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7921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四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四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四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四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科学四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四下.docx

《小学科学四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四下.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四下.docx

小学科学四下

1、体验静电现象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邀请了一位好朋友和我们一起上课。

出示吹塑纸福娃图片,谈话:

你们喜欢它吗?

哪位同学有什么办法让它站在黑板上呢?

2、学生尝试直接贴图片。

(未成功,教师把福娃摩擦衣服后贴在黑板上)。

3、老师为什么能把这张福娃贴在黑板上,想知道这里的秘密吗?

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二、学生探究活动

第一部分:

体验静电现象:

1、体验活动。

(1)出示梳子、吹塑纸、纸屑。

你们能使梳子、吹塑纸吸引纸屑或头发吗?

学生尝试。

(2)学生汇报,说说是怎么做的。

(3)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交流后汇报。

(4)这就是静电现象。

生活中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板书: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5)让梳子、吹塑纸产生静电都有一个相同的做法,是什么呢?

(摩擦)(板书:

摩擦产生静电)

2、交流更多的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还有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学生演示交流生活中发现的静电现象,并试着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

(2)出示课件拓展其他的静电现象。

看来静电现象随处可见,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小结:

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以使一些物体带上静电,其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也是静电现象,但它们不一定是通过摩擦的方法(介绍其他几种静电现象)这些也都是静电现象,静电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之中,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自身在内。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试着让他们做出解释,使学生感受到静电现象并不稀奇,它随时随地在我们身边,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到学生对静电现象的了解)

2、让小灯泡发光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一跟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2、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画出电在小灯泡内的流动路线;

3、学会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4、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

5、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教学重点:

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难点:

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一份材料:

1根导线、1个电池、1个小灯泡、科学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电的很多知识,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怎样点亮小灯泡?

二、探究过程。

1、让小灯泡发光。

(1)观察材料。

•仔细观察电线、干电池、灯泡,我们有什么发现?

•说说电线的特点;

•说说干电池的特点;

•说说小灯泡的特点。

(2)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用这些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3)把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画在科学文件夹上。

(4)说出电在小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猜一猜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在小组里指着说说电的流动路线。

•在记录本上画出电流在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2、出示四种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判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说出判断的理由。

•分别试着连一连。

•在科学文件夹里,分别画出这四种电路图。

•为什么不亮的原因,区别短路与断路。

3、交流

•今天我们学会了几种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有什么新的问题?

三、总结。

3、带灯座的电路

1.了解电池盒、小灯座的构造和安装

师:

这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一位新朋友——小灯座(出示小灯座),这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位新朋友——电池盒。

请同学们从课桌里取出它们,边观察边讨论一下,小灯座和电池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分别有什么用?

(小组讨论两三分钟)

师:

哪个小组先来说一下?

请两三位同学说说它们的构造。

生:

小灯座是用来固定小灯泡的,电池盒是用来放干电池的。

师:

那怎么固定小灯泡呢?

生:

旋到槽中。

师:

请上来做一下。

生上台安装小灯泡到小灯座上。

师:

你做的很不错。

旋到什么时候可以停了呢?

生:

不太容易旋动就可以停了。

师:

老师发现小灯座两边还各有1个可以旋的部件,这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生:

连接导线的。

师:

怎么连呢?

是把导线的任意一部分连接吗?

(不是,是把铜丝部分)

(生上台连接)

师:

小灯座的使用问题解决了,谁能帮我们解决电池盒的使用问题呢?

(放下后要注意检查什么)

(生讲方法上台演示:

提醒导线要固定牢,电池的正负极要分别和铜片接触,并且要根据电池盒中两个铜片的凹凸情况放置干电池。

一般,凹进去的一端连接干电池的正极,凸出来的一端则连接负极。

师:

我们知道了小灯座和电池盒的用途,接下来就请各小组看看上面的安装说明。

1. 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

2. 用连接好的两根导线的一端接触小灯泡,确认小灯泡能够发光。

(师边介绍边示范)

师:

想一想,为什么要先确认小灯泡能够发光呢?

确保小灯泡没有坏。

3.把小灯泡安装在小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

看看,你们的小灯泡亮了吗?

2.连接带灯座的电路。

师:

现在,就请大家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来点亮小灯泡吧。

比比谁连得最快。

(生实验点亮小灯泡,师指导每组都点亮小灯泡)

师:

都点亮了吗?

表扬第几小组,做完实验后,取出了干电池。

各小组都把小灯泡点亮了。

3.画简单的电路图

师:

老师把同学们的连接实物图画了下来,请大家也来画一画自己小组的连接图吧。

画在记录表1的方框中。

师:

差不多了吗?

同学们都画的很认真。

你们觉得这样的画法方便吗?

