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技术方法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2719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章 技术方法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8章 技术方法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8章 技术方法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8章 技术方法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8章 技术方法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8章 技术方法上.docx

《第8章 技术方法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 技术方法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8章 技术方法上.docx

第8章技术方法上

第八章技术认识和技术方法(上)

研究技术活动的过程、探讨技术认识的特点,对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做出科学的判断和选择,分析技术发明和创造过程的程序和方法,不仅为改造世界的技术实践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也有助于深刻地理解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本章论述在技术认识活动中的认识论和方法伦问题。

第一节技术认识的基本特征和过程

一、技术认识论的产生和发展

1、技术认识论的含义

“是以人们对技术活动及其结果为研究对象,从认识论的角度考察技术认识的特征与过程、技术研究与技术活动的方法论,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关系等问题,是人们对技术认识的自觉反思。

关注的问题: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技术知识、人工物的属性、技术理性、技术客体、技术评估等。

2、研究历史及现状

技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和技术哲学放在一起讨论。

1877年,卡普,《技术哲学纲要》,

形成工程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传统。

对技术的政治价值、伦理价值、生态价值等问题的关注,对技术或技术现象的本质的追问,使技术哲学研究多着眼于价值论和本体论方面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以来,开始对技术的起源、设计、创新、技术作用的机制、技术和科学的关系等问题的思考,技术认识论研究开始兴起。

早期;研究者基本是科学哲学家。

从已有的理论基础出发,借助科学哲学的方法和概念框架分析技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包括技术史家、技术社会学家和一批科学知识社会学家,表现出对技术进行认识论研究的浓厚兴趣。

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在数量上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

最近,一批哲学家、工程师和科学家组成的一个跨学科的“技术研究小组”,致力于研究现代技术的哲学问题,包括技术的认识论问题,并构建了初步反思技术的认识论程序,展示了技术哲学研究的新导向,已经开始对美国主流技术哲学界形成冲击。

当代西方技术认识论研究表现为三种趋向:

——研究内容上,走向经验研究,打开技术黑箱,研究技术知识的产生和形成;

——研究范式上,工程的范式和人文的范式出现互相融合的趋势,一些技术哲学家意识到工程视野和人文视野的割裂对技术哲学发展的消极影响,呼吁技术研究既要关注工程主义技术哲学,也要关注人文主义技术哲学,走向跨学科的、开放的技术研究,工程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整合将成为技术哲学发展的新导向;

——研究方法上,转向实证方法,寻求理论与经验之间、技术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之间的有效互动。

技术认识论是对技术发明和创新的认知过程、结果及其评估的探讨和对技术应用后果的哲学反思,通过这种反思,可以规范和提高人类实践活动的自觉性,从自在走向自为。

从结果看,技术认识论主要是技术创新的认识论、方法论;

从过程看,技术认识论主要是工程技术的认识论、方法论;

从研究和开发看,技术认识论主要是技术开发的认识论、方法论。

—这几种表述方式展现的是相同的技术认识过程。

二、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区别

技术和科学是两种认识形式或活动形式,技术认识和科学认识之间有着多方面的差别。

1、从认识对象、目的和任务看

科学认识,认识自然,获得自然知识,对客观过程的反映和陈述,

“是什么”和“为什么”

技术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对人工过程的创造和控制,

“做什么”和“怎样做”

2、从认识过程和方法来看

科学认识:

认识过程:

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假说,检验,得出科学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整体到分析,从经验到理论的过程;

方法:

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采用抽象、概括、分析和逻辑推理的。

技术认识:

认识过程:

以一定科学知识为基础,发挥想象力建构出技术理论,并对技术理论进行小范围试验得到构想的客体,再将其与理论相比较、对照的过程。

从一般(规则)到个别,从抽象到具体,从要素到综合,

方法:

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综合的方法更重要。

比较:

科学研究是对假设、猜测的证实和证伪,最终导致定律和原理的发现,

技术创造是对设计、方案的选择和优化,最终导致规则和程序的确立。

3、从知识形态上看

科学:

可明确表达的描述性知识,一元性、通用性,科学的基本定理、定律在任何国家都是一样的;占主导的是从复杂到纯化,从多样到单一。

技术:

从单一到多样,具有专有性(如专利),使提纯了的东西复杂化,它要把某一种科学认识转化为多种工艺方法,从相同原理去做出多种类型的设计方案,造成种类繁多的人工制品。

技术知识即包括明言知识,具有意会性的程序性知识。

明言知识:

描述性知识和规范性知识,描述事物是什么,如何达到预想目标;

意会知识:

