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往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6188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2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 往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五单元 往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五单元 往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五单元 往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五单元 往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往事.docx

《第五单元 往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 往事.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 往事.docx

第五单元往事

第五单元往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1.鲁迅像

  2.生字生词卡片

  3.写有“思考、练习”3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通过阅读“导读”,了解本单元的重点课和主要训练点。

  2.我们今天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板书课题,出示鲁迅像)

  二.检查预习。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

(侄女)你是怎么知道的?

(题目及文中内容)对。

本文的作者叫周晔,她是鲁迅先生弟弟的女儿。

  2.这篇课文共有几段?

(五段)你是怎么知道的?

(段与段之间空了一行)

  3.在预习中发现了哪些不懂得地方?

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做上了记号。

  三.初读课文。

  1.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读完一段就说说这段主要讲什么。

  2.同座轮流分段朗读,互相纠正读音,讨论每段的内容。

  3.指名讲每段的段意。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

“我”为什么惊异?

(板书:

惊异)

  2.讨论:

  “惊异”是什么意思?

(惊奇、诧异)我对什么事感到惊异?

(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不理解感到惊异)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

找出来读一读。

(他的遗体……格式各样的人都有)

  “失声痛哭”是什么意思?

(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说明悲伤到极点)伯父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的原因是什么?

读了后面的文章大家就明白了。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自学第二至第五段。

要求是:

读读课文,想想“思考、练习”1中的三个小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查生字读音。

  2.指名朗读第一段。

这一段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后面的几段。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1.各自朗读第二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

  

(1)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我是怎么读的?

(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伯父是怎么说的?

听了伯父的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2)从这件事情,你觉得鲁迅先生怎么样?

(关心孩子,善于启发教育孩子。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三.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第三、四、五段。

  1.总结学习第二段的方法。

  第一步,想想着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步,联系具体内容理解比较难懂的重点句子;

  第三步,透过这件事,体会鲁迅先生怎么样;第四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按此方法自学。

  四.讨论第三段。

  1.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鲁迅谈“碰壁”)

  2.鲁迅是怎么谈的?

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3.“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

(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我恍然大悟”,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起来?

  4.鲁迅说的“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5.从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什么?

(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先各自练习,再指名分角色朗读。

  五.讨论第四段。

  1.这段讲的是什么事?

(鲁迅热情帮助受伤的黄包车夫。

  鲁迅是怎样帮助他的?

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

  你觉得鲁迅帮助受伤车夫的态度怎样?

(细心、周到)

  2.读课文,体会鲁迅帮助车夫后的心情怎样?

  3.做了好事,鲁迅的脸上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时候鲁迅可能在想什么?

(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只救助一两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使广大劳动人民摆脱贫困和痛苦。

  从鲁迅当时的表情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忧国忧民的深刻思想。

  4.有感情地齐读第四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朗读第五段,想想五段内容之间的联系。

               第三课时

  一.讨论第五段。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3.“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这句话与女佣阿三的话有什么联系?

(从阿三的话中可以看出鲁迅是这样的一个人。

  4.最后这句话与整篇文章又有什么关系?

  二.练习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1.指导:

加小标题,就是用最简短的话说出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是一个段句,也可以是一个词语。

  2.学生试加小标题。

  3.讨论交流:

可用:

深切的怀念谈《水浒传》讲“碰壁”救助车夫女佣阿三的回忆

  三.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从作者写的这几件具体事例中体会文章的中心。

  四.抄写本课生字词。

  五.布置作业。

  1.复习生字词,准备下一课时听写。

  2.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关心、教育孩子

            讲“碰壁”    顽强斗争

    深切怀念救   助车夫      忧国忧民

            女佣阿三的回忆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教学反思:

 

花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如何通过任务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能力目标要展现人物个性特征,需用准确生动的描写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童真童趣的美好。

   4、德育目标珍惜亲人之爱。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结构的巧妙之处(设置悬念、安排线索、巧做铺垫)

  学习方式 研讨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整理字词、归纳结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一)字:

积攒zǎn俨然yǎn凛然lǐn咄咄duō龇zī戳chuō镶嵌xiāng依靠yǐ偃yān哧溜chīliū水渍zì霎时shà掖yē

   

(二)多音字sāi塞到yà轧制lūn抡起塞sè堵塞轧zhá轧钢抡sài边塞gá轧帐lún抡动

   (三)词积攒:

一点一点地积存。

俨然:

形容很像。

凛然:

严厉、严肃。

咄咄逼人:

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

艳羡:

羡慕。

横刀立马:

形容非常英武。

张牙舞爪:

形容野兽的凶相,多用比喻人的凶恶样子。

霎时:

形容短时间。

克制:

克服。

  二、学生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

  三、初步感知

   

(一)课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回忆性的文章大体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据此文章分为三部分。

    1、

(1)童年过年的魅力,引起下文(设置悬念)

    2、(3—17)写我买花脸,演花脸及因演花脸惹祸和遭惩罚(设置铺垫)

    3、(18)总结对于孩子来说过年的魅力更深一层的缘故,照应开头。

(一线贯穿)

   

(二)、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总结)作者叙述了自己在一年过年时候得到花脸并因此闯祸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三)、总结全文收获

  四、作业:

   1、整理笔记

   2、作训练题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研读探讨、总结收获

  教学过程:

  一、课文围绕“花脸”共写了几件事?

(学生总结归纳)

   

(一)绘花脸

(2)——为下文作铺垫(最喜欢)

      1、写花脸抓住了特征描写(形、色、眉、眼、头、胡须、对比)

      2、语言描写:

①“我”:

喜欢、渴望又胆怯的心理

   

(二)买花脸(3--4)(体现童真童趣)

      ②小伙计:

可看出小伙计的精明强干(维妙维肖,符合人物身份)

      ③舅舅:

慈爱,理解一颗童心神气的表演

   (三)演花脸(5-17)表演惹祸惹祸后惩罚

  二、学生讨论、总结收获

   1、思想上

   2、写作上

  三、学习了本文后联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回想一下在你的思想海洋中有没有几朵晶莹美丽的小浪花,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想一想、说一说,并提炼出其中的积极意义。

  四、把以上的叙述用精彩的笔墨写成一篇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经历的文章。

注意用上今天的写作收获。

  五、作业:

    1、整理笔记

    2、做练习巩固

教学反思:

 

荷塘旧事

教材分析: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

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

其中,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往事。

通过美景旧事,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设计上,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感知全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此基础上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然后在这条主线上让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拓展和迁移,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使之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浮光跃金”、“攫住”、“憨直”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作者笔下荷塘美景,并学习其景物描写方法、比喻的修辞手法,达到学以致用。

   3、朗读、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体会“人类淳朴的爱”,欣赏大自然那和谐的美。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描写荷塘的方法,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由反复探究,体会小伙伴们善良、淳朴、勇敢、机智的品格。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把自己的童年故事重温一下,并且自己认为童年像什么,把眼里、心中的童年以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2)教师搜集有关童年的文章、歌曲。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欣赏荷塘美景。

   2、说说观后之感。

   3、导入:

荷塘叶绿花娇,恰似人间仙境,今天让我们陪同作者一起欣赏荷塘的美景,一同回忆荷塘那让人难以忘怀的往事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

   2、出示学法:

    ⑴读:

能把课文读流利。

    ⑵画:

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试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⑶思:

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⑷说:

说说文中讲一件什么事?

你喜欢课文哪个部分?

为什么?

