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1853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

《气候》

◆教材分析

本节讲授的内容是我国的气候,包含“气温与降水差异”、“气候主要特征”、“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三部分内容,这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极为密切,教学内容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学起来会感觉到亲切和实用。

但是,中国的气候这节课难度大,学生不易理解,这节课又是本章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我国气温及降水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以及划分的标准;

3、记住几条特殊的等降水量线;

4、知道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

5、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3、学会分析阅读等降水量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认识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之前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的地形,看到了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解释了河流的流向和水电站的分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

──气温和降水。

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

(课件展示)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着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

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呢,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

可是他这次沿途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这次怎么不冷呢?

小明的这两次经历说明了什么?

我国南北气温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温差小。

课件展示春节期间我国的海南和哈尔滨的差异图,感受南北的温度差异。

这个结论是咱们感受出来的,接下来咱们用专业点儿的地图验证一下──等温线分布图。

板书:

第二节气候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讲授新课】

师:

(展示课件)出示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要先读图名,这两张图分别是什么?

左边是我国1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右边是我国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

那么如何读图呢?

首先第一步,读图名;其次,读图例;最后,根据需求提信息,析规律,探原因。

(课件展示)

课件展示我国1月的气温分布图。

引导学生阅读我国1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

大家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

我国1月气温从南向北递减。

师:

在递减的过程中,有一条等温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条等温线有着重要意义。

那就是0℃等温线。

它大概穿过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呢?

生:

思考。

师:

从图上可以看到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冬季这条线以北,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会结冰,而这条线以南,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不会结冰。

大家看,黑龙江北部最低温大概是多少摄氏度?

生:

-30℃左右。

师:

1月我国最低平均气温呢就出现在这里,是黑龙江漠河,最低达到过-33.3℃。

再看海南岛最高气温大概是多少摄氏度呢?

生:

20℃左右。

师:

所以同学们可以计算一下我国1月南北温差有多大?

生:

50℃。

师:

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样大呢?

生:

冬至日,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

师:

想一想,在冬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也比南方短?

生:

因为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愈往北去,太阳高度角愈小,白昼时间愈短。

师:

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

这往往意味着什么?

生:

白昼时间越长往往意味着接受太阳光热越多,气温越高;反之,气温越低。

师:

可见,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与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很有关系。

(教师强调)冬季风也是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另一因素。

师:

刚才,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

板书:

2、夏季普遍高温

师:

同学们阅读我国7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大家会发现夏季等温线分布明显稀疏了很多,说明什么呢?

生:

气温变化并不剧烈。

师:

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全国气温最高的地方,这时全国气温最高的地方并不在最南端,而是在新疆的吐鲁番盆地。

这时16℃以上的范围,覆盖了我国大部分,最大的低温区在哪呢?

生:

青藏高原。

请同学概括一下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生: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国普遍高温。

师:

由此可见,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等地区)普遍高温。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小字材料,扩大其知识面。

课堂活动:

我国气温冬夏季分布特点的形成,与地势有没有关系?

说说你的理由。

(分组讨论)分A、B两大组(若干四人小组)讨论,A组结合《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讨论,B组结合《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讨论。

各大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师:

①从《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上可看出,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较大。

特别是1月0℃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之所以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受青藏高原地势高的影响。

②从《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上可看出,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说明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但等温线在四川盆地西部(即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向南出现明显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

这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的地势很高造成的,因为地形地势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师:

前面,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夏季南北气温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温度带。

板书:

3、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师:

同学们读图2.17,观察一下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哪5个温度带?

在我国西南部还有一个什么气候区?

生: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还有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师:

我国的温度带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

学生:

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

师:

这里的农业生产实际指的是什么?

生:

学生阅读书中资料回答后。

师:

这里的农业生产实际主要指一个地方气候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那么,我国的各温度带都包括哪些地方呢?

请同学们仔细阅图。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并将温度带的分布与地形区、省级行政区等有关地图相对应,尤其应着重指导学生观察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并将其与0℃等温线相对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使学生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它既是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教师小结)寒温带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中温带位于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暖温带位于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亚热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热带位于滇、粤、台南部和海南省。

课堂活动:

阅读下面的资料,再补充有关资料,说说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1)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果树。

如暖温带内适合种苹果、梨,柑橘只能在亚热带生长,芒果、香蕉主要分布在热带;

(2)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

如中温带内一般只能一年一熟,到了热带就可一年三熟;

(3)南北气温的差异在传统民居的建筑上也有一定反映。

如北方的房屋大多数坐北朝南,密闭程度较高,墙体较厚,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房屋多有双层窗户,房内或以炕代床,或有地炉、火墙,利于取暖保暖;南方的房屋则高大宽敞,比较注重通风透气;

