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视吟诵网络青少班讲座入虚短长之《论语》选读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8857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盈视吟诵网络青少班讲座入虚短长之《论语》选读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盈视吟诵网络青少班讲座入虚短长之《论语》选读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盈视吟诵网络青少班讲座入虚短长之《论语》选读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盈视吟诵网络青少班讲座入虚短长之《论语》选读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盈视吟诵网络青少班讲座入虚短长之《论语》选读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盈视吟诵网络青少班讲座入虚短长之《论语》选读1.docx

《盈视吟诵网络青少班讲座入虚短长之《论语》选读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盈视吟诵网络青少班讲座入虚短长之《论语》选读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盈视吟诵网络青少班讲座入虚短长之《论语》选读1.docx

盈视吟诵网络青少班讲座入虚短长之《论语》选读1

入虚短长之《论语》选读

盈视

好的,上次我们说到了这样一首,现在我们先把它吟诵一遍。

(吟诵)宰予昼寝,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

”子曰: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好,上次我们留了一个作业吧?

就是请大家寻找一下在《论语》当中所能找到的“也”字,不知道各位同学都找到了些什么?

大家可以随便的贴上一两条来,我们根据大家所贴上来的东西来做一些讲解好吗?

有没有哪位同学要贴上来一个“也”?

531个呀,太厉害了!

我们来说一下路佳林所贴上来的这一首,路佳林所贴的这一首说:

子贡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谄”就是指的是谄媚,因为穷人很有可能会向富人去谄媚,如果说贫穷的人不向富人谄媚怎么样?

他问夫子,又说“富而无骄”,那就是说有钱却不那么骄傲。

孔子说可以呀,但是孔子说不如什么?

不如“贫而乐”就是你贫穷但是你却很快乐。

“富而好礼者也”,有钱了还能够很好礼。

我们看在子贡所说的话当中就没有“也”,在孔子所说的话当中就有“也”,可见“也”这个字起一个强调作用的,那么在这里孔子的话当然会比子贡的话更重要一些,而且我们也发现夫子所得出的结论确实比子贡高一点。

子贡说贫穷的人很有可能向有钱人谄媚,对吧?

那么我们说不做到这一点,富贵的人很有可能很骄傲,对吧?

孔子说挺好的,哎,先肯定你说的,但是老师说的比你更高级,就是你能不能安于贫困,能不能乐于贫困,你无谄只能说明你不做些什么,而孔子能告诉你要做些什么!

就是你还要很快乐,虽然你很贫穷,但是你依然也很快乐。

而且“富而好礼”,那么你有钱了要干些什么呢?

有钱的人很有可能胡作非为了,那么千万注意还要“好礼”,这就很不容易了。

这是孔子所说的事情,然后他们说到什么了呢?

他们说到“诗云”,说诗歌当中的话,孔子和学生们非常喜欢用《诗经》里的话进行交流。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八个字来自于《诗经.卫风》的第一首叫做《淇奥(yù)》,这首《淇奥(yù)》也录制了,我们可以把它放上来。

这“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自于做玉的四道工序,我们已经反复说过这段内容了。

那么这做玉第一步叫做“切”第二步叫“磋”,第三步叫做“琢”,第四步叫做“磨”,这好比做人就要如此。

上周我的班级葩儿团支部进行了一场团员的发展大会,有这么九位同学成为了新团员,这九位同学成为新团员的时候,最后一定要设班主任做总结性发言,我就把这八个字送给了这九位新团员,希望他们能够做一个君子,怎么做君子呢?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那就是万事都要考虑一下,做事情前考虑这事情该不该做?

应该怎么做?

所以子贡把它放在这里就是跟孔子汇报说:

夫子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贵,都应做事情多考虑考虑,是不是这样的?

那么孔子当然很开心,孔子说:

啊呀,赐也。

哎呀端木赐,好孩子呀!

