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针灸学总论杨维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8552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董氏奇穴针灸学总论杨维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董氏奇穴针灸学总论杨维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董氏奇穴针灸学总论杨维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董氏奇穴针灸学总论杨维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董氏奇穴针灸学总论杨维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董氏奇穴针灸学总论杨维杰.docx

《董氏奇穴针灸学总论杨维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董氏奇穴针灸学总论杨维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董氏奇穴针灸学总论杨维杰.docx

董氏奇穴针灸学总论杨维杰

董氏奇穴针灸学

杨维杰著

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简介

董氏奇穴,乃董门家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从来口传心传,不著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氏先祖以其灵性聪慧,妙造独悟,创建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

正如《医贯》有云:

“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术,乃自成体系的针灸流派,可谓针道。

其医理学术深如渊壑,浩若瀚海。

择其要者举述如下:

一、穴法特色

董氏奇穴号称七百四十穴,真正公布的尚不足二百。

散布在手指(一一部位)、手掌(二二部位)、前臂(三三部位)、上臂(四四部位)、足趾(五五部位)、足背(六六部位)、小腿(七七部位)、大腿(八八部位)、双耳(九九部位)、头面(十十部位)和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楚,有章可循。

一、骨缘散布

董氏奇穴多近骨缘散布,讲究贴骨进针。

如妇科、还巢、灵骨、足三重等,均贴骨缘。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贴骨缘散布,故疗效显著。

二、穴位组合

董氏奇穴多以组合穴应用。

如胸腹及后背穴位,均以组合穴显现,多用刺血针法,取穴灵活,安全有效。

他如驷马穴、上三黄、下三皇、外三关等,均为三穴并列,跨越躯体某一区段。

此乃董氏奇穴一大特色,其临床效应之快捷,非传统经穴可比。

3、命名朴素

董氏奇穴之命名,朴素直观,容易把握。

如正筋、正会、肩中(以部位命名);木火、水金、土昌(以五行命名);明黄、天黄、肺心(以五脏命名);妇科、眼黄、肝门(以主治命名)。

4、正经奇穴

董公从来提倡董氏奇穴乃“正经奇穴”,正因为对十四经穴有深切的研究,才会独创数百奇穴,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有很深的渊源。

杨师在十四经穴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尤其是对五输穴的应用发挥,更是炉火纯青,妙趣横生。

恩师常常警告:

“要想精于董氏奇穴,必需读通《灵枢经》,董氏门生不可不知。

尤值一提的是,董氏奇穴之最精华处,乃董氏七十二绝针(对某种疾病有特殊疗效之穴位)、董氏三十二解针(解毒、解晕、解痛有奇效)。

杨师常说:

“真正悟透了董氏奇穴之精神,经常使用奇穴二、三十个足矣。

二、针法特色

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

董氏指挥针法内容有四:

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

倒马、动气、牵引针法,其术简单,其理深奥,看似至简至易,实乃形神合一之上乘针法,能最大限度、最快速地激发人体内在潜能,集中定向冲击病灶,使诸多疑难杂症、顽症痼疾奇迹般速愈。

不定穴针法又表现了董氏针法的灵活性,乃董公高深绝学之一。

不论病有多重,只要有病,就必有其治法。

董公常云:

“病非人身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知象则理在其中),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

”董公碰到疑难杂症,必凝神入定片刻,待心境澄明而迅即查明其显示穴位下针,往往针到病除,立见奇效。

最为精妙处,乃董氏刺血针法。

古法针灸,最重刺络放血。

董公秉承数十代之家传绝技,又普遍涉猎各家活血化瘀之文献,厚积薄发,别出心裁,将董氏刺血针法运用得炉火纯青,时人盛誉“董氏刺血针法独步世界专治大病”。

杨师昔时随侍董公身侧,尽得董氏刺血真传,又遍访中国刺血名医,使刺血针法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进一步发挥。

董氏奇穴针灸有独具特色的“络病理论”,以为“久病必瘀”、“怪病必瘀”、“重病必瘀”、“痛症必瘀”、“难病必瘀”。

凡病经数次针治,未见病情改善,这时董公以为必有瘀血阻滞气机,当在相关区域寻觅瘀络,刺络放血,使恶血邪气尽出,立起沉疴痼疾。

董氏刺血针法之作用:

