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膝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2811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腰痛膝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腰痛膝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腰痛膝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腰痛膝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腰痛膝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腰痛膝痛.docx

《腰痛膝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腰痛膝痛.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腰痛膝痛.docx

腰痛膝痛

腰痛:

 治疗方法:

  “腰痛1号方”的配制笔者根据《普济方》数据库治疗上述病症高频用药,同时结合临床,根据中药配伍理论所拟的外敷用药。

方药如下:

川芎20g,川乌15g,附子15g,牛膝15g,防风20g,杜仲20g,续断15g,细辛4g,仙茅15g,威灵仙10g,生马钱子10g。

共研末待用;樟脑、冰片等分与75%酒精配成饱和溶液待用。

董氏奇穴穴位的选择第一组:

针复原穴、正筋穴、正宗穴、通骨一穴、通骨二穴;第二组:

针复原穴、明黄穴、正脊一穴、正脊二穴、正脊三穴;第三组:

针后会穴、腕顺穴、中白穴、下白穴、通骨一穴、通骨二穴。

三组穴位可轮流使用,也可根据具体病例的疗效固定一组穴位,每次选择身体的一侧施针;同时以溶液浸湿药粉,用纱布袋8cm×10cm包裹湿药粉,以压痛点为准,置于患者腰部,以红外线灯照射敷药处,使患处有温热感为宜,每日1次,每次30min,15天为1疗程,观察周期为1疗程。

 讨论

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在中医学可归为“腰痛”、“痹症”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发生多与风、寒、湿三气杂至,客于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肝肾亏虚,督衰骨弱所致。

非温通之峻药不解,而温通之峻药有的为有毒之品,故以外用为宜。

方中生川乌、细辛、威灵仙、防风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生半夏温化寒湿,川芎活血散瘀,生马钱子通络止痛,“能搜筋骨入骱之风湿”,更加樟脑辛温开窍为引,共奏温经散寒、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功。

由于切中病机,故疗效尤佳(马钱子以生用为佳;生马钱子宜去毛再用,可避免其对皮肤的刺激)。

董氏奇穴是一种疗效高,应用容易的针灸之学。

施针手术简便,不需采用特殊手法,不必拘泥于“补”、“泻”等理论,应用得当,疗效卓著。

以上所选穴位,均为治疗腰背疼痛的主穴。

外敷与针灸结合治疗,可调整自身免疫功能,消除风寒湿对筋骨的损害,消肿止痛,改善骨质及周围组织的营养,使物质代谢和机能紊乱得以恢复,从而标本得以皆治。

     

 

治疗膝关节痛的自然疗法

                       

一、背部的董氏奇穴三金穴(金斗、金吉、金陵)针刺放血:

三金穴的位置:

后背的第三、四、五脊椎旁开三寸处,自上而下分别是金斗、金吉、金陵三穴,两边对称共六个穴(见下图)。

主治:

膝盖痛及脚痛,左边痛取左穴,右边痛取右穴。

该穴组相当于膀胱经之魄户、膏肓、神堂穴,点刺出血少许,治疗膝关节疼痛,有立竿见影之效。

施术方法: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用无痛感的,糖尿病人取血用的取血针点出血,然后用拔罐器抽出点血即可)。

如年老体弱气血不足不宜放血的,可在三金穴处刮痧,可刮出许多红黑色成串状瘀包点。

以上方法每周可施术两次。

如配合针刺肩中穴效果极佳。

   

注意:

三金穴只放血。

 

        

 董氏奇穴三金穴及肩中穴     治疗膝痛的手背部董氏奇穴

 

二、针刺肩中穴:

董氏奇穴72绝针之一。

肩中穴的位置:

手臂下垂,自肩骨正中向下二寸半处是穴。

(见上图)。

主治:

膝盖关节炎(特效)、膝盖扭伤(特效)、皮肤病(颈项皮肤病有特效)、小儿麻痹、半身不遂、心悸亢进、肩痛、五十肩、腰痛、流鼻血、血管硬化。

施术方法:

刺针五分到一寸(左病右取),也可刮痧结合点刺出血及拔罐。

如肩中穴与董氏三金穴或与手部的董氏奇穴一起施治治疗膝痛效果极佳。

三、针刺或按揉手背部的董氏奇穴(见上图):

手背部的穴位是左病右取。

施术方法:

⑴针刺1—3分深,留针15分钟或点刺出血。

针刺每周3-4次,点刺出血每周2次。

⑵五根木牙签捆绑在一起,剪平尖端,在相关穴位上点刺2-3分钟以上。

用木牙签点刺或按揉每天至少两次。

1、按揉或针刺胆穴和心膝穴:

胆穴和心膝穴的位置:

胆1、2穴位于中指背第一节中央两侧的中点。

心膝1、2穴位于中指背第二节中央两侧的中点。

胆穴主治:

小儿夜哭(胆虚故也)腹胀、腿酸胀、小腿神经痛等。

胆一穴治疗腿胀痛针下立愈。

依据“心与胆通”的理论,同时针刺胆穴和心膝穴能够舒发胆气下行,一方面可舒肝利胆、行气解郁、治疗胆胃不和所致诸病,一方面可有效的治疗膝关节疼痛,疗效确凿。

心膝穴主治:

膝盖痛、肩脾痛、颈项痛、小腿胀痛及酸痛。

本穴治疗脊椎疼痛及膝关节炎,临床运用效果极佳。

胆穴和心膝穴的施术方法:

针刺由内向外斜刺二~三分。

如配膻中穴(可点压)治疗膝无力特效。

配肩中穴治膝盖痛效果更佳。

2、按揉或针刺灵骨穴与大白穴:

灵骨穴的位置(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

在手背虎口、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

距合谷及大白穴均一寸。

主治:

心、胃、肺、肾、妇科、五官科、半身不遂、癌症等多方面种疾病,坐骨神经痛、头痛、偏头痛、腰痛、背痛、脚痛、经痛等多种痛症及一切久病、怪病。

施术方法:

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针往小鱼际方向斜刺或直刺1寸。

大白穴的位置:

手握拳,拇指与食指间横纹尽头向外一寸是穴(大白穴与大肠经的三间穴相符)。

主治:

头痛、偏头痛、肺癌、肺炎、肺气肿、肺积水、坐骨神经痛、腰背痛等。

施术方法:

三棱针刺出血或用针直刺3-5分。

灵骨穴与大白穴如配合肩中或心膝穴,治疗膝痛可针到痛止。

注:

中指的膝灵穴与小指的火膝穴(见上图)都治疗膝痛,可作为辅助穴位随时按揉。

            

  治疗膝痛的手掌部董氏奇穴

四、按揉刺激手掌部的7个董氏奇穴(见上图):

施术方法:

用木牙签点刺:

每穴点刺2-3分钟以上。

转揉刺激:

用手指先点压住穴位,每穴点顺时针转揉36次(或9的倍数),再逆时针转揉24次(或6的倍数),然后用力点压3次。

此方法每天至少操作两次,一定要有酸麻胀痛感。

注意:

手部穴位都是左病右取。

1、中间穴:

食指掌面第一节正中央。

主治:

疝气、心悸、胸部发闷、膝盖痛、头晕、眼花、眼睛酸痛、背痛。

2、下间穴:

食指第二节正中央处是穴。

主治:

心悸、疝气、背痛、头晕、膝盖痛、两眼发酸。

3、大间穴:

食指第一节正中央挠侧(向大指一侧)三分处是穴。

主治:

心悸,心脏性喘息、心内膜炎、疝气特效、扁桃腺炎、腹胀气、膝盖痛、眼痛、三叉神经、小儿气喘、疳积。

4、小间穴:

大间穴上二分半处。

主治:

支气管喘息,吐黄痰、胸闷、心悸、膝盖痛、小肠胀气、疝气(特效)、角膜炎、扁桃腺炎。

小儿气喘、疳积、肠炎(特效)

5、侧间穴:

大间穴下二分半处。

主治:

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炎、吐黄痰、喉炙脔、角膜炎、麦粒肿、心悸、胸闷、膝盖痛、腹胀气、小儿气喘、疳积、扁桃腺炎、肠炎(特效)。

6、重子穴:

拇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一寸处穴。

主治:

背痛、胸痛、肺炎、肺癌、肺气肿、感冒、咳嗽、气喘、心悸、膝盖痛、退烧、喉炎。

特效:

小儿疾患,三棱针刺出血(特效)。

7、重仙穴:

手掌向上,当大指骨与食指骨之间骨缝下是穴,重子穴下一寸处穴。

与手背灵骨穴相通。

主治:

背痛、胸痛、肺炎、肺癌、肺气肿、感冒、咳嗽、气喘、心悸、膝盖痛、退烧、喉炎。

特效主治:

治疗背痛、胸痛。

配穴:

重子穴配重仙穴治疗背痛、胸痛(特效)。

说明:

以上7个穴位只要认真点揉可有效的治疗膝关节疼痛。

五、膝眼点压法:

用双手中指点压两个膝眼(除骨裂或水肿外,患侧健侧都要点压)。

施术方法:

