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和外加剂常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7619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和外加剂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水泥和外加剂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水泥和外加剂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水泥和外加剂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水泥和外加剂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泥和外加剂常识.docx

《水泥和外加剂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和外加剂常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泥和外加剂常识.docx

水泥和外加剂常识

水泥和外加剂常识

北京尼卡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第一章水泥

一、水泥的分类:

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硫酸盐水泥四大类。

二、目前市场应用最广泛的水泥是普通(PO)硅酸盐水泥,凡有硅酸盐水泥熟料加0-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

1、硅酸盐水泥

(1)掺合料硅酸盐水泥包括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

(2)特种硅酸盐水泥包括中低热水泥、道路水泥、抗硫酸盐水泥、白色水泥、快硬水泥。

(3)PI型水泥:

水泥熟料+适量的石膏磨细

PII型水泥:

水泥熟料+5%以内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

2、硅酸盐水泥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

(1)化学成分:

氧化钙CaO60-67%

氧化硅SiO219-24%

氧化铝A12O34-7%

氧化铁Fe2O32-5%

(2)有害成分:

氧化镁MgO<5%

三氧化硫SO3<3.5%(掺石膏所带)

过烧的石灰CaO<1%

氧化钾和氧化钠为水泥的碱含量

过烧的石灰(CaO)和水反应非常慢,可达一年到两年

R2O(水泥的碱含量)=Na2O(氧化钠)+0.658K2O(氧化钾)

(3)矿物成分:

硅酸三钙C3S37-60%

硅酸二钙C2S15-37%

铝酸三钙C3A7-15%

铁铝酸四钙C4AF10-18%

熟料中的矿物成分的特点:

水化速度由快到慢

C3A-C3S-C4AF-C2S

放热量的大小为:

铝酸三钙C3A867J/g

硅酸三钙C3S502J/g

铁铝酸四钙C4AF419J/g

硅酸二钙C2S216J/g

对水泥强度的贡献:

硅酸三钙C3S硬化快,强度高

铝酸三钙C3A硬化快,强度不高

铁铝酸四钙C4AF对抗折强度贡献大

硅酸二钙C2S强度发展慢,但后期高普通水泥、熟料+活性混合材6-15%+适量石膏

+非活性材6-10%+适量石膏

矿渣水泥、熟料+20-70%矿渣+适量石膏

粉煤灰水泥、熟料+20-40%粉煤灰+适量石膏

火山灰水泥、熟料+20-50%活性火山灰材+适量石膏

复合水泥、熟料+两种以上活性材16—50%+适量石膏

第二章水泥的生产及水泥和水的反应过程

不超过0.6%的碱含量水泥叫低碱水泥,反之叫高碱水泥。

一、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

生产原料:

石灰石

粘土或页岩

铁矿石

干法生产(环保性差,但消耗能源少)

湿法生产(加水变成球状)

(温度及时间的控制是硅酸三钙形成的关键所在,也是熟料强度的关?

键所在)

铝酸三钙C3A

硅酸三钙C3S

铁铝酸四钙C4AF

硅酸二钙C2S

加适量石膏磨细为PI型硅酸盐水泥

加<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为PII型硅酸盐水泥

加不同混合材——掺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

二、硅酸盐水泥的凝结和硬化

水泥+水=水泥浆塑化下降越来越稠固体强度上升

水泥——浆塑性等于零——水泥石

变化动力   是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矿物质成份和水发生反应

反应过程:

①铝酸三钙C3A+H2O水化铝酸钙(CAH)

②硅酸三钙C3S+H2O水化硅酸钙(CSH)板状层状晶体

③铁铝酸四钙C4AF+H2O水化铝酸钙(CAH)和水铁酸钙(CFH)

④硅酸二钙C2S+H2O水化硅酸钙(CSH)和碱(Ca(OH)2)

