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自然社会经济概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1452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皇岛自然社会经济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秦皇岛自然社会经济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秦皇岛自然社会经济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秦皇岛自然社会经济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秦皇岛自然社会经济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秦皇岛自然社会经济概况.docx

《秦皇岛自然社会经济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皇岛自然社会经济概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秦皇岛自然社会经济概况.docx

秦皇岛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一)自然环境状况

1.地理位置

秦皇岛沿海地区地处河北省的东部,位于东经118º33'~119º51'、北纬39º23'~40º37'之间,北依燕山,南临渤海,东临辽宁,西北分别与唐山、承德相毗,是一座美丽的、集旅游与避暑一体的现代化港口城市。

规划区辖海港、北戴河、山海关三个城市区,昌黎、抚宁两个县,总面积4037.73平方公里,总人口192.86万,其中市区面积482平方公里,市区人口84.4万。

海岸线长162.7公里。

秦皇岛沿海地区范围位置示意图见2-1。

图2-1秦皇岛沿海地区行政区划图

2.气候气象

秦皇岛沿海地区属于东部季风区暖温带湿润气候,主要的特点是:

年均气温在8.9~10.9℃之间,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9.3~-5.4℃之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4.1~25.2℃之间。

极端最低气温为-27.2℃,极端最高气温为37.4℃。

无霜期162~188天。

气温高于0℃期间积温为3953~4373℃,可满足二年三熟种植制度对热量的要求。

气温低于0℃期间负积温为-375~-722℃,对小麦越冬有较大影响。

年平均降水量为700~770毫米,是华北地区降水丰沛地区之一。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49~287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1%~65%。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9%~63%。

四季分明:

春季(3~5月)风力强大,降雨稀少;夏季(6~8月)盛行偏南风,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

本季降水为510~585mm,占全年的75%;平均气温为22.8~24.1℃。

在本季里暴雨、大风、冰雹时有发生;秋季(9~11月)气温迅速下降,降水锐减,降水占全年的13%左右。

冬季(12~2月)盛行西-西北风,天气寒冷干燥,降雪稀少。

3.水文水系

秦皇岛沿海地区内地表水、地下水都很丰富,而且东临渤海,水文条件很好。

(1)地表水

境内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48条,它们分属于滦河水系及冀东沿海独流入海诸河。

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较大河流有23条。

其中属于滦河水系的河流有11条,属于冀东独流入海的河流12条。

境内绝大部分河流走向由西向东南,最后注入渤海。

各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2.6亿立方米。

各河径流量在时间变化上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年内分配极不平衡,春季大气降水偏少,各河流比重甚小,部分河流时有断流现象发生;夏秋季节因直接受大气降水制约,河水暴涨暴落,易发生洪涝等自然灾害。

二是各河流年际间变化很大,实测最大年径流总量为41.8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总量为2.5亿立方米,二者相差近17倍,且常常出现连续丰水年,连续枯水年。

境内主要河流有冀东沿海水系的洋河、石河、戴河、饮马河、新开河、滦河和流经市区的汤河共7条河流。

主要河流情况见表2-1。

(水系及水资源分布见图2-2)。

 

表2-1规划区主要河流基本情况

河流名称

境内河道全长(公里)

境内流域面积

(公里2)

径流量

(亿米3/年)

发源地

石河

67.5

618

1.6

青龙县、抚宁县

洋河

100

1029

2.4

青龙县、卢龙县

汤河

28.5

184

0.37

抚宁县

戴河

35

290

0.51

抚宁县

饮马河

145

601

0.69

卢龙县

新开河

滦河

91.5

3773.7

44.1

在水资源总量中,山区为12.09亿立方米,平原为4.13亿立方米,规划区主要水库基本情况详见表2-2。

城市(镇)大型用水水利工程有洋河水库和桃林口水库,中型水库有石河水库(具体情况见表2-2)。

城市地下供水水源地有枣园水源地(地下水储量3.26万吨/日)和柳江水源地(单井出水量50~200吨/小时)。

表2-2规划区主要水库基本情况

水库名称

建成时间

控制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总库容

(亿立方米)

功能

洋河水库

1960年

755

3.53

防洪、灌溉、调节水库

石河水库

1974年

560

0.63

防洪、城市饮用水源地

桃林口水库

1997年(一期)