   3、指名分段读文、正音。

试理解以下词语:

    “浮光跃金、不可名状、攫住”等。

   4、考查生字。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

     骇(haì)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5、交流:

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明确中心。

   1、师导:

同学们,作者给大家讲述发生在荷塘的多年以前的难忘的往事,同时又引领大家去欣赏荷塘那至真、至纯的美景。

其实这一切都是围绕着一句话来写,这句话是----

   2、齐读课文中心句。

   3、小结: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从这个中心句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文章中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4、板书:

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淳朴的爱

  二、品读赏析仔细阅读课文1---5自然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文中哪些段落体现了大自然和谐的美?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

    明确:

    

(1)“来到塘边……繁星闪烁。

    

(2)“整个月牙泡泛着金光……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3)“白天……在微风中荡着绿浪”

    (4)“又点缀着许多……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

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文章,体会角色。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

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师:

这些段主要写什么?

(生:

荷塘美景)

   2、请大家听教师配乐朗读,闭目想像荷塘的美。

   3、你从哪儿感受到它的和谐美?

    生:

读比喻句。

   4、出示两个片断:

⑴课文2-4自然段⑵将课文2-4自然段缩写,去掉比喻部分。

   5、对比朗读,说说哪个片断好?

好在哪儿?

   6、小结:

作者除了比喻还抓住颜色来表现出这荷塘的美,这是绿与红的和谐,是一片绿叶与粉红的荷花的美景和谐。

是的,荷塘处处彰显和谐的美。

   7、同一个地方,因时间的不同,它所呈现的魅力也不同。

你喜欢月色下的荷塘还是白天的荷塘?

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好。

   8、分别齐声读2或3自然段

  三、作业超市:

   1、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3、仔细观察一处让自己心动的景色,试着写写。

 教学反思:

 

报纸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公报》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文学、真理等不懈追求的精神。

   2、学习心理描写,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把握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朗读课文,画出优美词句。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不学无术 不屑一顾 异想天开 责难之词 无微不至

  3、再读课文,写出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4、画找出文中几处心理描写的地方,读一读,体会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感悟心理描写的作用。

    (例:

最后一段,作者用一种愉悦的心情写出了自己的闲适与满足,实际上是作者苦中求乐的心理,是作者的一种自我解嘲。

这样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无奈和悲哀。

  5、细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并简要回答:

    

(1)“我”为什么一定要订阅《大公报》?

    

(2)“我”怎样裱糊房屋?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用心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6、质疑问难,交流研讨。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地球家庭

期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决心完成父亲为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感人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

回眸、殉难、继承、雷棣、泣不成声、了如指掌。

   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内心情感。

   3.深入理解雷棣自强部新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内心情感。

   2.深入理解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鼓励质疑,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出示课题)

    2.你们知道课题中的“企盼”是什么意思吗?

    3.围绕着课题,你有什么想提的问题吗?

(板书问题)

    4.唯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2.同学们,读书要注意积累,老师这儿有几个词语想请同学们来读一读。

(出示词语)

    3.指名读、齐读。

    4.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再读课文,理解品味

    1.通过初读课文,我们既读准了字音,又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雷棣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这一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3.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谁能来说一说,雷棣为什么企盼世界和平?

     

(1)维护和平是爸爸生前的理想。

(“记住,孩子,你爸爸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

”)

     

(2)维护和平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

(“孩子,登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

    4.小结:

是呀,正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那样,维护世界和平既是爸爸生前的理想,也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雷棣怎么也忘不了爸爸那亲切的音容笑貌;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他和妈妈说的话;更忘不了他与爸爸之间的约定,可是现在,蓝盔回来了,爸爸却牺牲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雷棣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这封信,共同感受一下他对爸爸的思念,对和平的企盼。

    5.(出示雷棣的信)指名配乐朗读课文。

声声爸爸叫得人心碎,谁再来读一读?

    6.残酷的战争夺取了父亲的生命,却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6自然段,找一找,从哪儿可以看出雷棣一下子长大了?

将相关的句子在书中划出来。

(出示:

从此,雷棣好像一下子长大了。

     

(1)关心他人

     

(2)关心政治

     (3)努力学习

     (4)谢绝帮助

    7.对家庭、对社会乃至对世界强烈的责任感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是否对雷棣产生了某种感情呢?

    8.看来,同学们对雷棣都有自己的独特感情,那么就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对雷棣场生了怎样的感情?

并结合具体句子谈一谈为什么?