诗歌以言诗以,我能够跟你谈诗喽,以后咱俩可以谈论《诗经》了。

“告诸往而知来者”,告诉你以前的事情,你就知道以后的事情了。

孔子的意思是说,我刚才跟你说了做富人怎么样,做穷人怎么样,结果你就可以举一反三,你就说出来做君子每个人看来都应该如何,我跟你说刚才的事情你居然就能知道新知识,那你这个孩子不得了!

很开心,表扬他。

“知诸往而知来者”告诉你以前的知识你就知道后来的知识,你真是一个很棒的孩子!

我们发现在这里只出现了一次“也”,哪一次“也”呢?

就是孔子得出结论的时候。

孔子当初使没使“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学生们在把孔子的语言再次带进我们的《论语》的时候,我们上次说过了《论语》这个书是怎么来的?

也就是孔子的意思是告诉所有的孩子们,我能跟你说以前的知识,你就可以知道后来的知识,那么你真是一个很好的孩子。

我们发现这里只出现一遍“也”,就是在于夫子所说结论的时候,就是“富而好礼者也”,那也就是说其实孔子当时说没说“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后来这些孩子们在记录的时候特意的要把“也”字加上。

这就是我们上次所说到的《论语》是如何成书的,在《论语》成书的时候,是同学们在那里不断地反思老师当年都说过哪些话,把这些话整理出一个语录体的文集,他们认为夫子的话当然是高贵的,于是“也”字放在这里,表示强调。

好的,我也给大家找了几条,我们看这条,这中有“也”。

这里的“也”说:

(吟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个字通假字通“智”,在我们的古代书籍里“知”与“智”相通,通假字一般它通的那个字笔画更多一些,那个字很有可能是后发明的,我们的汉字越发明越多。

在《史记》当中晋国有一个智伯在史书也写这个“知道”的“知”,但它其实是智力的“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是对子路说的:

“仲由啊,你知道吗?

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有人非要把这句话研究的非常深刻,说这句话有多少多少深刻的意思,其实我倒是认为这句话没有太多的背后意义,它的意义就已经摆在这里了,非常清晰了,就是告诉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大道至简,别看这个道理如此的简要,但不是很多人都明白的,不知道不要瞎说,知道了就可以说,这就是智慧啊!

那么为什么孔子要特别说这件事情呢?

到底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这里背后有一个小故事,当然这个故事一听就是后人编的,这个小故事盈视经常到各地去讲。

说有这么一天,有一个人来拜访孔子,这个人穿了一身绿颜色的衣服,到了孔府的门口就说:

“我要见夫子”。

子路可能是在门口扫地,子路,我们都知道是孔子的学生兼私人保镖,他是一个很直爽的人,这个人很直,也许说话就不过大脑,经常会知道与不知道都敢往外说。

这一天门口来了一个人穿了一身绿颜色的衣服说:

“我要拜访夫子”。

于是子路就说:

“哎呀,你拜访夫子有什么事情啊?

有什么事情问我吧,我是夫子非常聪明的学生。

”这个人说:

“我问你你不一定知道。

”子路说:

“嘿,有什么事情是我不知道的,你都问我,我一定能告诉你。

”这个人说:

“好啊,那我来问问你,一年有几个季节?

”子路说: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

一年有几个季节?

我告诉你,听好了,四个,春、夏、秋、冬。

四个。

”这个人说:

“不对!

我认为一年只有三个季节,分别是:

春、夏、秋。

”子路说:

“冬呢?

”那个人说:

“没有冬。

”子路说:

“得了,你别问夫子了,我告诉你吧,有春夏秋冬。

”这个人说:

“没有冬。

”两个人就吵起来了。

子路说:

“这样吧,那我去找下我夫子,出来告诉你,到底有没有冬。

”子路就回去了,回去之后告诉了夫子,跟夫子说:

“外面有人找你。

”夫子就出来了,问这个人:

“找我什么事啊?

”那个人说:

“我想问问一年有几个季节?

”夫子说:

“哦,你说呢?