决凝开滞、涤痰祛瘀、泻热活血、排毒利湿。

杨师有云:

“祛一分瘀血,存一分生机”。

董氏刺血针法之特点:

一、刺血以远处施针为主,甚合“泻络远针”之古义。

二、刺血部位遍及全身,划分许多特效刺血区,如心肺区、肝胆区、肾区等等。

3、医治范围普遍,特效速效,简单安全。

三、诊法特色

正确的诊断及对穴性的了解,是应用董氏奇穴的关键所在。

董公诊病,首看掌诊,次看面诊。

董氏掌诊要领乃董门门生习用的独门诊法,其中真诀需经口传心传,方可了然于胸。

董氏掌诊之诊断结果(如肝虚、心弱、肺性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肾病引发之腰痛等等),并非仅指所患何病,用于定位诊断,在更大的程度上,是一种病机辨证,依照人体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依据掌诊分区的形色异样,将其辨证结果归类(即脏腑辨证),然后据此选穴施治,此乃最为关键处。

如医治坐骨神经痛的特效穴有数个,若患者掌上肺区显现气色反映,即可诊为肺虚,而灵骨、大白又有肺神经通过,故针此二穴必有显效;若掌诊肾区形色反映异样,则当取中白、下白(属肾之神经)二穴。

依法取穴,疗效稳固。

四、心法特色

师公所著董氏奇穴之祖本,仅仅讲述了数百奇穴的散布及主治,诸多内容尚未公布。

杨师依照董公所传,结合自己连年的临证参悟,构筑了董氏奇穴完整而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文限于篇幅,仅取其理论精华之一二,为学者由此切入,触类旁通,即可准确把握董氏心法之脉络,诚如古云:

天地玄机,藏之叶动风摇间耳。

一、全息通应

董氏奇穴针灸,属于多层次的全息针灸学,以为整体中任何一个独立部份,都影缩着整体的信息。

诸多特效奇穴的创建,均与此原理有关。

董氏奇穴为咱们展现了一幅丰硕多彩、全息通应的全景图,其最经常使用的九种全息对应关系,能够囊括当前显现的许多全息针灸疗法,临证应用,转变无穷。

例如位于口唇边的水金、水通二穴,合法脸部全息倒像之肺及气管所在处,其全息正像则为下焦之肾脏所在,故以“金”、“水”命名,补气益肾作用极强,医治久病肾不纳气之哮喘尤有特效。

二、同气相求

杨师又称之为“体应”,是董氏奇穴在医治方面最有针对性的发挥与制造。

体应之要点为:

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肉治肉,以脉治脉,以皮治皮。

如医治各类骨刺,经常使用削骨针(四花副穴及其下寸之倒马针),必需贴骨扎针方有特效;又如某股骨头坏死患者,行置换术后,自觉大腿外侧体表有异样冷感2年,局部针刺2个月未愈,因其病位在皮部,证属血瘀,故在其同侧小腿心肺区,取其皮部之瘀络刺血,一次而愈。

3、脏腑别通

该理论《内经》未见,首见于《医学入门》,但其源流则不甚了了。

杨师发前人所未发,以为由六经开阖枢理论推衍而来,并在肺与膀胱通、脾与小肠通、心与胆通、肾与三焦通、肝与大肠通以后,又补充了心包与胃通。

脏腑别通,实乃脏腑气化相通。

此一原理在董氏奇穴中,有极为普遍的应用。

如重子、重仙在肺经上,主治膀胱经之背痛;中白、下白在三焦经上,补肾作用极佳;木穴在大肠经上,治肝火旺极具特效;火包穴在胃经上,透过胃与心包通,治心绞痛特效。

4、络病理论

该理论源于《内经》,昌明于叶天士,董公又有更深切而出色的发挥,其拿手绝活--刺血针法,即以络病理论为依据。

初病气结在经,经主气;久病血伤入络,络主血。

任何顽症痼疾由气滞、血瘀到痰凝、毒聚的病理进程,均以瘀血为机转。

董公以毫针通经调气,以三棱针刺络活血,气通血活,何患疾之不除?

