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6168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docx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预习精编

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P2、3):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

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P4、5):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

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

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

(1)(P9):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P10) 

 ⑴四舍五入法; ⑵进一法; 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减法:

减法性质:

a-b-c=a-(b+c)a-(b-c)=a-b+c  

乘法: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c-b×c】  

除法:

除法性质:

a÷b÷c=a÷(b×c)  

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

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

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3、(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

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4、(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5、(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6、(P28)循环小数: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

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 

7、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观察物体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简易方程  

 1、(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a可以写作a·a或a,a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 

 3、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解方程原理:

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5、个数量关系式:

加法:

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

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

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

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6、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7、方程的检验过程:

方程左边=…… 

8、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针对练习 1.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 ) 

(3)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一样的。

( ) 

(4)10=4x-8不是方程。

( ) 

(5)x=0是方程5x=5的解。

( ) 

(6)9.3-1.3=10-2是等式。

( ) 

2.解方程。

 

 x+53=102x-17=54 

x-0.9=1.2x+310=690  

8.5+x=10.2x-0.74=1.5 

多边形的面积 

1、公式:

长方形:

周长=(长+宽)×2--

【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字母公式:

C=(a+b)×2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

S=ab  

正方形:

周长=边长×4字 母公式:

C=4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字母公式: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

下底=面积×2÷高-上底;

高=面积×2÷(上底+下底)】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

剪拼、平移 

 3、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

旋转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4、梯形面积公式推导:

旋转 

 5、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知道就行。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6、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7、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8、组合图形:

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统计与可能性 

 一、统计图的分类及点 

  

(1)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作用:

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拆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作用: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

 

 作用:

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折线统计图不但能反映数据(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某一项目在某一时间内的数据(量)增减变化情况. 

 

 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比较   

相同点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都是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不同点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定义不同   平均数:

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求法不同   平均数:

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

 

  中位数:

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它的求出不需或只需简单的计算。

 

 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不必计算就可求出。

 

 3、个数不同   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具有惟一性,但众数有时不具有惟一性。

在一组数据中,可能不止一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

 

 4、呈现不同   平均数:

是一个“虚拟”的数,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它不是数据中的原始数据。

 

  中位数:

是一个不完全“虚拟”的数。

当一组数据有奇数个时,它就是该组数据排序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据,是这组数据中真实存在的一个数据;但在数据个数为偶数的情况下,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它不一定与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相等,此时的中位数就是一个虚拟的数。

 

 众数:

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它是真实存在的。

 

 5、代表不同   平均数:

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

 

 中位数:

像一条分界线,将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因此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众数:

反映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

 

 这三个统计量虽反映有所不同,但都可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都可作为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 

 6、特点不同   平均数:

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主要缺点是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这里的极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数,当出现偏大数时,平均数将会被抬高,当出现偏小数时,平均数会降低。

 

 中位数:

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没有影响;它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

 

 众数:

与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率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其缺点是具有不惟一性,一组数据中可能会有一个众数,也可能会有多个或没有。

  7、作用不同 

 平均数:

是统计中最常用的数据代表值,比较可靠和稳定,因为它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反映出来的信息最充分。

平均数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整体平均情况,也可以用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标准。

因此,它在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等。

 

 中位数:

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因为它只利用了部分数据。

但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合适。

 

 众数:

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因为它也只利用了部分数据。

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且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此时用该数据(即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

 

 平均数应用比较广泛,它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

但平均数与一组数据中的所有数据都有关系,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简单的说就是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在一组数据中的数值排序中处于中间的位置,人们由中位数可以对事物的大体进行判断和掌控,它虽然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可靠性比较差;所以中位数只是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情况。

众数着眼对一组数据出现的频数的考察,它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其大小与一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化,且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较多,此时用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比较合适,体现了整个数据的集中情况。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都有各自的的优缺点:

  

 平均数:

(1)需要全组所有数据来计算;  

(2)易受数据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中位数:

(1)仅需把数据按顺序排列后即可确定;  

(2)不易受数据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众数:

  

(1)通过计数得到;  

(2)不易受数据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三、可能性大小  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的数量多少有关,可能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知识点

     1、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2、邮政编码:

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3位表示邮区,前4位表示县(市),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所)。

3、身份证号码:

由18位组成,

(1)前1、2位数字表示:

所在省份的代码;

(2)第3、4位数字表示:

所在城市的代码; 

   (3)第5、6位数字表示:

所在区县的代码; 

   (4)第7~14位数字表示:

出生年、月、日; 

   (5)第15、16位数字表示:

所在地的派出所的代码; 

   (6)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

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 

   (7)第18位数字是校检码:

用来检验身份证的正确性。

校检码可以是0~9的数字,有时也用x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