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7439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3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docx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docx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建质[2009]87号文、建质[2009]254号文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2)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8、《建筑施工碗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66-2008);

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10、《扣件式建筑脚手架用钢管》DB33/588-2005;

11、《钢管脚手架扣件》(GB/5831-2006)

1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14、工程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

1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DB33/1035-2006)

二、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位于。

房屋高度27.800m;总建筑面积为53738.9㎡,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烈度为8度。

2、危险性较大部位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主入口大厅

(1)~(6)/(B)~(D)轴,层高为14.9m,顶板厚度为110mm,井字梁断面尺寸为400㎜×1050㎜,梁板砼强度等级为C40;架体基础为-0.050钢筋混凝土板(板厚180mm);

(2)四层中型会议室

(1)~(3)/(B)~(E)轴,层高11.35m,顶板厚度为120mm,最大梁断面尺寸为450㎜×1200㎜,梁板砼强度等级为C40;架体基础为14.850钢筋混凝土板(板厚110mm)。

3、方案属性判断

在主入口大厅

(1)~(6)/(B)~(D)轴,层高为14.9m;四层中型会议室

(1)~(3)/(B)~(E)轴,层高11.35m,在该区域内楼层模板施工模板支撑高度大,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需要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专家论证。

三、总体施工方案

1、模板方案的选型

梁模板采用木胶板,面板厚度18mm,次龙骨采用木方50×100mm,底模采用三道次龙骨,侧模采用四道次龙骨,侧模加固采用Φ48*3.5双钢管与穿梁Φ14螺栓加固,底模主龙骨采用Φ48*3.5钢管;板模板采用木胶板,面板厚度18mm,次龙骨采用50×100mm木方,间距300mm,主龙骨采用Φ48*3.5钢管,其纵向间距为900mm。

2、模板支撑方案选择

2.1梁支撑体系选择碗口式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

采用Φ48*3.5碗扣式脚手架进行搭设,立杆纵向间距为900㎜,梁两侧立杆间距为1200,步距h=1200mm;梁底增加一道立杆。

2.2板支撑体系采用碗口式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

采用Φ48*3.5碗扣式脚手架进行搭设,立杆横向间距为900mm,纵向间距为900㎜,步距h=1200mm;立杆的接长方式采用对接连接。

(1)~(6)/(B)~(D)轴搭设高度为14.5米;

(1)~(3)/(B)~(E)轴,搭设高度为10.95米;

四、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一)梁模板及支撑体系设计

【350×800梁底模板(碗扣式)技术参数表】

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m)

8.1

结构层高(m)

14.7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

350×800

梁侧楼板厚度(mm)

110

支撑方式

碗扣支撑

支撑立柱钢管型号(mm)

Ф48×3.5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mm)

900

梁两侧立柱间距(mm)

1200

步距(mm)

1200

楼板立柱间距(mm)

900、900

梁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mm)

775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

3

梁底支撑次楞材料

木方

面板材质

木胶板

次楞材质规格(mm)

50×100

梁底支撑次楞根数

3

面板厚度(mm)

18

主楞材料

钢管

主楞材质规格(mm)

Ф48×3.5

【350×800梁侧模板技术参数表】

梁板结构情况

梁两侧有板

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m)

8.1

梁截面尺寸(mm)

350×800

梁侧楼板厚度(mm)

110

面板材料

木胶板

面板厚度(mm)

18

次楞材料

方木

次楞材质规格(mm)

50×100

次楞布置方式

水平向布置

次楞道数

16

主楞间距(mm)

900

主楞材料

钢管

主楞材质规格(mm)

Ф48×3.5

次楞计算方式

多跨连续梁

对拉螺栓类型

M14

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mm)

600

(1)梁模板安装

①安装工艺流程:

复核梁底标高→校正轴线位置→搭设梁模支架→检查预组拼底、侧模尺寸,对角线平直度拼缝等→底模拼装就位固定→侧模拼装就位并与底模连接→检查梁模接口平直→模板检查。

②梁模板安装,先按照测量给定的轴线、标高,标到支架钢管上,后按标线通线进行安装,跨度>4000mm的梁底模均按1/1000-1/3000进行起拱。

③梁底模安装完毕,接着进行梁侧模安装,梁侧模板背楞采用方木条做次龙骨,中间按构造体系设计要求设置高强对拉螺杆。

④所有梁模安装均带线安装,框架梁间的关系均通线安装,保持通梁位置准确。

(2)梁支撑体系设计

(1)立杆:

立杆直接支承在下层钢筋混凝土楼面上。

(2)纵、横向水平杆:

沿高度方向设置,纵、横向水平杆(含扫地杆),下道扫地杆距底200mm,步距为1200mm,从板底往下200处设置扫顶杆,设置在立杆内侧,长度设计3跨以上,接长采用搭接,两根相邻横向水平杆的接头在不同的步或跨内错开搭接,并且在不同步或不同跨内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大于500mm设置,各接头中心至最近点的距离小于步距的1/3。

(3)剪刀撑的设置要求:

①沿高支撑体系最外边,全高全长全立面设置竖向、水平剪刀撑。

②剪刀撑按倾角45度搭设,竖直剪刀撑的接长均采用搭接接长,搭接长度为1000mm,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剪刀撑斜杆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杆上。

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150mm。

(4)支架体系水平连接固定要求:

本层竖向结构主要为框架柱设计,所以支架体系水平连接采用抱柱连接固定,水平向沿每根框架柱均设置,高度方向于第二步水平和封顶杆设置。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要求,连接件尽量靠近主节点设置,并且偏离主节点要小于300mm。

(5)扣件要求:

扣件螺栓拧紧力矩范围45-60N.m,主节点处固定纵、横向水平杆、剪刀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150mm。

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100mm。

对接扣件开口朝上或朝内。

(二)板模板及支撑体系设计

【14.6m顶板模板110厚(碗扣式)】

新浇混凝土板厚(mm)

110

模板支架高度(m)

14.6

板长(m)

24.6

板宽(m)

3.8

立柱型号(mm)

Ф48×3.5

纵距(mm)

900

横距(mm)

900

水平拉杆步距(mm)

1800

立柱距混凝土板长边(mm)

200

立柱距混凝土板短边(mm)

175

面板材质

木胶板

面板厚度(mm)

18

次楞材质

方木

次楞材质规格(mm)

50×100

次楞间距(mm)

300

次楞距混凝土板短边距离(mm)

175

主楞材质

钢管

主楞材质规格(mm)

Ф48×3.5

主楞布置方向

平行楼板长边

可调托座内主楞根数

30

1、板模安装

①梁模板安装完毕即进行板模安装,根据计算模板规格与每块板的关系模数进行安装,尽量减少模板切割量。

②安装时保证板与板、梁、柱间严密,并保证平整度。

③板模板拼装:

板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图尺寸拼装成整体,并控制模板的偏差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拼装好模板后要求逐块检查其背楞是否符合模板设计,模板的编号与所用的部位是否一致。

2、板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1)立杆:

立杆直接支承在下层钢筋混凝土楼面上。

(2)纵、横向水平杆:

沿高度方向设置4道纵、横向水平杆(含扫地杆),下道扫地杆距底200mm,步距为1200mm,从板底往下200处设置扫顶杆,设置在立杆内侧,长度设计3跨以上,接长采用搭接,两根相邻横向水平杆的接头在不同的步或跨内错开搭接,并且在不同步或不同跨内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大于500mm设置,各接头中心至最近点的距离小于步距的1/3。

(3)支架体系水平连接固定要求:

本层竖向结构主要为框架柱设计,所以支架体系水平连接采用抱柱连接固定,水平向沿每根框架柱均设置,高度方向于第二步水平和封顶杆设置。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要求,连接件尽量靠近主节点设置,并且偏离主节点要小于300mm。