隐含的知识,它依赖于个体的经验、直觉和洞察力,深深根植于行为者本身,根植于行为者受到的环境约束,难于规范和学习。

4、从评价标准看

科学认识:

追求正确,真理性标准,

技术认识:

追求效率、效用,是功利性标准,

技术所要淘汰的是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东西。

三、技术创造活动的基本程序

现代技术开发,有组织、有资金投入、有计划工作,

经过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方案、找到问题的解以及验证等三个阶段。

具体化为课题规划、创造性构思与设计、试验与实施三个环节:

 

1、技术课题规划

“对所要展开技术工作的宏观决策。

设定具体的技术目的,对技术发展及其后果做出预测、评估。

2、技术方案的构思与设计

构思:

技术活动的微观创造阶段

技术研究中最关键、最富于创造性的阶段。

任务是寻找在既定的限制条件下满足课题要求的新方案,包括提出技术原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设计:

通过概略设计、技术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的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阶段,把创造构思得到的设想或方案具体化,拟定出具体的可供实施的技术方案。

3、技术的试验与实施

技术的试验与实施是技术实现的阶段。

主要任务:

根据技术设计提供的详细图纸和技术文件,进行产品的研制、小批量生产、技术鉴定和正式投产等工作。

同时,这个阶段对方案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还要及时反馈到设计阶段,以便对方案做出调整和改进。

研究技术开发过程对研究技术认识的程序有重要意义:

技术开发的基本程序:

社会提出技术需要,规划、研究、设计,使技术原理具体化,通过研制、实施创造出合乎需要的产品。

这个过程在具体的实施中有各种环节与各种方法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在一个阶段上会涉及许多不同的方法,

同一个方法步骤会在不同的创造阶段多次使用。

工程技术的方法论所研究的程序、方法和原则是相互制约、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技术开发的基本程序是技术方法的骨架和主线,统帅和贯通了各种方法和原则,形成逻辑清晰的方法论纵向结构。

四、技术方法的特点

和科学方法属于同一层次的方法,有共性和相通的一面:

但是,技术方法与科学方法毕竟不是一回事,科学认识和技术认识的差异决定,技术方法也有一些和科学方法不同的特点。

1、目的性与客观性。

技术方法总是与人的一定目的相对应。

技术方法的应用是以达到目的为前提和归宿的。

客观性,人们常常是利用已有的客观因果性的科学认识,来设计和确定相关的技术目的。

违背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技术目的就不可能成立或无从实现。

2、功利性与折中性。

功利性,它存在的价值就是协助技术活动达到预先设计好的主观愿望。

功利性决定了技术方法的评价议以效率为标准。

折中性,指人们在最终做出技术选择时,不仅要最大限度地追求技术活动的近期经济上的效用,还必须考虑技术活动带来的其他效应,诸如投人与产出的合理化、环境及人的智能的合理化等,尽量达到近期功利与远期效益、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多方面调和,根据具体条件进行适当的折中选择。

3、多样性与专用性。

多样性,指为实现同一技术目的,人们可以寻找多个不同的可相互替代的方案或方法,以便从中优选;同一性质的技术原理可以转化为多种类型的工艺方法和技术产品。

专用性,不仅表现在不同的技术领域或不同的技术问题,而且还表现在方法的使用有时会打上个人的烙印。

因为在技术领域,个人的经验和技能仍具有重要的地位。

经验、技能是个人在长期的实践中习得练就的,即使能够传授,学习者在短时间内仍无法熟练掌握它们。

4、社会性与综合性。

社会性,在技术方法中,不仅有对自然规律的应用,而且还有对社会规律的适应,对技术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不能不考虑到各种社会因素。

综合性,技术方法同自然科学方法在纯化和理想化条件下研究自然物不同,在技术研究中,必须把那些在科学研究中被舍弃的因素和关系恢复起来,并在技术设计和研制中,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偶然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第二节技术的预测与评估

一、技术预测

1、技术预测的含义“TechnologyForecasting”

“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根据技术的过去和现状,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寻求技术发展的规律性,并借此推测和判断技术发展的未来状态和趋势,以及选择那些对经济和社会具有最大化贡献的共性技术。

目标:

确定战略性研究领域,为技术发展战略决策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80年代以来,技术预见(TechnologyForesight)。

产生及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

首先,由于新技术的研制需要昂贵的研究费用,人们希望提高研制的成功率,并使它尽快的应用于尽可能广泛的领域,以取得社会经济效益;

其次,当时美国正在实行庞大的技术计划,特别是空间计划,计划在实施中必须进行平行化作业,而只有对各种相关技术的突破前景做出较为可靠的预测,平行化作业才有可能。

美国人林茨于1959年提出概念。

继而,对方法进行研究。

目前百余种,

内容也在不断扩展:

对某一时期整个技术体系及门类技术或单项技术的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测;与技术相关的经济、社会、资源等相关影响与作用的预测;对传统技术乃至处于“夕阳”状态的技术的预测。

理念的演变:

—“技术系统内在因素决定技术发展的轨迹”

—“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决定技术发展的轨迹”

—“技术发展轨迹具有多种可能性,未来技术发展轨迹是可以通过今天的政策而加以选择的,强调不同利益主体的参与”,

成为“塑造”或者“创造”未来的有力工具。

机构建制:

美国的兰德公司、日本和韩国的科技政策研究所、德国弗朗霍曼系统与革新研究所等,

第一个跨国的技术预测中心——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技术预测中心于1989年成立,

1999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联合国际科学与高技术中心(ICS)组成了UIN,提供了最庞大的技术预测网络。

在技术预测这一领域中,OECD国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如日本从1970——2001年间先后七次利用特尔斐法对本国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美国完成了四次关键的技术选择。

发达国家的企业和公司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对技术预测给予高度的重视,

美国,500余家大型工业公司自上一世纪60年代末即设置了专门的预测机构,平均年投资10余万美元,另外还支出1500万美元,委托社会上专门的预测机构提供预测服务。

2、技术预测的基本步骤

技术预测基本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预测课题和任务。

根据社会需求和相关信息,提出预测的课题,确定预测目标和任务。

2)成立预测机构或组织专门的专家预测小组,或者委托给专门的研究机构去做。

3)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

把与预测对象有关的过去的、现在的资料尽量收集齐全。

此外,还要收集大量预测的背景材料,并收集国内外同类预测研究的成果。

4)确定预测方法。

一般几种预测方法同时进行,互相验证,增加预测结果可靠性。

5)建立预测模型。

计量经济模式分析—因果关系模型;时间系列分析—相关数学模型。

6)评定预测结果。

预测初步结果再次征求专家意见,进一步检验和修正。

7)提出预测报告并交付决策。

在预测的实施步骤中,搜集资料、建立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情报资料是预测的前提,情报中的观念、观点性资料主要用于建立物理模型,数据资料则主要用于建立数学模型。

3、技术预测的基本方法

早期的技术预测方法,大多趋势外推,

20世纪60—70年代,定量预测发展成熟。

由于影响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日趋复杂多变,很难做出与实际发展偏离不大的假设并获得相应的数据支持,

20世纪80年代以后,基于特尔斐调查、情景分析的定性预测方法与专利分析和文献计量等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的预测日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

国家层面的技术预见、企业层面的竞争技术情报和产品层面的技术路线图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美国斯坦福研究所不完全统计,目前预测方法已达到150多种。

这些预测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直观型预测、探索型预测、规范型预测和反馈性预测几种基本类型:

1)直观型预测

“是指那些主要靠经验、知识、直觉和综合分析能力进行的预测。

主要依靠预测者的主观思辨和直觉等非逻辑因素,适用于不确定因素较多、历史数据不便利用的复杂情况。

特尔菲法是直观型预测的典型代表。

2)探索型预测

“是假定未来仍按过去及现在的趋势发展,由过去和现在推定未来的预测方式。

其任务是获得关于未来的新信息,模拟方案实施后的各种结果。

依据取得新信息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外推法和思辨法两类。

外推法:

利用过去和现在的资料,推断未来的状态,找出它们之间的统计关系,主要包括时间序列法、曲线预测法等。

3)规范型预测

“先确定一个技术目标,再从目标回溯到现实,研究技术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时间和条件,应该选择的途径和方法。

各种基于运筹学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多属此类。

具体包括,相关树法、矩阵分析法、网络法、模型法和形态分析法等。

4)反馈型预测

“是将探索型和规范型等多类方法的要素结合起来,放在一个反馈系统中,使之相互补充求得预测结果的方式。

目前尚不是非常成熟,还在不断探索中。

各种类型的预测中,又都包含许多具体的预测方法。

在目前的150多种预测方法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特尔斐法。

特尔斐是古希腊传说中的神谕之地,因城中有一座阿波罗神殿可以预卜未来,故被借用于预测。

该方法创始人为赫尔姆和达尔克,后经戈登和兰德公司进一步完善,二次大战后就已被用于技术预测。

“其本质是利用专家的无法数量化而带有很大模糊性的经验、才智、信息,通过通信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换,逐步地取得较一致的意见,从而达到预测目的。

