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5二轮专题复习62世界现代经济文明2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4933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15二轮专题复习62世界现代经济文明2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案15二轮专题复习62世界现代经济文明2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案15二轮专题复习62世界现代经济文明2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案15二轮专题复习62世界现代经济文明2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案15二轮专题复习62世界现代经济文明2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案15二轮专题复习62世界现代经济文明2张.docx

《学案15二轮专题复习62世界现代经济文明2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15二轮专题复习62世界现代经济文明2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案15二轮专题复习62世界现代经济文明2张.docx

学案15二轮专题复习62世界现代经济文明2张

专题六第2讲世界现代经济文明【b2六、七、八单元】

【专题概论】

1.第六单元:

概述了从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了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稳定。

本专题的立意在于,认识经济体制要不断创新和调整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理解这一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正确地认识这些新变化,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今时代“改革”这一主题和特征,具有积极意义。

2.第七单元:

阐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改革的成就与经验教训,勾画了苏联社会主义探索的历史轨迹。

通过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历程,理解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的必然性、进步性、复杂性、曲折性。

苏联是人类社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她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为了巩固新生政权,新政权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争结束后,新经济政策的出现是列宁根据社会现实做出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尝试。

斯大林模式的出现是探索不同于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近代化历程,开辟了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它创造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奇迹。

斯大林模式存在的严重弊端成为苏联后来解体的根源。

 

二战后,苏联的改革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渐进的过程,最终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了。

反思苏联的历史,对我们认识我们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我们今天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会有新的思考和体会。

3.第八单元:

通过对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阐释,要求考生理解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明显的趋势:

一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二是世界经济全球化。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二战以来的世界改革潮流,促进了全球化的浪潮。

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积极推进;它有利于资源的全球化配置;也有利于商品的世界性流通。

但另一面由于全球环境的破坏、世界贫富差异的扩大,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共赢”成为和谐发展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核心要点突破】1.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比较

罗斯福新政

新经济政策

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制的矛盾激化;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上台。

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后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特点

在保持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恢复和发展私人资本。

主要内容

改革:

整顿财政金融;

复兴: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复兴工业。

开展“蓝鹰运动”。

调节农业生产。

救济: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粮税:

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私营:

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贸易:

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作用及影响

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这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

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2.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

(1)发展历程: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即工业革命时期。

以机器生产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②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促使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的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但依然奉行自由放任主义。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即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这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面对经济危机进行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案例,同时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开端。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

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2)变革原因:

①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的促进是根本原因;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是内在的需要;③经济危机、战争或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④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⑤时代社会的变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新要求。

(3)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认识:

①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自我调整和变革,与政治、思想的变革互为前提;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②从自由资本主义向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完善,以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史实表明: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可能协调的一面;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当然,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这些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演变历程:

阶段特征

时间

表现或成因

美国独霸世界的经济格局形成

二战后初期~50年代末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它通过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1948年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等确立了其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变

20世纪60、70年代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逐渐丧失,世界上出现欧共体、日本多个力量中心;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进行了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

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脱颖而出,例如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

多极化向纵深发展,区域集团化步伐加快

20世纪80年代

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苏联东欧改革失败;美、日、欧争夺势力范围和经济主导权的斗争直接推动了西欧、北美、亚太三大区域集团的发展;在东南亚、中东、拉丁美洲和非洲出现了一大批各种层次的区域集团化组织

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

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都在迅速增强;新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追求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知识经济初露端倪,正在替代工业经济

(2)演变的基本规律:

①世界经济一体化规律。

这种一体化都是通过相当激烈的竞争,甚至是十分尖锐复杂的矛盾、摩擦与冲突实现的,以此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②世界科技不断向纵深发展规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深刻地体现了科技格局的变化。

③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规律。

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具有普遍性。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均衡化的时间缩短,一些相对处于劣势的国家以“跃进式”方式在短时间内进入先进国家行列,从而引起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3)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①世界经济的多极化②经济区域集团化③经济全球化。

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是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1)原因:

