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底精练推荐+学海导航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必修1+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含详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0346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7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摸底精练推荐+学海导航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必修1+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含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摸底精练推荐+学海导航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必修1+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含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摸底精练推荐+学海导航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必修1+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含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摸底精练推荐+学海导航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必修1+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含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摸底精练推荐+学海导航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必修1+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含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摸底精练推荐+学海导航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必修1+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含详解.docx

《摸底精练推荐+学海导航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必修1+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含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摸底精练推荐+学海导航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必修1+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含详解.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摸底精练推荐+学海导航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必修1+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含详解.docx

摸底精练推荐+学海导航届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必修1+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含详解

第二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1课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下图为2009年10月16日黎明时分出现的水星、金星、土星“三星伴月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的天体系统级别有(  )

A.1级B.2级

C.3级D.4级

 2.当“三星伴月”出现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分别是(  )

A.北半球,向南移动B.北半球,向北移动

C.南半球,向南移动D.南半球,向北移动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此时(  )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4.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结构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下图是沿29°纬线作的太阳年总辐射量曲线图,读图,回答5~7题。

 5.①地区太阳年总辐射量自东向西逐渐增大,原因是(  )

A.自东向西地势逐渐增高

B.自西向东降水逐渐减少

C.自东向西大气保温作用逐渐增强

D.自西向东大气削弱作用逐渐增强

 6.有关②地区太阳年总辐射等值线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北方凸出B.向南方凸出

C.与经线平行D.与纬线平行

 7.有关③地区和④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④地区的地势比③地区低,所以,④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比③地区小

B.因为③地区的地势比④地区高,所以,③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比④地区大

C.虽然④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比③地区少,但是④地区的热量条件比③地区好

D.虽然③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比④地区多,但是③地区的热量条件比④地区好

 8.读太阳系的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行星名称:

② 火星 ;③ 木星 ;⑤ 金星 。

(2)在图中用箭头标出②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

(3)图中与金星距离最近的行星是(  )

A.①B.②

C.③D.④

(4)金星表面温度很高,其形成原因可能是(  )

A.离太阳较近B.火山活动频繁

C.没有大气D.质量和体积较小

(5)图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 ① (填数码),试分析该星球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

 

读下表,完成9~10题。

类地

行星

质量

(地球为1)

体积

(地球为1)

平均密度

(g/cm3)

公转

周期

自转

周期

水星

0.05

0.056

5.46

87.9d

58.6d

金星

0.82

0.856

5.26

224.7d

243d

地球

1

1

5.52

1a

23h

56min

火星

0.11

0.150

3.96

1.9a

24h

37min

 9.从表中可以看出地球与火星(  )

A.质量相近B.体积接近

C.公转周期最为接近D.自转周期相近

10.表中所反映的太阳系的众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同向性——各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

B.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黄道面在同一平面

C.近圆性——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近似正圆的椭圆

D.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新一轮太阳黑子活动期已到来,2011年、2012年达到峰值。

黑子异常活跃产生的高负荷带电粒子流,如果抛射到地球上,会对地球上的电力、通讯等产生干扰。

据此完成11~13题。

11.读太阳的外部结构示意图,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是由于黑子增多引起的,黑子主要出现在图中(  )

A.甲处B.乙处

C.丙处D.丁处

12.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

A.英国、墨西哥B.加拿大、挪威

C.意大利、西班牙 D.印度、巴基斯坦

13.当太阳活动达到峰值时,其对地球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干扰某些人造卫星的正常工作和电网的正常输电

B.产生“磁暴”导致全球变暖

C.人们的网上冲浪会受到严重影响

D.北京地区可以在夜晚看到极光

14.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1)请描述图示区域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2)说出图中甲、乙区域年日照时数的范围,并简要分析原因。

 

(3)试分析丙区域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第2课 地球的自转

           

下图是一位天文摄影爱好者在某地用连续曝光拍摄的北极星空照片。

读图,回答1~2题。

 1.该照片能证明(  )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

C.流星现象D.恒星运动

 2.如果拍摄时所用仰角为55°,那么拍摄地点的线速度(  )