如:

生:

方便。

师:

老师还有一种更方便的画法,那就是画简单电路图。

如:

生:

不方便。

师:

我也这样觉得。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画简单电路图。

师:

这里就有简单电路图中的一些电器元件符号,(ppt出示灯泡,电源,导线),猜猜看,分别表示什么呢?

生:

小灯泡,干电池,导线。

师:

在画简单电路图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把小灯泡,干电池用导线连接起来就可以了。

下面就请同学们在表2中画出自己的简单电路图。

(生画,师巡视。

师:

和刚才的实物图比起来,哪个更简单呢?

生:

简单电路图。

师:

能看着简单电路图,来说一说电是怎么在这个电路中流动的吗?

生描述,比划,师生小结。

师:

1个小灯泡我们是点亮了,那么如果是2个小灯泡呢?

能同时点亮吗?

生:

能。

课后记:

4、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教学目标:

1、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特点;

2、学会用电池盒、小灯座使小灯泡发亮;

3、学会用简单的电路图记录自己的连接;

4、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能使用灯座让小电灯亮起来。

教学难点: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

小灯座、电池盒;

活动材料:

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电池盒、干电池一个、电线4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并且电流在小灯泡里怎样流的。

(1)请一学生到前面来,用1根导线、1个电池,点亮小灯泡。

(2)发现问题:

一个人操作很难。

(3)有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手解放出来。

(4)出示电池盒、小灯座。

想想他们是干什么的?

二、探究过程:

1、学习使用灯座的小电灯。

(1)观察材料。

 •  观察电池盒的结构特点。

•  观察小灯座的结构特点。

(2)连接电路。

•  在电池盒两端的弹簧夹上接电线并把电池安装到电池盒里。

•  把小灯泡连接在小灯座上。

•  用电池盒与小灯座组建一个电路。

并且说说电是怎样流的?

(3)画简单的电路图。

•  能不能更简单的方法表示电路。

•  把简单的电路图画在科学文件夹上。

2、点亮更多的灯泡。

•  提供材料:

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电池盒、干电池个一个、电线4根。

•  小组讨论:

我们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事呢?

可以开展哪些研究?

•  要让两个灯泡亮起来怎么研究?

•  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  开展研究活动。

三、小结。

四、拓展研究。

在能不能使10个小灯泡同时发亮?

为什么?

板书设计:

1.3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1、学习使用灯座的小电灯

2、点亮更多的灯泡

教学后记:

5、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目标:

1.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经历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

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难点:

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2-3个小灯泡、电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灯泡、没有剥皮的电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每个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

教师准备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

科学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出示一个不能使灯泡发光的有故障的电路,提出问题:

灯泡为什么不亮了?

二、探究内容:

1、什么地方会出故障。

(1)分组试一试本组的灯泡能不能亮?

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会亮,但是连接三个灯泡就不亮了;

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就不会亮;

电路中,连接一个灯泡也不会亮。

(2)分析思考:

是不是电路出故障了?

分析猜想:

电路中那些地方出故障了?

整理记录:

在科学文件夹里记录分析和猜想。

讨论交流:

全班有多少种分析和猜想。

2、做个电路检测器。

(1)讨论:

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检查法:

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好。

替换法:

用另外的灯泡、电池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灯泡是否能亮。

(2)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指导学生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检验电路检测器是否可以用。

(3)制定检测计划。

(4)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

边检查有故障的电路,边做记录。

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

(5)讨论交流。

A.四人小组合作,把自己小组的检测办法告诉大家,边说边演示。

B.进行集体的评价。

3、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

4、注意安全: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三、总结

四、课堂作业。

教学后记:

 

 

 

6、观察蚕豆发芽的过程并记录

教学目标:

1、会使用镊子解剖种子;能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研究并作记录。

2、喜欢探究种子的奥秘,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3、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

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教学重点:

观察发芽的蚕豆,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观察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在课前10天左右提供蚕豆种子、发放记录表,用于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和蚕豆发芽情况。

课堂上准备:

分组观察材料──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学生准备好观察记录表以便汇报;

刚发芽的蚕豆、棉花,为第三部分实验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植物妈妈利用各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种子经过一段旅途之后,如果找到合适的环境它就开始萌发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

讨论:

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

出示一些蚕豆种子:

这些蚕豆种子有没有具备发芽的条件?

缺少哪些条件?

 

?

汇报蚕豆发芽时吸水量的观察记录。

?

计算:

10粒蚕豆种子的吸水量大约为毫升,平均每粒吸水毫升。

2、观察发芽的蚕豆

?

激发研究兴趣

?

讨论研究方法及解剖方法。

?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

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

分组研究:

蚕豆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

?

认识种子的各部分。

?

推测:

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

寻找证据证明各部分的作用。

?

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归纳种子各部分作用。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

子叶有什么作用?

找到证据了吗?

你有什么疑问产生吗?

?

讨论研究操作步骤。

?