(4)扣件要求:

扣件螺栓拧紧力矩范围45-60N.m,主节点处固定纵、横向水平杆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150mm。

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100mm。

对接扣件开口朝上或朝内

(三)架体搭设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支撑排架搭设流程:

立杆定位放线→铺设垫板→放置立杆→放置扫地杆→第一步纵向水平杆→第一步横向水平杆→如此重复往上→设置剪刀撑→放置方木、模板→检查验收。

2、支撑基础的处理

架体基础为±0.000钢筋混凝土梁、板(板厚300),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

立杆下垫200mm×200mm×50mm厚木板。

经计算支撑在此基础上安全可靠。

3、搭设要求

①支架搭设前,先在地面上弹出立杆纵横方向位置线:

板范围立杆搭设间距为900*900㎜,梁立杆沿梁跨方向间距为900㎜,梁底部中间立杆等间距布置。

②在立柱底距地面200㎜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

③梁、板底托梁、斜杆与每根竖向钢管连接,梁、板模底板立杆均采用双扣件连接。

④纵、横向水平杆、剪刀撑均采用搭接接长。

⑤扣件处边离杆端≥100mm。

4、与周围结构的拉结措施

因考虑到架体的整体稳定性,架体与相邻框架柱的连接采用抱柱连接的方法,抱箍采用钢管箍,沿柱垂直方向布置,其间距为2米。

具体构造见下图:

5、构造措施

立杆

(1)立杆支承在地下室110厚混凝土顶板及400×800的梁上,立杆下垫200×200×50木板。

(2)模板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立杆上,距离地面不大于200㎜,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3)当采用在梁底设置立杆的支撑方式时,梁底立杆应按梁宽均匀设置,其偏差不应大于25mm。

(4)立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

b: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5)立杆接长时,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水平杆

(1)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

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

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确1/3;

b: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距离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2)每步的纵、横向水平杆双向拉通。

剪刀撑

沿支撑架体高度设置竖向剪刀撑,沿宽度设置水平剪刀撑。

(1)设置剪刀撑

a:

模板支架四边满布竖向剪刀撑,中间每隔四排立杆设置一道纵、横向竖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b:

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超高支模架时使用)。

(2)剪刀撑的构造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倾角宜在45~60之间。

倾角为45时,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不应超过7根;倾角为60时,则不应超过5根;

b: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

c:

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其它

(1)竖向结构与水平结构分开施工,柱混凝土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梁、板混凝土工程。

(3)模板支架与施工区域内及周边已具备一定强度的墙、柱构件等进行每隔一步的刚性拉结(抱柱)。

(具体构造见后附图)

6、模板拆除

(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

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2

≥50

>2,≤8

≥75

>8

≥100

梁、拱、壳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100

(2)现场留置的同条件拆模试块的试压报告为拆模依据,上部超高支模架未拆除前,地下室对应部分支模架不得拆除。

模板拆除前必须办理拆除模板审批手续,经技术负责人、监理审批签字后方可拆除。

模板支架拆除前应对拆除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交底书面手续。

(3)模板支架拆除时,应按施工方案确定的方法和顺序进行。

拆模板时,2米以上高处作业设置可靠的立足点,并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拆模顺序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从上往下的原则。

(4)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步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分段拆除的高度差不应大于二步。

设有附墙连接件的模板支架,连接件必须随支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接件全部或数步拆除后再拆除支架。

(5)楼板、梁模拆除,应先拆除楼板底模,再拆除梁侧模,楼板模板拆除应先拆除水平拉杆,然后拆除板模板支柱,每排留1~2根支柱暂不拆,操作人员应站在已拆除的空隙,拆去近旁余下的支柱使木档自由坠落,再用钩子将模板钩下。

