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海陵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1805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海陵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海陵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海陵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海陵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海陵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海陵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海陵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海陵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海陵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海陵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海陵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无色气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生成白色气体

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读取液体体积C.检查气密性D.取少量氯化钠

4.下列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需要监测污染物是

A.氮气B.二氧化碳C.稀有气体D.可吸入颗粒物

5.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6.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C.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7.10月9日下午,【最新】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约翰·古迪纳夫、M·斯坦利·威廷汉和吉野彰成为今年的诺奖得主,以表彰其在锂电池发展上所做的贡献。

右图为锂元素信息和锂原子结构示意图,锂电池放电时的化学方程式为Li+MnO2═LiMnO2。

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Li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该反应产物属于氧化物

D.锂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

8.现代科技证明葡萄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具有美容养颜之功效。

下列关于白藜芦醇(C14H12O3)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藜芦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8

C.白藜芦醇中有29个原子

D.白藜芦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4:

1:

4

9.中科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氦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聚变中原子不变,没有变成新的原子

B.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元素

C.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同种元素的两种不同原子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10.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密闭容器内M、N、P、Q四种物质各物质的质量: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质量(g)

16.8

8.4

23.6

1.6

一段时间后质量(g)

待测

14

13.6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P一定是化合物B.该反应类型属化合反应

C.反应生成的N与Q的质量比为7:

3D.M肯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二、简答题

11.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

(1)已知:

X、Y、Z、W四种粒子的核电荷数及核外各电子层电子排布情况如下表.

X

Y

Z

W

对应元素名称

核电荷数

8

12

13

17

电子层

第一层

2

2

2

2

第二层

a

8

8

8

第三层

3

8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X表示原子,a=___.单质X2与单质Z的反应中,X原子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②Y、W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下图所示。

①反应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___种元素,有___种单质分子

②该反应过程中:

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____(填“有”或“没有”)变化。

金原子对____(填“CO”或“H2O”)起吸附催化作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12.水是地球表面覆盖最多的物质,也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城镇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可用下图表示:

(1)水的净化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消毒等,以上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未使用的净化方法是___;消毒时常使用ClO2做消毒剂,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

(2)自来水厂生产的自来水,感官指标为无异色和异味,感官指标表现的是自来水的___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该自来水加入肥皂水并搅拌,产生大量浮渣,生活中常采用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水的用途广泛,实验室常常需要用到水.请分析下图并回答有关问题:

(3)制取蒸馏水时,烧杯内水的作用是____;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内盛水,水的作用是____.

(5)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发现测定结果明显小于五分之一,可能原因是____.

(6)电解水实验中b管中生成的气体检验方法是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三、填空题

1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苏打饼干久置于空气中会变软,是由于吸收了空气中的___(填物质名称,下同);鲜榨的苹果汁曝露在空气中很快变成深褐色,这是果汁被空气的___氧化的结果。

(2)把磨好的豆浆倒在纱布袋中将渣和浆分离,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___操作。

做饭时要将锅子调整好高度,以保证始终用火焰的___加热。

(3)为防止人体缺碘,市售食盐中添加了少量的碘酸钾(KIO3),并在使用说明中强调“不宜高温烹煮”。

碘酸钾与氯酸钾化学性质相似,请写出碘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四、实验题

1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上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a____,b___。

(2)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其中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在进行利用AC装置收集完氧气后,接下来的操作是先____后____。

(3)查阅资料:

相同条件下,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

根据所查资料,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为是____(填序号)。

(4)下表是某同学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测定的实验数据。

MnO2与KClO3的质量比

1:

40

1:

20

1:

10

1:

5

1:

3

1:

2

2:

3

1:

1

2:

1

生成1LO2所需的时间(s)

124[

79

50

54

75

93

106

153

240

①据上表可知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____时,反应速率最快;

②二氧化锰的用量过少时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可能原因是_____;

③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____(填“是”或“不是”)越多越好。

五、计算题

15.身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5(PO4)3(OH)]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02.牛奶含钙丰富又易被吸收,且牛奶中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如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和部分说明.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过程写在答题纸上)

(1)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保留到0.1%)

(2)若成人每天至少需要0.55g钙,且这些钙均来自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要喝______盒这种牛奶.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燃放爆竹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睛】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C

【详解】

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不属于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放热、生成无色气体,不能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3.D

【详解】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对准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缓慢倒入,故操作正确;

B、取用一定量的液体一般用量筒,量筒必须平放,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故操作正确;

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故操作正确;

D、取用少量氯化钠,要用药匙,瓶塞要倒放,以防污染药品,故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

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D

【解析】

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有:

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浮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等。

所以D项正确。

考点:

空气污染

点评:

了解了空气污染物及其危害,就能正确地选出列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了。

5.A

【详解】

A、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而不是质量分数,选项A错误;

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选项B正确;

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选项C正确;

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选项D正确。

故选A。

6.B

【解析】

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构成品红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故A正确;

B、物体的热胀冷缩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故B错误;

C、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C正确;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水分子的体积非常小,故D正确;

故选B.

7.C

【详解】

A、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前后Li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即反应前化合价是0,反应后化合价是+1,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生成物中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锂元素核外电子层数是2,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点睛】

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空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元素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