分组将蚕豆如33页插图所示做好实验装置

?

设计蚕豆发芽情况记录表。

?

你们能完成这项研究吗?

?

各研究小组讨论各自的研究计划。

?

汇报交流研究计划。

4、若干天后,各组归纳实验结论并汇报。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6萌发的种子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2、观察发芽的蚕豆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后记:

7、设计一份营养全面合理的早中晚餐食谱

教学目标:

1、知道如何科学搭配食物,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2、能自己设计一天的食谱,并用食物卡片模拟配午餐;

3、增进对自己健康负责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纸餐盒、白卡纸、水彩笔。

教师准备:

P44模拟拼盘图片,各个年龄段人的健康饮食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营养均衡很重要。

1、出示《吃饭歌》:

男人要吃饭、女人要吃饭、老人要吃饭、小孩要吃饭、夏天要吃饭、冬天要吃饭、早上要吃饭、晚上要吃饭……

2、播放视频资料:

收集的不良饮食习惯的学生的饮食录象。

3、思考:

你们有什么新的思考?

4、师生分析教材中四份搭配好的食物,这些搭配是否合理,并说说理由。

5、集体讨论:

我们在生活中怎样进行合理搭配食物?

设计意图:

了解学生偏食、挑食的情况,通过讨论这四份食物的搭配是否合理,促进学生运用课上所学,认识偏食、挑食的危害,并由此产生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的问题。

强调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认识,感悟会更深。

二、了解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

1、引导学生思考:

怎样的搭配才算合理呢?

(用多媒体出示“膳食结构金字塔基本方案”)

2、交流小结: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要含有这六大类食物,各种营养素种类要齐全,数量要充足,营养素之间的比例要合适,各食物之间的搭配要科学合理,并举例说明。

(如柿子和螃蟹不能同时食用,菠菜和豆腐也不能同时食用等)

三、实践活动,设计食谱。

1、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自己一日三餐的合理食谱,要求做好记录。

2、小组交流、评价、修改个人的食谱。

推选一份比较合理的准备班级交流。

要求说出个自设计的理由。

3.全班交流食谱。

(以合理、好吃、省钱、制作方便等为标准进行全班评价)

4、制作食谱卡片。

每小组把评选出的一份菜单制作成食物卡片。

在班报上展示。

四、课外延伸。

向学校食堂的厨师介绍我们设计的食谱。

为学校食堂设计一周、一月的食谱。

五:

课后记:

8、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教学目标:

1、知道食物分为生吃和熟吃。

2、能用酒精灯烧熟食物。

3、能通过观察具体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与熟的不同。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教学准备:

1、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份生、熟马铃薯,水果刀。

2、准备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烧杯、水、铁匙、玉米等器材。

3、设计一张观察记录纸,以记录玉米粒到玉米花的变化过程。

4、准备爆玉米花图片、玉米饼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平时喜欢吃生的肉片还是熟的肉片?

有些食物经过烹饪之后更好吃,而有的食物生吃味道更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看谁发现得多?

二、探究过程

1、生食和熟食

(1)出示一些食物图片:

说说哪些可以生吃?

哪些要熟吃?

(2)揭示题目。

(3)举例说说生食和熟食。

2、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1)教师提供生、熟马铃薯,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它们的变化。

?

看看马铃薯的大小变化

?

摸摸马铃薯的软硬异同

?

尝尝马铃薯的味道

?

把马铃薯切开,观察里面的变化

(2)汇报:

马铃薯的营养会变化吗?

(3)讨论:

把马铃薯烧熟了吃有哪些益处?

3、从玉米粒到玉米花

(1)预测:

玉米从生到熟会有哪些变化?

(2)说说玉米变熟的方法,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讲出多种办法。

(3)操作指导:

?

放在水中煮。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装置,练习使用酒精灯。

?

置于火上烤。

手拿在塑料柄上,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

(4)实验要求:

注意安全;注意观察和记录。

(5)分组选择实验,并操作。

(6)汇报:

将观察到的现象尽量用语言描述出来。

三、巩固延伸

1、图片出示其他烧熟玉米的方法:

玉米饼、爆玉米花等

2、尝尝爆玉米花。

板书设计:

3.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生食和熟食

2、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3、从玉米粒到玉米花

教学后记:

9、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面包上的霉菌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发霉的面包,初步感知食物放久了会长出霉菌。

2、能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能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3、能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会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

教学重点:

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

教学难点:

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

教学准备:

小组:

发霉的面包、新鲜的面包若干,放大镜、载玻片、牙签、水、滴管、塑料袋等,有条件的学校准备显微镜若干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观察新鲜的和发霉的两块面包,你有什么发现?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发霉的面包

(1)用放大镜继续观察发霉的面包,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2)怎样才能看清楚面包上霉菌的样子?