(4)不同的温度带内,同一种粮食作物(如小麦)选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

暖温带适合于秋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冬小麦;中温带只适合于春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春小麦。

上述资料说明了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了解南北方不同温度带内生长的不同水果树及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分组讨论:

分A、B、C、D四大组(若干四人小组)讨论,每大组讨论一个问题,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如下:

(1)不同的温度带,地面的植被不同,因而生长的水果也不同;

(2)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不同,因而农作物的作物熟制也不同;

(3)不同的温度带,冬、夏的气温高低差异很大,因而居民的建筑特色很不相同;

(4)不同的温度带,所处的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接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因而农作物(小麦)播种时间也不同。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的差异和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明白了冬夏气温的分布与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有关,也与地形的地势影响有关,不同的温度带有不同的地面植被,有不同的作物熟制和农作物,民居的建筑特色也不同,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搞清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这节课,再来看看我国东西干湿的差异。

【讲授新课】

师:

(展示课件)《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按照阅读等值线地图的步骤和方法阅读上述图,从中找出并观察判断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①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云贵高原东南和西部、青藏高原东南部;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山东丘陵、黄淮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大兴安岭西侧、东南侧,内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部;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高原中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中部。

②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的省区有浙、赣、闽、台、粤、桂、云、藏、琼等;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鲁、皖、豫、陕、甘、川、云、藏等省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黑、吉、辽、冀、晋、陕、宁、甘、青、藏等省区;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宁、甘、青、藏等省区。

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并对照《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2.13)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的河流?

(0℃,秦岭、淮河)以加深对秦岭—淮河这条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的印象。

师:

从《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可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教师小结)学生答后,教师补充:

从图中可看出:

我国各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南多北少),又有东西向的差异(东多西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板书:

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阅读材料)同学们从《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上可看出:

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较多,超过1600毫米,而西北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那么,我国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在哪里呢?

降水的地区分布及原因是什么呢?

(展示课件)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特点)和总趋势,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干湿地区。

板书:

2、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

师:

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若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湿润地区;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半湿润地区;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干旱地区;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半干旱地区。

师:

从《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上可看出,我国分为哪四类干湿地区?

生: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师:

其中,什么干湿气候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区?

学生: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对照复合投影图《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这个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及《我国行政区划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师:

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生: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师:

哪条等温线?

学生:

0℃等温线。

师:

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

生:

暖温带和亚热带。

师:

大致通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河流?

生:

秦岭、淮河。

师:

什么自然地理分界线?

生:

秦岭—淮河一线。

师:

为什么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

生:

略。

师:

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降水量相对较大,因此气候较为湿润,属于湿润气候区。

师:

地跨三个以上温度带或干湿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各有哪些?

生:

①内蒙古、陕、甘、新、云;②内蒙古、陕、甘、藏。

师:

我国四类干湿地区分布在什么地区?

各以什么植被为主?

各干湿地区年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学生读图回答后,教师小结)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分布地区

植被

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黑龙江西北、内蒙古东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森林

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400mm

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原

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

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多荒漠

师:

哪一条等降水量线将我国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西部各为什么干湿气候区和农业区?

400mm等降水量线,将我国大致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农业区;西部为半干旱、干旱地区,是我国主要草原放牧业地区。

哪一条等降水量线又将我国东部地区划分为南方和北方,南北方各为什么干湿气候区和农业区?

生:

略。

师:

800mm等降水量线;南方为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水田农业区;北方为半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旱地农业区。

课堂活动:

1、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

比较图2.23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两种不同特色的民居》(图2.23)《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和《这个干湿地区的划分》图。

并引导学生观看图,将不同的民居景观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干湿地区分布图联系起来,在年降水量和干湿地区分布图上找出活动题中提到的四个地区,对应年降水量的多少和干湿状况比较、讨论后,说明民居的不同风格与当地降水情况的关系。

学生比较、讨论和发言后,教师补充:

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房屋修建成平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或其他农作物;吐鲁番年降水量很少,蒸发量很大,房屋通风效果很好,通风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利于水果的晾晒;绍兴位于我国东南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黄土高原年降水量较少,气候较为干旱,因此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修建了窑洞,窑洞冬暖夏凉,防风避雨,很适合北方黄土高原人民的生活。

课堂活动:

2、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加以补充,说明干湿地区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气候湿润程度,直接影响到植被的生长。

因而湿润地区林木繁茂,干旱地区主要适合于草木植物生长。

(2)气候干湿程度不同,会影响到农业类型,如东部地区以耕作业为主;西北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此外,还会影响到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如南方湿润地区主要以水田种植为主,北方地区主要以旱作为主。

(3)气候湿润程度影响了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进而影响到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

如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喜食面。

(4)气候干湿程度不同,对人们的身体也有很大影响。

如南方降水多,人们易患风湿病、关节痛,因而爱吃辣椒、爱喝麻辣汤;北方降水少,气候干,人们易上火,体力消耗大,因而爱吃菠菜,爱喝绿豆米汤。

师:

上述材料究竟说明了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呢?

