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第一专题.docx
《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第一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第一专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第一专题
第一专题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
这一专题,重点通过对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基本理论发展历史的学习,从理论上认识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提高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的认识。
一、党的性质的丰富和发展
(一)什么是党的性质
政党的性质规定了一个政党本身所具有的属性,规定了一个政党是什么样的党,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本质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蕴涵了丰富思想。
它是对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党的政治纲领、党的政治路线、党的指导思想、党的阶级属性、党的目标任务、党的宗旨等的高度概括,是党的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具体体现,是全党集体智慧的集晶,具有较强思想性、理论性、规范性和指导性。
学习党的性质必须与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和基本经验结合起来,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深入对党的认识,全面理解党的性质的深刻内涵。
正确理解党的性质,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从理论上,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加入的政党是什么样的党,对其政治目的、奋斗目标、纲领、基本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都不了解,那么,我们就会产生盲目性,就不能从认识上、思想上牢固地树立起坚定的信念。
从实践上,党的政治目的、奋斗目标、纲领、基本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每个党员在实践中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为党的一员,我们必须认真履行党的纲领和要求,如果我们不弄清楚,我们就不能按照这些要求去实践我们的政治纲领,就更谈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要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首先必须深入学习中国共产的章程(简称党章),知道我们党的政治性质、政治任务、奋斗目标、组织原则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知道党章对党员条件、标准、权利和义务等具体要求。
(三)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的发展
2000年6月日12《南方日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党的性质认识的三次历史性突破的理论文章,提出了“对党的性质的认识的三次历史性突破”观点,这观点说明了党的性质发展的主要阶段。
文章的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次历史性突破: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成功解决了在中国建立一个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问题。
这主要是在我党建党的初期,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关殖民地地国家,人口大多数是农民和城市不资产阶级,产业工人的数量占人口总量不足1%。
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是农民革命。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早期,就有大批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参加到无产阶级正常中来,使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1927年以年,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党处于农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了。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中实践中探索着解决这一重大的历史课题。
毛泽东一方面认为,在农村的条件下,“‘斗争的布尔什维克’的建设难得很”;另一方面,又努力在实践中创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注意增加党的工人成分,但又反对唯成分论;吸引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入党,同时特别注意在思想上对他们进行教育,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并提出了首先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
当时我们党就深刻地认识到,真正决定的党的性质的,不是党员的出身,而是我们党的政治斗争和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思想教育。
后来经过延安整风,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了怎样坚持党的性质的一系列观点和原则,进一步解决了解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国度,怎样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
第二次历史性突破: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反映了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阶级状况变化的必然法则,科学地界定了党的阶级基础。
旧的生产关系的摧毁,人民民主专政的确立,表明党的最低纲领实现了。
根据党的八大的思想,党的主要任务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然而,在对党的自身建设起主导作用的党的性质的表述和阐释上,却长期没有完成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尤其是从党的九大开始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把党的性质表述为党仍是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工具,强调的是阶级利益的对立和斗争。
这给党的自身建设和党的任务的实现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直到党的十二大,我们党才在邓小平思想的主导下,在确定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机关报局面而奋斗的纲领的同时,在新修改的党章中相应地把党的性质科学地表述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这一概括,既肯定了党的阶级基础和先进性,又科学地确定了党的利益取向,更明确了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为党在新时期的自身建设和基本路线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改革开放初期的20年,党的自身建设的健康发展、改革开放的成功,与邓小平同志对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肯定、对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肯定这一与党的性质直接相关的理论问题的突破是直接关联的。
第三次历史性安突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肯定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又表现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在实现历史使命过程中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最广泛的代表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时在经济活动方式、社会组织方式、社会分配方式、社会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这使得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不能不思考和探索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国内国际政治环境,“建设一个什么样党,如何建设这个党”这一重大的历史课题。
吸取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在总揽当今世界政治环境,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现状之后,江泽民总书记作出了科学的新概括:
“只要我们努力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的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民的中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的发展的过程,说明党的性质既是一个静态范畴,又是一个动态问题。
说它是一个静态的范畴,指的是从总体上说,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工人阶级)政党这一基本原则为历代共产党人所共同坚持;说它是一个动态问题,则特指历代共产党人在坚持这一既定原则的同时,总是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与政治任务,适时地从理论上不断探索,在实践中不断突破,从而正确回答并解决在不同的客观前提下怎样坚持和保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这棵常青树始终保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二)党的性质的主要内涵
党的十七大党章规定: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段话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性质做出的更科学、更全面、更准确的概括。
这段话非常好记,由两个先锋队、一个核发心、“三个代表和党的理想、最终目标等基本内容组成。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两个先锋队”的性质体现了党的阶级性、广泛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1)阶级性。
任何一个政党都具有阶级属性,都是代表一定社会阶级或集团利益的。
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从来就不否认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也不否认自己的阶级性。
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以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是因为工人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富于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这是由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所决定的(工人阶级的形成和产生的原因)。
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具有世界一般工人阶级的基本优点外,还有它自己的特点:
一是在旧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官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
因此,它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更坚决和彻底。
二是中国工人阶级中最有觉悟的阶级,积极追求人类进步。
三是大多数工人来自农民,同广大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这便于工人阶级与家民结成联盟。
所以,中国工人阶级虽然有少数文化素质较低,但却是中国社会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是现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的革命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建立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基础之上的政党,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是在经济体制上,从单一的公有制到现在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二是社会物质文化条件和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一些工人群众的工作岗位变化,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历史课题(如一些党员成了私营老板、个体户等)。
党的阶级基础的组成成分更加复杂。
三是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从领导革命的党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在执政条件下,工人阶段掌握国家政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工人队伍与其它社会群众的关系,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深层次问题。
四是我们的任务发生了变化。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是夺取政权;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主要是实现社会主义改选和经济建设。
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我们党确定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在这种新的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我们党的阶级属性呢?