5060

17.8

防洪、城市用水、灌溉

图2-2规划区水系及水资源分布图

(2)地下水

秦皇岛沿海地区地下水的埋藏与分布受区域地貌控制,在不同地貌单元内又受地质构造、岩性和地下水水流系统的制约。

全境地下水按储水条件可分为基岩裂隙水、岩溶水与松散岩类孔隙水三大类。

在昌黎、抚宁及秦皇岛市区北部的广大中低山地区主要是裂隙、孔隙水,这里是地下水的补给区。

自东而西包括柳江盆地、洋河盆地、燕河营盆地等是双重含水结构,上部为孔隙水,下部为基岩裂隙水或岩溶水;在东部滦河、洋河、戴河、汤河、石河洪冲积平原区是松散孔隙水,属于径流排泄区;在滨海平原区主要是孔隙水。

本区的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另外境外地表水补给也是一部分。

地下水动态变化受大气降水及人工开采控制。

(3)海洋水文

——水温和盐度。

秦皇岛沿海地区地处中纬度,季风盛行,受海流影响,沿岸表、底层水温分布一般较相似,春、夏季则是向岸递增;秋、冬季向岸递减,水温季节性变化显著,夏季(8月为26.1℃)水温为全年最高值;冬季为全年最低值(年均为0.7℃,一月份为-13℃)。

盐度主要受入海径流、降水、蒸发及外海水因素的影响,全海域年度变化范围30.88‰~33.1‰;盐度季节变化显著,春季盐度大,分布为32.55‰~32.96‰,夏季由于降水增多,盐度为全年最低,分布30.89‰~31.92‰;盐度时空分布特征是外海高于近岸,秋、冬季介于春、夏季之间。

——潮汐和潮位。

秦皇岛海区的潮汐主要受渤海海峡进入的潮波影响,位于M2分潮无潮点附近和K1分潮潮腹所在地,潮汐类型多样,潮力弱,潮差小是其显著的特点。

戴河口与滦河口之间,潮流类型系数为2<A≤4,为不正规日潮;在接近M2潮波无潮点的山海关至北戴河之间为正规日潮(A>4)。

据实测资料统计,一般大潮潮差小于0.5米,小潮潮差小于0.2米,有时仅为0.11米,海区的潮汐在接近无潮点的山海关到戴河口之间为正规日潮,在戴河口到滦河口之间为不正规日潮。

海区的平均海平面在潮位零点上9.1厘米,年平均潮位87厘米。

海水多年平均表层温度为21℃,多年平均海水盐度为29.83‰。

4.植被土壤

秦皇岛沿海地区的植物区系属于泛北极植物区的中国日本植物亚区,是第三纪植物区系的直接后代,植被区兼有华北、东北、蒙新三大植被区的特点。

植被类型以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灌草丛、盐生草甸、水生植被、栽培植被为主,由北而南、由高到低呈地带性分布。

在丘陵、平原上分布有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包括农田作物、蔬菜作物、人工林、果园等。

林地面积696.29平方公里,牧草地面积0.022平方公里。

秦皇岛沿海地区土壤类型共有10个土类:

棕壤分布在山区,中低山的中上部,面积为1097.7平方公里;褐土分布于低山丘陵,山麓平原和盆地,面积为3741.4平方公里;潮土分布在冲击平原,面积为728.7平方公里;滨海盐土在南部沿海,面积为130.9平方公里;风沙土则分布在滦河岸边和沿海地带,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另外还有一些水稻土、沼泽土、粗骨土等。

5.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秦皇岛沿海地区土地总面积为4037.73平方公里,2007年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见表2-3。

(2)水资源

秦皇岛沿海地区淡水资源多年平均总量约为16.80亿立方米,人均约876.5立方米,属于重度缺水区域。

在水资源总量中,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234万立方米,地下水为45639万立方米。

秦皇岛沿海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679.1毫米,自产水量以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为主,多年平均径流深167.5毫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3.029亿立方米,出境水量为1.92亿立方米。

(3)矿产资源

秦皇岛沿海地区内已发现各类矿产资源56种,其中煤、铁、金、石灰岩等矿产资源相对较大。

现已探明的保有储量分别为煤矿4567.9万吨、铁矿10982.7万吨、金矿4.933万吨、石灰岩26293.97万吨。

秦皇岛沿海地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种类比较齐全。

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56种,其中,金属矿产17种、非金属矿产36种、液体矿产3种。