水化铝酸钙CAH+石膏AFt(钙钒石)针状晶体,难溶于水

CAH+AFt+H2O   AFm(低硫铝酸钙)晶体,能溶于水、碱式盐

水泥的颗粒大多<0.08mm

AFt3CaO·A12O3·3CaSO4·31H2O

水泥和水反应,首先是从水泥颗粒的表面开始出水化产物,而水泥颗粒变小,矿物成份的减少,水化物增加。

铝酸三钙C3A首先和水反应生成水化铝酸钙CAH,为了调节凝结时间,便于施工、成型,加石膏做调凝剂,CAH+石膏AFt

钙钒石成针状包围在水泥颗粒周围,减少水和水泥颗粒的接触,降低水化反应,AFt体积膨胀2.5倍的碱式盐。

铝酸三钙C3A在水中生成的水化铝酸钙CAH都是不稳定的,不是最后生成物,在硅酸水泥浆体中,熟料中的C3A实际上是在石膏存在的情况下反应的。

C3A+3CaSO4

当石膏消耗完毕后,水泥中尚未水化的C3A与AFt生成单硫性水化铝酸钙AFm(3CaO·A12O3·3CaSO4·12H2O)。

铁铝酸四钙的水化和C3A相似,在有石膏存在时,其反应与C3A相似,生成三硫型铁铝酸钒藕单硫型铁铝酸钙,其中还有氧化钙和氧化镁。

第三章外加剂

一、外加剂的定义

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变混凝土性能的物质,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外加剂掺入量不大于水泥用量的5%。

二、常用外加剂的定义如下:

1、普通减水剂:

在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外加剂。

2、高效减水剂:

在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大幅度减少拌合用水量的外加剂。

3、缓凝剂:

可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4、早强剂:

可加速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外加剂。

5、引气剂:

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能大量引入均匀分布稳定而封闭的微小气泡的外加剂。

6、防水剂:

能降低混凝土在静水压力下渗透的外加剂。

7、膨胀剂:

能使混凝土产生一定体积膨胀的外加剂。

8、防冻剂:

能使混凝土在负温硬化,并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能够强度的外加剂。

9、泵送剂:

能使混凝土拌合物泵送的外加剂。

10、早强减水剂:

兼有早强和减水功能的外加剂。

11、缓凝减水剂:

兼有缓凝和减水功能的外加剂。

12、引气减水剂:

兼有引气和减水功能的外加剂。

13、矿物外加剂:

指微细活性矿物外掺料,如硅灰、粉煤灰和磨细矿渣微粉。

三、按化学成份进行分类,外加剂可以分为两类:

有机和无机。

减水剂是有机的表面活性剂

1、表面活性剂:

配成溶液后,能显着改变和降低液——气液——固两相界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2、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为:

少量时成为定性排列:

量多时:

定向吸附排列使其有静电排斥、加速分散、乳化和引气作用。

3、表面活性剂又分为

4、减水剂减水的机理:

加减水剂后定向吸附排列为:

破坏水泥浆絮凝结构,释放水泥束缚水,增加水润滑作用,增大流动性。

木钙的亲水基和增水基喜欢汽液面吸附,所以它具有引气作用。

而萘系的分子喜欢固液表面,所以不具有引气作用,但分散能力强。

因而,加减水剂作用在于:

a.在混凝土配合比不变的条件下,加减水剂可增加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坍落度)且不降低强度,使混凝土容易成型和操作方便。

b.加减水剂保持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坍落度)及W/C(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可同时减水,又减少水泥用量,从而节约水泥,达到降低混凝土成本的目的。

c.加减水剂,在保持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不变的情况下,只减水不减水泥,则降低水灰比,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提高强度和耐久性。

5、高效减水剂的分类

目前国内市场主要有萘系、三聚氰胺系、氨基磺酸盐、聚羧酸系、古玛隆树脂系、密胺树脂系、甲基萘系等。

坍落度损失大小:

甲基萘系>密胺树脂系>萘系>古玛隆树脂系>氨基磺酸盐>聚羧酸系。

引气大小的排列:

甲基萘系>古玛隆树脂系>密胺树脂系>萘系>氨基磺酸盐。

凝结时间快慢:

密胺树脂系>萘系>古玛隆树脂系>氨基磺酸盐。

掺有高效减水剂的水泥浆中,高效减水剂的有机分子链实际上在水泥微粒表面是呈现各种吸附状态。

不同的吸附态则是因高效减水剂分子链结构不同所致,它直接影响在掺有该类减水剂混凝土的坍落度经时变化,A、B所示是萘系和三聚氰胺吸附状态,呈棒状链,因而是平直吸附,静态排斥作用弱,其结果是坍落度损失大,而氨聚磺酸盐类高效减水剂在水泥微粒表面呈环状、引线状和齿轮状梳子吸附,如C、D使水泥微粒之间的静电斥力呈立体的、交错纵横的,立体的静电斥力zeta电位经时变化小,宏观表现为分散性更好,坍落度损失小,而多羧基系接枝共聚物高效减水剂大分子在水泥微粒表面吸附状态多呈现齿状,这种减水剂不但具有对水泥微粒极好的分散性,而且能保持坍落度经时变化很小。