”那人说:

“有三个。

”子路说:

“有四个。

”这个人对着子路说:

“我在问夫子,你能别说话吗?

我告诉你,如果一会儿我说对了,你得跪地下给我磕一个头。

”子路说:

“那一会儿你要是说错了,你也跪地下给我磕一个头。

”那人说:

“行啊,行啊,让夫子做仲裁吧!

”孔子看了看这个人,一身绿色衣服,孔子说:

“我来得出最后结论吧,一年啊……”子路说:

“咦咦咦,说吧……”“一年有三个季节。

”子路说:

“你看……嗯?

有三个?

为什么有三个季节?

”孔子说:

“因为只有春、夏、秋啊!

”子路说:

“冬呢?

”孔子说:

“没有冬啊!

”这个人就乐了,对着子路说:

“赶紧跪地下给我磕一个头吧!

”子路就跪地下给他磕了一个头,这个人就走了。

子路回来问孔子:

“冬去哪儿了?

”孔子说:

“没有冬。

”“为什么没有冬啊?

”孔子说:

“你没有看到吗?

这个人穿了一身绿颜色的衣服,证明这个人是蝗虫变的,蝗虫是春生秋死的,他的生命里没有见过冬天,所以他的生命里只有春夏秋三个季节。

”子路就哭了:

“哎呦,我的头白磕了。

”孔子说:

“谁让你不注意观察的,孩子,让我告诉你什么叫智慧吧!

(吟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当然了,这个小故事是后人编的,总不可能是这样的一个意思在,但是这却告诉你,智慧这件事情很重要啊!

你看,不懂智慧容易给人白磕一个头。

好,我们往下看,这也是来自于《论语》中的一则。

这一则孔子说:

(吟诵)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这则《论语》在说,这个“尝”字当“曾经”讲,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这叫不叫爱学习呢?

那看你干什么?

干什么呢?

用来思考。

我们都知道《论语》中有一则说的很精彩,说你光思考不学习是没用的,光学习不思考也是没用的。

你光想无益,这个无益的“益”当“好处”讲,没什么好处,不如干什么呢?

不如去学习。

有人说:

“老师,我做个爱思考的学生好不好?

”好,但是你光思考不学习也是不行的。

我们中国人说,任何一件事做过多了,都不对。

什么东西好吃,多了也不行,比如黄瓜,黄瓜好吃吧?

我们也知道黄瓜是好东西,你说我多吃,使劲吃,行不行?

告诉你,黄瓜是有毒的。

《本草纲目》中记载过,黄瓜是有毒的,多吃也不行。

什么都如此,一切都如此,多吃也不可以。

那么你看光思考好不好?

不好,“无益,不如学也”。

我经常跟学生开一个玩笑,说什么呢?

说我们爱思考,我们怎么爱思考呢?

为什么一个插销插到了插座里,灯就亮了?

为什么呢?

插销插到插座里灯就亮了?

我要是也伸到插座里我是不是也能亮呢?

你就死了,你就穿越了,这是不可以的。

那么为什么呢?

你光思考不学习,你要知道,36伏以上的电压对人体是有害的,你得知道这个基本道理才可以对吧?

所以光思考不行。

明代有个非常著名的人叫作王阳明。

王阳明,这是一个宋代非常著名的宋明心学的一派儒家学者。

王阳明有一天在家里准备研究他家的竹子,坐在那里想,打坐。

竹子,竹子为什么会生长?

竹子为什么就能长成竹子?

竹子怎么就是绿的?

竹子怎么就是竹子呢?

想啊想啊想,想到结果是,他感冒了。

为什么呢?

在外面坐的时间太长,风给吹感冒了。

所以你看,夫子早告诉你了,光想是没有益处的,要有一点,要去学。

所以“学”字后面有个“也”,告诉你多么重要,我们一起来。

(吟诵)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黄顺瑜带来的这一条当中是在说谁呢?

是在说颜回。

说:

(吟诵)子曰。

说回,说颜回什么样呢?