能够如此说,董氏独门刺血针法,使一些看似复杂的疑难重症迎刃而解,涣然冰释。

另外,董氏针灸心法中,对藏象理论、脾胃学说均有独到的发挥,他如一经治多经、一穴多穴用、互引互治、夹穴多治等,也为董氏奇穴的临床应用,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五、医治特色

董氏奇穴针灸取穴少,生效快,医治范围广,对各类痛症、面瘫、鼻炎、哮喘、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结肠炎、耳鸣、耳聋、带状疱疹、丹毒、不孕症、妇科疾病等等,均成心想不到的疗效。

如重子穴治久年背痛立竿见影,十四经穴无出其右者;又如肾关穴治尿频;木穴治鹅掌风;妇科穴治不孕症;驷马穴治过敏性鼻炎及多种皮肤病;正脊穴及上三黄治各类骨刺;通关、通山、通天配合刺血针法医治病毒性心肌炎;下三皇治糖尿病;制污穴治久年恶疮不收口;叉三穴配足三重治暴聋;侧三里、侧下三里治三叉神经痛均有特效,屡验不爽,不一而足。

在患侧四花中穴、四花外穴周围如有瘀络,刺血对减缓肩关节疼痛极有效验。

运用董氏奇穴有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把握一些特效的招式,形成一系列疑难专科病的标准化医治方案。

董氏先祖为咱们留下了超级丰硕的卓有成效的医治体会,必需第一把握。

第二层次,由董氏奇穴完整的实践及理论体系切入,参透针道原理,把握一身阴阳规律,形成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整体思维模式,如此,才能在面对复杂的临床问题时,游刃有余,从容不迫,找到最佳医治计谋。

能够说,董氏奇穴将中国传统针灸之精粹发挥得淋漓尽致。

为学者须沉潜入微,真积力久,方可慧然独悟。

如何查验是不是为一个好的针灸医师

——代12版(全修2版)序

要查验一个好的针灸医师,医德医理固然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但必欲在短时间间内迅速看出一个针灸医师的医术是不是精湛,下面几点不失为快速查验的标准:

一、取穴少:

越高明的中医师处方用药越少,同理,越精湛的针灸医师取穴也越少。

只有在取穴少的状况下,才能比较出穴位的特殊疗效,也才能突显出医师的医理精湛及高度自信。

对病人面言,减轻病人的进针疼痛于最低,也是一种医德的表现,依前人体会,平均每位病患两穴配伍,双边用针,宜八针为限。

平均超过八针者,则宜检讨自我之医术是不是有可议的地方,是不是仍需倍加尽力。

二、用穴精:

人体之穴位逾千,经常使用者只是数十穴,甚或十数穴。

如欲每穴皆用,必致无法真正把握穴性及应用。

古有”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仅以十二穴交替灵活配伍,普遍医治多种疾病,个人临床三十余万人次,平均经常使用穴位亦仅二十余穴,有时一日门诊数十人,平均每人用针仅约三四针,总用穴不足二十,依旧疗效可观,足见前人取穴少,用穴精之说确有可取的地方。

前人言:

“异病同治”。

穴位亦有双向调剂作用。

临床用穴务必要求一针多病,切不可一病多针,唯有如此,方能对穴位之利用更精准,穴性之了解更深切,古歌诀处方中,特定穴之利用比例均占一半以上,实足为我人引鉴沉思。

三、尽可能或绝对不针患处:

中国医学是一门医学,也是一种艺术,不同于西医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通过量路调剂,多种治法均能达到相同的医治目的。

针灸亦要讲究艺术,这也是一种实效的迫求,亦即所谓之“医治求本”。

针灸名赋《标幽赋》说:

“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

”若不论何病皆在痛处下针,与护士之注射有何不同,只只是将注射针换成针灸针之不同罢了,与其称之针灸医师,还不如称之针灸护士。

尽管前人亦有“阿是穴”之压痛点取穴法,可是依照统计前人在阿是穴之应用有几个特点:

