)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

5.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与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相同。

注:

分母不能为0.

第三章函数

1.函数

(1)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A内任一个元素X,在B中总有一个且只

有一个值y与它对应,则称f是集合A到B的函数,可记为:

f:

A→B,或f:

X→y.其中A叫做函数f的定义域.函

数f在Xa的函数值,记作f(a),函数值的全体构成的集合C(C?

B),叫做函数的值域

(2)函数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

注:

在解函数题时可以画岀图像,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使大部分题目变得更简单。

2.函数的三要素:

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1)定义域的求法:

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

主要依据:

分母不能为0,偶次根式的被开方式0,

特殊函数定义域:

yχ0,x0yaX,(a0且a1),XR

ylogaX,(a0且a1),X0

(2)值域的求法:

y的取值范围

1正比例函数:

ykX和一次函数:

ykXb的值域为R

2二次函数:

yax2bxC的值域求法:

配方法。

如果X的取值范围不是R则还需画图像

1

3反比例函数:

y—的值域为{y|y0}

X

4另求值域的方法:

换元法、不等式法、数形结合法、函数的单调性等等。

(3)解析式求法:

在求函数解析式时可用换元法、构造法、待定系数法等。

Y

-、向左平移

f(X)a个单位Y

f(x

a)

y

f(X)向上平移y

f(x)

a

()a个单位y

翻折

y

f(X)沿X轴

y

f(x)

()上、下对折

3.函数图像的变换

(1)平移

、向右T移

yf(X)a个单位

yf(xa)

下平移

Yf(X)a个单位

Yf(X)a

保留X轴上方图像

yf(X)下方翻折到上方yIf(X)I

 

4.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若f(X)f(X)奇若f(X)f(X)偶

注:

①若奇函数在X0处有意义,则f(0)0

②常值函数f(x)a(a0)为偶函数

③f(X)0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5.

函数的单调性

2

f(X)axbXC为偶函数的充要条件为

⑥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恒大(小)于0)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指数幕的性质与运算

(1)根式的性质:

①n为任意正整数,(na)na②当n为奇数时,

Vana;当n为偶数时,

Ial

(3)

(4)

(5)

2.

3.

4.

5.

6.

7.

8.

③零的任何正整数次方根为零;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零次幕:

a0

1(a0)

负数指数幕:

分数指数幕:

n1*

a—(a0,nN)a

m

an

IVam(a0,m,nN且n

实数指数幕的运算法则:

(a0,m,nR)

m、nmnn

②(a)a③(ab)

1)

幕运算时,注意将小数指数、根式都统一化为分数指数;一般将每个数都化为最小的一个数的

幕函数yχa当a0时,

当a0时,

指数与对数的互化:

abN

对数基本性质:

①logaa

n次方。

⑤logab与logba互为倒数

⑥logmbn—logab

am

对数的基本运算:

Ioga(M

换底公式:

N)

loga

logaMloga

logbN

IOgba

Xa在(0,

Xa在(0,

IOgaNb

logablogb

)上单调递增

)上单调递减

(a

^aN

(b0且b1)

O且a1)

(N0)

③alog

④loga

loga

logaM

Iogba

IogaN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xR,y0

⑵图像经过(0,1)点

(3)a1,yax在R上为增函数;

0a1,yax在R上为减函数。

(1)X0,yR

(2)图像经过(1,0)点

a1,yIOgaX在(0,)上为增函数;

(3)

0a1,ylogaX在(0,)上为减函数

9.禾U用幕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将其变为同底、同幕(次)或用换底公式或是利用中间值0,1来过渡。

10.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指数式和对数式互化同底法换元法④取对数法

注:

解完方程要记得验证根是否是增根,是否失根。

第五章数列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为同一个常数

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为同一个常数

a2

a1

a3

a2anan1d

a2

a3

an

q(q0)

a1

a2

an1

注:

当公差

d

0时,数列为常数列

注:

等比数列各项及公比均不能为0;

当公比为1

时,

数列为常数列

通项

n

1

公式

an

a1

(n

1)d

an

a1q

(1)

d

an

am

(1)

nm

q

a1

n

m

am

(2)

an

am

(nm)d

(2)

an

am

nm

q

(3)

若m

n

Pq,则amanapaq

(3)

若m

n

Pq,则amanapaq

中项

三个数a、

b、

C成等差数列,则有

三个数a、

b、

C成等比数列,则有

公式

IaC

2b

aC

b

2

b2

ac

前n

n

项和

Sn

a

n)nan(nI)d

na〔d

Sn

a1(1q)a1anq(qI)

公式

2

2

1

q1q

1.已知前n项和Sn的解析式,求通项an

Si(n1)

SnSn1(n2)

第六章三角函数

1.弧度和角度的互换

2.

解释:

指k一(kZ),若k为奇数,则函数名要改变,若k为偶数函数名不变

2

7.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1)

确定角所在的象限

;⑵

求岀函数值的绝对值对应的锐角

终边的角的集合)

8.

