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四季歌》教案1.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0936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家四季歌》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田家四季歌》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田家四季歌》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田家四季歌》教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田家四季歌》教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田家四季歌》教案1.doc

《《田家四季歌》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家四季歌》教案1.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田家四季歌》教案1.doc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4田家四季歌人教(部编版)

识字4田家四季歌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首儿歌,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农民一年的农事活动,赞美了农家人的辛勤劳动,抒发了他们收获的喜悦。

学习本课,既可了解一年四季农作物生长和农事活动常识,又能感受辛勤劳动带来的愉悦。

课文共4小节,抓住农家生活特点,依次写了四季农事。

春天草长莺飞,麦苗嫩、桑叶肥;夏天养蚕插秧,农事繁忙;秋天稻谷成熟,丰收在望;冬天新雪初霁,赶制年衣。

四季时令鲜明,富有浓郁的田家生活气息。

儿歌每节3行,长短句交错,一节一韵,好像一首自然纯朴的民歌,读来别有一番韵味。

儿歌语言文白相间,许多语句都是从古诗文中演化而来的。

本课4幅插图,色彩淡雅,意境优美。

第一幅是“留连戏蝶时时舞”,第二幅是“带月荷锄归”,第三幅是“鹅湖山下稻粱肥”,第四幅是“瑞雪兆丰年”,呼应儿歌内容,有助于理解课文。

因为学生对农家生活可能缺乏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准备一些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农事活动。

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抽个周末去乡村体验生活。

教学目标:

1.认识“季、蝴”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场、了”,会写“季、吹”等10个字,会写“四季、月光”等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田家四季农事,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了解田家四季农事,体会农民的勤劳与辛苦。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第1、2小节出现的10个生字,会写“季、吹、肥、农、忙、归、戴”等7个字,会写“四季、月光”等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田家春、夏两季的农事活动。

要点把握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学习第1、2小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猜字谜。

导语:

同学们喜欢猜字谜吗?

在上课之前,老师来给大家出3个字谜,看谁能最快猜出来。

聪明的同学应该能猜到这些字谜与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有关,提示到此为止。

我们快来猜一猜吧!

字谜一:

三人同日去看花。

(春)

字谜二:

一边绿,一边红,一边喜雨,一边喜风。

(秋)

字谜三:

夕阳底下一对瓜。

 (冬)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

同学们真是猜谜高手!

这3个字谜都与季节有关。

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就描述了四季农事。

季节不同,农民伯伯做的事也不同。

我们先来一起读读课题。

(板书课题:

田家四季歌)

二、理解课题,学习字词

1.理解课题的含义。

学生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预设:

“田家”是什么意思?

田家四季歌是一首什么歌?

过渡:

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的问题非常有思考价值。

相信我们学完这篇课文,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咱们先来看几幅图片。

(1)理解“田家”。

①课件出示几幅农村生活图片(割麦子、插秧、采桑叶、犁地),学生欣赏。

②教师总结:

这些以种田为主的人家,我们就叫“田家”,也就是农家。

这些种田的人民就叫“农民”。

(2)理解“四季”。

过渡:

刚才我们猜了关于“春、秋、冬”的字谜,现在让我们来欣赏四季的风景,同学们看看下面的图片,能说说它们分别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

①课件内容:

桃园图。

(春季——桃花朵朵,争奇斗艳)

②课件内容:

荷塘图。

(夏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③课件内容:

落叶图。

(秋季——金色的树叶像一只只蝴蝶在风中翩翩起舞)

④课件内容:

雪梅图。

(冬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小结:

田家四季歌,就是描述农民在春夏秋冬四季里的农事活动的歌谣。

2.指名朗读“四季”,识记“季”字。

方法指导:

(1)对比识字。

“季”和“李”很像,李树是一种树木,所以“李”字上面是木字头,“季”比“李”上面多了一撇,是个“禾”字。

(2)加一加识字。

“禾”加“子”,就是“季”。

(3)字理识字。

(课件出示会意字字理图)上面是禾苗,下面是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合起来表示幼小的禾苗。

3.认读四个季度的名称(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巩固“季”字的读音和字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

同学们,现在我们把“春、夏、秋、冬”这四个字宝宝送回课文,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录音,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听准字音。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还可小组合作读、拍手读。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

儿歌里讲了四季中的哪几样景物?