一是所治之病以实证为多,二是所治病证大部份比较单纯、局限,三是所治之病多以痛症为主,即所谓之“以痛为腧”。

因此绝大部份之疾病仍以远处取穴为宜,但远处取穴还不可漫无原则,必需以经络为依据,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远处取穴,如此才能有的故矢,取得最大疗效。

四、急症、痛症要求立生成效:

针灸医治急症、痛症历史悠长,方式简便,不受时刻及条件的限制,经济安全,生效快,是针刺疗法的特点。

目前有许多针灸医治脑出血、休克、昏迷、急腹症、急性疼痛、急性扭伤的临床报导。

个人也有多次赴医院急诊救醒昏迷的案例,医治各类急性疼痛、扭伤更是立竿见形、习以为常之事,这些都是针灸的特色及优势所在,是每一名针灸医师都应把握及发挥的地址。

要求立生成效,不只是提高个人医术,乃至于救人一辈子命均是无可厚非的地方,尤其是关于各类疼痛,只要确实把握针对性穴位,都可立生成效,这是每位针灸医师都应有的大体熟悉,不然即失去了学习及利用针灸的意义。

五、久病难病勇于刺血及深刺久留:

《内经》言:

“病有浮沉,刺有浅深。

”常见很多针灸医师不论何种病症皆予浅刺,刺入几分并捻转几下后即立刻出针,对新病浅病或许有效。

对久病痼疾不免隔靴搔痒之感。

就痼疾而言,病邪深切,正气已虚,抗病力难以短时间迅速调动,留针太短,针刺太浅,岂能生效。

至于疼痛,痉挛性疾病,依体会及报导,更要深刺久留方能取得必然疗效,因此不可一概浅刺,只是亦不可盲目深刺,必需依照辨证,并需了解生理,以避免发生危险。

又中医以为久病入络,并有“久病必有瘀,难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之说,针灸医治络中瘀血之法,最为简捷有效之道即是刺血。

凡病患之血络有瘀阻,即可点刺出血予以施治。

由于人们对出血的恐惧,许多医生不敢运用此法,殊为可惜。

此法运用适当,往往有难以想象之神效。

临床上许多久病,经针灸、中药医治能减轻症状,但并非能痊愈,通过点刺出血去其瘀阻,却能迅速治愈。

专门是关于一疑难怪病,经各类治法罔效失望之余,运用刺血疗法竟能收到起康复疾,起死回生之意外疗效。

关于一些急性病,刺血之成效亦多半高于毫针。

有人说:

“不懂刺血疗法,不敢刺血,只能算是半个针灸医生。

”此说,有几分道理。

因此针灸医师于刺血之法尤当深刻钻研,用之临床。

以上几点都是个人综合文献及连年临床体会,所做出的初步总结,能够作为鉴定优秀针灸医师的初步标准,欲学针灸者或欲寻针灸医师医治者,不妨以这几点作为参考。

欲成为一个好的针灸医师,亦不妨以此看成自勉。

(本文曾在新加坡、日本、美国、大陆等地之演讲及教学题目:

“谈针灸医术之学习、临床与提高”中多次提及,反应甚大,特节录于此,与诸位同道共勉。

杨维杰

谨以此书之大陆第一版

纪念恩师董公景昌

逝世二十周年

董氏奇穴及其学术思想浅探(导读一)

——1981年2月25日于全军总医院针灸科演讲讲稿

列位先生,大伙儿好,今天个人能在此地再度与诸位谈谈董师景昌的奇穴及学术思想,超级荣幸而愉快,3年前,也曾在那个地址讲过二个多月的董氏奇穴,但那时只是穴位的介绍及应用的说明,3年来,由于更多的临床体会,关于董师的医治精神有更深的熟悉,通过较为系统的整理及归类,这次希望能藉由不同的角度,为大伙儿从另一个层面略作剖析,以冀列位能更深切了解董氏奇穴的精神内涵及实质意义。