等该段的模板全部脱落后,集中运出集中堆放,木模的堆放高度不超过2米。

(6)卸料时严禁将钢管、扣件由高处抛掷至地面。

(7)支撑体系拆除时间须混凝土拆模砼试块强度合格后,经监理单位批准后,方可拆除。

(8)拆除顺序为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除承重模板。

拆除梁底模时,先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

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拆下来的木料要及时运走、整理,分类堆放整齐。

(9)拆除时要设置警戒区和警戒标志,安排专人负责警戒。

(10)模板支架的拆除要从一端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步进行。

(11)扫地杆、水平加固杆和剪刀撑等,必须在支架体系拆卸到相关的位置时方可拆除。

(12)工人站在临时的脚手板上进行拆卸作业,并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劳动保护用品。

(13)拆除过程中,严禁使用榔头等硬物击打,撬挖,拆下的配件要放入袋内。

7、混凝土浇筑

梁和板应同时浇筑混凝土。

采用从跨中向两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

在浇捣时不能集中过多于某点部位,防止局部负荷超重。

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使上下混凝土振动均匀,每次振捣时间以20~30秒为宜,(砼表面不再出现气泡、泛出灰浆为准)。

振捣时,要尽量避免碰撞钢筋,管道预埋件等。

7.1浇筑施工注意事项

(1)在浇筑前,必须经总监理工程师及项目部检验合格后才能浇注。

必须支撑牢固、稳定、不得有松动、跑模、超标准的变形下沉等现象。

(2)浇筑时,无关人员不得在模板下,要有专职安全员看护,配置有专业工种进行监护并及时处理,在有可能出现事故前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前。

(3)浇筑过程中,应均匀浇捣,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超高堆置。

(4)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撑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5)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观测模板支撑系统的工作状态,观测人员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报告施工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应立即通知浇注人员暂停作业,情况紧急时应采取迅速撤离人员的应急措施。

(6)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可能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的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再支架上方集中堆放。

(7)为防止支模架因超载而影响安全施工,要求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

不得将泵送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支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8、支撑体系的检查验收

8.1质量检查与验收

(1)材质要求

①钢管、扣件进场时附带质量合格证进行检查。

检查材料是否与方案相符,并根据现行规范要求的外观进行验收,后抽样送检合格后使用。

②检查双扣件的力距(钢管螺栓拧紧力矩达45-60N.m)是否达到施工规范要求;扣件与钢管的贴面要严格整形,保证扣紧接触良好,扣件夹紧钢管时夹角≥5mm;扣件旋转部位能灵活转动,并表面进行防修处理。

8.2模板支架体系安装质量检查与验收

①模板安装完成后,检查梁或板的起拱高度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质量验收是否符合规范的“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

1

轴线位置

5㎜

2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3

截面内部尺寸

柱、墙、梁

+4㎜

-5㎜

4

层高垂直

全高≤5m

6㎜

>5m

8㎜

5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6

表面平整

5㎜

②支架体系的检查和验收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标准验收。

8.3模板支架投入使用前,应由项目部组织验收,项目部安全、质量管理成员、施工企业工程部相关人员,监理工程师参加模板支架的验收。

安装后的扣件螺栓拧紧力矩采用扭力扳手检查,抽检方法按随机分布原则进行。

扣件拧紧抽样检查数量与质量判定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安装扣件数量(个)

抽检数量

(个)

允许的

不合格数

1

连接立杆与纵(横)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接长立杆、纵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

51~90

91~150

151~280

281~500

501~1200

1201~3200

5

8

13

20

32

50

0

1

1

2

3

3

2

连接横向水平杆与纵向水平杆的扣件(非主节点处)

51~90

91~150

151~280

281~500

501~1200

1201~3200

5

8

13

20

32

50

1

2

3

5

7

10

对高度超过8m,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梁的模板支架,梁底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全数检查。

拧紧扭力矩未达到要求的扣件必须重新拧紧,直至满足要求。

模板支架验收后应形成记录。

五、安全管理及保证措施

(一)组织措施

支模在整个施工过程均在项目部的严格管理下进行,为施工管理和明确责任,成立下面管理机构: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