A.大于赤道B.大于极圈

C.等于极点D.等于赤道

一架飞机沿低空飞行,太阳始终位于其正南方。

读图完成第3~5题。

 3.该飞机的飞行方向可能是(  )

A.①B.②

C.③D.④

 4.若该地位于60°N,则飞行速度为(  )

A.1670千米/时B.1447千米/时

C.835千米/时D.0

 5.若飞机以相同的速度向相反方向飞行,则飞机上的乘客感觉到昼夜交替的周期为(  )

A.一个太阳日B.一个恒星日

C.12小时D.48小时

读图,完成第6~7题。

 6.与①地相比,②地(  )

A.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

B.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

C.自转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

D.自转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

 7.当③地日出时,北京时间是(  )

A.5时B.6时

C.17时D.23时

 8.如右图中大圆为晨昏线,M点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P点为极点,图中阴影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M点纬度可能为(  )

A.77°NB.66°S

C.55°ND.44°S

(2)图中表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经线为 PQ 。

(3)P点为 北 极点,此时日期较早的一天所占的比例约为全球的 1/18 。

下图中O为极点,弧PR为晨昏线一部分,且与极圈相切于P点;R点地方时为8时。

完成9~10题。

 9.有关图中各点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O、P、Q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B.P、Q两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也相同

C.P点线速度大于R点

D.R点角速度大于Q点

10.若P点经度为45°W,则北京时间是(  )

A.6月22日9时B.12月22日9时

C.6月22日23时D.12月22日19时

11.第30届夏季奥运会于2012年7月27日19时12分(零时区区时)在伦敦开幕。

下列关于各国人民在本地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直播的日期、时刻,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

12.下图为极地太阳光照图,图中虚线表示极圈或回归线。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日期是 6月22日 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45°W,23°26′N) 。

(2)弧线CEF是晨昏线,其中晨线为 EF 段。

(3)此时A、B、D三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15时 、 6时 、 21时 。

(4)此时A地昼长 24 小时。

(5)再过三个月,B地处在 秋 季。

 

第3课 地球的公转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太阳直射点移动顺序正确的是(  )

A.a→b→c→dB.b→a→c→d

C.c→a→b→dD.d→c→b→a

 2.若太阳直射的最大纬度值为β,则晨昏线①、②、③摆动的最大范围是(  )

A.β/2B.β

C.2βD.3β

读某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或夜长示意图,回答3~4题。

 3.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则位于北半球的是(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4.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9点

B.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C.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

D.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

 5.下图所示半球为东半球,AB为地轴,CD为赤道,箭头指示太阳直射点位置,∠α为12°。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正值一年中的 5  月或 8 月,北京时间为 9:

20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12°N,160°E) 。

(2)说出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极夜现象出现的纬度范围。

 

(3)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减小,简述北京和悉尼日出时间的变化状况。

 

右图为地球某日昼夜分布情况示意图,N为北极点,S为南极点,P为120°E和晨线的交点。

读图完成第6~7题。

 6.若从该日开始P点向北极点移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昼变长

B.合肥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D.合肥某中学正午旗杆的影长将逐渐变短

 7.下图表示四地旗杆的日影(图中短粗线)朝向,当P点地方时为6月22日9时,则图中影子朝向正确的是(  )

A.图甲B.图乙

C.图丙D.图丁

读5月1日四地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图,完成第8~9题。

 8.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D.乙、丙、甲、丁

 9.此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位于下图中的(  )

A.aB.b

C.cD.d

下图阴影区域为夜半球,AC位于同一经线上,BC位于赤道,D为BC的中点。

据此回答10~11题。

10.若不考虑地表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日全球昼夜等长

B.A、B、C三点间球面距离相等

C.AC经线上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在此日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D.BC段弧长的最大值为赤道周长的四分之一

11.若C点的时刻为11:

00,则D点的地方时为(  )

A.7:

30B.8:

00

C.8:

30D.9:

00

12.读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地球光照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9月25日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27日16时41分00秒,航天员开始太空行走,28日着陆返回地球。

(1)在图1中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公转方向,图2中地轴上标出自转方向。

(2)图1中全球出现昼夜平分现象的位置是 BD (填字母)。

(3)图2表示图1中 A (填字母)位置的光照图,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 (双项选择)。

