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易错的成语和标点符号实例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7875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易错的成语和标点符号实例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常用易错的成语和标点符号实例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常用易错的成语和标点符号实例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常用易错的成语和标点符号实例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常用易错的成语和标点符号实例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易错的成语和标点符号实例解析.docx

《常用易错的成语和标点符号实例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易错的成语和标点符号实例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用易错的成语和标点符号实例解析.docx

常用易错的成语和标点符号实例解析

常用易错的成语和标点符号实例解析

1.万人空巷

【解释】:

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示例】:

喜讯传来,首都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

【误用】:

常被误用作街巷空空无人之意。

2.登堂入室

【解释】:

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示例】:

努力钻研,终会有登堂入室的一天。

【误用】:

常被误用为“进入屋子”。

3.望其项背

【解释】:

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

【示例】:

面对五四时期的伟大作家,现在的很多所谓的作家,实难望其项背。

【误用】:

常被误认为是“赶不上”。

4.目无全牛

【解释】:

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形容技艺已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

【示例】:

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达到得心应手、目无全牛的程度才是精英。

【误用】:

常被误用为没有全局观念。

5.七月流火

【解释】:

火,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

出自《诗·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指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

【示例】:

七月流火,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误用】:

常被理解为七月骄阳似火。

6.罪不容诛

【解释】:

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示例】:

此人犯罪手段十分残忍、情节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罪不容诛。

【误用】:

常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7.首当其冲

【解释】:

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示例】:

平原的游击根据地将首当其冲。

【误用】:

常被误用替代“首先”。

8.危言危行

【解释】:

危:

正直。

指的是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示例】:

《论语·宪问》: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误用】:

常被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9.不刊之论

【解释】:

刊,古代指消除刻错的字;不刊意为不可更改。

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示例】:

这些经典著作,内容深刻,都是不刊之论,应该好好阅读。

【误用】:

常被误认为是“不能刊登的言论”。

10.明日黄花

【解释】:

黄花:

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示例】:

如果外界信息来源只有报纸、收音机,当他们断断续续地传到人们耳朵里时,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误用】:

常被误写作“昨日黄花”。

11.无所不为

【解释】:

没有不干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做。

【示例】:

他依仗官高权大,目中无人,无所不为。

【误用】:

常被误指为能力强,没有什么不能做的。

12.炙手可热

【解释】: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

【示例】:

在刘志军炙手可热地时候,一些问题大家都不敢开口。

【误用】:

现常被误用为某样事物很红或很抢手,非常流行受追捧。

13.差强人意

【解释】:

差,程度副词,勉强。

大体上使人满意。

【示例】:

那几幅画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幅梅花图还差强人意。

【误用】:

经常被误用为不能使人满意。

14.不足为训

【解释】:

足:

够得上;训:

法则,典范。

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示例】:

过于夸大的道义规范会导致空虚迂腐的行为,这些不足为训。

【误用】:

常被误用为“不足以成为教训”。

15.文不加点

【解释】:

点:

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示例】:

他才思敏捷,看到约稿邀请,一挥而就,文不加点。

【误用】:

常被误用来形容写文章粗心大意,不加标点。

16.不学无术

【解释】:

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示例】:

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学无术”四个字的毛病。

【误用】:

常用来说别人不学习,游手好闲。

17.不以为然

【解释】:

然,正确。

不认为是正确的。

【示例】:

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不以为然。

【误用】: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18.耳提面命

【解释】:

褒义词,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

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示例】:

母亲的耳提面命,我时刻不敢忘。

【误用】:

常误用为贬义词。

19.穷形尽相

【解释】:

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

现也用来表示丑态毕露。

【示例】:

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得力于他高超的写作技巧。

【误用】:

常被误解为“原形毕露”之义。

20.三人成虎

【解释】:

比喻谣言或讹传经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听者信以为真。

【示例】:

这真是三人成虎啊,明明是不可能的事,如此一传竟成真的了。

【误用】:

常被误认为人多力量大。

21.鼎力相助

【解释】:

敬词,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示例】:

感谢各位的鼎力相助,我们这间公司终于落成!

