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与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7495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成与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构成与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构成与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构成与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构成与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成与设计教案.docx

《构成与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成与设计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成与设计教案.docx

构成与设计教案

教案

长江职业学院

2013~2014学年第1学期

 

教师姓名秦琴

授课院系艺术学院

专业班级装璜1303班

课程名称构成与设计

课程总学时112

教材名称《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平面构成

授课学时

8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一、现代构成的历史与发展;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教学目的与要求:

从基础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切入,让学生更理解构成与设计间

的紧密联系,从而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

 

1、点的特点与不同点的心理效应;

2、线的特点与不同线的心理效应;

3、面的特点与不同面的心理效应;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片赏析、作业练习

作业布置:

点构成、线构成、面构成作业10X10CM各9张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平面构成

授课学时

8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1、点线面综合构成:

2、基本形的构成方式:

相离、联合、相遇、透叠、减缺、差叠、

重叠、重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以抽象的几何形态要素通过多种构成方式构造新的丰富的形态。

重点与难点:

 

1、点线面的综合构成;

2、基本形的概括与提炼。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片赏析、作业练习

作业布置:

点线面综合构成30X30CM作业两张;基本形态抽象与概括练习30X30CM一张。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平面构成

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对于艺术的形式美有理论上的认识,并能进行归纳,进而能主动理性

地运用形式美法则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重点与难点:

 

1、形式美法则的认识;

2、分析各种不同构成形式的视觉特征与心理效应;

3、对于所学理论的熟练运用。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片赏析、作业练习

作业布置: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平面构成

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平面构成中的骨骼:

规律性骨骼(作用性与非作用性)

非规律性骨骼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重复、近似、特异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所学的构成方式的特点与方法,认识其对于特定的设计意图所具有的表达功能。

重点与难点:

 

1.骨骼的构成方式与变动方式:

2.重复近似与特异中的共同因素与可变化因素的设计。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片赏析、作业练习

作业布置:

近似作业30X30CM一张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平面构成

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发射构成、渐变构成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发射与渐变的构成形式的视觉特点,并且能够主动地与生活中的、自然中的现象相联系。

重点与难点:

 

1、发射、渐变的骨骼设计;

2、发射与渐变中可变化的因素:

形态、大小、位置、色彩、方向、骨骼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片赏析、作业练习

作业布置:

渐变构成作业30X30CM一张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平面构成

授课学时

8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1、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聚散构成

2、空间构成:

现实空间与矛盾空间的表达方式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设计中,需要通过不同的视觉效果来引起观看者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所以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构成方法。

同时通过大量的优秀作品赏析

提高审美,刺激创造力,提高灵活运用方法的水平。

重点与难点:

 

1、基本形的部分与整体效果的协调;

2、三为空间的多种构成方法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片赏析、作业练习

作业布置:

聚散构成作业30X30CM一张,空间构成作业30X30CM一张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平面构成

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1、肌理的各种表现技法;

2、材料的运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灵活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创造出各种有序或偶然的视觉或触觉肌理。

重点与难点:

 

1.不同材料与表现技法的巧妙结合;

2.技法与各种纹理构成方式的协调;

3.肌理在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片赏析、作业练习

作业布置:

视觉肌理与触觉肌理各四张10X10CM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平面构成

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一、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其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二、构成的形态基础,理解自然形态与抽象形态

教学目的与要求:

从新的视角发现形态,对形态进行放大与分解,并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他们。

重点与难点:

 

1.自然形态:

形式、色彩、材质、结构与功能的观察与分析;

2.抽象形态:

形式、色彩、材质、结构与功能的观察与分析;

3.资料收集与分析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片赏析、作业练习

作业布置:

选择一种自然形态的清晰照片,对其形式、色彩、材质、纹理进行概括提炼的抽象表达30X30CM一张。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色彩构成

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一、色彩构成概述

1、色彩的物理理论

2、色彩的分类与特性

教学目的与要求:

用科学分析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的要素,利用色彩的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性,按照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理想的色彩效果

重点与难点:

 

色彩三要素:

1.明度:

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可以称为色彩的亮度,深浅.

2.色相:

指色彩的相貌,是有彩色的首要特征.

3.纯度:

指色彩的鲜艳度.又称为彩度或色彩的饱和度.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例分析与欣赏,作业练习

作业布置:

明度推移作业20X20CM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色彩构成

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1.色彩的纯度要素指色彩的鲜艳度.又称为彩度或色彩的饱和度.

2.改变纯度的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有彩色系的任何一个色掺进了其他成分纯度就会变低.凡是有纯度感的色都有相应的色相感.无彩色系中色的纯度为零.