A.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B.乙地正午人影最短

C.甲地比乙地后见到日出

D.丙地出现极昼现象

(4)“神舟七号”航天飞行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 南 (方向)移动,地球运行在图1公转轨道的 ② (填序号)段。

(5)简述“神舟七号”航天飞行期间合肥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

第4课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下表是北京和M地同一天中的天空状况观测记录,完成1~2题。

天空黑

结束

晨光

日出

地平线

日落

地平线

昏影

天空昏

暗开始

北京

5:

35

5:

36

6:

10

18:

20

18:

44

18:

45

M地

0:

00

0:

40

23:

40

0:

00

 1.这一天约在(  )

A.春分日前后B.五一劳动节前后

C.夏至日前后D.冬至日前后

 2.M地位于(  )

A.赤道附近地区B.副热带地区

C.北极地区D.南极地区

下图是某日某时刻40°N的昼夜分布状况图(阴影区表示黑夜)。

回答3~4题。

 3.此时北京时间是(  )

A.22时B.14时

C.10时D.2时

 4.该时刻,40°N纬线上(  )

①昼弧范围都位于东半球

②昼短夜长,但白昼时间将渐长

③昼弧上各地日期相同

④P地当日日出为地方时7时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③④

下图为经纬网局部图,M时刻,甲地正在日出,乙地正在日落。

读图完成第5~6题。

 5.关于该日甲、乙两地昼长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地较长B.乙地较长

C.甲地昼长6小时D.乙地昼长18小时

 6.此时,北京时间为(  )

A.4时B.7时

C.8时D.11时

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

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甲),回答7~8题。

 7.在下列各组节气中,北京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

A.清明、雨水B.立冬、立秋

C.小雪、大寒D.雨水、处暑

 8.图乙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图中四点的日期所处的节气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大雪B.②表示立春

C.③表示秋分D.④表示芒种

下图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化图。

图内三条曲线,只有其中一条是正确的。

请阅读正确曲线,回答9~10题。

 9.若图中表示6月22日状况,则南纬40°~50°地区的夜长约为(  )

A.15小时~16小时20分

B.17小时~19小时20分

C.19小时20分~21小时20分

D.22小时40分~23小时20分

10.若该图表示南半球的状况,当北京时间12点时,下列四图中与之相符的是(  )

11.下图中a为北极圈,b为晨昏线,c为120°W经线,A、B两点为北极圈与晨昏线的交点,K、M为经线与晨昏线、北极圈的交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K、M二点重合则其昼长为 0或24 小时。

(2)如果在图中K到M、A、B三点距离相等,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可能是 (0°、120°W)或(0°、60°E) 。

(3)如果AMB昼弧长为60°,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多项选择)(  )

A.开普敦正是多雨的季节

B.长江流域各水电站发电量接近一年中最大量

C.巢湖水位处一年中较低

D.地轴与晨昏线之间的夹角正增大

E.全球各地日出均为地方时6时

 

第5课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读下列“某日太阳高度随经度和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1~3题。

 1.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北京旭日东升

B.多伦多(45°N,79°W)夕阳西下

C.布宜诺斯艾利斯(33°S,60°W)艳阳高照

D.南极长城站(60°S,59°W)夜幕深沉

 2.a、b、c、d四点比较(  )

A.a点自转线速度比c点小

B.这一天b点比a点晚见到日出

C.四点白昼最长的是b

D.一年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是b点

 3.6月22日,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顺序是(  )

A.b>c>aB.a>b>c

C.a>c>bD.b>a>c

下图中,横坐标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纵坐标为不同纬度四个地点某日的正午大阳高度。

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四个地点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  )

A.a—b—c—dB.a—b—d—c

C.d—c—a—bD.c—d—b—a

 5.图中四个地点按昼长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  )

A.a—b—c—dB.a—d—c—b

C.b—a—d—cD.d—a—b—c

 6.该日a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

A.15°B.20°

C.30°D.35°

下表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R)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H)资料,据此回答7~9题。

R

2小时26分

24小时

0小时

5小时42分

H

43°26′

46°52′

23°26′

46°52′

 7.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④①③ 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 D.①③④②

 8.④地的最短昼长为(  )