(吟诵)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这一条说,我和颜回说了一天的话,他也不回我一句,他也不说我错了,就跟一笨蛋似的,跟一傻子一样。

等他回去,他再反省一下,想一想,哎呦,他足以能说出一些特别精彩的东西。

“颜回啊……可不傻啊!

”所以孔子对于颜回,对于最喜欢的这个学生做了一番感叹,说“颜回啊……他可不傻啊!

”你别看他表面上什么也不说,实际上他可不傻,所以“回也不愚”,“也”字放在了这个地方,表示很重要。

我们再看淄博的陈昊洋给我们带来的这一条。

他说道,“子曰”,孔子说,孔子说什么呢?

孔子说,(吟诵)贤哉回也。

在颜回的后面带了一个重要的字“也”,孔子说:

“颜回啊,是多么贤德的一个人啊!

(吟诵)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说两遍“贤哉回也”,向你表明,我们颜回有多么的贤德,所以“也”字放在了颜回的名字后面。

(吟诵)子谓子贡曰:

“女与回也孰愈?

”对曰: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这一则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孔子说:

“子贡,你说说你和你的大师兄颜回比起来谁更聪明啊?

”子贡说:

“哎呀,我怎么能跟大师兄颜回比啊,我哪儿比的上,望都望不见。

颜回闻一,听到一就能说十;我呢,听到一,顶多能说二。

”孔子说:

“你不如他,甭说你了,我和你都不如他。

”孔子多喜欢颜回啊,喜欢到这个份儿上。

好了,我们再来看一则,这一则也有一个“也”字。

(吟诵)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个“也”字也放在了结尾,表示一种强调,放大嘴音来说。

当天气很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这句话在告诉你,君子是可以坚持到最后的。

那些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是最精彩的人。

所以,(吟诵)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个“也”字放在这里,是味道很深的。

我们再来看下一则,这一则来至于《礼记》。

(吟诵)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我们说,路佳林同学抱着一桶肯德基的外带全家桶来到了学校里。

我说:

“路佳林同学,你是不能在学校里吃东西的,所以,抱着,不许吃。

”这个味道就不断的飘到她的鼻子里,但是就是不让她吃。

路佳林说:

“老师,那不能吃,我能去食堂吗?

”“食堂里怎么能吃外面带来的东西?

不许吃。

”好,路佳林在食堂里还抱着这一桶,不能吃,味道飘着。

“老师,我能够到校外去吃吗?

”“校外?

不能吃了嘛!

不许吃。

”黄顺瑜走了过来,说“老师我能吃吗?

”“黄顺瑜同学你当然是可以吃的,你赶紧吃吧。

”黄顺瑜拿起一只鸡腿就在那里啃,张若珩同学也过来了,“老师我能吃吗?

”“可以呀。

”梁辰也来了,王聚之也来了,都可以吃。

就路佳林不能吃。

路佳林于是就看着这一桶外带全家桶被我们的网络同学们分光了,同学们说真的特好吃哎,宋嘉音也吃了。

真的特别好吃,哎呀,好吃的不得了,真是佳肴。

路佳林说,(吟诵)“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

虽然有佳肴,但是你们不让我吃,我不吃我哪知道它好吃啊-----!

”使劲的叫,“也——。

”对不对,大家看到。

来,我倒了杯白茶,现在,我沏的这杯茶是白茶,是很重要的一个白茶,是珍稀白茶。

这是安吉白茶,多好的茶,好,来,同学们可好喝了,这茶特别好喝,哎呀,好喝的不得了,美茶!

但是你喝不到啊,你不知道它多好喝啊。

所以,“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这个“也”字,在这里表示强调。

《礼记》当中是为了告诉你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也是告诉你,这是一种比兴的手法。

就是有好东西,你不来学习,也是白搭的。

别人告诉你,吟诵特别好,《论语》非常好,《史记》非常好,你光知道管什么用?