用“——”画出来。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指四名同学按小节朗读课文,思考:

这首歌谣有几个小节?

每个

小节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这首歌谣共有4个小节,依次写了四季农事。

第1小节写的是春天草长花开、麦苗儿嫩、桑叶儿肥;第2小节写的是夏天采桑养蚕、插秧,农事繁忙;第3小节写的是秋天稻谷成熟,获得丰收;第4小节写的是冬天雪后初晴,赶制年衣。

四、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一)学习课文第1节,感受春天万物生长、草长莺飞的季节特点。

过渡: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美丽季节,在乡村,春天的景色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1节,读出春天的美好。

1.指名读第1节。

思考:

这一节都写了哪些事物?

填空读:

春季里,吹,开长。

多嫩,正肥。

2.集体交流。

(教师板书:

春风、花、草、蝴蝶、麦苗儿、桑叶儿)

预设:

提醒学生“麦苗儿、桑叶儿”两处不应读成儿化音。

还要注意“花开草长”的“长”要读成zhǎnɡ,而不能读成chánɡ。

可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儿歌描绘的是春天里小草长高、花朵开放的画面,所以是“花开草长”。

3.看图识字词。

(1)出示蝴蝶图,指名读“蝴蝶”,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字的特点。

(都是虫字旁。

)再让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类似的字词。

(蜻蜓、蚂蚁、蜘蛛。

小结:

与小昆虫有关的字通常用虫字旁作偏旁。

(2)出示麦苗儿图片,学生观察并交流:

什么是麦苗儿?

你还知道什么苗儿?

(树苗儿、花苗儿等。

(3)出示桑树、桑叶、桑果儿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桑”字。

(4)重点理解:

①嫩:

课件出示嫩叶图,说说其颜色、形态等,再出示老叶、黄叶图,加以对比。

②肥:

课件出示桑叶肥大图,说说“肥”给你的感觉,再出示细叶、枯叶图,加以对比。

4.学生交流其他识字方法。

◆加一加

“蝴”是“虫”加“胡”;“桑”是三个“又”加“木”;“肥”是“月”加“巴”。

◆联系生活经验识字

“肥”字在口语中经常会用到,可结合日常使用情况,联想识字。

5.师生合作,创设情境,朗读课文。

(第1节以描写春景为主,朗读节奏舒缓)

师: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风儿轻轻地吹,吹红了桃花,吹白了梨花,吹醒了迎春花,蝴蝶儿在林间翻飞。

这是什么样的?

生:

春季里,春风吹,花开草长蝴蝶飞。

师:

麦苗一片青翠,又大又圆的桑叶儿在风中摇曳。

这又是什么样的?

生:

麦苗儿多嫩,桑叶儿多肥。

师:

(课件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看,这春景多明媚!

(二)学习课文第2节,了解农民夏季的农事活动。

过渡:

“夏季里,农事忙。

”同学们,夏季里农民伯伯在忙什么呢?

大家自由读读第2节。

1.学生朗读,思考:

这一节主要写了哪些农事活动?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采桑养蚕、插秧。

2.课件出示农家生活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采桑养蚕”和“插秧”。

明确:

“采桑养蚕”“插秧”写出了桑叶儿和麦苗儿的变化。

说一说:

除了采桑养蚕、插秧,农民伯伯还有哪些农事要干呢?