A.8小时21分B.9小时9分

C.10小时42分D.11小时22分

 9.当国际标准时为10时24分,①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则①地的经纬度可能为(  )

A.(43°26′N,156°E)B.(23°26′N,24°E)

C.(20°S,24°E)D.(46°34′S,156°E)

某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坚持观测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并作详细记录。

以下是6月22日(夏至日)观测记录。

据此回答第10题。

观测时刻(北京时间)

5:

10

……

12:

40

……

20:

10

太阳高度

……

73.5°

……

10.12月22日,该校所在地的昼长约为(  )

A.7小时B.8小时

C.9小时D.10小时  太阳天顶角是表示太阳位置的一种方式,其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北半球冬至日,太阳天顶角为0°的地区位于(  )

A.赤道B.南回归线

C.南极圈D.北极点

12.当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盛行西北风

B.珠江处于枯水期

C.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D.地中海沿岸正值雨季

13.读“北半球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图”,若图中m、n数值相差20°,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的纬度为 10°N 。

(2)P的值为 76°34′ 。

(3)A日期,该纬度各地日出、正午和日落时,物影的朝向依次为 西南 、 正南 和 东南 。

第6课 光照图的判读

             

              

当下图中∠α=23.5°时,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66.5°S,90°E)B.(23.5°N,90°E)

C.(66.5°N,0°)D.(23.5°S,90°W)

 2.此时,北京时间是(  )

A.12月22日8时B.12月23日2时

C.6月22日18时D.12月21日2时

下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X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

X日M、N两点的经度差为90°,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

读图,回答3~5题。

 3.一年中,O点的太阳高度最大值约为(  )

A.23°B.43°

C.47°D.57°

 4.X日M地的当地日出时间为(  )

A.3时B.6时

C.9时D.11时

 5.X日后,若M点位置向东接近O点,则太阳直射点(  )

A.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B.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C.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D.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若在30°E经线上的四地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高度相同的标杆(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6~7题。

 6.当①、③两处旗杆正午影子等长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

A.15°NB.15°S

C.10°ND.23.5°S

 7.当北京时间为12:

00时,④处旗杆影子在一天中达最长,且朝向偏西方向,则该地该日的昼长为(  )

A.10小时B.11小时

C.12小时D.13小时

下面甲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乙图为“此日P地太阳高度变化图”。

读图,回答8~10题。

 8.P点的地理坐标为(  )

A.(70°S,90°E)B.(70°N,90°W)

C.(70°S,90°W)D.(70°N,90°E)

 9.此时北京时间为(  )

A.m日22时B.m日16时

C.(m+1)日14时D.(m+1)日8时

10.此日后一周内(  )

A.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B.北半球昼短夜长

C.P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

D.P地日出的时间变早

下图为经纬网图。

图中A点位于68°S,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

回答11~12题。

11.此刻,与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  )

A.圣保罗B.华盛顿

C.开普敦D.莫斯科

12.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日,大约在7月中旬

B.该日,C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C.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

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白昼比塔斯马尼亚岛长

第4课 地球的结构

             

              

读“某地地震波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1~3题。

 1.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

A.纵波B.横波

C.纵波、横波都可能D.无法判断

 2.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

A.5千米处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D.2900千米处

 3.该地可能位于(  )

A.(40°N,116°E)B.(30°N,90°E)

C.南极点D.(0°,180°)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

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

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誉为“绿色聚宝盆”。

据此完成4~5题。

 4.浅层地能存在于内部圈层是(  )

A.地壳B.地幔

C.地核D.软流层

 5.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

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6~8题。

 6.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  )

A.2个B.3个

C.4个D.5个

 7.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A.生物圈B.水圈

C.岩石圈D.地壳

 8.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瀑布B.岩石

C.树木花草D.大气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9~11题。

 9.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10.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km为(  )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

C.莫霍面D.软流层中部

11.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  )

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14时34分,智利中部康塞普西翁市附近海域(35.8°S,72.7°W)发生8.8级强地震,此后连续发生多次6.0级以上的余震并引发海啸,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据此回答12~13题。

12.此时,震中附近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是(  )

A.气温低,降水少B.气温低,降水多

C.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