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9436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园田居》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归园田居》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归园田居》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归园田居》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归园田居》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归园田居》教案.docx

《《归园田居》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园田居》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归园田居》教案.docx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

陶渊明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式、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做个选择题。

 

如果走入社会,有两条路:

A 做官,有名有利 B 做农民,平平淡淡。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

舍、得。

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

学生齐读:

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

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优美静谧田园诗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首《归园田居》其一,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舍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看一组田园图片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

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是东晋时局动荡,政治黑暗,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

后又时隐时仕。

直到41岁完全弃官归隐。

他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流传至今的有125首,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三、检查预习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

注音和解释词语

羁jī鸟   守拙zhuō 榆yú柳     樊fán笼荫yìn   暧ài暧

韵:

天性 羁鸟:

笼中之鸟 守拙:

守正不阿荫:

遮蔽墟:

村落 虚室:

闲静的屋子

樊笼:

蓄鸟的笼子

注意字音、朗读的节奏和词语意思。

2、欣赏名家朗读

注意朗读节奏及诗歌情感

《归园田居》突出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五、赏析诗歌

    思考:

俗话说:

“眉目传情”诗歌的题目就像人的眉毛和眼睛。

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那些信息?

题眼是那个字?

      明确:

归 1、从何而归?

          2、 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 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

找出诗句,用原诗诗句回答。

这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有些什么样的字让你能体会到他对官场的厌恶之情?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 久

   分析: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是作者对自己整个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忏悔。

“尘网”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极端厌恶,“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夸大了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2)为何而归?

找出诗句

    明确:

 

    讨论:

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作者说“误落尘网中”,岂是一“误”字所能解释?

提示:

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

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于追名逐利,在这样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明确:

养家糊口,大济苍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

思考:

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词语含义、特点、情感)

明确:

(1)“羁鸟”是关在笼中的鸟;“池鱼”是禁在池中的鱼。

(2)特点:

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

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

(“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3)运用比喻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对自由的向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

“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3)归向何处?

   明确:

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复得返自然

   找出有关描写田园的诗句(齐读)

    提问:

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田园风光?

       土地、草屋    近    静    视觉    寓

榆柳、桃李                        情

村庄、炊烟   远    动     听觉   于

狗吠、鸡鸣                        景

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有什么特点?

明确:

恬静  幽雅  空阔  朦胧、朴素、悠闲和谐而生机

虽然陶渊明从小生活在庐山脚下,这里的丘山、村落原本十分熟悉,但这次是挣脱官场羁绊,从樊笼尘网中永远回到自由天地,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喜悦之情和清新之感。

他后顾前瞻,远眺近观,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以至深巷狗吠、桑颠鸡鸣、无不是田园实景,又无一不构成诗人胸中的真趣。

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

“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

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线条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雕饰,不加烘托,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4)归去如何?

    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词语。

    明确:

无尘染/有余闲/久/复——自由、安逸、喜悦。

    提问:

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主旨: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六、拓展

《归园田居》其三和《饮酒》见课件

有人说:

陶渊明的归田,是在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

从他放弃了实现“济苍生”的理想来说,具有一定的消极性,但从他坚持高尚的志趣,决不和统治阶级同流合污来说,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

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叶嘉莹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

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

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再次齐读“舍与得”一段话

 结束全文:

  陶渊明就是因为舍弃了功名,淡泊了名利,才成就他美丽自然的诗篇,才坚守了人格精神的自由与独立。

七、作业:

1.背诵《归园田居》。

2.陶渊明的归隐,是否可行?

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

 

 

 

陶渊明的五次当官经历

  陶渊明共有六次当官的际遇,其中有五次也确实当上了官,只是当官的时间比较短,官当得比较窝囊罢了。

读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及他的诗《饮酒》的人,想必会对他厌弃官场、倾慕田园生活的性情留下深刻的印象。

  陶渊明生来就具有这种性情的吗?

  否。

  其实,在他辞去彭泽县令之前,他一直是一个在官场和田园间游走的举棋不定的人。

  第一次当官

  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其时他29岁。

他出去当官的目的,只是因为家里贫穷,想挣点俸银补贴家用。

陶渊明八岁丧父,十二岁庶母卒,其后家园又为人所侵占。

所以他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

他第一次当的官是江州祭酒,管理的是三国以来形成的民间宗教团体五斗米教的科议事务。

由于不屑于低声下气地逢迎上司,不久他就辞去了江州祭酒的职务,回到他的故里豫章郡康乐县(今江西宜丰县)义钧乡的南山一带,过起了田园生活。

  不久,州官又下令召他为主簿,专门处理官府的文书事务。

陶渊明接受了第一次当官的教训,将这推辞了。

  第二次当官

  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到五年(401),时间长达三年。

当时荆、江二州刺史桓玄看中了陶渊明的文才,召他为军府参军,掌管军中的文书簿籍。

虽然身在军营,但他的心里还挂念着他的家人,他的田园生活。

自晋安帝隆安四年底至次年7月末,他先后以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为借口,两次回浔阳老家探亲。

隆安五年的冬天,他的亲生母亲孟氏去世,他于是借口回家乡居丧,干脆离开了桓玄的军营。

  第三次当官

  晋安帝元兴三年(404)三四月间,其时陶渊明服丧期满,正想找点事情做做。

于是被当时的镇军将军刘裕召为参军,东下京口(今江苏镇江)赴任。

这一次的军营官场,仍然没有栓住陶渊明的心。

他终于还是离开了军营,回到宜丰故里,过起了“耕植”的田园生活。

  第四次当官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三月,当时的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想找一个可靠的人替他去京城递交一份辞职表。

听说陶渊明是东晋名流陶侃之后,又曾为刘裕参军,故特示以“惠爱”,送给了他一个“参军”的虚衔,派他持表出使京城。

陶渊明心里看不上这个闲职,但由于“耕植不足以自给”,人穷志短,也就顾不上闲职不闲职了。

想不到他完成了出使京城的使命之后,这“参军”一职也自然解除了。

以前都是他炒别人,这次却是人家炒了他的鱿鱼。

  第五次当官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秋八月,应辟为彭泽县令。

对这个“七品芝麻官”,陶渊明本来就没看上眼。

只是因为当县令可以挣钱养家糊口,外加挣点喝酒的小钱罢了。

因此,当他又碰到被迫逢迎上司的违心事又适逢胞妹去世时,终于以“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和“回家吊丧”为由,自解印绶,归隐田园。

而自此之后,他就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生活,直到老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