学生讨论,小组尝试。

师引导学生用牙签取一些面包上的霉菌放在载玻片,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

(3)用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霉菌的样子。

(4)你还在什么物品上看到过霉菌?

(5)观察了面包上的霉菌,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2、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1)讨论:

面包上怎么会长出霉菌?

可能是什么原因使面包长出霉菌?

(2)你能设计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水的多少有关?

小组讨论,交流实验的方法。

设计一种研究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的实验方法,学生小组操作。

提问:

为什么要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

(3)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小组讨论,汇报实验的方法,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4)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能用实验来证明吗?

3、后续观察活动

根据你的实验方法,注意每天观察记录两块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下一次上课时带上你的观察研究成果。

三、小结

板书设计:

3.5面包发霉了

1、观察发霉的面包

2、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教学后记:

10、观察不同条件下霉菌的生长速度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发霉的面包,知道食物放久了会长出霉菌这一现象。

2.初步学会借助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物体的方法。

3.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并能坚持记录、分析、整理实验数据。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小组:

发霉的面包、新鲜的面包若干,放大镜、载玻片、牙签、水、滴管、塑料袋等,显微镜。

每组4块面包片,写有1、2、3、4的号码纸片,4个塑料袋、纸袋内放(发霉的面包、发霉的米饭、发霉的饼干)、显微镜、载玻片、滴管。

教师准备:

生物显微镜、投影、霉干菜、发霉的花生、发霉的橘子、蛋糕、白薯等(事先培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看到过食物发霉吗?

好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食物上面的霉是什么样的,看看你们会有什么新发现?

二、发霉面包的观察

1、用眼来观察食物上的霉的什么样的?

2、用放大镜观察发霉的面包,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3、如何我们想再放大面霉的样子,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面包上霉菌的样子呢?

教师指导学生用牙签取一些面包上的霉菌放在载玻片上,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

4、用语言来描述你们看到的霉菌的样子。

你们看到的霉菌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有白噗、细长的绒毛)

5、小结:

霉菌是一种生物,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要时,我们可以借助显微镜来观察,所以通常叫它微生物,霉菌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

6、你们还看到过别的发霉的食物吗?

学生交流,同时展示其他会发霉的食物。

7、你们还在什么物品上看到过霉菌?

(多媒体展示)

8、我们观察了食物上长出的霉的样子,那么食物放久为什么会长出霉来?

霉在什么环境下更容易生长出来呢?

你们认为食物的发霉会和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下面我们来进入下一环节的研究。

三、研究面包上霉菌的生长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讨论:

面包放时间长了会长出霉菌来,你们认为食物的发霉会和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的照射等条件)

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食物在夏天和冬天这两种情况下,哪个时候发霉快?

哪个发霉慢?

(二)、自学教材47页“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并小组做出面包发霉与温度和水分的对比实验。

1、小组制作对比实验材料:

○1用牙签在四小块干的面包上放一些霉菌。

○2使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

○3在第三块面包和第四块面包上都滴上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北袋口,然后,把第三块面包放进冰箱里,第四块面包放到温度较高的地方。

2、分小组讨论制作材料中的相关问题:

○1“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

为什么要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

不放行么?

○2“使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

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哪些是相同条件;不同条件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3“在第三块面包和第四块面包上都滴上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北袋口,然后,把第三块面包放进冰箱里,第四块面包放到温度较高的地方。

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哪些是相同条件;不同条件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3、出示事先做好的对比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什么环境下面包容易发发霉。

○1、在第一组对比实验中,“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10滴水”的条件下滴水后的面包发霉,没有滴水的面包没有发霉,这说明了什么?

○2、在第二组对比实验中,放在温暖环境中的面包发霉了,放在冰箱里的面包没有发霉,这又说明了什么?

○3、我们来综合一下,这两组已经发霉面包的所在的环境的特点:

第一组:

潮湿;第二组:

温暖的环境;所以我们认为面包在潮湿和温暖的环境里容易发霉。

4、讨论:

要想研究光对霉菌生长的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实验?

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

5、在课后观察实验过程中完成下列实验表册:

面包发霉实验记录表

小级成员姓名:

            班级:

    日期:

使用的工具观察到的霉菌的样子

放大镜

显微镜

研究影响霉菌生长的因素

可能影

响因素水温度光

案1.取两块相同的干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

2.在其中一块面包上滴10滴水,然后把两块面包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放在桌上。

3.隔断时间后观察哪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1.取两块相同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

2.在两块面包上都滴10滴水,然后把两块面包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

3.把其中一袋面包放进冰箱,另一袋面包放到温度较高的地方。

4.隔断时间后观察哪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预测

结果

实际

结果

研究

结论

教师评价教师签名日期:

(三)、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出示了我做的对比实验的材料,同学们经过对实验材料所显示的现象,经过分析得出面包发霉的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