因为:

其一是由于接枝共聚物有很大量的羧基存在,具有一定的整合能力,加之枝链的立体静电力构成对粒子间聚合作用的阻碍;其二是在强碱性介质例如水泥浆体中,接枝共聚链逐渐断裂开,释放出羧酸分子,使上述第一效应不断得以重现;其三是接枝共聚物的zeta电位绝对值比其他高效减水剂低,因此达到相同分散效果时所需要的电荷总量也不如其他减水剂那样多,换句话说,掺量一样时,接枝共聚物对水泥粒子的分散效果更好。

6、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的影响

①高效减水剂的使用大幅度降低混凝土拌合用水量,降低水灰比,因而硬化后的混凝土孔隙率就较低。

此外,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性能好,因而改变水泥水化程度,提高混凝土各个龄期的强度。

但一年龄期或更长的抗压强度则与不掺减水剂的空白混凝土相差不大。

②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折抗弯强度,但幅度小于抗压强度的提高,尤其是对高强混凝土时,此趋势更明显。

③对中低强度混凝土来说,掺高效减水剂后混凝土静力弹性模量有所提高,但C60以上高强度混凝土则很少提高,而且强度越高,骨粒弹性模量的大小对混凝土弹性的影响越显着。

④对收缩的影响,对于减少用水量的混凝土,收缩值小于不掺的空白混凝土,用于增加坍落度而改善和易性时,收缩值高于或相差于不掺的空白混凝土,但也不会超过技术指标规定限值的1×10-4。

⑤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徐变的影响与对收缩的影响规律相同,只是当掺高效减水剂而不节约水泥,抗压强度明显提高时徐变显着减小。

⑥对于抗冻融性的影响。

非引气性高效减水剂对于混凝土抗冻融性有所提高,引气性高效减水剂对于混凝土抗冻融性大大提高。

⑦抗渗性提高:

掺减水剂混凝土抗渗性大大高于不掺的空白混凝土。

⑧抗碳化性提高:

对钢筋不会造成锈蚀危害,只要掺入减水剂,就能使密实度提高,因而对防止混凝土中性化(或称碳化破坏)有好处。

四、缓凝剂

缓凝剂和缓凝减水剂总是与热天施工的混凝土或大体积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联系在一起。

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延迟了水泥浆的凝结时间,而且可以延缓和降低水泥水化的放热速度和热量,从而使混凝土避免了温度应力引发的裂缝,更多时是用缓凝剂和高效减水剂复合以控制坍落度损失过快。

缓凝剂的特点:

各种缓凝剂和缓凝减水剂主要是延缓、抑制C3A矿物和C3S矿物组合的水化,对C2S影响相对小得多,因而不影响对水泥浆中长期水化和长龄期强度增长。

缓凝剂主要有:

糖类及碳水化合物、葡萄糖、糖蜜、蔗糖及糖酸钙等。

1、多元醇及衍生物,多元醇,胺基衍生物,纤维素,纤维素醚。

多元醇系产品型号很多,有早强性,标准型,引气型,超凝型和缓凝型。

多元醇缓凝剂具有减水增强的作用。

多元醇及其衍生物:

酮酯的缓凝性较稳定,不随使用环境温度而改变。

其中三元醇作用强,丙三醇(甘油)可使水泥水化完全停止,用于混凝土缓凝剂的还有木糖醇、阿糖醇、山梨醇和甘露醇等。

2、羟基羧酸类:

酒石酸、乳酸、柠檬酸、酒石酸钾钠、水杨酸、醋酸。

羟基羧酸盐是有机缓凝剂,也是最常用的缓凝剂,尤其是超低掺量使用,与促凝剂或速凝剂复合以起调凝控制坍落度损失的作用,但高气温环境中缓凝效果降低,主要是减少了对水泥熟料矿物C3A的水化抑制,这是一个明显的缺点。

最常用的柠檬酸在混凝土中的掺量一般为0.03-0.1%,掺量为0.05%时,混凝土28天的强度仍有提高,继续增大掺量会影响强度,加入柠檬酸能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

酒石酸及酒石酸钾钠二者均对水泥有强烈的缓凝作用,用量不超过水泥用量的0.01-0.1%,此掺量范围延缓混凝土7天以内的强度,但能促进后期强度提高。

3、无机盐类:

硼酸盐、磷酸盐、氧硅酸钠、亚硫酸钠、硫酸亚铁、钾盐等。

无机盐类缓凝剂品种很多,首推磷酸盐和偏磷酸盐,在磷酸盐中,相同掺量下,焦磷酸钠>三聚磷酸盐>多聚磷酸盐。

偏磷酸钠的缓凝作用同聚磷酸盐一样强烈,需要超缓凝时,更多选用焦磷酸钠,而不是聚磷酸钠,聚磷酸钠主要为三聚磷酸钠,但往往含少量磷酸盐,白色粉末或粒状固体,效果优于磷酸三钠。

4、糖密性减水剂:

又称糖钙,其中有30%的还原糖,10-15%的胶体物质,1-2%的钙镁盐类,PH为6-7,掺量在0.1-0.6%,初凝延长1-6小时,终凝延长3-13小时。

低聚糖减水剂(缓凝性):

低聚糖是纤维素、糊精等多糖类物质水解的中间产物,是一种近于黑色的水溶性粘稠液体,干燥粉碎后的固体粉末呈棕色,属于多元醇缓凝减水剂。

在糖类缓凝剂中,常用葡萄糖和食用白糖,但不同掺量环境温度越低,缓凝效果越强,因此必须不断调整掺量以符合施工使用需要。

5、木钙缓凝减水剂掺量为0.2-0.5%,一般减水率为10%左右,初凝和终凝可延长3个小时,掺量超过0.5%,坍落度增加幅度较小,缓凝时间大大变长,会影响混凝土的28天强度。

缓凝剂和其它外加剂,尤其早强型外加剂存在相容性。

外加剂复合使用前应先行试验。

缓凝减水剂(木钙糖钙)和多元醇类缓凝剂有时会引起混凝土急凝现象,因此要注意进行水泥适应性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若试验结果使水泥假凝,可以试用,先加水拌和混凝土稍长(1.5-2min后)再加入缓凝减水剂的措施,往往可以避免假凝的发生。

对于假凝的水泥可用羟基羧酸盐类缓凝剂。

五、早强剂,外加剂能加速混凝土早期强度,并对后期强度无显着影响的外加剂,主要有:

氯盐类和硫酸盐类。

1、氯盐类:

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锌、氯化锡、氯化铁、氯化铝,通常多用氯化钙,其效果好,成本低,但对钢筋有锈蚀作用。

六水三氯化铝,强烈促凝,但长期强度偏低,故多和三已醇胺使用,作防水剂,可以提高混凝土密实性。

2、硫酸盐和硫化硫酸盐早强有:

元明粉、芒硝、硫酸钙(石膏)硫酸铝、硫化硫酸钠、硫化硫酸钙。

硫酸钠在水泥硬化时,能较快的与水泥浆中Ca(OH)2反应,生成CaSO4和NaOH,然后和C3A反应硫铝酸盐而获得高的早期强度,原因是反应生成的微晶CaSO4·7H2O,比水泥中的石膏粉细而活性高。

硫酸钠早强剂不锈蚀钢筋,且在矿渣水泥混凝土中有抗硫酸性,掺量为0.8-2.0%,蒸养时,控制在1%以内为宜,因为在蒸养过程中,硫酸钠影响水泥石结构,从而降低耐腐蚀性。

硫酸钙(石膏)加入混凝土略有缓凝,在相同掺量时,不如硫酸钠的早强作用高,但仍有明显的早强作用,石膏在混凝土中的最佳掺量随水泥碱含量和C3A含量而变化。

现时能获得最佳早强增长和最小干缩值,超过最佳掺量到降低强度和体积膨胀。

六、引气剂:

在拌合物拌合过程能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的稳定而又封闭的微小气泡的外加剂,称为引气剂。

用于抗渗、抗冻混凝土工程,品种分松香聚合物、松香酯皂、801引气剂、皂角ST引气剂。

引气剂抗渗抗冻的机理:

引气剂也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引气剂是定向吸附在气一液界面的稳定气泡。

封闭气泡的作用:

A、在混凝土拌合物中起润滑作用;B、硬化后封闭毛细孔隙,堵塞开口孔隙而提高抗渗性,当开口孔隙的水结冰时,膨胀产生挤压力,开口孔隙附近气泡可被压缩而消除膨胀挤压力,从而提高抗冻性;C、引气剂降低强度。

