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自治县供销社第三农资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2390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江自治县供销社第三农资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双江自治县供销社第三农资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双江自治县供销社第三农资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双江自治县供销社第三农资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双江自治县供销社第三农资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江自治县供销社第三农资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双江自治县供销社第三农资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江自治县供销社第三农资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江自治县供销社第三农资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双江自治县供销社第三农资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双江自治县供销社第三农资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社会及自然概况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地处云南西南部,位于东经99°35′15″至100°90′33″,北纬23°11′58″至23°48′50″之间,幅员面积2160.2平方公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突出。

全县共辖6个乡镇和双江农场、勐库华侨农场,2008年全县总人口165765人,其中农业人口146135人,占总人口的88.2%。

除4个自治民族外,有汉族和其它19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3638人,占总人口的44.4%,是全国唯一一个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四种民族自治的县。

1.2经济概况

2008年末有耕地面积254799亩,其中:

水田90840亩,旱地163959亩。

总播种面积403955亩。

其中:

水稻播种面积69589亩,总产量27090吨;玉米播种面积84761亩,总产量16164吨,甘蔗种植面积95438亩,总产量390026吨;茶叶种植面积96901亩,总产量5089吨。

工业总产值60381万元,农业总产值(现行价)56647万元,财政总收入6648万元,总支出31305万元,农业总收入4181万元,农民人均总收入2368元,人均纯收入1574元,全县人均占有粮食370公斤。

农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种植甘蔗、茶叶、油菜为主。

农业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业现代化程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土地产出率低下,农民增收缓慢;工业基础薄弱,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所辖6个乡镇有5个被省地确定为扶贫攻坚乡镇。

1.3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是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1号文件的需要,是提高农资物流配送水平的需要,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

二是双江自治县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

双江是一个国家级特困县,全县6个乡(镇)有5个被省地确定为扶贫攻坚乡(镇)。

由于受地理环境,交通、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工业发展薄弱,农业仍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产业,是个典型的农业县。

农业增收、农民致富靠的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而先进的物流方式则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供销社通过实施“两社一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整合、改造、提升原有网点,供销社流通网络逐步得到恢复,已构建起覆盖全县75个村委和部分自然村的流通网络终端,为农服务功能逐步提升。

但仍存在着经营体制不够完善、服务机制相对滞后、流通网络功能弱小、县级农资龙头骨干企业发展缓慢的问题,网络终端的迅速发展与县级农资配送骨干企业之间配送能力弱化的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建立县级农资配送中心,强化县级配送中心配送功能,是加快我县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和我县“三农”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项目的实施,对于改善农村购物环境,创造一个安全、规范、顺畅的现代化农资流通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省、市社相关文件精神明确要求,要构建起农资流通网络体系为主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重点以各乡镇村委会“两社一会”网点为终端,县级配送中心为依托,培育县级骨干、龙头企业,构筑起县、乡、村三级流通网络经营体系。

而现有农资龙头企业只有建盖于70年代的3幢仓库和4个门市、2个配送点,公司每年必须储备化肥5000吨才能保证不脱销,每年必须向外租房,仅租赁费就达3万多元。

网点破、散、容量小,网点设置不科学,规划不合理,配送功能弱,存在着经营安全隐患,按现行发展趋势,现有仓库和网点无论是质量或功能上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经营需要。

因此,突破原有经营框架,引进新型物流业态,搞活经营,通过行业自律和标准化改造,规范化运作,统一标识,降低经营成本,培育建设城乡商品市场流通网络,整顿和规范市场流通秩序,开展诚信经营,建立起新型的农资流通服务网络体系,打造和培育农资龙头骨干,提升农资流通企业整体服务水平,不仅是贯彻中央、省、市各级党委、政府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的客观需要,也是流通企业实现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项目建设规划与建设规模

2.1                  建设地址及条件

双江自治县供销社第三农资配送中心建设地点位于城南农场旁,距县城500米处。

水电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与周围居民安全距离50米,不影响居民生活,同时,该网点处于邦丙乡和勐勐镇两个乡镇交叉路口,配送辐射本县两个乡镇19个村委会近3万多农民、34个“两社一会”便民服务网点,配送半径最大达86公里。

此外,还可辐射本县外的沧源县团结乡、澜沧县上允镇部分农民。

该建设地点既有利于公司的经营发展,又方便农民购肥,既有利于节约建设成本,又有较强的区域辐射功能。

项目实施企业严格按照现代企业规范运作,机构设置合理,制度健全,有良好网络基础和信誉。

规范的运作和诚信经营得到了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在社会上树立起了较好声誉。

农资供应工作得到了县委政府的认可,农民群众对公司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在促进我县城乡生产生活资料的流通、保障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公司在供销社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并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泡核桃产业用肥、烤烟用肥等产业发展所需农资均委托公司供应,党委、政府对供销社农资经营网络配送建设所需土地积极帮助协调,认真落实供销社网络建设中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形成共同推进供销社流通网络建设的整体优势。

2.2建设方案

项目建设期11个月,分两阶段建设。

项目建设规模:

新建、扩建框架结构配送中心1幢,面积385平方米,投资概算602990.89元,其中:

第一阶段为2008年6月至2008年12月,新建260平方米,投资概算452990.89元;第二阶段为2009年3月至2009年6月,增扩建125平方米,投资概算150000元,项目总投资全部由承建企业自筹,申请专项无偿资金补助40万元。

第三章项目建设投资及来源

3.1项目投资总额概算

项目建设规模:

新建、扩建框架结构配送中心1幢,面积385平方米,投资概算602990.89元,新建260平方米,投资概算452990.89元;增扩建125平方米,投资概算150000元,项目总投资全部由承建企业自筹,申请专项无偿资金补助40万元。

3.1.1土地征用投资

购置土地一宗,面积260平方米,购置费及税金共142045.5元。

3.1.2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项目基础设施投资合计460945.39元,其中:

1.购钢筋11.17吨,单价5000元,投资55850元;

2.购水泥230吨,单价430元,投资98900元;

3.毛石挡墙480.17立方米,单价250元,投资120042.5元;

4.石料加填668.13立方米,单价60元,投资40087.8元;

5.C20砼112.58立方米,单价330元,投资37151.4元;

6.室内外地坪312平方米,单价60元,投资18720元;

7.砌砖103.16立方米,单价300元,投资30948元;

8.彩钢瓦356.23平方米,单价120元,投资42747.6元;

9.挖土、回填土、排水沟等投资16498.09元。

3.2资金筹措方式

该项目投资60万元全部由承建企业以自筹方式投入,恳请求上级部门给予2009年度省级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无偿资金补助40万元。

第四章项目的组织管理及进度

4.1项目的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项目机构。

成立了由县供销社主任为组长、公司经理为副组长,成员在供销社、公司中抽调组成双江自治县供销社第三农资配送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司,由公司经理吕靖处理日常事务。

二是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程序进行实施。

由公司经理吕靖对工程负总责,组织项目工程施工,工程管理采取工程承包方式,实行合同管理,按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待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付清工程款。

三是公司实行项目组定员和分工的办法,办公室定员2人,由何真旺、罗正明组成,负责协调土地、城建、环保、发改局等部门;项目监管部定员2人,由王光兴、俸俊梅组成,负责项目质量监管、工程结算。

项目的实施,按相关程序接受财政局、供销社等有关部门的监督,随时接受有关部门对专项资金的检查,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4.2项目实施步骤

项目实施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8年6月至2008年12月,新建1幢260平方米框架结构配送中心。

1.2008年6月购置土地,并购买相关建筑材料,开挖土方;

2.2008年7-10月实施主体工程;

3.2008年11月附属零星扫尾工程;

4.2008年12月工程竣工验收。

第二阶段:

2009年3月至2009年6月,在原址上增扩建125平方米。

1.2009年3月购买相关建筑材料,开挖土方;

2.2009年4-5月实施主体工程和附属零星扫尾工程;

3.2008年6月工程竣工验收。

第五章环境保护评价

 

按城建、环保部门批准的建设地址来设置网点,网点布局科学合理,与周围居民区有一定安全距离。

营业期间少量化肥农药的泼洒泄漏不会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部分过期的农药,严格按照环保部门要求进行申报、统一在指点地点销毁,农药挥发性对从事农资经营销售人员健康有少量影响。

在营业过程中,只产生少量的生活废水,按规定的渠道排放,在建设期只产生微量的粉尘,均不会对周围居民造成危害。

消除微量粉尘与废气废水和劳动保护的措施是:

建设施工期尽量选择在湿季,可减少施工带来的灰尘,避免晚上施工,保证居民的休息;在化肥农药的销售过程中,小心轻放,尽量避免泼洒泄漏,如泄漏泼洒要及时清除;公司对长期接触化肥的职工都配备有手套、口罩防护措施;做好门窗通风换气,在建盖时按防火防震标准建设,配备了消防器材,安全有保障;并在房屋周围种植树木和花草,既美化环境,又能减少污染,净化空气。

第六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

6.1经济效益分析

该项目的建成首先是仓容从过去的4000吨增加到5000吨,解决了多年来农资仓储条件差、容量严重不足的状况,起到农资淡储旺销,保障农资供应,平抑农资价格,稳定农资市场秩序的作用;其次是使我县农资网点设置更科学合理,物资流转更顺畅,提高农资配送覆盖率,从原来的覆盖4乡镇上升到覆盖全县6乡镇;三是为扶持和培育县级农资龙头、骨干企业奠定基础,经济效益明显。

该项目实施后,县级农资配送中心已基本形成以三个县级配送点为核心,辐射配送到全县6个乡镇75个村委会99个综合服务社、便民店的农资连锁配送经营网络体系。

通过加强业务指导,定期对网络营销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经营销售能力,提供社会化服务,完善社会化服务功能,使农资配送率达90%以上,新增农资销售200万元,新增利润1.5万元,扩大了化肥市场占有率,企业盈利能力倍增。

6.2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的实施,是我省“新网工程”五大网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建设集农资销售、配送为一体的农资配送中心,一是可做强农资龙头,建立起我县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在开展农资连锁配送业务与农化服务过程中,以农民、土地为服务对象,开展测土工作,社会化服务功能明显,让农民享受到了更优质的服务;二是可吸纳下岗人员就业4人,为下岗人员创造再就业机会。

规范运作和优质的配送服务,对于保障农民农资消费安全和我县粮食连年增长、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意义重大。

第七章研究结论

该项目的实施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委、市委关于深化改革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城乡物资流通,提高流通企业现代物流水平,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助农增收,促进边疆民族群众生活安康、稳定和团结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项目建设规模适当,投资估算基本合理,资金筹措有保障,公司在经营方面有较好的经验,项目区域辐射带动功能较明显。

项目建成后,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对于促进“乡村流通网络”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具有较大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项目切实可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