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电子信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5855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用电子信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可用电子信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可用电子信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可用电子信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可用电子信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可用电子信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

《可用电子信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用电子信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可用电子信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

可用电子信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电子信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草案)

一、“十五”规划执行情况

新的电子信息学院自2001年成立以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以“融合聚力量、建章立规矩、整合彰优势、改革促发展”为指导思想,经过全院教职员工五年的共同努力,学院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圆满地完成了《电子信息学院“十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初步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1、教师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五年来,学院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积极创造条件,从国内外引进和选留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先后引进和选留优秀青年教师16名。

与此同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如设立青年教师发展基金、鼓励青年教师进修攻读学位、聘请校内外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为青年教师授课)培养在职青年教师,使我院具有博士学位青年教师的比例在5年间由11%提高到33%,基本改变了教师队伍的学历、知识和学缘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青年教师独立承担国家级课题的人数由2人增至12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2、学科建设全面进步。

“十五”期间,学院围绕学科的基础平台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1年,国家启动重点学科申报和建设,我院申报“空间物理学”和“无线电物理”两个国家重点学科。

其中“无线电物理”在同类学科中获评分第一名,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空间物理学”在同类学科中获评分第二名。

2003年,“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空间物理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两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五年中,学院先后申报并获准成立了“湖北省光谱与成像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北省雷达与无线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

3、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

从历年的统计情况来看,2000年至今,我院学生在历次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一系列赛事中屡创佳绩,整体成绩位居全国各高等学校同类学院的前列。

本科毕业生中录取研究生的比例由2001年的19%上升为29%;英语四级通过率由2001年的65%上升为92%,六级通过率也有大幅度提高,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居我校前列。

社会用人单位对我院学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特别是2004年,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申请成功,标志着学院人才培养水平已进入国内电子信息领域的前列。

4、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十五”以来,学院把科学研究作为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手段,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研究计划的竞争。

承担完成了一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攻关计划、国防研究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及面上研究项目,科研经费大幅度增加。

2004年到帐经费达到1850多万,为2000年到帐经费的4倍,特别是青年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数量有了明显提高(仅2004年就有7名青年教师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标)。

科学研究成果显著增加,五年共发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的论文1067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116篇,无论是论文的数量还是质量均比“九五”期间有显著的提高。

五年来,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部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专利授权35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十五”期间,学院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办学的软硬件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然而,若干关系学院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仍然十分脆弱。

1、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我院现有在职在岗教职员工208人;专职教师148人,其中教授4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副教授51人。

尽管在“十五”期间,我院教师队伍的学历和知识结构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但能够站在学科发展前沿,领导创新研究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并具有国内外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特别是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太少;教师队伍学缘结构的不合理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大部分教师对外学术交流的能力弱;少数教师的敬业精神、师德风范和学术道德亟待加强。

2、学科特色优势尚未真正形成。

我院学科涵盖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7个一级学科。

这些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研究方向相互渗透、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强劲,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学科平台。

然而,部分学科(特别是电子信息类主流学科)基础条件差,仪器设备匮乏;研究力量和方向分散,研究项目少而小;参与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竞争并实现创新研究的能力弱。

既缺乏稳定而具有特色的长期研究积累,更缺乏具有凝聚能力的杰出的学科带头人。

3、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尚未真正建立。

新的电子信息学院成立以来,已多次修订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基本实现了“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在确保正常教学秩序的同时使得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得到了提高。

然而,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主要表现在:

符合学科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因人设课的现象严重,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陈旧而重复,信息量小;实验教学缺乏对学生技能、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学研究和高水平的教学成果基本空白;能把握学科发展前沿、熟悉人才培养规律、师德高尚、教学与学术研究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4、教学科研用房紧缺,严重制约了学院的发展。

由于各种原因,学院的教学、科研及办公地点目前仍然处在分散状态,且用房极度紧张,导致人才引进困难、高水平的科研难以组织、教研和学术交流无法开展、仪器和图书资料不能共享,甚至相当数量的老师没有办公的地方。

学院在现有条件下,已很难再取得更大的发展和突破。

三、总体定位与奋斗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改变,高等教育已成为人类社会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竞争的核心是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一个不能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产生高水平研究成果的高等学校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因此,学院的总体定位必须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求。

基于这一考虑,学院的总体定位是:

通过3至4个五年计划的艰苦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整体水平处于国内前列,若干学科领域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能够进行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创新研究的研究型学院。

