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4章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2节 世界反战和平运动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1603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4章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2节 世界反战和平运动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4章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2节 世界反战和平运动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4章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2节 世界反战和平运动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4章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2节 世界反战和平运动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4章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2节 世界反战和平运动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4章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2节 世界反战和平运动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

《高中历史 第4章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2节 世界反战和平运动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4章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2节 世界反战和平运动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4章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2节 世界反战和平运动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3.docx

高中历史第4章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2节世界反战和平运动学案北师大版选修3

第二节世界反战和平运动

课 程 标 准

重 点 难 点

1.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

2.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1.掌握二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主要史实及特点。

(重点)

2.分析战后美国反战运动兴起的原因、特点、影响。

(难点)

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兴起原因

(1)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

(2)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3)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之间的对抗引起各国人民的警惕和忧虑。

2.主要活动

(1)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①时间、地点:

1949年4月,巴黎和布拉格。

②宗旨:

主张各国和平共处,反对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反对一国干涉他国内政,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保卫世界和平。

③内容:

通过《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宣言》和《告世界人民书》等文件,选举领导机构。

(2)其他活动:

到1956年6月共召开23次会议,制定和通过一系列宣言和决议。

3.意义

对发展国际和平力量、推动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制约战争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背景

(1)核武器的出现,是对世界和平乃至人类生存的严重威胁。

(2)战后初期至50年代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和忧虑。

2.时间

1955年7月,由罗素和爱因斯坦等11位科学家签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

3.内容

(1)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公开承认,世界大战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2)敦促世界各国政府寻求和平手段来解决国家之间的一切争端。

4.意义

科学界反对核军备竞赛的行动,成为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的反战运动

1.背景

(1)1958年,广大青年学生就已开始了反战活动,对核军备竞赛提出强烈抗议。

(2)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侵越战争的扩大和失败,美国国内反战情绪与日俱增。

2.概况

(1)1965年3月,反战运动迅速在各地兴起。

(2)1967年,反战运动逐渐走向高潮,“越南之夏”反战运动波及全国。

(3)1970年,美国出兵入侵柬埔寨,引发反战斗争高潮。

3.特点

(1)斗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

(2)反战与民权运动相会合。

(3)斗争目标明确,矛头直指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战争政策。

4.意义

是对美国霸权政策和侵略行为的强大冲击,迫使美国政府匆忙结束侵越战争。

二战后世界人民反战运动高涨的原因

1.二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战争的危害,致使世界各国人民更加渴望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2.二战后,美、苏两国长期的核军备竞赛,使世界面临着核战争的严重威胁,反对核战争、捍卫和平与安全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3.美、苏两国的“冷战”,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严重威胁世界和平,成为反战和平运动不断高涨的直接原因。

4.大国争霸、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纠纷引发的局部战争,直接威胁了世界安全,使反对战争、谋求和平成为人们的热切追求。

5.罗素、爱因斯坦等反战著名人士的参与和推动,世界各国民众维护世界和平意识的不断增强,成为反战和平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

 

1.1949年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掀起战后第一个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潮,其兴起的原因有(  )

①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②美国挑起“冷战” ③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④国际组织和反战著名人士的推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兴起于1949年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③时间不符。

【答案】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与作用

1.特点

(1)内容:

以反核运动为主,因为核武器对人类造成巨大威胁。

(2)范围:

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涉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及众多的国际组织,具有真正的全球性。

(3)组织:

国际化趋向日益突出。

(4)方式:

具有民主性,反战运动基本采取合法的和平抗议活动,召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成立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和世界和平理事会。

(5)程度:

具有深入性。

世界人民的和平运动超出了单纯的反战、反核运动的范围,与世界上的其他社会运动,如生态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反对种族歧视运动等交织在一起。

(6)构成:

出现了在和平主义旗帜下的超意识形态的合作。

世界人民和平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当今某些国家中存在的军国主义及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2.作用

(1)对制止战争、限制军备竞赛、裁军起了积极作用。

(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制定。

(3)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反战和平运动由来已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有(  )

①以反核为中心 ②参与阶层主要是学生 ③具有全球性特征 ④由分散走向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参加反战和平运动的不仅有学生,其他阶层如妇女、工人、宗教界人士等都是运动的主要力量,一些国家的政治家也参加了运动。

【答案】 D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举行。

大会指出,人类正被卷入军备竞赛的危险中,呼吁为各国之间的和平合作而斗争,要求原子能的使用只限于和平目的与改善人类福利。

郭沫若、马寅初等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了会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岳麓版)

郭沫若团长在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致辞时称:

华沙二届世界和平大会是有很大成就的,它告诉全世界人民:

绝不能等待和平,必须去争取和平!