D、引气剂的掺量以达到适合含气量来控制。

粗集材Dmm(石子)最大粒径含气量的控制

20mm5.5%±0.5%

40mm4.5%±0.5%

80mm3.5%±0.5%

120mm3.0%±0.5%

七、膨胀剂

混凝土膨胀剂是与水泥和水拌合后,经水化反应生成钙钒石,或氢氧化钙使混凝土产生膨胀的外加剂。

它的特点是:

在有预应力的束缚下,这种膨胀转变成压应力,减少或消除混凝土干缩和凝缩时的体积缩小,从而改善混凝土质量。

生成的钙钒石等晶体,具有充填、堵塞混凝土毛细孔隙的作用,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它的主要品种有:

①硫铝酸钙类膨胀剂:

明矾石膨胀剂、UEA膨胀剂、AEA膨胀剂,是以水化硫铝酸钙即钙钒石为膨胀源或主要膨胀源;②氧化钙类膨胀剂:

指与水泥和水拌合后生成氢氧化钙的膨胀剂,膨胀源以氢氧化钙为主,也称CEA膨胀剂;③复合混凝土膨胀剂是指硫铝酸钙或氧化钙类膨胀剂,分别与混凝土化学外加剂复合的,兼有混凝土膨胀剂与混凝土外加剂性能的混凝土膨胀剂,混凝土复合膨胀剂的品种很多,绝大多数是与缓凝剂复合,以减少坍落度经时损失,有利于商品混凝土的远距离运输和泵送。

第四章外加剂的最佳掺量和外加剂

与水泥的相容性问题

一、掺量

混凝土中外加剂的用量虽然很小,但却明显的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如和易性、强度、凝结时间等)及经济指标,特别是掺缓凝剂减水剂、引气剂时,掺量少,不明显,而一旦超掺量使用就使浇筑的混凝土不凝结硬化或严重降低强度造成工程事故。

1、外加剂的掺量应按以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泥+掺合料)总量百分比表示。

2、外加剂的适宜掺量确定,例如减水剂掺量较小时,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增加得很少,掺量过多时,流动度并不成正比增加,只有在一个狭小得最佳掺量范围内减水剂量稍一增加,拌合物的流动性才有显着提高,适宜掺量范围即为上升段转入上平缓时,必须通过混凝土试配,确定外加剂的合理掺量,即技术经济最合适的外加剂最佳掺量。

不同类型的外加剂的掺量有一定规律,无机盐早强剂掺量为1-2%,有机缓凝剂为0.02-0.1%,引气剂为0.002-0.01%,普通减水剂0.2-0.3%,膨胀剂的掺量为8-12%,高效减水剂0.5-1.0%。

同一种外加剂用于不同混凝土时,掺量也不尽相同,如:

高效减水剂用于蒸养混凝土时,掺量为0.3-0.5%,用于普通混凝土为0.5%,用于流态混凝土为0.75%,用于高强混凝土为1%,硫酸钠早强剂用于蒸养混凝土时,掺量为1.0%,掺量超过2%,蒸养后体积膨胀,强度降低,后掺法不但使超塑化剂掺量减小,而且对其他外加剂也有同样效果。

3、影响外加剂掺量的因素较多,有外加剂品种,还有水泥品种、细度、矿物组成,混合材等。

如对矿渣水泥,高效减水剂掺量小于普通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大,C3A含量高的水泥高效减水剂应掺量增加,因此可以认为决定外加剂掺量的因素如下:

①外加剂的品种,②外加剂的应用范围,③水泥品种活性,比表面积、矿物组成及混合材,④外加剂的复合方式(成份和比例),⑤外加剂掺入方式(同掺和后掺)。

二、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问题

每一种外加剂都有它的功能,掺加这种外加剂,能够对混凝土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性能进行改善,因此,可以这样理解,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与不适应性的概念,掺加到混凝土中的外加剂能使混凝土达到最佳效果,而掺量较小,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是适应的,相反,如果不能产生应有效果,则为不适应。

目前来说,几乎所有品种的外加剂与水泥间都存在适应性问题,只是减水剂使用最普遍,而且与水泥不适宜时,能比较直观快速的反应出来,如流动性差,减水率低,或拌合物板结发热,流动度损失过快等现象。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问题,是一个错综复杂,而工程中又难以避免的实际问题,包括了水泥、外加剂、环境条件等几个方面。