     

(1)关心他人:

想象一下,他还会从哪些方面来照顾妈妈?

       小结:

雷棣不再是那个淘气的小男孩,他已经懂得为别人着想。

     

(2)关心政治:

他可能从新闻中了解到哪些事情?

如果你是雷棣,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小结:

雷棣正在为成为一名维和战士而努力。

     (3)努力学习:

是什么在时刻激励着雷棣?

       小结:

父亲的牺牲、维护和平的心愿激励着雷棣自强不息。

     (4)谢绝帮助:

雷棣为什么会这样做?

(出示爸爸的话)

            雷棣明白爸爸的话了吗?

从哪儿看出来他明白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9.小结:

雷棣现在还小,他还不能进入联合国,不能参与维和行动,但是,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努力着,为今后维护世界和平打下基础。

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和平的企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我们能够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声音。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现在你再来说说什么是“企盼”?

    2.(配乐出示战争画面)是呀,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依然弥漫着硝烟,还有一些国家处在残酷的战争中,还有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同学们拿出笔,记录下你对远方处在战火中的小伙伴、对自己或者对周围的人最想说的话。

  七、板书设计: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关心他人

                           和平

          生前的理想 关心政治

          家人的希望 努力学习

                谢绝帮助

教学反思:

 

黑孩子罗伯特

 教学目的:

   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时代背景。

   3感悟罗伯特对残酷生活的积极、豁达的正确的人生态度。

   4学会正确、积极地实现自己的梦想,造福他人。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的刻画及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儿童心灵的创伤。

  教学难点: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罗伯特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的画面。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黑孩子罗伯特从小生活在贫民窟,因为肤色问题常常受到同学丽莎的奚落,但后来他为了救治得病的丽莎,却毅然捐出了自己苦心积攒打算购买心爱玩具的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黑孩子罗伯特》,去了解事件的缘由。

  二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背景资料。

  三自主学习

  

(一)解决字词

     霉臭冲鼻橱窗攒钱捐钱寒颤

     撵出殡奚落怦怦蠢

    灰暗:

暗淡,不鲜明。

    霉臭:

发霉腐烂,散发臭味。

    奚落:

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讥讽嘲笑。

    小心翼翼:

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寒颤:

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的现象。

    惊恐:

惊慌恐惧。

    哽:

因感情激动等喉咙堵塞发不出声音。

  

(二)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文题”的理解:

“黑”指罗伯特的种族,在这里着重指出“黑‘字,意在说明在当时乃至今种族歧视严惩的社会,罗伯特的天真、善良、富有爱心的高尚品质就尤为珍贵了。

   2、说说文章讲了一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

     本文叙述了黑孩子罗伯特为了救治得病的白人同学,毅然捐出了苦心积攒打算购买心爱玩具的钱,刻画了一个天真、善良、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黑孩子形象,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

不同种族的人应如何相处。

   3、文章结构

    1)1马丁?

路德?

金的讲话。

    2)2—5交待罗伯特生活在“种族歧视”的环境中。

    3)6—7罗伯特为买战斗机模型辛苦攒钱。

    4)8—20罗伯特把买战斗机的钱捐给丽莎治病,这行为感动了丽莎的父亲,让他重新认识了种族关系。

  四小结

    学生讨论:

我们该如何面对歧视,学会生活

  五板书

          罗伯特

         丽莎 战斗机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1、听写生字

   2、文章主题

   3、我们该如何面对歧视,学会生活

  二合作学习

  

(一)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我们从何处看出罗伯特生活在“种族歧视”环境中(结合具体语句说明)

     1)生活环境

     2)罗伯特的经历及其心理感受

   2、看到罗伯特的遭遇,你感受到了什么?

   3、如何评价罗伯特这个孩子?

(结合事例用自己的话)

  

(二)学生小组讨论:

对课文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三)各组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在课堂上交流。

  三探究学习

   1、跳读课文,找出描写人物的句子并说明其所用方法及作用

   2、找出文中最让人感动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