生:

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师:

干湿地区影响地面植被:

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因而林木繁茂;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矮小。

干湿地区不同,植被不同,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也不同。

干湿地区不同,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也不同。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公转的基本规律和由此而产生的地理现象,学习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季节变化、五带的划分,本节课内容较多知识较难,同学们课后好好复习巩固,并和上节课学习的地球自转这节内容相比较并总结。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前两课时,我们已了解了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

那么,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来看,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

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

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

它们各有什么优越性呢?

同学们带着以上四个问题自学课文。

【讲授新课】

(指导自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一至两遍。

课件展示《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师:

从图上,你能发现什么呢?

生:

除了季风气候,我国还有其他气候类型:

东部地区主要是北方的温带季风气候和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云南南部、广东南部和台湾南部及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师:

从图中,能否看出我国还有一个什么重要的气候特征?

生: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或气候复杂多样。

师:

(课件展示)你能根据植被说出不同高度所属的热量带吗?

我国是多山的国家,高大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板书:

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气候还有一个重要特征是季风气候显著。

(展示课件)读图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都有哪些季风气候类型?

2.它们分布在哪里?

生:

讨论回答。

师:

对学生回答评论总结。

师:

我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气候类型?

这种气候特征的形成与哪些因素的影响有关呢?

(提示: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

板书:

二、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件展示《中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图,在引导学生回忆或回顾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图上观察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及海洋与大陆气压状况的区别后,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冬(或夏)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还是从海洋吹向大陆,为什么?

生:

学生读图、观察、思考、回答。

师:

①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低纬的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干冷的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即冬季风。

可以说,我国南北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大小不同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夏季风从低纬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夏季低纬的热带洋面气温相对较低,气压较高;而大陆内部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于是温暖湿润的气流从纬度较低的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即夏季风。

师: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除了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生:

冬季风。

师:

为什么?

生:

略。

师:

冬季风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频频南下,我国北方地区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逐渐减弱。

南方受冬季风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

因此,寒冷干燥的冬季风的盛行,也是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之所以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除了纬度位置的影响外,还有海陆位置的影响。

由《中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填写下表。

季风名称

成因

发源地

风向

陆地→海洋

海洋→陆地

性质

影响范围(地区)

冬季风

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

偏北

(西北、东北)

从陆地吹向海洋

寒冷

干燥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湾岛)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

偏南

(东南、西南)

从海洋吹向陆地

温暖

湿润

东南季风: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

我国西南、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

师:

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位置上,但是气候差别却很大,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生:

略。

师: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气压和风等。

师:

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同处北纬15°~30°之间),但前者降水很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后者却气候湿润,物产丰富,人们称之为“鱼米之乡”,你认为影响二者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吗?

生:

不是。

师:

那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二者的气候差异呢?

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刚刚学的知识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师:

根据刚学过的知识可知,我国东部背靠亚欧大陆,面临太平洋,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非常明显,因而夏季高温多雨。

由此可知,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纬度位置而是海陆位置。

正是由于海陆位置的影响,才使地处同纬度大陆西岸的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而地处同纬度大陆东岸的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位于世界上著名的东亚季风气候区而且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因而成为气候湿润、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

拓展活动:

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这对我国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请你举例说明。

师:

气候多样,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在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

如夏天可以去海滨、湖岸或山上避暑。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人们的饮食习惯也有不同。

如四川、湖南、贵州等地一年四季,特别是冬季比较阴冷潮湿,当地居民爱吃辣椒,以驱寒抗风湿。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人们种植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蔬菜也不同,如东北种植的是春小麦、甜菜;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的地区种植的是冬小麦、甘蔗;华北、东北种植的油料是花生、大豆;长江以南种植的油料作物是油菜;北方种植的是温带水果瓜菜,如苹果、梨、葡萄、萝卜、大白菜等,南方种植的是亚热带、热带水果瓜菜,如柑橘、菠萝、荔枝、香蕉、辣椒、绿茄子等。

分组交流: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呢?

由各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归纳。

【课堂小结】

我们在第二节中学了哪些主要知识?

各小组同学归纳后小组代表发言:

我们明白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干湿的差异及成因,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分布,我国冬季最冷、夏季最热的地方,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在此基础上,着重学习了我国的两大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及其成因,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为何气候差别却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