重点与难点:

 

降低纯度的方法:

1、加入白色,加入越多,纯度越低,趋向粉色。

2、加入黑色,加入越多,纯度越低,趋向灰色。

3、加入对比色,加入越多,纯度越低,趋向灰色。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例分析与欣赏

作业布置:

纯度推移作业赏析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色彩构成

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色立体基本概念:

1.蒙氏色立体

2.奥氏色立体

3.日本色彩研究会色立体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所有色彩在色立体上的序列结构,为将来设计的选色提供理论依据

重点与难点:

 三大色立体的共同点与差别。

1、色相的数量

2、明度色阶

3、纯度色阶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例分析与欣赏

作业布置: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色彩构成

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色彩混合:

加法混合、减法混合、中性混合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色光混合与色料混合的差别。

重点与难点:

 

1、三原色光混合相加得到白光;红绿光相加得到黄色光;

绿蓝光相加得到青色光;蓝红光相加得到品红色光。

2、色料混合:

红+黄=橙色红+蓝=紫色黄+蓝=绿色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例分析与欣赏、作业练习

作业布置:

空间混合作业一张30X30CM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色彩构成

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色彩的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两种以上的色彩因观看时间所形成的变化,

重点与难点:

 

1、同时对比规律:

亮色与暗色相邻,亮更亮,暗更暗。

灰与艳并置,灰更灰,艳更艳。

冷于暖并置,冷更冷,暖更暖。

补色相邻,由于对比作用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鲜艳度也同时增加。

2、连续对比规律:

把先看色彩的残像加到后看色彩上面,纯度高的比纯度低的色彩影响力强,如先看色彩与后看色彩恰好是互补色时,则会增加后看色彩的纯度使之更鲜艳,其影响力以红和绿为最大。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例分析与欣赏、作业练习

作业布置: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色彩构成

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色相对比:

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

各色相由于在色环上的距离远近不同,形成不同的色相对比。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色相这一要素所形成的视觉上的不同对比效果,从而能在设计中根据

主题理性控制画面的色彩。

重点与难点:

 

1、同类色对比2、邻近色对比

3、近似色对比4、中差色相对比

5、对比色对比6、补色对比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例分析与欣赏、作业练习

作业布置:

色相对比练习15X15CM4张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色彩构成

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明度对比:

将不同明度的色并置产生明暗对比效果的视觉效应。

也就是因为明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

明度对比对人眼的刺激最为强烈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色彩间的明度差别对色彩间对比所构成的影响,能通过改变色彩的明度去改变其对视觉所造成的刺激强度。

重点与难点:

 

明度九调的构成:

配色明度在3个阶段以内的组合叫短调,为明度的弱对比。

明度差在3到5个阶段内的组合叫中调,为明度的中对比。

明度差在5个阶段以上的组合叫长调,为明度的强对比。

以低明度色彩(面积在70%左右)为主构成低明度基调;以中明度色彩(面积在70%左右)为主构成中明度基调;以高明度色彩(面积在70%左右)为主构成高明度基调。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例分析与欣赏、作业练习

作业布置:

明度九调作业30X30CM一张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色彩构成

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纯度对比:

因色彩纯度的差异而形成的色彩鲜浊对比称之为纯度对比。

这种对比可以是一种色相纯度鲜浊对比,也可以是不同色相间的纯度对比。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色彩间的纯度差别对色彩间对比所构成的影响,能通过改变色彩的纯度度去改变其对视觉所造成的刺激强度。

重点与难点:

 

1.色彩纯度差别的大小决定对比的强弱,按照9个纯度级划分,相差5级为强对比,3-5个为中对比,3个以内为弱对比。

2.以高纯度色(面积占70%)为主构成高纯度基调,称之为鲜调;以中纯度色(面积占70%)为主构成中纯度基调,以低纯度色(面积占70%)为主构成地处度基调,称之为灰调(或者浊调).

1.

2.

3.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片赏析、作业练习

作业布置:

纯度对比九调作业30X30CM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色彩构成

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一、冷暖对比:

因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对比。

二、色彩对比与面积;三、色彩对比与形状

四、色彩对比与位置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认识到冷暖感觉本是触觉对外界的反映,由于人们生活在色彩的世界的经验以及人们的生理功能(如条件反射),使人的视觉逐渐变为触觉的先导。

重点与难点:

 

色彩在画面构图中所占面积比例

1、两个色面积相等:

色的冲突高峰,双方势均力敌,色彩对比强

2、两个色比例为2比一:

整体色彩对比削弱

3、一方占大比例,另一方只是点缀、陪衬:

对比很弱,转化为统一色调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片赏析、作业练习

作业布置: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色彩构成

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色彩的调和:

1、调和的定义:

2.色彩调和的要求:

3、色彩调和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将两种或多种颜色协调地组合在一起,产生愉悦、舒适感的搭配。

重点与难点:

 

2、色彩调和的方法:

①单色相调和(只变化明度与纯度)

②类似色调和(同一调和、近似调和)

3对比色调和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片赏析、作业练习

作业布置: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色彩构成

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色彩的调性表达:

1.暖调与冷调的调性表达:

2.鲜调与浊调的调性表达:

3.特地调式的调性表达:

3.