大型特尔斐专家调查法获得的是定量统计结果。

日本从1971年开始的每五年一次的技术预测活动就是采用的这一方法。

情景分析法。

也称“远景方案论证法”、“前景描述法”或“脚本法”。

最早由兰德公司创立和使用。

20世纪50年代美国空军利用它进行军事战略规划,

是一种直观的定性预测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对预测对象的未来发展做出种种设想和预计,把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像电影脚本的形式一样进行综合描述;以各种特定的预测结果为前提,把可能出现的偶然变化因素考虑进去,描述可能性较高的未来情境。

这种方法包含着频繁的意见交流,因此能够获得由讨论过程带来的一些优势。

趋势外推法。

“根据已开发的新技术的过去发展情况,推导该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和水平的预测方法。

很多技术的发展相对于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趋势外推法就是基于技术发展渐进过程的一种主要预测方法。

其实质是利用某种函数分析,描述预测对象某一参数的发展趋势。

其优点是可以揭示技术发展的未来,并定量地估计其功能特性。

关键技术法。

这是美国产业及国防部选择关键技术时所使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先假设每一项技术对每一项产业的重要性皆可利用公式的运算来做决定,然后使用一次性专家讨论及加入固定的参数,经过公式运算的结果,决定对未来有影响的关键技术,再用列表法表示每项技术对每项产业的重要性。

此外,相关树法、层次分析法、决策树法等方法,在技术预测中也常常被使用,相关的书籍中有专门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二、技术评估

1、技术评估的含义“technologyassessment,TA”

“是指利用各种科学方法,预先从各个方面系统地分析技术对人类社会、自然界诸相关因素(社会政治、经济、生态环境、人的价值观念)的利弊影响,并进行综合评价的活动。

社会宏观决策活动、政策研究形式,

主要目的:

系统地确定技术在开发、引进、扩散、转移、改造和社会应用等一系列过程中可能对社会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并对这些影响及后果进行客观、价值中立的公正评价,为决策部门提供咨询和建议,以便引导技术朝着趋利避害的方向发展。

它以社会总体利益最佳化为目标,着眼于人与技术的关系,着眼于长期的、重大的、全局性的问题。

产生背景及其演变:

产生于20世纪60代,与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密切相关。

1972年美国成立了技术评估办公室(OTA),欧洲许多国家和日本也都相继设立了技术评估的机构,建立了技术评估协会,开始了技术评估的建制化。

我国于1997年成立了国家科技评估中心。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评估方法已发展到300多种,

评估的理念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早期:

一种预测技术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潜在影响的工具,为政府/议会提供政策选择,并协助其做出使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选择的工具,“早期预警式技术评估”

问题:

—隐含的基本假设——技术发展过程及其社会影响可以事先得到预测,被越来越多的事实和理论推翻。

—参与评估的社会行动团体受多元的价值观、经验、兴趣和利益的影响,价值判断必然会被带进应该与价值判断无关的评估过程中,难以提供完全中立的、以事实为依据的信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的技术评估模式和方法工具开始出现。

“被认为是一种用来管理技术的战略工具,而不仅是一种决策过程中客观、中立的输入因素。

从对技术后果的预测转移到了技术设计与开发本身,认为技术发展各个阶段的特征都与相关社会因素的参与密切相关,

新型TA把评估过程看作是一种新的设计实践(包括各种评估工具),使用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从开始便参与其中,技术发展应是一个包括社会学习在内的不断反馈的过程。

通过尽可能多的相关社会因素的持续参与,为实现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而扩展关于技术的决策过程,探讨达到预期目标可供选择的系统及途径。

因此,新型TA被界定为“技术评估是一个过程,不仅包括对技术发展及其后果的分析,而且包括对进行这些分析所依据的基础的争论,技术评估可以为参与者形成自身战略提供有用的消息,并可以为进一步的技术评估分析确定主题。

2、技术评估的特点

由技术评估的内涵决定,它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评估内容的系统性。

从政治、经济、生态环境、技术、法律、文化、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各个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方面对技术正负效应做出的全面评价,包括对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以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的系统考察与均衡,既有对技术的直接效果如经济效益等的评估,也有对价值、文化等潜在方面的考虑。

技术评估的目的是社会整体利益的最优化。

2)评估主体的跨学科性。

评估内容的系统性决定了技术评估需要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评估者的通力合作,不仅要有技术专家,还要包括社会学家、伦理学家、生态学家、法律学家乃至社会公众,才能克服各自专业局限性,保证评估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3)评估对象的广泛性。