这些变化会不会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呢?
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这并没有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而且从长远看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发挥工人阶级的整体优势。
”“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一是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主体。
在党员队伍中,工人阶级占着绝对数量。
二是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主体作用没有改变。
三是党的阶级基础在不断扩大。
针对社会经济条件的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针对社会阶层的变化和经济形式的多样化特点,我们党注意了从不同阶层和不同的经济领域吸收优秀分子入党,进一步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加强了党对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经济领域的领导,增强了党在不同社会阶层和经济领域的影响力、凝聚力。
所以,我们说,尽管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变化,但党以工人阶级为基层的这一属性没有变。
(2)广泛性。
党章指出:
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华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为什么我们党还要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呢?
首先,这是由我们党的先进性和代表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决定的(代表利益的广泛性)。
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也代表全体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也只有代表全体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我们党才能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其次,这是由我们党的党员既有来自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阶级的先进分子、又有来自非劳动阶层的先进分子的情况决定的(组成成员来源的广泛性)。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我国工人阶级中不断涌现出优秀分子,其他阶级、阶层中也在涌现出优秀分子,我们党注重把符合党员条件、愿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的其它优秀分子都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变化而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广泛团结更加广泛的力量,使党代表中国人民的利益从组织、制度和实践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3)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具有先进性。
从党的组织成员来看: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是工人阶级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
列宁指出:
“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的先进组织,而不是工人阶级的全部。
这个组织是由那些“能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组织的。
从现实所处的历史条件看,在其它社会阶层吸收先进分子入党,不仅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同时还壮大了我们党的队伍,增强了党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增强了我们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从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原则来看:
一是中国共产党有着严密的组织形式和科学的组织原则。
二是中国共产党有严明的组织纪律作保证。
二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具有先进性。
党章规定: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谨的工人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
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是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也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工人阶级同时也需要能指导其行动的正确的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为中国共产主义运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武器。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成果都是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
我个人认为,党的理论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深入的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二是马克思主义是在对社会的历史进行深刻认识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不仅客观地反映了实践的本质,而且对实践具有较强指导性。
三是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而不是教条的理论体系,它会随着人类社会特点是社会主义的实践而得到不断发展和丰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四是马克思主义反映了全人类对社会发展的共同愿望和迫切要求,为人类实践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获得公正、平等的社会尊重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具有十分深厚的实践基础。
三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奋斗目标具有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理论,人类社会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最先进、最高级的社会。
四是中国共产党的现实实践具有先进性。
首先,从政治上看,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目标是建设民主、文明的政治为目标,社会主义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是体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民主。
而资本主义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是虚伪的民主。
从经济制度上看,我们实现的是公有制,我们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其目的是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
从思想文化上看,社会主义代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先进文化,追求的是人类先进的、高尚的文化的需要。
而资本主义也有先进的文化,比如,其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等,但从整个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来看,其代表是仍然是人类历史中较落后的思想文化。
比如,在剥削制度下滋长起来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基本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都是落后的生产关系的反映。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政治核心是怎么体现的?
一是通过按照党的奋斗目标制定大政方针政策,引导社会不断进步;二是团结各种政治力量(多党合作制、民主建设、工、青、妇、团等)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三是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国内、国外、政治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
四是党的先进生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引导和带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中国共产党在旧中国找到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经过长期的斗争取得革命的胜利。
其次,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群众所拥护。
第三、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3、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
“三个代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居于基础地位。
之是因为,第一,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我们的革命,我们的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城要最终促进生产力的断发展,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二,先进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先进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就没有相应的先进文化,与落后的生产相伴的,只能是落后的文化;第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保证,没有先进的生产力,人了的物质文化生活就不能得到满足,人民的种种利益就不能实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阐述了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任务(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对外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经济建设(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文化建设(创造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国防和军队建设(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根本目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外交、党的建设、祖国完全统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博大精深,只有系统地、全面地学习这些内容,才能深刻地理解“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
我们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与学习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结合起来,自觉地用“三个代表”的标准要求自己,提高自己,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二、党的指导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七大党章指出: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列宁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两个阶段,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发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代表性著作,组建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掀起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阶段。
列宁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俄国,列宁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实践,把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并且建立了世界性组织—共产国际阶段。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成熟而成熟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基础,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1)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谨的工人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总结,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是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也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主义的内容博大精深,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院的落脚点和归宿,是马克思主义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进行解放斗争的旗帜,它深刻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指出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
(2)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集中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在理论方面:
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全面地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的经济关系及其本质特征,提示了帝国主义形成、发展及其灭亡的规律,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根据对帝国主义的科学分析,列宁发现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创造性的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国家甚至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论断,形成了丰富的思想:
具体表现在:
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论述了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民主革命的理论;提出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在实践方面:
列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把社会的理论变为了现实,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影响和推动了世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体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
二是体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着我国的革命和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航标和指示灯。
1、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成熟和壮大的历史,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建设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际不断相结合的历史。
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际正确地结合起来,提出了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持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更要做到在思想上入党,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党原则,为我们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的基本原理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强调“老祖宗不能丢”,在总结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方针和原则。
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发送党的领导,保证党在思想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等等,这些新的思想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时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想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党的建设理论,提出了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两大建党的历史课题,对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其中有标志性地位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毛泽东建党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我们党在新世纪全面推进掌声雷动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开拓创新,提出了许多加强和改革党的建设的方针和原则,如,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互;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建设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形成,为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在中国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能否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始终是与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与挫折联系在一起。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
只有正确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地取得胜利。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内曾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几次给革命和建设造成了重大损失。
遵义会议后,我们党正确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