①市场机制的广泛建立,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商品流通渠道和机制保障。

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③际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

④跨国公司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

⑤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⑥国际经济组织的形成和壮大是经济全球的的促成因素。

⑦世贸组织的建立为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提供了规范的平台。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①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扩大(贸易全球化):

全球化的先导。

②跨国公司的发展(生产全球化):

全球化的推动力。

③金融全球化和资本在全球扩张:

全球化的加速器。

④信息全球化:

世界零距离。

⑤文化全球化:

全球化的延伸。

(3)实质:

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4)评价①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5)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①问题: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世界各国经济过于相互依赖;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②展望:

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和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达到共同繁荣。

专题六第2讲世界现代经济文明

【专题模拟演练】——共48分,限时15分钟。

1.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

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2.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

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

“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

苏联

5..如图所示的曲线反应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

6.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

“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

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7.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

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8.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D.美元逐渐升值

9.(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规范作答、自主改分

材料一(英国)汤申家族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出租牧羊场。

16世纪初,该家族出租了16个牧羊场。

……汤申家族还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营活动。

1516年,该家族养羊数量达1.8万只,从中得到了丰厚的收入。

——摘编自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汤申家族拥有的牧场较多,可能与当时英国什么经济运动有关?

汤申家族属于哪个社会阶层?

(4分)

 

材料二1660年代至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

其中一项新技术叫做“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

下表是对1660年和1760年英国东部粮食产量的一种估算。

单位:

蒲式耳/英亩

年份

小麦

稞麦

大麦

燕麦

1660

12.8

14.1

13.9

13.1

1760

25.5

25.0

30.9

38.3

——摘编自《历史研究》2012年第3期

(2)材料二中的“四区轮作制”能推行,需以什么样的土地关系为前提?

指出英国农业技术革命所产生的结果。

(4分)

 

(3)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土地关系和农业生产的变化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6分)这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2分)

 

专题六第2讲世界现代经济文明

专题实战——限时50分钟,共114分

1.1929年,美国的商业银行所放贷款中流入股市的数额居然超过了流入房地产和普通商务投资的数额,出现了公司产品不断积压、股票行情不断看涨的现象,这一现象

A.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B.刺激了美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

C.保证了生产的资金需求D.增加了金融的风险性

2.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

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3.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说:

“你们的战备,远非一种牺牲,而是提高个人消费和生活水平的刺激,这种刺激既不是新政的胜利,也不是新政的失败。

”凯恩斯的言论意在证明

A.罗斯福新政推行社会福利政策模式B.美国在战争中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C.罗斯福新政没有彻底缓解经济危机D.罗斯福建立新经济体制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

4.列宁有言:

“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一种牧师的职能。

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痛苦和牺牲的前景。

”下列罗斯福新政措施中最能佐证“牧师”职能的是

A.调整工业产销,防止恶性竞争B.实施美元贬值,扩大外销

C.制定工资工时,维护劳工权益D.整饬财政金融,重建公信

5.不同的经济模式折射出不同经济学派的经济学说。

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着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学说——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

他们

A.看似相互矛盾但目的一致B.对国家干预经济看法一致

C.对市场调节作用看法一致D.都始终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5.1945—1948年间,英国颁布和实施了《煤炭工业国有化法》《国民保险法》和《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法案。

这反映了英国

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重视提高国有化程度

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D.优先发展煤炭工业

7.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是“反对税收当局的歌曲”。

1966年奇想乐队TheKinks有首歌是这么唱的:

“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剩下我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二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B.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

C.英国民众内心的迷茫与孤独D.“新经济”推动了英国高速发展

8.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

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B.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D.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9.二战后,资本家积极鼓励职工购买和持有本企业的股票,进一步打破了资本家垄断企业股份的局面。

美国实施职工持股的企业,1974年为300多家,职工人数十余万人;1995年达12000多家,职工1200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的10%。

这一现象

A.增强了资本的社会化趋势B.形成资本家、工人共管企业的局面

C.完善和扩大“福利国家”规模D.使职工持股的企业成为现代企业主流

10.撒切尔夫人说:

“你不能通过剥削强者来增强弱者……你不能通过摧毁富人去赈济穷人……你不能不断通过包揽一切来帮助那些自己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人。

”其实质是:

A.肯定了凯恩斯主义理论B.主张国家干预要有限度

C.主张扩大国有资本比重D.完全否定政府干预经济

11.2014年12月俄罗斯陷入卢布危机。

当年,该国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

“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

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B.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

C.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D.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12.影响图8曲线变化的因素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③新经济政策④斯大林经济体制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3.下图反映的是某一时期各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比例的情况。

据图中数据

判断,当时苏联正处于

A.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B.“一五”计划实行时期

C.“二五”计划实行时期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14.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是人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下列关于这两次探索相同之处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都注重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B.都借鉴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验

C.都放弃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15.据统计,到1988年为止,发达国家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已由20世纪40年代的54%下降到4.7%,发展中国家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也降为14%左右。

这说明

A.国际资本实现了全球自由流通B.贸易壁垒制约发展中国家工业化

C.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重大转移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

16.《国家强盛之道:

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

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这一发展轨迹

A.是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结果B.与两次工业革命有密切关系

C.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D.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有关

17.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面图表,判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1997—2011年期间,以中国为目标国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及其在全球反倾销调查数量中所占比例的动态趋势

数据根据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贸易经济信息网等公布的数据整理所得

A.中国入世后遭遇的反倾销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

B.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摩擦使国际矛盾日益尖锐

C.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恶化

D.中国企业在困扰中融入全球化,并适应全球化

17.(24分)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

——规范作答、自主改分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海军《火预言:

2049年的世界》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

指出1640—1870年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

(6分)

 

材料二、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机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

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孚,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8分)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

“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3)利用材料三中克林顿和卡斯特罗的观点,以“正确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写一段短文。

(10分)要求:

①必须包括以下关键词:

“潮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策;②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18.(22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密切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规范作答、自主改分

材料一、自明朝皇帝下令“海禁”以后,中国的封建专制社会就处于一种封闭的稳态建构。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外来的冲击,就只能这样绵延下去了,顶多是改朝换代而已。

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也曾写道:

“有人论中国说倘使没有带着新鲜的血液的野蛮的侵入,真不知自身会腐败到如何!

这当然是极刻毒的恶谑,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要有汗流浃背的时候罢。

”——解思忠《中国国民素质危机》

材料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

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变化动地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

没有中国的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有了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才能真正称得上“世界”这个最有分量的字眼。

——新华社社评《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1)根据材料一,提炼作者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禁”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6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积极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代背景。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历史意义。

(6分)

 

二轮复习学案(15)—专题六第2讲世界现代经济文明—参考答案

【专题模拟演练】1.CBCBC6.DCA

1.C【解析】阅读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由于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各行业的产品相对过剩,产品价格下降,该措施是从长远角度来避免经济危机的弊端,即通过减少生产来提高和稳定农产品价格,由此判断C正确。

罗斯福新政的救济措施主要是发救济金、完善社会保障、以工代赈等手段,A项不符合事实;该措施需要政府给受损失的农民提供补贴,B项不是该措施的真正目的,该措施同样无法起到缓和农场主间竞争的目的,故D项不合题意。

2.B【解析】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重要手段,本质上仍然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同时福利政策也意味着政府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故正确选项为B项。

A、C、D三项与史实不符。

3.C【解析】欧共体是二战后出现的最早的区域集团,它的出现加速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亚太经济合作

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都受其影响而成立,①正确;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而亚太经合组织是包括中国、美国等国在内的地跨四大洲的区域集团,因此②、④也正确;由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范围广、目前共

有21个成员,因此,政治制度的差异较大,如中美、中日之间都采用不同的政治制度,③有误。

4.B【解析】材料的有效信息是‘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知苏维埃

建立后由于国内外敌人对苏维埃的进攻而严峻的形势,为了保障战争的胜利,苏俄实行了余粮征集制。

5.C【解析】A、D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