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知识180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1006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14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气象知识180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农业气象知识180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农业气象知识180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农业气象知识180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农业气象知识180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气象知识180问.docx

《农业气象知识180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气象知识180问.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气象知识180问.docx

农业气象知识180问

第一节农业气象基础

1、什么是农业气象?

农业生产依赖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阳光、温度、水分、空气、矿物质等多种因素,而光照、热量、水分、空气都属于气象条件,简称光、热、水、气。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

第一,研究农业气象条件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气象条件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例如,阳光通过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和光质三个方面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发育,光照时间过短、强度较弱会引起作物光合速度降低,影响有机养料积累;一个地方能种什么作物,先要看当地的热量条件够不够,还有,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作物能正常生长,温度过高或过低,作物就会停止生长,甚至死亡;种子播种后,若所吸水分不足就不能发芽出苗,水分过少就旱,水分过多就涝;作物种得过密或枝叶过旺的地块,田间通风条件不好,影响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及时补充,作物就长不好。

而且,各项农事活动的进行,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传播等,都与气象条件有极大关系。

如春季天气回暖,地温上升到一定程度,才可以播种某种作物,另外象施肥、灌溉、喷药、收获、晾晒等农事活动也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第二,研究农业生产对象对气象条件的具体要求,确定其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指标。

不同的作物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不同,同一种作物的不同品种、不同发育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也不同,就要通过农业气象观测,确定不同的适宜指标和灾害指标,如作物适宜播种期的温度指标、果树开花期的冻害或冷害指标、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温湿度指标等。

第三,根据农业生产对象的农业气象指标评价和分析前一时期和当前的气象条件对它们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对未来气象条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展望,预报可能发生的农业气象条件及其对田间作业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针对不同的生产对象,农业气象学可以分为作物气象(包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水稻等大田作物)、林业气象(包括天然林、人工林等)、畜牧业气象(包括牧草、饲料、牲畜等)、园艺气象(包括果树、蔬菜、花卉等)、渔业气象(包括淡水养殖、海水养殖等)等等分支。

因此,掌握了农业气象的有关知识,在实际生产中,就可以针对具体情况,充分合理地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避开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以便采取有效的农业措施,扬长避短,夺取农业的高产稳产。

2、二十四节气与农业有什么联系?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二十四节气,是一部简明、灵活而又紧密结合农业生产需要的农业气候历。

自从西汉起,历代沿用,以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采用。

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气候演变次序,分为24段。

每段约隔半个月,分列到12个月中。

节气的“气”,就是指气象、气候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如实地反映了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的特点。

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从天文角度划分一年四季节气变化的。

习惯上将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作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和秋分指昼夜平分,气候适中,夏至和冬至则表示暑夏寒冬的到来。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表示一年中的冷、热以及最冷、最热的时间。

白露、寒露、霜降等反映与空气温度和湿度有关的水汽凝结现象。

此外,二十四节气中反映下雨、下雪的时间及其数量的是雨水、谷雨、小雪和大雪,这些都是与气候有关的。

还有一些节气表示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农事活动,如惊蛰是冬眠蛰虫开始复苏和出土活动;清明是天气开始转暖、草木新绿的时间;小满表示草木开始繁茂、夏熟谷物籽粒开始饱满;而芒种是一年农事繁忙的季节,需要及时进行夏收、夏管和夏种等。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按二十四节气安排和进行农业生产,就运用了农业与气象、气候的关系。

如再根据气象台站的天气预报,就能充分利用气象条件,使农业得到好收成。

3、什么是农业气象预报?

它包括哪些内容?

天气预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这就是农业气象预报要回答的问题。

它是根据前一段时间气象因子和生物状况及天气预报的结果,对未来作物(畜牧、渔业等)、病虫状况以及农事活动做出的预报。

由于农业气象预报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所以它对农业很有用。

根据前期及未来气象条件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及时安排播种、施肥、防治病虫、排灌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农业生产得到最好的效果。

农业气象预报包括的内容较多。

一般最常见的是农业气象条件预报,包括作物生长期间的热量条件预报、农田土壤水分预报等。

由于我国各地区都有不同季节的干旱,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收成影响较大,所以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兴修水利把旱地变成水浇地,在干旱时期给农田灌水。

但我国水资源缺乏,不少地区干旱时无水或只有很少的水用来灌溉,所以灌水就有一个什么时间灌和灌多少的问题,以求在作物最需要时浇尽可能少的水,并且使作物有最好的收成。

为此,气象部门制作土壤水分预报,并根据土壤水状况,提出有关灌溉的一些建议。

农作物什么时间播种(栽插)、收获等,虽然在24节气中都给出来了,如冬小麦播种期,黄河流域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但由于每年的天气都有些不同(温度偏高或偏低,降水偏多或偏少等),因而黄河流域冬小麦播种期并不是每年都在一样的时间,而是根据天气预报和前期农作物和天气的状况,选择在秋分前后最好的时间,做出黄河流域冬小麦的播种期预报。

此外还有作物成熟期预报等,这是农业气象预报中的作物物候期预报。

预报作物的发育期,常采用物候学方法。

什么叫物候或物候现象?

它是自然环境中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季节性现象和在一年中特定时间出现的一些气象、水文现象。

如鸟类的产卵、孵化、呜叫、迁飞,昆虫的发声,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等现象。

这些现象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

现在,世界上科学比较发达的国家都设有物候观测网,积累了长期的物候观测资料。

应用物候观测资料,可以预报作物的发育期、农事季节、农业年景以及作物生育期间的热量供应状况等。

另一个农业气象预报的内容是农业气象灾害,如霜冻预报、低温冷害预报、干热风预报等。

为减轻或避免这些灾害,及早做出预报、发布给有关单位和广大农民,把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因而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是农业气象预报中的重要内容。

4、粮食产量预报是怎么回事?