你也不来学习,一切都白搭。

这就是“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这个道理。

好,我们继续往下看。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叫虚字不虚,可显语气。

“也”字可以为“啊”,判定,强调全文,语气重,吟诵时拖长,加重。

好,我们一起来吟诵我们刚才所举的这几个例子。

从这里开始,咱们一起,来,盈视给大家伴奏。

(吟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好,怎么样?

大家跟上来了吗?

我们往下看。

下面我们看到的这一则《论语》很有意思,这一则我们又看到了宰予,这位宰予太可恶了,天天想着跟夫子斗贫。

我们看这位宰我就是宰予,因为“予”这个字本身就有我的意思。

所以,宰予字我。

宰我这天说,我要找个问题,能把夫子难住。

于是宰予就找了个问题说:

“夫子啊夫子,你是不是要教我们要做一个仁德的人啊?

”孔子说:

“对啊。

”“那是不是哪里有仁德我们就要往哪里去啊?

”孔子说:

“是啊。

”“那是不是哪里有仁德我们就要往哪里去啊?

”夫子说:

“对啊,你什么意思啊?

”“哪里有仁德我就往哪里去?

”孔子说:

“啊,什么意思?

”“要是井里边有仁德,我们是不是就跳井?

”你说这孩子太讨厌了,这斗贫吗这不是。

你看,他怎么说的。

他说:

(吟诵)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

讲仁德的人,就是告诉你井里有仁德,他们是不是也会跳井?

多讨厌呀,一孩子。

大家看孔子是不是急了,说了一堆“也”,看着一堆“也”。

开篇孔子说,(吟诵)何为其然也?

这句话,有官方解释版和盈视解释版,先给大家解释官方解释版,“何”就是为什么?

“为”就是做,“其”就是语气词,“然”就是这样。

解释完了就是:

为什么非要这样呢?

这是原意。

盈视解释版是,你有病啊!

你想想看,为什么这样呢?

解释完了的意思就是,你有病啊。

孔子急了。

(吟诵)君子可逝也。

这个“逝”当“走开”讲。

君子可以让他远远的走开。

(吟诵)不可陷也,这个“陷”是陷害。

你要是不喜欢我,请你让我走开,对吧?

你不能陷害我玩。

什么叫跳井啊对不对?

(吟诵)可欺也。

你可以骗我,“欺”字翻译成“骗”。

(吟诵)不可罔也。

你不可以迷惑我。

你跟我说井有人,井里有人么?

对不起井里有人么?

能让我跳井么对不对?

你可以骗我,你就为了把我骗开就行了,你不能迷惑我,看井里有人,嘣我下去了,你什么目的呀?

所以你不能这么骗我玩。

(吟诵)可以逝也,不可以陷也,可欺不可以罔也,何以为然也。

气死孔子了,气坏了,最讨厌这孩子了!

所以夫子开骂了,王聚之说的非常好,对不对?

你凭什么能这么来问我问题呢?

太过分了这个孩子。

好了,我们一起来吟诵一遍,好吗?

我们来看PPT:

(吟诵)宰我问曰:

“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我觉得我们宰我的吟诵应该把它吟诵得特别特别的坏,有这种感觉。

(吟诵)子曰:

“何为其然也?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愤怒的孔子,咆哮的孔子。

(吟诵)宰我问曰:

“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子曰:

“何为其然也?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好,“也”字我们暂且说到这里,大家搜到了五百多个“也”,可见古人的“也”字用得非常非常多。

我们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了一个问题,孔子在《论语》当中叫起学生名字的时候都是带“也”字的,大多数情况都如此,所以《论语》有一章干脆就叫《雍也》,这是因为这一章第一则当中开篇就叫了《雍也》。

那么“也”字表示强调,可见这位老师是非常尊重他的学生的,下次以后我们叫同学,就叫(吟诵)“路佳林也,邹昊轩也,柯鑫也,宋嘉音也,韩沛希也,丁美艳也,卞仁凯也,杨柳睿喆也,郑弘德也,蔡泽璇也,王思灵也,张居原也,赵宇昂也,王聚之也,梁辰也,张若珩也,黄顺瑜也,梁乐麒也,赵容琬也,符睿也,王美沣也,侯丫瑄也,王冠明也,郜昱涵也,陈昊洋也”,哎,累死我啦,叫了这么多“也”,表示一种尊重,那么如果突然间有一天我叫起名字时候不带“也”,怎么办?