不仅以现在的、未来的技术、技术规划和技术政策为评估的直接对象。

而且以广义上的技术(自然技术、社会技术)为评估对象,甚至与技术有关的法律制定、社会制度的理想状态等都纳入技术评估对象中。

4)评估方案的可操作性。

技术评估通过对技术预测所形成的各种方案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估,从需要和可能、现实和未来、社会道德和经济利益、技术基础水平和长远发展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审定和可行性分析,提供适合于实践的具体方案、策略和规划,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5)评估过程的动态持续性。

初始阶段,对评估的深度、范围和评估时间等预设不一定是十分确切的,随着研究工作的进展和外在条件的变化,对这些方面必须适时作相应的调整;

此外,开始取代预警性技术评估的建构性技术评估把技术评估看作一个过程,它包含有对技术发展及其后果的分析,以及在这些分析基础上的辩论。

技术评估应该提供相关信息,这些信息能帮助那些所涉及到的行动者发展他们的战略,并定义进一步的分析确定主题,此时,技术评估贯穿于技术开发—创新—应用的全过程,直接作用于技术发展的取向。

6)评估视野的开阔性。

技术评估不仅是对技术作用的效果进行预测分析,而且直接作用于技术从开发、创新、应用的全过程;不仅关注到技术的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关注技术的间接的、潜在的、重大的全局性问题。

对目标的评估是客观描述性和主观规范性统一、兼顾近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有机统一。

3、技术评估的程序

针对不同对象的技术评估,评估的程序和方法也各异。

但是,这里总有一些可以共同遵循的东西。

不论是针对何种对象,下面六个步骤则应该是必须的:

1)资料搜集。

首先,掌握有关评估对象的资料,如该项技术研发的目的和内容,其次,要掌握有关的背景资料,如该技术的对比技术,以及与该技术发展有关的相关技术的资料,与该技术应用实施有关的社会、经济、环境、资源方面的资料,从而确定评估的要求、范围和重点。

2)寻找影响。

深入、全面的寻找评估对象的一切影响方面,积极的,消极的,

不仅寻找直接影响,更要寻找间接、潜在的影响,甚至三次乃至更间接的影响。

3)影响分析。

对影响的程度、范围、发生的频率、发生的条件以及这种非容忍性影响与该项技术的相关程度做出尽量确切的判断,对影响的性质、真实性及影响规模等做出分析,并进一步明确影响的因果联系以及政府对影响可能采取的政策和措施,进行比较分析。

4)找出非容忍性影响。

根据事前规定的若干评估项日,参照某些价值标准对各个项日进行逐个判断,按其程度的不同从总体上逐个归纳,最后按它们的恶劣程度、相关程度、频度和范围等因素进行判断,从各种消极影响中找出不可逆的负影响,即非容忍性影响。

这是在技术评估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5)制定改良方案。

根据影响分析结果,采取相应对策,特别是针对消除非容忍性影响的对策。

研究避免或减轻非容忍性影响的可能性和所需条件,寻找改进措施,力求把非容忍性影响的副作用降到最低程度。

6)综合评价。

明确被选择方案。

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做出总体评价,也就是从系统的整体观念入手,权衡利弊对技术做出合理的选择。

如果非容忍性影响的消极作用通过改良,达到可容忍的程度,则该项目可实施;如果各种改良方案均不能使其达到可容忍程度,则这样的项目不能实施。

实际操作中不是一成不变。

为便于决策者做出选择,还需要写出详尽的技术评估报告.要对所支持结论的科学依据予以阐发。

4、技术评估的类型和几种常用的方法

早期:

问题导向型、技术导向型两类。

问题导向型:

探讨解决某一特定问题(如能源、环境评价等)的有效途径,通常形成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以供决策者选择;

技术导向型:

对某类技术特别是新技术产生的社会后果(正面的和负面的、直接的和间接的)提出评价。

由于影响技术发展,以及技术对社会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因此这类技术评估会包含许多不确定因素,答案也非惟一。

20世纪80年代以后,技术评估的范式发展历程中有三条主线:

-以政策分析为导向的模式;

-源于参与式民主理念的公共技术评估;

-以影响技术选择为目标的建构性技术评估。

—第二代的技术评估模式。

近年来,在德国、丹麦、荷兰等国的技术评估实践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评估类型,如:

公共技术评估、参与式技术评估、战略性技术评估、审议式技术评估、创新导向技术评估、建构性技术评估、互动式技术评估,等等。

随着对技术评估研究的深入,这些方法也在逐渐走向成熟。

在当前的数百种技术评估方法中,用得较多的矩阵技术法、效果分析法、多目标评估法、技术再评估法等。

这些方法,需要通过专门的学习才能掌握,这里也不赘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