三、减水剂自身性能对于塑化效果的影响

就萘系高效减水剂自身的特性来讲,影响其对水泥塑化效果的因素有磺化度,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以及聚合度,聚合性质等(直链、支链),另外,外加剂的状态(粉状或液态)也影响其塑化作用,具体情况如下:

l、萘系减水剂在合成时的磺化越完全,则转为带有磺酸基磺化物的萘环越多,该减水剂的分散作用也越强,如果磺化过程因温度、时间、水解过程,控制不好,磺化产物中,β一萘磺酸所占比例少,而大量的是多萘磺酸和α一萘磺酸,不仅会影响到产品质量,也会影响到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的适应性。

2、萘系减水剂分子量的大小,萘系减水剂的核体数(亦称聚合度)多少直接影响其对水泥的分散效果,其最佳聚合度为7—13。

3、平衡离子,萘系减水剂存在起中和作用的平衡离子,有Na+、Ca2+、Mg2+、NH+等,平衡离子不同,其分散效果和适应性也会有差异。

4、萘系减水剂的状态也会影响水泥的塑化效果,如液态比固体的效果好。

四、水泥的物理一化学性能对外加剂的影响

1、水泥的矿物组成。

水泥中四大主要矿物组成成份C3S、C2S、C3A、C4AF对减水剂的吸附能力是不一样的,其吸附顺序为:

C3A>C4AF>C3S>C2S,而铝酸盐矿物对高效减水剂的吸附能力大于硅酸盐矿物,也表明在掺量相同时,C3A、C4AF含量较高的水泥浆体中,减水剂的分散效果差。

2、水泥调凝剂石膏的形态,石膏控制硅酸盐水泥的凝结时间及硬化速度。

从化学反映来说,水泥中的C3A矿物的水化速度非常快,无硫酸钙存在时,C3A非常快的水化,生成铝酸钙水化物。

2C3A+2H2OCAH+C2AH3

有硫酸钙时,形成了钙钒石水化产物

CAH+CaSO4·2H2OAFt

因此,水泥中硫酸盐的数量及其溶解度很重要,这就与水泥的石膏形态有关,不同形态石膏的溶解度不一样,如果为半水石膏或无水石膏(硬石膏)作为调凝剂,在对水泥标准进行产品检验时,与二水石膏区别不大,但是,掺外加剂时,却有明显的塑化,效果不同,尤其是半水石膏和无水石膏,碰到木钙糖钙时,则会产生严重的不适应,不仅得不到预期的减水效果,而且往往会引起流动度损失过快,甚至异常凝结。

3、水泥中的混合材。

目前我国80%以上的水泥都掺加一定量的混合材,如火山灰、粉煤灰、矿渣和煤矸石等,由于混合材的品种、性质和掺量不同,对外加剂吸附程度大小不一,因此减水剂作用效果也不同,混合材对减水剂吸附排列顺序如下:

矿渣<粉煤灰<火山灰<煤矸石

4、水泥细度。

在掺减水剂的水泥浆体中,水泥颗粒越细意味着其表面积越大,则对减水剂的吸附量越大,对细度较大的水泥,其塑化效果差一些,现在所生产水泥的厂家,为了追求水泥的早期强度,往往提高水泥的细度,对于这类水泥,必须增加减水剂的掺量。

5、水泥的碱含量。

水泥的碱含量增高,减水剂的塑化效果变差,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缩短,坍落度损失大。

6、水泥的陈放时间和温度。

水泥陈放时间越短,水泥对减水剂效果越差。

五、混凝士拌合物的性能

混凝土拌合物自身的性能参数,即W/B(水胶比)骨材的种类和级配也将影响到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效果,低水灰比使高效减水剂和水泥的相溶性问题更突出。

六、改善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措施

混凝土的性能,不仅取决于水泥的性能,也取决于外加剂的性能,更取决于二者的适应性,适应性好,才能配制出性能优异、施工方便的混凝土,因此,外加剂和水泥生产厂家都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或避免不适应现象发生。

1、重视控制水泥中铝酸三钙的含量和细度以及含碱量;

2、加强磨机内物料温度挡制,防止石膏脱水;

3、选择适宜的水泥品种,特别在使用缓凝剂的时候,应随时调整掺量或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缓凝剂复合使用;

4、改变外加剂的掺加方法和品种;

5、使用反应性高分子化合物,该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缓慢反应,从而使坍落度经时损失减少,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

总之,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目前还不能完全从理论上来解释这一现象,工程遇到问题,还必须用试验的方法尝试着去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