这说明什么呢?

(吟诵)“杨豫立也,对对,梁乐麒也”。

如果有一天我没有叫你名字,叫你名字没带“也”字怎么回事?

黄顺瑜!

这没带“也”,这为什么?

老师生气了对吧?

突然间生气了,你指不定做错了什么事情,所以突然间不带“也”了,我们刚才说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一则,前面就是“由,诲女知之乎”就没带“也”,夫子肯定是生气了呗,肯定是他不知道非装知道吧,所以没带“也”字。

大家可以找一找,看一看,如果在这个《论语》当中夫子叫起学生没有带“也”的时候,往往会可能是一种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

我们有一则当中子贡说:

我不喜欢别人做到的事情我就不这么做,以此希望感动别人,让别人也不这么做,你看怎么样?

孔子就特别深情地叫他“(吟诵)“赐也。

”哎呀,端木赐呀,(吟诵)“非尔所及也。

”这事你做不到,这事你成不了。

所以我们读《论语》的时候发现孔子是一个非常非常现实的人,他不是一个带你到理想境界的这么个人,他其实是很关注现实,很尊重现实的人。

儒家所面对的是现实,所关注的是现实,这是儒家最有意义的一点。

因为我们活在现实当中,我们是人类,读儒家是最为精彩的。

所以盈视个人是非常赞同儒家的,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真正地明白儒家,去认真地读儒家才好。

好,我们来继续看下一则。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另外一个虚字,这个虚字叫做“矣”。

“矣”这个字开口音比较小,就是开口比较小,而且是三声的字,所以它比较有点温柔啊俏皮啊,或者有些昂扬的感觉。

我们看:

(吟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大家都知道这一则《论语》的意思,就是温习温习就知道旧知识,知道了新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对吧?

就这么个意思。

但是,为什么这一则的结尾不用“也”呢,为什么不说(吟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为什么不用“也”呢?

用了“也”表示强调,表示加强加重。

这一则不是,这一则说温习温习旧知识,就能得到新知识,那么你就可当老师啰--!

哦--!

哎--!

你看我是什么情绪?

你看我的情绪象什么样子的?

我是一种感叹,我不是要强调,我不是要说死,我只是当时感情的一种抒发,这种感觉比较舒缓,比较轻松,这是“矣”字的特点。

有人说,《论语》不对啊,很多都没说对,为什么呢?

温习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知识,就能当老师啦?

照这个意思,四年级可以教三年级,五年级可以教四年级,路佳林可以教黄顺瑜,对不对?

是这样吗?

那当然不是啦,可是为什么又要说可以当老师?

这不过是当时的一种感叹。

有时候老师表扬学生,“哎哟,你真棒!

你能当老师啦,你能教我啰,你真是棒!

”同学们可别当真,老师不过是当时的一番感叹。

你别以为你真的可以教老师啦,不要太当真。

我们感叹的不过是感叹“矣”,这是一种此时的想法。

哎哟,真棒耶!

你不用上学啦,你别回家跟父母说“妈,老师说我不用上学啦”,感叹的意思,所以这是一种感叹,没用“也”。

如果老师说,(吟诵)“你可以不用上学了也。

”行啦,你这回是真的。

比如说我们前天大家一起去少年宫表演,我们就没穿校服,都不穿校服啦,多棒呀,一个班级不穿校服,从学校浩浩荡荡地走。

你想想看,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完全不穿校服,浩浩荡荡,招摇过众从学校离开,这是葩儿。

所以葩儿的学生开玩笑说:

“我们被学校开除了。

”你想想看,这句话的结尾是放“也”还是放“矣”更为准确?