 

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设计中根据不同的需要而构成的某种特定的调子以达到满足观众的视觉和心理需要。

重点与难点:

 

A.暖调与冷调的调性表达:

以色相为主调的调性表达,前提应该是突出色彩相貌品质,强调冷暖对比和面积对比的协调结合,暖调须以暖色为主,冷调以冷色为主。

B.鲜调与浊调的调性表达:

以高纯度或低纯度调所构成的调式。

C.特地调式的调性表达:

是根据不同的需要而构成的某种特定的调子。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片赏析、作业练习

作业布置: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立体构成

 

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色彩心理:

一.色彩与感情二.色彩与联想

三.色彩与味觉四.色彩与地方性

教学目的与要求:

利用色彩树立个性创意,彰显独特品牌形象。

重点与难点:

 

色彩与感情:

色的冷暖感、色的强弱感、色的软硬感

色的轻重感、色的热烈与恬静感、色的明快与忧郁感

色的华美与质朴感、色的前进膨胀与后退收缩感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片赏析、作业练习

作业布置:

分别以不同的形式和色彩表达(古典、摇滚、爵士、民谣)四种音乐特征。

尺寸:

每张15X15CM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立体构成

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1.立体构成的作用与意义:

2.立体构成的应用

3.研究对象——三度空间、三维物质材料、造型规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学习,可以为其他应用设计提供更广泛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

重点与难点:

 

立体构成的构成要素

●空间(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实&虚)

●形态(点、线、面、体)——心理差别

●色彩(表面色彩——材料本色、人为的色彩)

●肌理(表面质感——视觉观看和触觉经验的综合感受)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片赏析、作业练习

作业布置: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立体构成

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一、立体构成材料要素:

自然材料、人工材料

二、形式要素——形式美基本法则:

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稳定与轻巧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立体构成的材料及形式美,为下一步制作作品奠定基础。

重点与难点:

 

1、材料分类:

自然材料:

木头、石头、泥土、沙子、水等

人工材料:

纸张、塑料、泡沫、玻璃、金属等

2、形式要素——形式美基本法则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片赏析、作业练习

作业布置: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立体构成

授课学时

8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半立体构成

半立体是相对于立体和平面而言的,是从平面到立体的过渡,它依附于平面,并能在平面上形成凹凸来增强体积感。

半立体的最佳视角是是正面,而上下、左右的可视性不强,因此半立体没有合围感,如浮雕。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半立体及其构成的材料,并了解不同材料切割、折变、敲打、挤压、雕刻或腐蚀等方式加工成型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

 

二点五维的纸材的加工方法:

不切多折、一切多折、多切多折、一折多切。

方法有切割、弯曲、卷曲、翻转、插接、拉伸、撕、编、贴等。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片赏析、作业练习

作业布置:

抽象半立体构成10X10CM6张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立体构成

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1.二点五维的具象构成:

高度概括,夸张变形地模仿自然形态。

2.柱立体构成:

教学目的与要求:

从平面到半立体,从半立体到柱立体,让学生逐渐建立对立体构成的理论及制作方法的认识。

重点与难点:

 

柱体构成的变化与方法:

变化:

柱端、柱面、柱体棱线

方法:

切割、折屈、弯曲、镂空等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片赏析、作业练习

作业布置:

具象半立体构成30X30CM作业一张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立体构成

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线材构成:

材料类型、材料特性、构成的方法与特点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并发挥线材的材料特性,并能训练立体线材构架的形式美感与制作工艺,

重点与难点:

 

线材构成的特点;其本身不具有占据空间表现形体的功能,它可以通过线群的

积聚,表现出面的效果,再运用各种面加以包围,形成一定封闭式的空间立体

造型。

线材构成必须借助于框架支撑。

通常可采取木框架、金属框架、或其它能支撑作用的材质做框架。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片赏析、作业练习

作业布置: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立体构成

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面材(板材)构成

 面材构成是以长、宽、两度空间的素材所构成的立体造型。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讲解与作业练习学习将面材加以刻化、切割和折屈,形成一种面材

包围的空间立体造型。

重点与难点:

 

面材构成的基本加工手段

折屈加工、压屈加工、弯曲加工、切割加工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片赏析、作业练习

作业布置: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立体构成

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块立体构成:

块立体的特点

块材的种类

块立体的基本型及形体塑造的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块状材料的加工组合方法,分析块材的材料特性与种类,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与发挥新鲜材料并加以运用。

重点与难点:

 

1.块状材料的特征与分类;

2.块材的基本形态:

球体、椎体、圆柱体、立方体、长方体、不规则形

3.块材塑造方法:

添加法、削减法、细部加工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图片赏析、作业练习

作业布置: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构成与设计》

长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构成与设计之立体构成

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

讲授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课□

教学内容:

综合构成:

1.概念:

2.特征

3.综合构成的表现:

强调功能、强调材料、注重形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

尝试多种材料的结合,发现不同材质间的肌理碰撞,挖掘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