董师景昌,山东省平度县人,生于1916年,逝于1975年,临床40年,临诊40万人次,其中包括对军公教及贫困民众之义诊,即达10万人次,曾数度荣膺好人好事代表。

并于l971年至1974年间五度前去高棉为朗诺总统治愈半身不遂,功在邦交,而荣获颁赠最高荣誉状,为中医界取得此项殊荣之第一人。

董师除对奇穴颇多发明外,关于临床应用各家学说亦多发挥,恩师学问精深,学生虽穷数年心力,所能领会者仅其十之一二,愿就所知内容尽可能述介于后:

一、董氏奇穴之穴位散布

董氏奇穴系董师绍衍祖学,研究进展,自成一派的一家之学,内容计有七百四十余穴,别离散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虽不若十二经络之循环不断,相接无端,但亦有必然脉络可寻,规律而简单,例如手指部称“一一部位”,手掌部称“二二部位”,小臂部称“三三部位,,大臂部称“四四部位,,足趾部称“五五部位”,足掌部称“六六部位”,小腿部称“七七部位”,大腿部称“八八部位”,耳朵部称“九九部位”,头脸部称“十十部位”,还有“前胸部位”及“后背部位”。

也是十二个部位,并非难于找寻。

同时,这些穴位的散布,在效用方面和十二经穴亦有必然的联系,比如肝门能治急性肝炎,位于小肠经上,腕骨能退黄亦在小肠经上,这是熟悉到小肠为分水之官,能清利湿热的应用。

又如心门与小海相近而治心脏病变,其门其正其角在大肠经上能治痔疮,解穴能治气血错乱与梁丘相近等等,便都足以说明董师对经络及脏象学说有深刻熟悉,才能创见这么多新穴。

另外董师对神经学说的应用,也有专门的发挥。

神经解剖学知识指出,人体各部在大脑皮层上的投射代表区的大小,与该部的功能繁简成正比,手是劳动器官,足是运动器官,功能都很复杂,它们在大脑皮层上的投射代表区也就较人体其它部位为大,如此,在大脑皮层上与其相联系的神经元数量也就较多,其要紧性能就较大,而有利于临床的应用,董氏奇穴大部散布于肘膝以下,确实是此一原理的发挥。

还有在手上脚上,拇指、拇趾的功能都比其它的指趾复杂,疗效固然更为普遍,这也确实是董师何以乐用大敦、隐白、太冲等穴并在拇指周围研创妇科、制污、止涎、五虎、灵骨等穴的缘故。

二、董氏奇穴之命名

董师尽管创见奇穴甚多,但从无一穴以自己姓名命名,他以为医学为救人之利器,为社会之所需,不该私秘而主张公布,编写奇穴之汇,亦无一丝名利之图,其伟大精神令人钦佩,反观时下偶有一见,尚未定论,恐或为他人所据,即迅速冠以某某合谷,某某血海、某某三阴交者,又岂能够道理计。

至于那些剽窃他人创见将穴改名,企图偷天换日之人,则又岂能不觉愧耻。

在董师感召之下,个人连年来虽亦发觉数十奇穴,亦不敢冠以维杰某某穴,仍从恩师命名之法,命定穴名。

董氏奇穴之命名有以部位命名者,如正筋、灵骨、正会、肩中、侧三里、四花中、外穴等。

有以效用命名者,这一类比例极大,又分以五行命名者如土水、木穴、水金、木火、木斗、木留等,以脏象命名者如明黄、天黄、肺心、心膝穴等。

或径以主治所在直名者,如妇科、脾肿、眼黄、肝门、肠门等。

也有以部位与效用结合命名者如手解、指肾等。

还有以穴位之数字命名者如三重、三江、双河、七里、五岭等。

了解了董氏奇穴命名的方式,不但对奇穴的位置易于操纵,关于其应用更能掌握。

三、董氏奇穴之针法

董氏奇穴施针手术简便,仅用“正刺”、“斜刺”、“浅刺”、“深刺”、“皮下刺”与“留针”各类手法即可达到所期望之治效。

不采纳“弹”、“摇”、“捻”、“摆”等手法,可减轻患者之痛楚,减少晕针的情形,亦没必要拘泥于“补”、“泻”等理论。

由于不拘泥于补泻,董师研创出另一套平补平泻的特殊针法,即“动气针法”与“倒马针法”。

他以为人体有自然抗能,并有相对平稳点,因此常采纳“交经巨刺”以远处穴道疏导配以动气针法,疗效惊人,尤其关于疼痛性病证,往往能当即止痛,例如三叉神经痛,董师针健侧侧三里、侧下三里两穴,并令患者咬牙或动颚,可当即止痛,坐骨神经痛,针健侧灵骨、大白两穴,并令患者腰腿活动,亦可当即止痛。