和角、倍角公式

和角公式:

sin(

SinCQS

CQS

Sin

cqs(

CQSCQS

Sin

Sin

tan(

tantan

1tantan

二倍角公式:

Sin2

2sinCQS

CQS2

 

';(3)写岀满足条件的0~2的角;(4)加上周期(同

注意正负号相同

注意正负号相反

2222

CQSSin2CQS112sin

tan2

2tan

1tan2

⑶半角公式:

Sin—

2

cos—

2

1COS

2

 

9.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函数

图像

性质

定义域

值域

同期

奇偶性

单调性

ySinX

XR

[1,1]

T2

[2k-,2k-]

22

3

[2k-,2k—]

22

ycosx

XR

[1,1]

T2

[2k,2k]

[2k,2k]

9.正弦型函数yASin(X)(A0,0)

(1)定义域R,值域[A,A]

X的系数提出来,再看是怎样平移的

(2)周期:

T

(3)注意平移的问题:

一要注意函数名称是否相同,二要注意将

(4)yasinxbcosx..a2b2Sin(x)

12.

13.海伦公式:

SABCP(Pa)(Pb)(PC)(其中P为ABC的半周长,Pabc)λ2

第七章平面向量

1.向量的概念

(1)定义: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向量的表示:

书写时一定要加箭头!

另起点为A,终点为B的向量表示为AB。

(3)向量的模(长度):

IABl或Ial

(4)零向量:

长度为0,方向任意。

单位向量:

长度为1的向量。

向量相等: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

反(负)向量: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

2.向量的运算

(2)计算法则

加法:

ABBCAC减法:

ABACCA

(3)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注:

乘法(内积)不具有结合律

―H—fc-f—+

3.数乘向量:

a

(1)模为:

|Ila|

(2)方向:

为正与a相同;为负与a相反。

4.AB的坐标:

终点B的坐标减去起点A的坐标。

AB(XBXa,yB『a)

―卜f

5.向量共线(平行):

唯一实数,使得ab。

(可证平行、三点共线问题等)

6.平面向量分解定理:

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上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该平面上的任一向量a,都存在唯一的

一对实数x1,x2,使得ax1e1x2e2。

7.注意ABC中,重心(三条中线交点)、外心(外接圆圆心:

三边垂直平分线交点)、内心(内切圆圆心:

三角平分

线交点)、垂心(三高线的交点)

8.向量的内积(数量积)

(1)向量之间的夹角:

图像上起点在同一位置;范围[0,]。

—►—⅛—≠—*■—r—*

(2)内积公式:

ab|a||b|cosa,b

9.向量内积的性质:

^aIb

(1)CoSa,b(夹角公式)

(2)a丄bab0

∣a∣∣b∣

(3)aa|a∣2或|a|aa(长度公式)

10.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1)AB(XBXA,yByA)

—■—F-—F-→∙—!

■F

(2)设a(xι,yj,b(X2,y2),贝Uab(xιX2,y1y2)a(Xi,yjabX1X2Fy

11.中点坐标公式:

若A(X1,y1),B(X2,y2),点M(x,y)是线段AB的中点,则X也生,y凶池

22

—*>—b-

12.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

设a(x1,y1),b(x2,y2),贝U

IIx1y1

aIib(相对应坐标比值相等)

X2y2

a丄bab0

X1X2

y』20

(两个向量垂直则它们的内积为

0)

11.长度公式

(1)向量长度公式:

设a

(x,y),则

|a|x2y2

(2)两点间距离公式

:

设点

A(X1,yI),B(X2,y2),则∣AB|_化

χj2

(y2y1)2

12.向量平移

—F

tx'

X

a1

(1)平移公式:

P(x,y)平移向量a

(a1,a2)到P'(x',y'),则I

记忆法:

"新=旧+向量

y'

y

a2

(2)图像平移:

y

f(X)的图像平移向量

a(a1,a2)后得到的函数解析式为:

ya2f(xa1)

第八章平面解析几何

1.曲线C上的点与方程F(x,y)0之间的关系:

(1)曲线C上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

(2)以方程F(x,y)0的解(x,y)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上。

则曲线C叫做方程F(x,y)0的曲线,方程F(x,y)0叫做曲线C的方程。

2.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及步骤:

(1)设动点的坐标为(X,y);⑵写岀动点在曲线上的充要条件;(3)用X,y的关系式

表示这个条件列岀的方程;(4)化简方程(不需要的全部约掉);(5)证明化简后的方程是所求曲线的方程。

如果

方程化简过程是同解变形的话第五步可省略。

3.两曲线的交点:

联立方程组求解即可。

4.直线:

(1)倾斜角:

一条直线丨向上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这条直线的倾斜角。

其范围是[0,)

③经】过两占(XZ

yI),P2(X2

y2)

的直线的斜率K

y2

y1

(X1X2)

11

X2

X1

直线的方程

两点式:

y

y2

y1

X

X1

斜截式:

y

kxb

y1

X2

%

点斜式:

y

y。

k(x

XO)

一般式:

AX

By

C0

(2)斜率:

①倾斜角为

(倾斜角的正切)

900的直线没有斜率;②ktan

注:

1.若直线I方程为3x+4y+5=0,则与I平行的直线可设为3x+4y+C=0;与I垂直的直线可设为4X-3Y+C=0

2.求直线的方程最后要化成一般式。

(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I1:

yk1Xb1I2:

yk2xb2

11:

AjXB[XC1012:

A2XB2XC20

∣1与∣2平行

k〔k2.H*b2

A1B1C2

A?