【误用】:

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22.蹉跎岁月

【解释】:

蹉跎:

时光白白过去。

指虚度光阴。

【示例】:

这么些年我一事无成,不过是蹉跎岁月。

【误用】:

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23.名噪一时

【解释】:

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示例】:

别看他现在名声淡了,当年可是名噪一时的人物。

【误用】:

常误用为贬义词。

24.始作俑者

【解释】:

俑:

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示例】:

事到如今,再去追究谁是始作俑者,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误用】:

常误用为褒义词,指某种新制度的开创者。

25.不忍卒读

【解释】:

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示例】:

这篇悼念张公的文章,情真意切,不忍卒读。

【误用】: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26.不胜其烦

【解释】:

胜:

禁得起;烦:

烦琐。

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示例】:

许多反动宣传影片,光是列举名目就不胜其烦。

【误用】:

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27.胸无城府

【解释】:

城府:

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以揣测得深远用心。

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示例】:

他是个胸无城府的人,很是单纯坦率。

【误用】:

常误用来形容“大脑简单”,贬义词。

28.身无长物

【解释】:

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困。

【示例】:

逃难至此,他已是身无长物,十分落魄。

【误用】: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29.鬼斧神工

【解释】:

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示例】:

中国许多的传统技巧真是鬼斧神工,难以想象的精巧。

【误用】:

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

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30.求全责备

【解释】:

求、责:

要求;全、备:

完备,完美。

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示例】:

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误用】:

常被误用为“委曲求全”。

31.充耳不闻

【解释】:

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示例】:

她只装作充耳不闻,照样我行我素。

【误用】:

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32.瓜田李下

【解释】:

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示例】:

为人要正派,莫做瓜田李下,惹人怀疑之事。

【误用】:

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33.卓尔不群

【解释】:

卓尔:

突出的样子;不群:

与众不同。

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示例】:

他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英勇无畏,卓尔不群,获得了所有人的赞佩。

【误用】:

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34.如坐春风

【解释】:

形容收到良好的教化。

【示例】:

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误用】:

常误用为享受春天的美景。

35.相敬如宾

【解释】:

特指夫妻相敬相爱,与“举案齐眉”含义类似。

【示例】:

父母一生相敬如宾,是夫妻的典范。

【误用】:

误用在母女、婆媳等其他家庭关系之间。

36.走马观花

【解释】:

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

【示例】:

展会上人山人海,大家都是走马观花,略看一遍。

【误用】:

易与“浮光掠影”相混。

37.师心自用

【解释】:

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示例】:

任何方案的拟定,主事者都不宜先入为主,师心自用,要取决于大多数人的意见。

【误用】:

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38.安土重迁

【解释】:

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

【示例】:

中国人往往给人留下怀恋故土、安土重迁的印象。

【误用】:

易理解相反,以为是看重搬迁之意。

39.石破天惊

【解释】: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出人意料,有难以形容的奇境。

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示例】:

这篇文章意义不大,作者所提并非什么石破天惊之见。

【误用】:

常误与“排山倒海”等连用,指自然力量之大。

40.安之若素

【解释】:

安:

安然,坦然;之:

代词,指人或物;素:

平常。

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示例】:

虽然高考名落孙山,但他却安之若素。

【误用】:

不能表示一般情况下的“心里安稳”。

41.侃侃而谈

【解释】:

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示例】:

他平日一向沉默寡言,想不到在辩论会上竟侃侃而谈,令人大吃一惊。

【误用】:

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混淆。

42.期期艾艾

【解释】:

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示例】:

他只要一着急,说话就期期艾艾的,半天也吐不出一整句话来。

【误用】:

易误指吞吞吐吐。

43.首鼠两端

【解释】:

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示例】:

你在做决定的时候总是这样犹豫不决、首鼠两端的。

【误用】:

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44.处心积虑

【解释】:

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

【示例】:

这些人处心积虑地制造假药,就是为了赚黑心钱。

【误用】:

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力)”。

45.侧目而视

【解释】:

侧:

斜着。

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示例】:

来往的人对这个劣迹斑斑的小青年都是侧目而视。

【误用】:

易误解为尊敬。

46.望尘莫及

【解释】:

莫:

不;及:

赶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示例】:

他的成绩超过我们许多,我们真是望尘莫及了。

【误用】:

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47.改弦更张

【解释】:

更:

改换;张:

给乐器上弦。

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示例】:

为了让公司的业绩有质的变化,经理决定将旧制度彻底改弦更张。

【误用】:

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48.不知所云

【解释】:

云:

说。

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言语混乱或空洞,令人摸不着头脑。

【示例】:

他说话总是吞吞吐吐,真是不知所云。

【误用】:

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标点符号误用实例解析

01

非疑问句误用问号

例:

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

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这条路谁能走通”虽有疑问词,但它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关系的陈述句,不能用问号。

应改问号为逗号。

02

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误用问号

例:

今天去呢?

还是明天去呢?

我实在是拿不定主意。

这是一个选择问句,“今天去呢”并非一个完整的问句,应该用逗号。

03

到装句中问号、叹号前置之误

例:

到底怎么办?

这件事。

这是一个倒装句,“这件事”是全句的主语。

凡倒装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或反问语气。

不能一看到发问便加问号。

倒装句中叹号也应置于句末。

04

概数误用顿号

例:

一天才走五、六里。

“五、六里”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路程。

既然是概数,便不能用顿号,因为一加顿号便成了“五”和“六”并列。

这就不符合原意。

05

连词前误用顿号

例: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或”是连词,在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是“及”,是“与”均不用顿号。

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06

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例:

他留给我的印象依然如故:

天真中透示着纯真、活泼中蕴含着稚气。

“天真中透示着纯真、活泼中蕴含着稚气”不是联合词组,而是两个分句,分句间应用逗号。

07

集合词语误用顿号

例:

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工、农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集合词语,不能用顿号来隔开。

08

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

例: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湖北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湖北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

应将“淮剧”后的顿号和“黄梅戏”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09

句中未用逗号径直用分号

例:

任弼时同志一生三怕:

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多用钱。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然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

应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不能未用逗号直接用分号。

10

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例:

一、学习贵在自觉。

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

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

既然已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经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

或者句号改为逗号,或者分号改为句号。

11

冒号提示范围不清

例:

我不讳言:

前两年,我们确有过相当困难的时期,但是这种情况改变得很快。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

其实不然。

这里的提示,还包括最后一个分句。

可将冒号改为逗号。

12

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

例:

昨天开大会,王厂长宣布:

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

一是持证上岗,二是下岗分流。

一句话中两个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

在同一个句子中,一般只能用一个冒号,否则便会面目不清。

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13

某某说,在引用的话中间,误用冒号

例:

“这样做对不对?

我看,”刘主任大声说:

“不对。

凡是一段引语的中间插“某某说”,这“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

用了冒号,前面的话便没有着落了。

14

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

例:

他为什么总是说:

“我痛你,我要保护你”之类的话?

“我痛你,我要保护你”充当“话”的定语,并一起充当“说”的宾语,动宾之间停顿小,不应用冒号,也不能用其他点号。

15

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

例:

王局长说:

“咱不能把功劳当资本,向党和人民捞好处”。

这里的引文是完整独立的话,句末的点号应置引号内。

如果引文是作者的话的一个部分,本身不独立,句末的点号应置引号外。

如: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16

省略号和“等”“等等”同时使用之误

例:

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有我姐姐、表弟、表妹、同学……等。

省略号和“等”“等等”不能同时使用,或去掉省略号,或去掉“等”。

17

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相混用

例:

第一部拍摄的是喜剧片《李阿毛与唐小姐》,(唐小姐是李阿毛信箱中虚构的一个女秘书)由徐卓果编剧,张石川导演。

括号内容是注释唐小姐的,属于句内括号,括号前面的逗号应移到后括号的后面。

又如:

人们阅读应用文时,一般不包括欣赏的因素(书信、日记有时被当作文学创作的形式,那是例外,不能看作一般应用文。

这里括号里的话是注释整个句子的,属句外括号,括号应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18

不是书名滥用书名号

例:

《国际书法展览》,最近在郑州市河南省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

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刊物名等,“国际书法展览”是一个展览名称,不是书名,不能用书名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