虽说奇穴有奇用,可是动气针法的功效也是不可轻忽的。

动气针法不只限于奇穴有效,更适合于十四经穴,不但适用于止痛,用于内科,亦有著效。

动气针法具体操作如下:

一、先决定针刺穴道。

二、进针后有痠麻胀等感觉时,即为得气现象,然后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患部略微活动,病痛即可当即减轻,表示针穴与患处之气已经相引,达到疏导及平稳作用。

可停止捻针,视情形留针或出针。

3、如病程较久,可留针稍久,中间必需捻针数次以行气,可令病患再活动患部引气,或不动亦可。

4、如病在胸腹部,不能活动,可用按摩或深呼吸,使针与患处之气相引,疏导病邪,例如治胸闷胸痛,针内关,然后令患者深呼吸,可立刻愉快。

动气针法简单有效,且在不明虚实症状前亦可利用,但必需能使病痛部位自由活动或易于按摩,因此必需在远隔穴位施针,依个人体会,仅就五输原络,俞募郄会等特定穴位,灵活运用即可,值得推行应用。

倒马针法系董师所创用之一种特殊针法。

系利用两针或三针并列之方式。

增强疗效的一种特殊针法,奇穴与十四经穴都可利用此一针法,此一针法亦常与动气针法结合利用,疗效显著。

其体操作是:

一、在某一穴位施针(如内关)。

二、然后取同经临近穴位再刺一针(如间使或大陵),如此就形成了所谓的倒马针。

3、在倒马针的基础上可用补泻法,也可用动气针法与之配合,增强疗效。

这种临近两针同时并列的针法,较之散列的多针的成效,是来的较大而确实的,在内关取穴施针之成效若是等于一分,加取间使穴使成并列之倒马针,则其成效并非只是二分的增加,而可能是三分或五分,究其缘故,可能是有合作合作,一鼓作气的强化作用。

全身有很多的地址都可利用倒马针以增强疗效,如内庭、陷谷合用对肠胃病有专门大效用,针内关、间使治心脏病有特效,支沟、外关治胁痛、小腿痛、坐骨神经痛,手三里、曲池治头晕、鼻炎、肩臂痛、腰膝痛,其它如合谷、三间倒马针,复溜、太溪倒马、申脉,金门之倒马等不胜列举,能够推行利用。

在个人连年的临床体会中,复依照动气针法的基础研究创出“牵引针法”,成效之佳,较动气针法尤有过之而无不及,详细内容可参看拙若之《针灸经纬》。

四、医治注重五行及脏象学说之应用

董师在医治方面极为重视五行之调和及脏象学之应用,其穴位以五行及脏象命名者,便有类似相关之医治效用,例如水金穴就有金水相通之义,能医治肺不肃降、肾不受纳之金水不通病变,诸如咳嗽、气喘、打呃、腹胀、呕吐、干霍乱等皆有特效,又例如驷马中、上、下三穴能医治肺病,中医理论肺主气,又主皮肤,因此本穴医治鼻炎、牛皮癣、青春痘均有特效,关于各类皮肤病成效亦佳,另外透过五行生克,尚能医治结膜炎(使火不克金),甲状腺肿(使金能制木)亦有卓效。

天黄、明黄、其黄三穴能医治肝硬化、肝炎,也能治眼昏、眼痛。

通关、通山、通天能治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也能治膝盖痛,下肢浮种。

通肾、通胃、通背能医治肾脏炎,全身浮肿、四肢浮肿、也能治口干、喉痛。

肾关为补肾要穴,关于肾亏所引发之坐骨神经痛、背痛、头痛、腰酸皆有显效,这些便都是透过脏象学说发挥应用的著例。

另外透过五行学说及预防思想,这种治法能够运用的更灵活,例如治咳喘,遵古说:

“发则治肺,平常治肾”在发作期常针水金配合尺泽、三士,平常则针下三皇等,此类治例真是多不胜举。

五、医治重视脾胃学说

董师关于李东垣之脾胃学说有深刻的研究,临床医治关于调理脾胃有很多发明,以为若能使脾胃起落失调致使正常,则许多病便能治愈。

其医治心肺两经之病多从胃经着手,例如经常使用之驷马上中下穴,及通关、通山、通天穴位置均与胃经有交迭关系(土水穴能治胃病,位于肺经,也是此一原理的反面应用),其医治肾病多从脾经论治,以为崇土能够制水,因此通肾、通胃、通背三穴皆在脾经之上。

关于脾肾两虚之病以为补肾不如补脾,先宜调后天,其乐用之下三皇(天皇副、人皇、地皇)名曰补肾,实亦皆在脾经路径上,这些就都反映了董师的创穴用针是其源有自,深合理论依照的。

六、医治注重活血化瘀善用棱针点刺

运用三棱针放血治病,可谓董师之拿手绝活。

余从董师学习连年随侍老师之侧,常见董师应用三棱针医治,数年大病往往霍但是愈,猛烈疼痛亦可止于倾刻。

其成效真是令人难以思议,董师刺络用穴之范围不受古书所限,除一样医师经常使用之肘窝、膝腘、侧额、舌下、十二井、十宣、耳背等部位,董氏善用爱用并有发明外,至于下臂、下腿、脚踝、脚背、肩峰等几乎无处不能放血,尤其是腰背部,董师更是以之灵活运用医治全身病变。

董师关于历代有关活血化瘀文献多所涉猎,关于《内经》“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有所堕坠,”“恶血留内”“寒气客则脉不通”等瘀血学说及叶天士“久病入络”之说很有熟悉。

主张师“宛陈则除之”及“治风宜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法,运用棱针点刺普遍医治多种病变,例如以委中治坐骨神经痛、腰痛、项强、下肢风湿痛,痔疮;尺泽治胸闷、气喘、五十肩;足三里治胃病、肠胃炎;以太阳穴(相当于颔厌穴部位)治偏头痛、头晕、结膜炎,三金穴治膝痛;金林穴治大腿痛,精枝穴治小腿痛,双风穴治手脚麻,三江穴治妇科疾病,总枢治小儿高烧、呕吐等,所涉范围可谓内、外、妇、儿、伤科全数包括在内。

董师之刺络针法最大特点在于取穴多半远离患处,正合乎古法正统之“泻络远针”,成效卓著而确实,反观时下点刺放血多取“阿是”或临近穴位,成效未必突出,与董师相较,益见董师针术之精湛。

七、医治重视骨气之配合

时刻医治学虽是新近崛起的一门临床科学,但远在二千年前的中医古籍《内经》中,却早已有较多的篇幅论述时刻医治学的要则,并提出了一些因时施治的方式,例如在季节治律方面曾说:

“春刺荥,夏刺俞,秋刺合,冬刺井”,又说:

“肝主春,…心主夏,…牌主长夏,…肺主秋。

…肾主冬”,董师深体《内经》之意在面对全身泛发性的疾病时,常在与主旺之脏腑有关经穴施针,春日针三皇,夏日针通关、通山,秋季针驷马,冬季针下三皇等,都在临床常见,关于病久体虚病患,又常配合季节针其母经有关穴位,以收补虚之功,临床医治痹症,极为重视季节与症状之关连性,春日风胜多见行痹,冬日寒胜多见痛痹,夏秋湿令多见著痹,医治或以肝为主,或以脾肾为主,各以该季当旺之脏为主,再结合其它有关脏腑医治,生效至为宏速。

另外亦常配合《内经》一日四时分刺法医治多类疾病,例如医治咳嗽,先针奇穴水金,再按《内经》“朝刺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