生:

农民伯伯还要耕了农田又除草。

生:

农民伯伯还要割了麦子又打谷。

师:

农民伯伯在夏季里除了要采桑养蚕、插秧,还要除草、积肥……真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农民伯伯实在是太忙了。

农民伯伯忙成什么样了呢?

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3.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并理解:

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1)联系生活,说一说“早起”:

爸爸妈妈每天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下班?

师:

爸爸妈妈如此辛苦,你想对他们说一句什么话呢?

(学生练习说话,表示对爸爸妈妈的体谅)

(2)课件出示教材第二幅图,描述图片,理解“戴月光”的意思。

示例:

夜幕降临,月光洒遍田野,农民伯伯扛着锄头,沿着田间小路往家走。

他们的身体虽然疲惫,但心情却是愉悦的。

小结:

“戴月光”就是月光洒在农民伯伯的身上,说明他们回家时已经很晚了,月亮都升到半空中了,这就是“归来戴月光”。

(3)出示“戴”“带”,指导辨析对比。

戴:

把东西戴在头上、脸上、脖子上,都用“戴”。

如“戴红领巾、戴项链、戴手表”等。

带:

把东西随身带着,或者表示腰带、鞋带之类的带子,就用“带”。

如“带上书包、带领、系带子”等。

辨一辨:

①妈妈(戴)上心爱的珍珠项链,(带)着行李,去度假了。

②农民伯伯(戴)着草帽,挥着锄头,披星(戴)月地在田间劳作。

4.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第2节,也可以男女生合作读。

指导:

第2节押“ɑnɡ”韵,注意“忙、秧、光”要读准确,朗读节奏可略加快,如“采了……又……”“早起……归来……”,体现农事的忙碌。

小结:

农家人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可谓是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地辛勤劳作。

我们不由得想起了一首写农民劳动很辛苦的诗——《悯农》,大家一起来背一背。

(生齐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老师希望大家能将这句话牢记在心。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

季、吹、肥、农、事、忙、归、戴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

◆书写指导

季上下结构,横画的长短不一致,下面“子”的横画要长一些。

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右边“欠”的第三笔撇从田字格中心起笔,捺要写舒展。

肥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左边的“月”要写瘦长一些;右边的“巴”末横在横中线上,竖弯钩的竖段在竖中线上。

农独体字,整体居田字格中间。

注意笔顺是点、横钩、撇、竖提、撇、捺。

注意和“衣”字区别开。

事首尾横长,横下“口”扁;“”的长横两端出头;竖钩的竖段在竖中线上。

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右边竖折从田字格中心起笔,收笔窄于长横右端。

归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第一笔是一个短竖,第二笔是竖撇。

戴半包围结构,书写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土”字长横从左上格延至右上格,左低右高,“戈”的斜钩是字的主笔,起笔高,收笔低。

预设:

“季”是上下结构,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横画的距离和长短;“吹、肥、忙、归”是左右结构的字,重点指导左窄右宽;“戴”是本课书写难点,重点指导学生用部件组成识记字形。

3.教师范写“戴”,学生描红再临写。

4.集体讲评,师生评议后再做修改,使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六、拓展交流,巩固提升

1.农家在一年四季中都有哪些主要的农事活动?

请家人给

你讲一讲,或者自己查一查资料。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

“英才好阅读”丛书)

课时目标

1.认识第3、4节出现的7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多音字“场”和“了”,会写“辛、苦”2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课文第3、4节,感知秋季、冬季的农事活动。

要点把握

1.了解课文第3、4节的主要内容。

2.了解田家四季农事,感知劳动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词语。

四季蝴蝶麦苗儿桑叶儿正肥农事归来戴月光

2.学生拿出字卡,小组内开展复习活动。

(1)小组长拿出字卡,小组同学轮流认字,其他同学纠正字音。

(2)小组成员自由选择喜欢的字卡,拼读、组词、说完整的句子,其他同学适当纠正。

3.学生齐读全诗,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二、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过渡:

同学们,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