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1097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3.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doc

《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doc(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doc

2019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

(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1.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蒸发现象,并知道水蒸气是一种真实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

2.经历水蒸发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水蒸气的形成与水有密切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水蒸气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它的形成和水有关系。

【教学准备】

水、玻璃片、透明塑料杯、塑料薄膜、湿布、棉签、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用棉签在黑板前面的玻璃上写上“水”字,提问学生看到什么现象?

2.学生汇报:

过一会儿,“水”字渐渐不见了。

3.教师提问:

生活中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4.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提问学生:

水到哪里去了?

(板书课题)

6.学生观察现象,并根据经验做出解释。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的第2题,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

  一是实验中如何确保实验的公平性;

  二是从哪些方面展开细致认真的观察。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教师展示水蒸发的教学课件,并提问:

1号杯和2号杯中水的多少发生了什么变化?

2号杯上的塑料膜在实验前后有什么变化?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

3天后,1号杯比2号杯中的水少了许多,而且2号杯的塑料膜上出现了小水珠。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认识到水蒸气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

(1)教师提出问题:

塑料膜上出现的小水珠是怎么来的?

(2)学生进一步完成培养皿扣在湿土上出现小水珠的实验,观察塑料膜上水珠形成的过程。

(3)学生说一说杯中的水与塑料膜上的水珠的关系。

(4)总结,教师告诉学生“水蒸气”这一物质。

2.认识到水蒸气与水是同一种物质。

(1)教师提出问题:

水蒸气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呢?

它和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学生运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的方法观察水蒸气并做好记录。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比较水和水蒸气相同点与不同点的韦恩图。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

北方寒冷的冬天湿衣服被冻干,懂得这是冰直接升华成水蒸气的一个特殊

例子。

【板书设计】

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反思】

水蒸气是一种看不见、透明、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物质。

对于这样一种无法可视的物质,要让学生相信它的存在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本课的难点是让学生在对比实验中通过思辨“水和塑料膜上的水珠有什么关系?

”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从而最终说服自己水蒸气是存在的,它的形成与水有关系。

2.水沸腾了

【教学目标】

1.知道水沸腾的现象,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2.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以及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3.经历水沸腾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4.经历实验探究,体会水沸腾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联

系的。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加热水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变化,水的沸腾和温度

有关。

【教学准备】

温度计、烧杯、三脚架、酒精灯、火柴、试管夹、塑料袋、漏斗、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家中见过煮汤、烧开水吗?

水在加热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学生汇报:

见过。

水在加热过程中会冒白气,水会变烫。

3.你们还知道其他现象吗?

4.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所需器材和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学习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

 一是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是水在沸腾时的温度,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2.实验中,围绕学习单展开观察。

(1)学生自主实验,并完成学习单。

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画图或用文字描述)

水沸腾时看到的现象(画图或用文字描述)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

水在加热过程中水温逐渐上升;水中出现小气泡;产生“白汽”。

 总结:

水在达到100℃时沸腾;水在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产生大量“白汽”。

三、深入研讨,提升认识

1.学生思考:

沸腾后的水和产生的“白汽”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2.学生自主实验:

将塑料袋套在盛有沸腾水的烧杯上,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3.汇报研讨:

我们看到袋子变大了,内壁出现了小水珠,说明了什么?

说明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扩大1600倍,最后水蒸气会变成小水珠。

【板书设计】

水沸腾了

水的温度变化趋势:

水沸腾前,水温上升得先快后慢

水沸腾后,水温保持在100℃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以学生为科学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中,我并没有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感情。

2.注重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思考。

同时帮助学生分析如何观察水沸腾过程的具体变化情况。

这样既为后面的总结实验结果打好了基础,也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方法。

3.水结冰了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结冰现象,并知道冰是固态的水,能比较冰和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经历水结冰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水的结冰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冰是固态的水,水在变成冰后发生了许多变化。

【教学准备】

水、烧杯、试管、温度计、食盐,小勺、橡皮筋、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出示课件并提问:

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汇报:

水会变成冰。

3.教师继续提问:

我们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

4.学生讨论并根据经验做出解释。

5.教师提问学生:

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呢?

(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仪器和实验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的第1题,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

 一是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二是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2.实验中,围绕随堂学展开观察。

(1)学生自主展开水结冰的实验。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

水结冰后体积膨胀了;水结冰后变成了固体;水在0℃的条件下会结冰;水结冰后会变成固态,体积会变大。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认识到冰是一种与原来杯中的水不一样的物质。

(1)教师提出问题:

冰与水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冰也是水吗?

(2)教师指导学生用闻、看、摸等方式观察冰的特征。

(3)学生说一说冰与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总结,教师告诉学生“冰”这一物质。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比较水和冰相同点与不同点的韦恩图。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

凝华是物质跳过液态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

【板书设计】

水结冰了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水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冰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初步了解冰与水之间的变化关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对温度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明白温度的变化是与热量相关的,还可以为后续的集中探讨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奠定基础。

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学会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因此本节课设计以学生自主观察、实验为主,再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冰的特点及水结成冰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科学探究意识。

首先通过师生谈话直入主题把学生思维的焦点集中在冰上面,这样快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然后通过冰与水的相同与不同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冰的特点及与水的相同与不同,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事物的能力。

“水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是本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根据“测水的常温——测水在碎冰中的温度变化,观察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思路进行了教学,重点强调要连续观测和注意先后顺序。

4.冰融化了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融化现象,掌握水、水蒸气、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的转化关系。

2.经历冰融化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冰融化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联

系的。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冰融化成水的原因及融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水的形态转化与温度有关系。

【教学准备】

冰、热水、烧杯、试管、橡皮筋、温度计、教学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出示课件,提问学生:

如果给冰块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汇报:

冰块会缓慢融化。

3.教师提问:

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吗?

4.学生讨论回答:

用吸管向冰块吹热气、用吹风机向冰块吹热风。

5.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冰块的变化,说一说冰块变化的原因。

(板书课题)

6.学生观察现象,并根据经验做出解释。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仪器和实验过程。

并组织学生讨论:

试管上的橡皮筋有什么作用?

(2)学生自主实验。

2.实验中,围绕随堂学中的题目展开实验,完成观察记录。

(1)学生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2)记录看到的现象,并思考冰融化成水的原因。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认识到冰融化的温度有关。

(1)教师提出问题:

实验中为什么要将试管放在热水中?

(2)学生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3)学生说一说冰融化前后体积的变化。

(4)总结:

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这是一个吸热的过程,因此冰融化需要加热以加快融化的速度。

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由固态变成了液态,体积会变小。

2.认识到水、水蒸气与冰是同一种物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

(1)教师提出问题:

水、水蒸气与冰之间是怎样相互转化的呢?

(2)结合所学与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

自然界中,水的三态转化关系。

【板书设计】

冰融化了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将经历对冰融化过程的观察。

通过实验,他们发现冰融化时,形态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同时体积减小。

但是试管中的冰完全融化成水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在课堂中要完全观测到冰融化成水是不容易的。

虽然缺少了这部分数据,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认识到了以下两点:

冰融化过程中温度保持在了0℃,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了。

在探讨水的三态转化时,需要借助教学课件并回忆前面几课所学知识,因此本课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了学生的参与探究。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并知道水溶解物质是有一定限度的,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