已开发利用的27种,已探明储量的22种。

产地58处,其中大型矿床7处,中型11处,小型40处。

优势矿种有金、铁、煤、水泥灰岩及非金属建材。

规划区现有各类持证矿山326个(其中铁74个、金63个、煤11个、水泥灰岩12个,其它非金属矿山166个),主要分布在抚宁等北部山区。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冶金、煤炭、建材为主,采、选、冶和原料加工相配套的矿业生产体系。

矿业从业人数近3万人,矿石产量约4000万吨,2010年规模以上入统企业实现矿业产值47亿元,矿业经济所占比重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从矿山布局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看,存在着矿山分布分散、规模小、数量多、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等问题。

表2-3秦皇岛市沿海地区2007年各土地利用现状单位:

公顷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面积

占本类型面积比例(%)

占总面积比例(%)

农用地

耕地

111440

47.35

33.46

园地

33355

14.17

10.01

林地

69629

29.58

20.90

牧草地

2

0.00

0.00

其它农用地

20930

8.89

6.28

小计

235355

100.00

70.66

建设用地

城镇工矿用地

45161

83.84

13.56

交通运输用地

5127

9.52

1.54

水利设施用地

3575

6.64

1.07

小计

53863

100.00

16.17

未利用地

未利用土地(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等)

32605

74.31

9.79

其它土地(河流、湖泊水面、苇地、滩涂等)

11271

25.69

3.38

小计

43875

100.00

13.17

合计

333093

100.00

100.00

(4)海洋资源

秦皇岛沿海地区地处陆域与海域两种介质,海洋资源是其重要的资源之一。

海岸线东起山海关张庄东,西至滦河口,全长126千米,0~25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域面积为2629.4平方公里。

目前可供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港址、渔业、旅游、矿产、海水、能源、海洋空间资源等。

——港址资源。

秦皇岛沿海地区海岸由于北依燕山山脉,形成了4个大的岬角式港湾:

一是东起辽宁省绥中县环海寺地嘴,西止山海关老龙头岬角的南张庄港湾,建有山海关造船厂和渤海乡海产品养殖场;二是东起老龙头,西止秦皇岛南山的石河港湾,为秦皇岛港能源输出港和新河渔港区;三是东起秦皇岛南山,西止北戴河金山嘴岬角,西止滦河口的砂质港湾区,分布有戴河口、洋河口、大蒲河口、新开河口4个渔港及北戴河、南戴河、黄金海岸3个旅游区。

在金山嘴以东海域由于港阔水深不淤不冻,适宜建设5~10万吨以上的泊位;金山嘴以西海区受滦河影响,海域水深较浅,适宜建设中小型泊位。

——水产资源。

秦皇岛沿海地区海洋水产资源是优势资源之一,海域水质肥沃,浮游生物密度高,饲料丰富,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种类多,生物量大。

渔类资源丰富,月均渔业资源量可达2973.1吨。

在滦河口海域分布有世界珍奇的具有较高科学经济价值的文昌鱼,分布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估算资源量1300吨。

——海水浴场。

秦皇岛沿海地区海岸海水浴场广阔,总计可作浴场的岸长达100千米,利用率已经达50%。

浴场沙软潮平,质量较好。

海岸绿化最好,堪称“绿色海岸”;海岸带区空气中负离子含量较多,空气湿度较小,舒适度好;可进行海水浴、沙浴、日光浴、森林浴、空气浴等多种海滨旅游休疗活动。

总之,这里是华北地区唯一的海岸旅游休疗岸段。

——海洋空间资源。

秦皇岛沿海地区毗邻广阔的海洋,具有丰富的海洋空间资源。

(5)森林资源

秦皇岛沿海地区主要林种有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经济林、特用林、经济林,共有林地面积6.96万公顷,幼林地4.03万公顷,灌木林1.34万公顷,疏林1.14万公顷,未成林3781公顷,迹地21公顷,苗圃725公顷。

(6)湿地资源

秦皇岛沿海地区的湿地生态资源包括海岸湿地、河流湿地和沼泽,总面积约3.9万平方公里。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秦皇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经济发展现状