根据学院的总体定位,学院“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思路是:

采取以学科群为基础、重点学科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关键研究领域为核心、人才培养和知识与技术创新研究为目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依托、严格管理为保证的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办学思路,把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以教师队伍建设促进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带动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十五”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增强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使学院进入科学、协调、高速稳定的发展轨道。

具体目标是:

——瞄准学科发展的前沿,加强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特别是加强海外优秀青年教师的引进,建设一支能把握学科发展前沿,熟悉人才培养规律、师德高尚、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到“十一五”末期,使教师队伍的学历和学缘结构有明显改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有显著提高。

——以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切入点,构筑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一致的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加强精品课程和名牌课程建设的力度。

到“十一五”末期,精品课程与教材建设要有显著成效,实验内容和方式的改革要有质的突破、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有明显提高。

——在保持已有优势的同时,集中相关力量,重点加强8~10个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研究领域的建设,重点支持5个左右的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急需的研究方向。

到“十一五”末期,使学院主要学科群具备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能力、3~5个研究方向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竭尽全力实现“近地空间环境监测与建模”国防重点科技实验室立项。

——精心规划,科学组织,建设一个能适应知识创新研究与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要求的仪器设备共享的平台。

通过“十一五”的建设,使我院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的能力和条件有明显改善,为实现学院总体定位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和物资条件。

——以科学的态度,积极研究和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教师个性发展和工作特点,以及符合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规律的人事分配制度。

四、任务、政策与措施

为了保证上述目标的顺利实现,全院教职工必须统一认识、精诚团结、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卧薪尝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创新意识推动学院发展。

1、办学总体规模

学院“十五”期间对办学结构进行了调整,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后五年中,学院仍将坚持稳定办学规模、走内涵发展道路。

在校全日制学生规模控制在2400人左右,其中:

本科生1600人,硕士研究生600人,博士研究生200人。

使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达到2:

1,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的比例达到3:

1。

非全日制教育控制在1100左右,其中在读工程硕士生力争达到300人,成人继续教育在读学生控制在800人左右。

2、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学院一切工作的主体,是实现“十一五”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

根据学院的办学规模,全院教职员工稳定在210人左右,其中专职教师稳定在160人左右。

“十一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是:

良好师德学风的建设、青年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优秀学科带头人的引进与培养。

(1)修订和完善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基本准则,建立教师师德师风的考评制度,并将教师敬业精神、工作态度、教书育人作为职务晋升、业绩考评的重要依据。

积极营造“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学风与教风。

(2)筹集经费,继续实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攻坚计划。

重点支持优秀青年教师国外进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相关研究工作交流。

到“十一五”末期,使30%以上的青年教师具有国外学习或从事学术活动的经历。

(3)继续采取鼓励政策,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学位,到2010年,使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全院教师总数的70%以上、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全院教师总数的90%以上。

(4)重点支持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造就5~7名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形成5~7个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优秀科研团队。

(5)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以及相关鼓励政策,引导和支持教师投入人才培养工作,建设一支热爱教学、熟悉人才培养规律、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对那些在人才培养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学院将在职称评聘、业绩考核给予特殊政策。

做好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的培育和推荐工作,力争实现零的突破。

3、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十一五”期间,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

突出以人为本,构建符合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并能实现“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技能”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方式和方法,尝试建设重在体现“高素质、强技能”的实践教学、课外训练的平台,改革毕业设计的方式和方法;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效果的评估和监督机制。

(1)以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对“三创”人才需要为引导,以理工渗透为切入点,瞄准学科发展前沿,探索电子与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本科生和研究生各专业的培养方案;采取措施,增加投入,制定相关倾斜政策,加强骨干课平台和教学组织建设,提高基础课教学水平。

(2)改革本科生实践课教学,特别是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与接口、DSP、EDA等核心实验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按教育部的要求,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重;研制和开发有特色的教学课件及先进的实验装置。

(3)改革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式,把电子设计竞赛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将电子设计竞赛活动融入本科教育的全过程。

增加电子设计竞赛辅导教师人数、扩大设备规模,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实验室。

(4)筹集经费,继续加大教材和实验改革项目的投入,加大对精品课程、名牌课程建设的投入,并积极做好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培育和推荐工作。

“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20本教材,20项教学与实验改革项目,争取有1至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