施工负责:

安全负责:

7.2技术措施

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图纸、掌握施工图的内容、要求和特点:

对图纸存在的问题,会同设计、建设、监理共同协商解决。

7.3监测监控

为保证模板支撑体系安全,在施工过程中要安排专人负责对模板支架进行监控,通过施工前的技术及安全交底、现场安装模板时的控制、安装完成的检查、浇注砼时的监测等途径进行监测,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模板支撑体系安装前项目部组织施工组长、班长及所有施工人员进行一次安全技术交底、让其对此模板安装有个系统认识,提高安装质量及安全意识。

(2)在安装模板时,班组长要对工人做好技术交底,把难点、易发生危险等情况对工人交待清楚;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施工人员到现场指导,发现不按规范和施工方案施工的立即进行纠正。

(3)模板安装完成后,项目部及时组织监理、业主会同相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将组织模板班组进行整改,整改完后再进行复查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4)在浇筑砼时,项目部安排2至3人轮流值班,对模板支架系统进行监测,发现有位移、不稳等情况立即停止浇注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加固后才能继续施工。

支撑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过程,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并由现场安全员全过程现场监护。

7.4、安全保证措施

(1)所有作业人员严格戴好安全帽、衣着简便,严禁穿拖鞋进入施工现场。

(2)混凝土施工前,检查并清理脚手架上的材料、垃圾杂物等,防止施工时振动物体坠落。

(3)安全专职人员,预先检查楼面临时铺设的桥架、防护是否稳定牢固,桥架上有无突出的铁钉、油渍等安全隐患,防止施工作业人员滑倒情况发生。

(4)模板支架在使用期间,严禁拆除扫地杆、水平加固杆、剪刀撑。

(5)模板体系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6)不将混凝土输送管等固定在支模架上。

(7)夜间施工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8)模板支架施工期间,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9)严禁在大雨和雷电天气时施工。

(二)应急预案

为了保证本工程项目危险性较大的模板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根据公司制定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特制定此预案。

8.1“五大伤害”的危险源辨识

8.1.1“五大伤害”的危险源情况

根据此超高模板分项工程的特点,现场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有:

坍塌、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等事故。

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有:

危险源情况

可能发生的事故

作业人员无佩带安全帽;随意抛、扔工具或材料;

垂直运输材料的吊具材质和安全设施不符合要求。

物体打击

高处作业人员无系安全带;

楼层、卸料平台、楼梯等临边无防护。

高处坠落

模板支撑系统搭设不符合规范、相关要求;

模板局部位置堆料过高、过重。

坍塌

现场的电缆、电线破损或老化;

木工机械无保护接零、漏电保护器不起作用;

施工用电拉设随意、混乱。

触电

木工机械设备动机部位无防护罩或机械零部件破损;

木工操作人员不按操作规程作业。

机械伤害

工人宿舍使用煤炉、液化器等炉具;

电焊等作业无防火措施;无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或设施。

火灾

8.1.2危险源部位

(1)未按施工方案设置的模板支撑系统失稳。

(2)通道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楼梯口及楼层临边等“四口、五临边”。

(3)标志缺陷,拆模时楼层周边未设置警戒标志及专人监护。

(4)使用的临时用电、井架提升机、圆盘锯等机电设备、设施。

(5)信号缺陷,吊运、安装模板联络信号不明确。

(6)明火作业、木工作业区无灭火器材。

(7)夜间作业照明不足,作业环境不良。

8.2应急组织机构

此预案人力由总指挥组、现场抢救组、医疗救护组,后勤组、保安组等组织机构组成。

8.2.1组织机构成员及职责:

(1)总指挥组

总指挥长:

项目经理

副指挥长:

技术负责人

成员:

项目部其他施工管理人员

职责:

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时,负责指挥工地抢救工作,向各抢救小组传达抢救指令任务,协调各组之间的抢救工作,随时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最新决策,第一时间向110、119、公司救援指挥部、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