——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

2010年规划区生产总值为787.91亿元,“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11.16%。

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为40853元,比上年增长3.85%;完成全部财政收入12.5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2.4%;三次产业比重为13.6∶39.4∶47.0。

——农业发展现状。

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90.85亿元,“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5%。

2010年农、林、牧、渔结构为44%、1.7%、45.8%、8.5%。

——工业发展现状。

2010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274.0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41.6亿元,食品、机械、玻璃和金属压延四大支柱行业实现增加值68.1亿元,“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13.5%。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382.06亿元,“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11.34%。

(2)社会发展现状

——人口。

2010年秦皇岛沿海地区人口192.86万人,其中市区人口68.7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3‰,机械增长率为9.21‰。

全市人口密度平均为340人/平方公里。

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人口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高低悬殊较大。

城市区土地面积小,人口多,密度高。

其中,海港区最高密度达6259人/平方公里。

县域特别是山区土地面积大,人口少,密度低。

———科教文卫。

2010年秦皇岛沿海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49.08万人。

全年组织科研项目211项,专利授权310件,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2个,省级技术中心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

2010年全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48.64万户,卫生机构122个。

人均期望寿命超过76岁,健康水平居全国前列。

———基础设施。

2010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3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3公里。

京山、京秦、大秦三大铁路干线交汇于秦皇岛,秦皇岛铁路面向全国办理客货营运业务,日开行列车80对。

山海关机场为军民合用机场,先后开通广州、上海、北京、石家庄、大连等40多座城市的航线。

有海港、汤河、柳江、柳村、北戴河、枣园和山海关7座水厂,2010年供水能力为41.7万立方米/天。

2010年供热能力2532兆瓦,集中供热面积1473.6万平方米。

2.山海关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山海关区距海港区15千米,与辽宁省接壤,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塞,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路陆咽喉要道。

2010年,山海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93亿元,同比增长1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31亿元,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29亿元,同比增长15.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33亿元,同比增长7.8%。

——农业发展现状。

该区林业生产不断发展,造林质量不断提高,以大樱桃、优质桃为龙头的产业化经营已具有一定规模。

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集中连片发展优势农产品,大樱桃、优质桃、肉鸡、水产加工、蔬菜、特色苗木和特种畜禽七大优势产业带基本形成。

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实施人畜饮水、万亩节灌及村村通油路、有线电视、电话等基础设施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小康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工业发展现状。

该区有山海关桥梁厂、山海关船厂、食品厂、啤酒厂等工业。

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43.96亿元,同比增长28%。

实现工业增加值63.42亿元,同比增长13.2%。

实现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25.56%;上缴税金7727万元,同比增长97%。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山海关区是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内有“天下第一关”、长城起点至老龙头、孟姜女庙、燕塞湖、长寿山等景观。

“十一五”期间,该区实施了海洋公园、森林公园等娱乐性、参与性、休闲性强的大项目,开发了历史文化游、自然风光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旅游结构不断优化,内涵进一步丰富。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顿规范工作,旅游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授评首批国家“5A”级景区。

乡村旅游业蓬勃兴起,望峪山庄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与有騄公司联合经营长寿山景区、角山景区,与乐岛海洋公园联合经营老龙头景区,实现了资源共享、利益双赢。

2010年共接待旅游人数334.9万人次,旅游门票总收入12941万元。

3.海港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海港区面积109平方公里,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秦皇岛港所在地,是海陆交通枢纽。

区内有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石油管道,交通便捷,是一个以能源运输为主的综合性大港,也是玻璃工业基地和三资企业的集中地。

其中有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渤海铝业有限公司、中阿化肥有限公司等。

另外,还有燕山大学、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大庆石油学校分校、东北大学分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大中专院校,以及国家体育训练基地、海上竞赛项目运动场等。

海港区还是全市商业贸易中心,这里集聚着煤炭市场、钢材、建材市场。

是全市最繁华的商业区。

2010年海港区实现生产总值380.87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13.2%;完成财政收入53.8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7亿元,年均分别递增15.9%和25.1%;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2亿元,年均递增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6.2亿元,年均递增32.8%。

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关系不断优化,由2005年的3:

38:

59调整为2010年的1:

34:

65。

——农业发展现状。

蔬菜、林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一村一品”、“多村一业”的格局初步显现;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了香菇示范基地、大型沼气工程等五十余项农业产业化项目,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15家。