(吟诵)“我们被学校开除矣!

”这才对是吧?

这不过是个玩笑,感叹,这不是“也”对吧?

结果第二天,有个家长送来了一个哈根达斯的冰淇淋蛋糕,为了祝贺我们头天的成功,整个葩儿的学生在班级里不吃午饭,全吃哈根达斯的蛋糕,那么,(吟诵)“我们不吃午饭”,是“也”,还是“矣”呢?

都得用“矣”啊,结果我们为了在网络上可以成功地来做今天上午的这场视频,所以为了加好友,全班在校开机,每个人手机都打开,在班里拿出手机来,又一次在校开机。

(吟诵)“我们可以在校开机……”是“矣”呢,还是“也”呢?

这都是……这怎么是“也”呢?

不是,怎么是“也”呢?

不能是“也”,应该是“矣”,不能用“也”,太想用“也”了啊!

应该用“矣”,用“矣”更加准确。

我们来看这则《论语》更恐怖,这则《论语》是说:

(吟诵)朝闻道,夕死可。

这句话的意思是:

早晨你如果知道了道理,晚上就可以去死,这可不能用“也”啊,那谁还敢学吟诵,那谁还敢读《论语》,早晨起来懂了道理,原来中国古人是这样来读诗的,晚上全自杀了,那哪行啊?

这是一种感叹。

(吟诵)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晨懂得道理,晚上连死都值啰!

你看看我们的最左方,用了一个(吟诵)朝闻道,夕死可也。

那好家伙,太麻烦了,谁还敢去闻道呢?

太恐怖了,所以“矣”和“也”字是不会乱用的,是不能用错的。

大家想一想感叹的时候用的是“矣”,表示强调的时候用的是“也”,它是不错的。

我们来看这则《论语》,孔子带领学生们到齐国的宫廷去旅游,参观齐国宫廷,齐国宫廷正在表演一些音乐,表演什么音乐呢?

表演的是“韶”这个音乐,韶这个音乐也被称为是大韶,这是古代六乐当中的一种乐,大概表示周文王的一些宫妓,所以叫做韶乐。

孔子带领学生听韶这个音乐,说韶这个音乐(吟诵)“尽美矣,又尽善也。

”后来齐国的宫廷当中又演奏了“武”这个音乐,“武”这个音乐应该是武王伐纣时的音乐,“武”这个音乐也被称为大武。

(吟诵)孔子说: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就是很美啊,但却不够好啊!

因为武王伐纣这个故事,这个音乐所记载的故事毕竟是战争是征伐,而儒家讲究善与人为善是不讲征伐的,所以就认为征伐的事情不够好。

而“韶“这个音乐表示文王以德使天下人来服。

我这个假期要在北京办这个国学班了,我们国学班里讲吟诵、讲对联、还要讲《史记》,这是我们国学班大概的三个内容。

讲讲吟诵、讲讲对联、讲讲《史记》。

北京国学班我争取每次都录音,然后把录音放上来,让大家可以听一听,我会把录音给大家分享好不好。

我们在这里会讲到《史记》,读《史记》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周文王的特点,周文王他是以德行使得天下人都来追随于他,所以说韶这个音乐表示文王,孔了认为美又善。

而这个武王这个音乐表示武王伐纣,所以他觉得表示不够美,虽然武王伐纣是不得以而为之的,但依然不如文王的功绩更美一些。

大家看了这一则《论语》,大家有没有通过我刚才讲的“矣”和“也”,你们可以判断在孔子看来一个音乐是美更重要呢?

还是善更重要呢?

明显是善重要,因为善的后面用得是“也”,而美的后面只不过用了一个“矣”。

我们不知道今天这个成语怎么留下来的是“尽善尽美”,按照我们今天成语的这个特点,好象说做到好只是浅的一步,做到美才是高的一步,因为在后面的一般都是比较高级的,其实这个成语设计是有问题的,这个成语应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