B?

C?

I1与I2重合

k2.Rb[b2

AlBlC2

A2BqCq

I1与12相交

k1k2

ABI

AB2

i1丄i2

k21

A1A2B1B20

注:

系数为0的情况可画图像来判定。

(5)点到直线的距离

|Ax0_By。

_C|

、:

A2B2

①点P(χ°,y°)到直线AXByC0的距离:

d

5.圆的方程

(1)

标准方程:

(X

a)2

(y

b)2

2Z

r(r

0)

其中圆心(a,b),半径r

一般方程:

X2

2

y

DX

Ey

F0

(D2

E24F0)

圆心(

D

E_)2

半径:

r

、D2

E2

4F

2,

2

(4)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主要用几何法,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d和半径r比较

dr相交;dr相切;dr相离

6.椭圆

几何定义

动点与两定点(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

∣PF1∣∣PF2∣2a

 

标准方程

22

笃笃1(焦点在X轴上)

ab

22

-χ2y21(焦点在y轴上)

ba

图像

i

a,b,C的关系

299

a2b2c2注意:

通常题目会隐藏这个条件

对称轴与对称中心

X轴:

长轴长2a;y轴:

短轴长2b;0(0,0)

顶点坐标

(a,0)(0,b)

焦点坐标

(c,0)焦距2c注:

要特别注意焦点在哪个轴上

离心率

CLb2I

eW^71aYa

7.双曲线

几何定义

动点与两定点(焦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

IIPFIlIPF2Il2a

标准方程

22

-yr1(焦点在

ab

X轴上)

22

-y7-x21(焦点在y轴上)

ab

图像

Y

IH4HL

—J

2-

\

b

J/

丿;

//

Γ

a,b,C的关系

c2a2b2

注意:

通常题目会隐藏这个条件

对称轴与对称中心

X轴:

实轴长2a;y轴:

虚轴长2b;0(0,0)

顶点坐标

(a,0)

 

焦点坐标

(Go)焦距2c注:

要特别注意焦点在哪个轴上

离心率

e*PII

aya

渐近线

b

y-X(焦点在X轴上)

a

a

y—X(焦点在y轴上)

b

8.

注:

等轴双曲线:

(1)实轴长和虚轴长相等ab(2离心率e2(3)渐近线yX

3.平面的基本性质

(1)三个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的所有公共点组成的集合是过该点的一条直线。

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三个推论:

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相交: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记作"abA”

(2)平行:

a.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该直线平行。

b.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异面:

1定义: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2异面直线的夹角:

对于两条异面直线,平移一条与另一条相交所成的不大于一的角。

注意在找异面直线之间的夹

2

角时可作其中一条的平行线,让它们相交。

5.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

(2)直线与平面相交:

IA

(3)直线与平面平行

1定义:

没有公共点,记作:

I//

2判定: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平面平行。

3性质: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平面平行,且过直线的另一平面与该平面相交,则该直线与交线平行。

6.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1)相交:

I

(2)平行:

1定义:

没有公共点,记作:

“//

2判定: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则两平面平行

3性质:

a.两个平行平面与第三个平面都相交,则交线互相平行

b.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c.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d.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7.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1)定义:

直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

(2)范围:

[0,—]

2

8.直线与平面垂直

(1)判定:

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该直线与平面垂直

(2)性质:

1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平面,则它垂直于该平面内任何直线;

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9.两个平面垂直

(1)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的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10.二面角

(1)定义:

过二面角丨的棱上一点O,分别在两半平面内引棱丨的垂线OA、OB,则AoB为二面角的

平面角

⑵范围:

[0,]

(3)二面角的平面角构造:

1按定义,在棱上取一点O,分别在两半平面内引棱的垂线OA、OB,则AOB即是

2作一平面与二面角的棱垂直,与两半平面分别交于0A、OB,AOB即是

第十章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1.分类用加法:

N

m1

m2

mn

分步用乘法:

Nm1m2m

2.有序为排列:

Pnm

n(n

1)(n

2)(n

m1)

n!

(n

m)!

无序为组合:

Cm

Pnm

n(n

1)(n2)

(nm1)

n!

Pmm!

m!

(nm)!

 

阶乘:

Pnnn!

n(n1)(n2)321

规定:

0!

1CO1

注:

(1)做排列组合题的原则:

先特殊,后一般!

(2)在一起,用捆绑法;不在一起,用插空法;另外的思考方法:

一般法、排除法、分类讨论法、机会均等法等等。

rnrrr

通项:

Tr1Cnab,其中Cn叫做第Γ1项的二项式系数

注:

(1)二项展开式中第Γ1项的系数与第Γ1项的二项式系数Cn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杨辉三角

1.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