——工业发展现状。

2010年玻璃产业、装备制造业等6大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的75%。

以太阳能光伏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颁布出台了《海港区关于加快发展光伏产业若干规定》,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

2010年,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6亿元,同比增长7.2%。

截至2010年,全区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1.2%。

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到2010年引进内资23451万元,年均递增83%;实际利用外资14.2亿美元,年均递增25.6%。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红星美凯龙、英国乐购、彩龙市场等大型商贸物流企业正式营业,传统商家和太阳城、金三角等商业区繁荣兴旺,区域商贸中心地位巩固提升。

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社区服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正在大力推进。

2010年,该区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4.北戴河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北戴河区距海港区15km,是著名的旅游、休疗养、避暑胜地。

初步形成了以中油华奥公司(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税收6000万元)为代表的商贸物流,以宣亚国际传播集团(中国攻关广告策划业领军企业之一)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以中华尘肺病治疗基金会为代表的社团基金,以东软河北软件研发中心(全国最大的社会保险软件开发基地)为代表的技术研发等4类总部企业集群。

2010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2亿元,比去年增长13.0%以上。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4:

23:

73。

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38936元/人。

2010年全部财政收入达到7.1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0.0%,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23.6%。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51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0%。

——农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该区累计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30个,其中千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标志性项目5个。

发展设施农业2200亩,无公害蔬菜和果品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200亩和6000亩,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7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

2010年该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2.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9.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3.1平方米。

——工业发展现状。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0亿元,年均增长11.0%。

民营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民营经济单位达到6700余家,其中个体工商户6500余家、民营企业220家,民营经济实缴税金5.73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79.9%,比去年增长35.4%左右。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该区旅游产业快速提升,旅游环境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该区累计投入1.53亿元实施鸽子窝公园、怪楼奇园、奥运公园等景区升级改造,集发观光园等4个景区达到3A级以上标准。

积极引导宾馆、休疗单位提档升级,97家接待单位进行升级改造,累计投入8.42亿元;高端旅游项目扎实推进,旅游经济品质有效提升。

北戴河博物馆、轮滑博物馆、鸟类博物馆投入使用。

投资2900万元建成俄罗斯游客中心,俄罗斯度假区功能逐步完善,接待能力不断提高;主打魅力四季品牌,丰富旅游内涵。

连续成功举办各种重大节庆赛事活动和文体活动;旅游促销攻势加大,国际旅游市场得到拓展。

先后赴北京、沈阳、满洲里、俄罗斯、香港、韩国等地组织旅游促销,进一步加强了与域外旅游企业的合作,扩大了国际旅游市场份额。

五年来,累计接待国外游客20.45万人次,其中俄罗斯游客18.48万人次,年均分别增长23.4%和25.1%。

5.抚宁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6亿元,比上年增长9.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到23815元,增长9.8%,财政收入12.2亿元。

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7.1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0.4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8.4亿元,增长13.5%。

——农业发展现状。

目前抚宁县农业发展形成了以农业种植为基础、蔬菜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

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6908万元,较上年增长6.4%,其中,农业产值305266万元,林业产值7447万元,牧业产值251365万元,渔业产值53969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861万元。

粮食总播种面积38.7万亩。

畜禽养殖业继续发展。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1.5万吨,增长10.3%;牛奶产量1.7万吨,增长18%;禽蛋产量3万吨,增长26.8%。

水产养殖总面积162465亩,产量63294吨(含海洋捕捞),产值23163万元。

以鱼类、贝壳类、贝类为主的海水养殖面积136755亩,产量达到52912吨;以鱼类、贝壳类为主的内陆水域养殖25710亩,产量达到2416吨;海洋捕捞量7966吨,内陆水域捕捞968吨。

——工业发展现状。

2010年抚宁县工业经济继续快速发展。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6.8亿元。

全县亿元产值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有16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52.2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的比重为91.8%。

其中,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实现产值90.9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比重达54.8%。

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7亿元,比上年增长22.7%。

其中项目建设投资完成29.1亿元,增长11.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3亿元,增长45.4%;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15.4亿元,增长28.8%倍;农村农户投资完成3.9亿元,增长41.1%。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8.4亿元。

第三产业主要为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