(5)努力改善研究生教学条件,启动研究生实验室建设计划,确保射频实验室、DSP实验室、EDA实验室在“十一五”期间建成并投入使用,继续实施博士学位答辩资格审查和论文盲审制度,争取每年有2至3篇博士论文入选武汉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五年中力争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实现零的突破。

(6)保持我院学生参加国家级各项技能竞赛已有的优势,并积极争取更好的成绩;争取在一些起步较晚的竞赛项目中的获奖数较“十五”期间有较大增加,以提高我院在同类学科人才培养方面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4、科学研究

科研是提高学科建设和教师业务水平的必经之路,学院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承担各类国家级项目,并将其作为职务晋升考核的必要条件。

“十一五”期间科学研究工作的重点是:

整合科研资源,加强科学研究带头人的引进培养和科研团队建设,尽力争取国家和学校增加对学院的投入,改善科学研究条件,全面提升科学研究的水平和创新能力。

(1)整合科研资源,鼓励科研联合。

学院将对于那些有规模、方向稳定、特色明显,并在国内有影响的科研课题组给予重点支持,力争建设5~7个规模相当并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科研团队。

筹集经费,大力加强科研条件建设,完成学院学科科研设备共享平台建设。

(2)积极争取国家各类重大科研计划项目,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攻关项目及国防科技攻关项目,使我院重大和重点项目数比“十五”期间增加一倍以上;力争到2010年,年度科研到帐经费达3000万元。

(3)进一步完善、落实各项奖励政策,争取三大检索的论文数、影响因子及被引用次数逐年有所提高,年申请专利数(特别是科技发明专利)有较大增加,国家三大奖项(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有突破,力争到“十一五”末期,上述各项指标均比“十五”期间增加一倍以上。

(4)主动争取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动员学院全体力量,争取实现“近地空间环境监测与建模”国防重点科技实验室立项。

5、学科建设

在进一步加强优势学科建设的同时,积极扶持和发展那些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急需而又相对较弱的学科及研究方向,努力营造各学科间协调发展的格局。

(1)加强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十五”“211”及“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的建设,并以此带动其他学科群的建设,力争增加1至2个一级学科和2至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

(2)“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雷达及其探测技术、空间环境探测与建模、雷达信号处理、光谱分析仪器、机器视角与精密测量等研究方向或领域;重点发展传感器网络及应用技术、EDA与DSP、射频与软件无线电技术、无线(含激光)通信技术、卫星应用技术、光电子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等研究方向或领域。

力争使这些研究方向或领域在国内处于先进或领先水平。

6、对外交流

学院将建立专项基金,支持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或加入知名国际学术机构,尽可能多地与国际一流大学和研究结构建立更为广泛、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以满足开放办学的需要。

(1)争取3-5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公司或科研机构在我院设立人才培养基地、基金,开展科研合作或研究生联合培养。

(2)积极争取举办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扩大学术交流,每学期至少举办一场大型学术交流活动。

(3)有计划地组织管理人员外出进行工作考察,重点考察、学习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或公司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功的办学模式。

7、综合管理

积极探索并建立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管理模式,努力营造能够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符合教师个性发展和工作特点的政策环境,促进学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建立教授委员会制度,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发挥教师在学院决策中的智囊团作用;规范院系两级管理职责,发挥各系在学科建设、研究生日常管理等工作方面的主动性。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好、工作效率高的管理干部队伍;加强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建设,形成一套职责明确、保障有力、操作性强的工作程序和管理规章,推进学院管理的规范化、民主化和信息化。

(3)不断修改完善学院业绩酬金发放办法,制定有利于广大教职工个性发展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切实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开发水平、社会服务和整体办学效益。

(4)借学校将电子信息大楼列入学校“十一五”建设规划的良好机遇,全院上下要积极作为,加强与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沟通,促成该大楼尽早开工兴建,使我院的教学科研尽快摆脱进退维谷的尴尬处境。

8、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统一全院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内部发展环境,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保证。

(1)进一步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不断加强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学院党政班子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2)加强党的先进性教育、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的素质,使广大党员牢固树立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观念,在学院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3)坚持党要管党、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好、工作效率高的干部队伍;重视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干部和人才储备工作。

(4)积极做好在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继续加大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考察的力度,在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中,要由原来的偏重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以重质量为主转变。

(5)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群团组织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6)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关心师生员工的思想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7)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维护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

二〇〇五年五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