用双手中指按住膝眼,先吸足一口气,然后随慢慢吐气、随着按压膝眼、压力也随着加大,呼气毕随吸气手指慢慢抬起。

如此反复36次。

每天操作3次。

六、膝部九宫按摩法:

以膝盖为中心(膝盖的中心为五宫),相距2寸半左右进行米字型按揉(用拇指、食指、梅花指均可,能用上力就行),按摩顺序:

上、下、左、右、左上、右下、再右上、左下、最后把手掌搓热按摩五宫。

按摩方法:

顺转36次逆转24次(或9与6的倍数),转揉完每个点之后都要点压2-3次。

此方法可较快的打通膝部的经络,有效的促进膝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膝部的疼痛。

按摩膝部九宫,治疗与缓解膝部疼痛的机理:

按摩九宫时揉动了“脾经”的阴陵泉及血海穴;“胃经”的梁丘、犊鼻、足三里穴;“胆经”的膝阳关、阳陵泉穴;“肝经”的膝关、曲泉穴;“膀胱经”的委中、委阳;“经外奇穴”鹤顶、内膝眼等。

这些穴位打通了膝部、腿部的多条经络,依据“通则不痛”的理论,膝部九宫按摩法可有效的防治膝部关节及腿部的疼痛。

膝部九宫按摩法要求每天做2-3回。

七、膏药敷贴法:

1、取九宫按摩法的九个穴点,加上委中穴与内关穴,共11个点。

2、用舒筋活血透气性好的膏药(如麝香壮骨膏),剪成2.5厘米左右见方的方块,贴到上述的穴点上(膝盖中央可稍大),只要皮肤不过敏,贴2-3天取下,间隔一天再贴,如感到舒适,要坚持贴10几天,一般膝盖疼痛必有好转。

注意:

可加上热敷。

八、对应部位(痛点、穴位、反射区)治病法:

理论依据:

根据《黄帝内经》中“左病取右,右病取左,上病取下,下病取上”的治疗原则,人体各部位就有了无数的对应部位。

如左手背与右脚背、右手背对应,左手腕与右脚踝、右手腕对应,右膝盖与左胳膊肘、左膝盖对应,左上肢与右下肢、右上肢对应,左小臂与右小腿、右小臂对应---以此类推。

1、点压对应部位痛点:

如右膝盖痛,在左胳膊肘附近(肘部内、外、上、下、左、右)找敏感的痛点,按住后配合呼吸(呼气时点压,吸气时抬起)用力点压(用手或小按摩棒点压)2-3分钟以上,每日2-3次(如2、3、4个痛点,要分别点压,不要磨破皮肤)。

点压痛点后,用搓热的手掌扣住肘尖(肘的中心)顺转36次逆转24次最后再用力点压3-3次。

2、肘部治疗膝痛的董氏心门穴:

手抚胸取穴,在尺骨莺嘴突起内侧陷处,距肘尖一寸五分是穴或距手腕横纹上9寸、小肠经小海穴附近。

主治:

本穴除治疗心悸、胸闷、心脏病、呕吐外,还治疗大腿内侧及腹股沟疼痛、坐骨神经痛、尾骶骨痛、膝盖痛(内侧尤效)。

施术:

针刺三分至五分或点刺出穴,也可按揉。

注意:

左膝盖痛针刺右肘的心门穴。

本穴不宜双手同时用穴,取穴时需抚胸取穴为准。

          

九、其他疗法:

1、手、足、耳疗法(见上面的“手掌骨全息图”,“足外侧反射区图”“耳图”):

只要膝盖痛在相应的手、足、耳反射区附近必有痛点。

可随时按揉手背第二掌骨反射区腿穴与足穴之间的“膝穴”,耳尖直下约0.5寸的“膝”反射点,足外踝下约2寸的“膝关节反射区”。

可以分别点压或按揉2-3分钟以上,每天3次。

注意:

手区是左病右取,足区是取同侧,耳区是取双侧、分别点压。

2、放血疗法:

以膝盖中点为中心的九宫穴位加上委中穴的10个穴点可分5次针刺放血(根据身体状况,隔3-4天放血一次),对治疗膝痛效果明显。

3、刮痧、艾灸:

除水肿、骨裂、外伤之外,可在膝盖处刮痧、艾灸。

4、象数疗法:

默念00100.00700(乾卦与艮卦),可治疗两膝痛与两腿痛。

说明:

1、上述各种方法可任选几种交替试用。

只要坚持治疗必有良好的效果。

2、注意膝部保暖,要坚持走步(最好是走九宫步)。

3、每天用温热水烫手两次,每次5分钟以上。

晚上温热水烫脚搓涌泉穴及足的膝关节反射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