它有什么用处?

在历史上,我国农民就知道根据气象条件来预测年景的好坏,如“瑞雪兆丰年”。

不过那时由于科学技术落后,预测的准确率是不高的。

近几十年来,农业产量气象预测、预报有了长足的进步,作为气象科学为农业服务的一条新途径,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农业生产部门的重视,据此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国及世界各国的粮食生产动态,编制安排相应的进出口贸易计划,以及采取相应的调拨、贮运和农业技术等防御和增产措施。

因此,它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目前已有多种粮食产量的预报方法,而且除粮食作物外,还涉及经济作物、油料作物以及蔬菜和果树等的产量。

预报方法和模式也是多种多样,既有简便、容易的计算方法,又有较复杂的利用卫星遥感和计算技术的估产模式。

这些方法试报的结果表明,产量预报的准确率较高,一般可达80%以上,比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还高一些。

所以产量预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产量预报的范围大小不等,既有县级,又有省级、大区级和国家级的预报。

在预报的时间上,也有长、中、短之分,长期的年景分析,中长期的趋势展望,以及短期的定量预测。

和天气预报一样,预报的时间越长,预报的结果越笼统概括。

如丰、歉收,产量比常年偏高、偏低等。

而预报时间越短,则预报的结果越具体,给出产量的预期量值。

影响作物产量的因素很多,包括气象、病虫害、土壤、肥料,以及各种农业技术措施等。

但气象因素是影响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

所以利用产量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的模式,可以预报产量。

为此,需要大量气象和农业气象资料。

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气象站网提供各种如温度、气压、空气湿度、降水、日照时数等的观测资料。

对于粮食产量预报来说,只有气象要素的变化资料还不够,还需要监测作物生长发育的资料,这是由农业气象站网观测得到的。

在当前计算机广泛应用的年代,各种资料库或数据库使资料加工处理、分析和模式研制等工作非常方便,既节省时间,又提高了效率和效益,促进了产量预报工作的迅速发展。

5、为什么说热量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热量是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的基本条件。

热量的多少与植物种类分布的界限有密切的关系,是决定农牧业布局、种植制度和经营方式的自然因素,并影响农事活动的全过程。

作物的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是由南方向北方逐渐转移的。

作物的分布有明确的温度界限,橡胶树分布在北纬200以南(年平均气温21~27℃,≥10积温7500℃•d以上)地区;柑桔分布在年平均气温15~17℃,一月份平均气温5~6℃,多年平均绝对最低温度在−5~−3℃以上的地区;茶树是亚热带、热带的多年生常绿树,在年平均气温15℃以上,多年平均绝对最低气温不低于−10℃的地区生长良好。

这些事实说明植物生长对温度有明确的要求。

温度不仅影响作物的分布界限,而且它还影响作物的发育速度,从而影响作物全生育期的长短与各发育期出现的早晚,而发育期出现的季节不同,就会遇到不同的气象条件,产生不同的影响和结果。

例如干热风在我国北方发生在五月下旬至六月下旬,这时正值北方冬小麦灌浆至腊熟期。

如果连续几天出现高温的干热风天气,由于作物蒸腾量大,根系吸收的水分远远满足不了作物生理活动的需要,常常会使小麦早熟、瘪粒、甚至枯死,造成大幅度减产。

如果选用早熟小麦品种,并适期早播,使它早熟,便可躲过干热风的危害。

6、什么是作物的三基点温度?

农作物为了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都要求一定的温度范围,也就是上限温度、下限温度和最适温度,这叫做作物的三基点温度。

最适温度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最良好的温度,上限温度和下限温度是农作物停止、开始生长发育,但尚未死亡的温度。

低于下限温度或高于上限温度,就会造成作物的伤害和死亡。

所以在三基点温度之外,还有最高和最低受害、致死温度。

由于各种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它们的三基点温度是不一样的。

表1中给出几种作物的三基点温度值。

由于三基点温度随作物、年龄、发育期、生理状况、温度持续时间以及其它因子的影响而变化,所以它是一个温度范围。

如表中玉米的下限温度为8~10℃,最适温度为30~32℃,而上限温度为40~44℃等。

从表中可以看出,最适温度较接近最高温度,而离最低温度较远。

如玉米的最适温度与上限温度相差约10℃,而与下限温度相差约20℃。

表中几种作物的上限温度多为30~40℃之间,但在实际环境中并不常见。

在作物生长的环境中下限温度远较上限温度常见,所以作物遭遇低温冷害的机会远比高温危害多。

因此,研究和实施防御低温冷害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三基点温度的用途很广。

掌握三基点温度,结合当地气候变化规律,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安排农事活动,使农作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尽可能处于适温范围内,避免上、下限温度的危害。

也可以巧妙掌握适当时机,防治农业病虫害,确保农业丰收。

表1几种作物的三基点温度(℃)

作物种类

下限温度

最适温度

上限温度

小麦

3~4.5

20~22

30~32

玉米

8~10

30~32

40~44

水稻

10~12

30~32

36~38

烟草

13~14

28

35

豌豆

1~2

30

35

7、什么是高温天气?

高温天气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

通常,一日之内的最高气温达到35℃或以上时,就称其为高温天气,连续几天日最高气温都超过35℃的天气称为持续高温天气。

35℃以上的高温对大田农作物有明显危害。

如小麦灌浆期间遇35℃以上的高温天气,往往使灌浆期缩短,高温逼熟,千粒重下降;水稻在灌浆盛期遇到连续3天35℃以上的高温天气,也会导致高温逼熟,空砒粒增加;受35℃以上高温影响,还会造成棉花蕾、花、铃大量脱落。

当高温与低湿相配合时,农作物受到的危害会加重。

当最高气温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