保卫和平一定要反对侵略,在今天来说,就是要反对破坏远东和平、威胁世界和平的美帝国主义的侵略。

——新华社电讯1950年12月21日

材料二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

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980年2月,中国正式参加裁军谈判会议工作。

中国提出的全面彻底核裁军,有核国家应无条件保证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有核国家签署不使用核武器国际公约等主张,得到大多数与会国的赞同和支持。

为推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签署,中国于1996年7月29日郑重宣布暂停核试验。

——摘编自XX百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和平大会兴起的原因及重要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一、材料二中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

【思路分析】

考查角度

保卫世界和平大会

材料解读

材料一:

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主张为各国之间和平合作而斗争,要求原子能只限于和平目的与改善人类福利。

材料二:

中国政府明确发展核武器只是为了防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并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核裁军和宣布暂停核试验,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解答思路

(1)题属于基础知识的再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即可。

(2)题根据材料提供的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中国派出代表、郭沫若在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的致辞及中国对使用核武器的声明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

【尝试解答】 

(1)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原因:

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和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促使人们觉悟;冷战兴起威胁人类的安全;一些国际组织和著名人士的号召。

影响:

对制止战争特别是制止世界大战起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国政府的政策制定;使和平思想逐渐普及,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侵略战争的警惕,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坚实的基础。

(2)评述:

参加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彰显中国人民维护和平的决心;抗美援朝,打击美国侵略,维护远东和平;20世纪60年代,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当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中国参加裁军谈判会议,暂停核试验,推动了核裁军谈判进程,从而促进了国际和平与安全。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兴起的历史原因是(  )

A.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B.美苏冷战

C.核军备竞赛D.越南战争

【解析】 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促使人们觉悟,在战后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制约战争的力量。

【答案】 A

2.20世纪50年代,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代表性事件是(  )

A.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召开

B.《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发表

C.美国“越南之夏”反战运动

D.抗议美苏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

【解析】 整个20世纪50年代,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代表性事件是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答案】 A

3.20世纪50年代,由科学界知名科学家共同签名,要求各国政府无条件禁止核武器,号召以“和平手段来解决国家之间的一切争端”的文件是(  )

A.《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宣言》

B.《告世界人民书》

C.《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D.爱因斯坦“不再打仗运动”的复信

【解析】 据题干中“科学界”“和平手段来解决国家之间的一切争端”可判断,C项正确。

【答案】 C

4.下列关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与越南战争直接相关B.持续时间长,规模大

C.得到很多国家的声援D.仅仅局限于青年学生

【解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以青年学生抵制征兵开始,逐渐扩展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参加的社会运动。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反对越战的歌曲《随风而逝》:

要独自走过多少的远路,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白鸽要飞越多少海洋,才能在沙滩上安息?

炮弹还要再呼啸几时,才能真正销声匿迹?

这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已随风而逝。

还要抬头张望多少次,人们才能看到蓝天?

当权者还要再长几只耳朵,才能听到人民的哭声?

还要有多少人死去,我们才会真正醒悟过来?

这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已随风而逝……

材料二 约翰·列侬是英国著名的甲壳虫乐队的主唱,也是一个坚决的反战人士。

1969年,他发表的第一首个人单曲就是《给和平一个机会》,这首地地道道的反战歌曲在当时的社会上大受欢迎,在多次反战活动中被人们反复高唱。

今天,它仍然可以说是反战歌曲中的一个高峰。

材料三 如果人类能生存下去,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就可以算作是最重要的。

但是,如果没有一个人活着而了解它,逻辑的真理也是不值一文的。

——罗素

请回答:

(1)《随风而逝》诞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反映出美国人对此持怎样的态度?

(2)《给和平一个机会》反映出世界人民怎样的共同心声?

(3)自20世纪以来,人们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做过哪些方面的努力?

【解析】 第

(1)题的历史背景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