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1772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论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论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论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论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docx

《论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docx

论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论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内容提要: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数字化的普及,会计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会计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会计信息上,它通过一系列记录和核算,得出精确的会计信息,也就是说,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

从信息的性质看,主要是反应企业整体情况。

从信息的使用者看,主要是外部使用者,包括投资人、债权人、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等。

从信息的用途来看,主要是利用信息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信息最终是通过会计报表反应出来的,为相关利益群体提供财务信息。

关键词:

会计信息;会计报表;审核;财务信息

Abstract:

Nowadays,withthedevelopmentofeconomyandsociety,thepopularityofaccountingineveryaspectoflifeinanincreasinglyimportantposition.Theimportantroleofaccountingintheaccountinginformation,itthroughaseriesofrecordsandaccounting,accurateaccountinginformation,i.e.,theaccountinginformationisusedintheprocessofeconomicactivitiesofaccountingtheoryandmethod,throughtheaccountingpracticeobtainedreflectsubjectvaluemovementstatusofaccountinginformation.Fromthenatureoftheinformation,mainlyisthewholeenterprise.ReactionFromtheinformationusers,mainlyisexternalusers,includinginvestors,creditors,publicandgovernmentdepartments,etc.Fromtheviewofinformation,themainpurposeistouseinformationcomprehensionofenterprisefinancialpositionandoperatingresults.Accountinginformationisultimatelythroughtheaccountingstatementsinresponsetorelatedinterestgroups,providesfinancialinformation.

Keyphrase:

Accountinginformation;Accountingstatements,Audit;Financialinformation

据新闻报导,2001年,曾经世界排名第一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卷入安然大公司财务丑闻导致破产,安达信并入普华永道,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由此变成了现在的“四大”,普华永道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

2001年,毕马威因为中石化河南分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报表数据失真等受到通报批评。

2004年,安永因在仁科事件中违背了独立审计准则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要求在此后的半年内不得接收新客户。

2004年,德勤深陷“科龙门”,因在存货、应收账款、销售收入等审计过程中执行的审计程序不充分而遭受普遍指责,并因科龙资不抵债而成为诉讼重点。

此外,德勤在中芯国际、古井贡、创维等多个审计事项中也面临指责。

2005年,德勤因涉嫌为罗孚汽车公司避税而获取额外报酬,从而受到英国会计调查与纪律委员会的独立调查。

2005年,普华永道因上市公司“黄山旅游(14.66,1.33,9.98%)”的问题而被责令整改。

同年,普华永道因失察被“G外高桥(7.89,0.72,10.04%)”提起仲裁,要求追究审计责任并赔偿巨额损失。

2006年,普华永道的日本公司被日本金融厅责令停止最大客户审计业务两个月,原因是该公司的内部控制措施松懈,导致化妆品公司嘉娜宝出现会计欺诈行为。

2007年,毕马威因在新华工程中出具不实审计报告遭到起诉。

毕马威KPMG、普华永道PWC、安永Ernst&Young和德勤De-loitte&Touche,曾经一度是“品质保证”的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了美国超过78%的上市公司,主导了全球跨国公司的审计业务。

而如今他们深陷国内外审计丑闻的同时,也将中国商业规则国际化进程中的体制痼疾暴露出来。

从以安然为首的著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所发生的虚假会计信息丑闻来看,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严重而且普遍的。

在这里,笔者仅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表现及其相关问题,浅谈几点认识和建议。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表现

会计信息应具备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等几大质量特征。

这是国际会计准则与世界许多国家会计准则中基本一致的观点。

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和可验证的。

如果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对企事业单位的决策产生失误,也会造成相关利益群体错信信息,有可能造成投资失误。

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所谓真实性就是要如实表达,即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会计的记录和报告不加任何修饰。

会计信息的失真也就是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可靠。

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分为两种类型:

无意失真行为和故意失真行为。

(一)无意失真行为

无意失真是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非故意的过失,财会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在会计核算中发生各类失误。

无意失真是指基本会计信息的控制人员由于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等内因以及行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等外因的影响,造成的对政策法规理解不透,运用相关条款不当或账务处理错弊而导致的报出会计信息与实际信息不符。

因此,无意失真也称为会计错误。

无意失真行为有3种情况:

(1)原始凭证失真。

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

(2)会计人员在核对和清算过程中的差错。

(3)对新制度中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仍用旧制度核算。

无意失真行为主要是由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和会计核算上的偏差导致的,不存在主观的利益关系。

因此,该行为较之故意失真行为,其破坏力远低于后者。

无意失真行为不存在主观刻意性,在复核的过程中易于发现。

在防治此行为发生上,应该注重会计人员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在会计核算中应该保持精确,在会计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应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同时,企事业单位应该及时更新相关的会计制度和准则。

(二)故意失真行为

故意失真,也成会计信息造假,是指会计人员为了主体或者相关主体的利益,不顾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和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要求,故意篡改,伪造,编造有关的会计凭证,虚报,漏报,瞒报有关的会计数据而造成报出信息与会计主体本身的实际信息不符的现象。

主要有以下这几种内容:

(1)伪造,编造记录或凭证

(2)侵占资产(3)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4)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5)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故意失真一般都会导致企业最终会计信息被歪曲或掩盖,与客观事实不符,违反国家有关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不能准确,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不少企业主管和会计人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用职务之便,钻法律、制度的空子,造假账、编假表,向公众发布虚假信息,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造成少数人的暴利和大多数人的损失。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有很多种,但结果是会影响到会计报表的真实性。

具体而言,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核算资料失真。

主要是指作为会计信息资料载体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失真。

会计凭证失真出现在原始凭证上。

常见的是通过以夸大或缩小的方式来达到隐匿事实真相的目的,或者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之术列入合法项目之中。

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失真除受到会计凭证失真影响之外,还大量存在伪造账簿,虚设会计科目,故意违反制度要求,采取不适当的计量方法,以及直接捏造,篡改会计报表数据等等。

(二)成本费用核算失真。

企业受利益机制驱动,利用现代财务会计制度本身的局限性,把成本费用作为调节利润的主要手段。

在成本费用发生的确认方面,现行会计制度要求以合法完整的原始凭证作为确认当其成本费用的依据,这样会使企业当期有许多成本、费用已发生(即应当由当期负担),但当在当期尚未取得合法原始票据,或者虽取得原始票据尚未完善手续送达财务部门,而无法作为当期发生的成本、费用予以确认,(除现行会计制度允许采用的“预提费用”科目核算的内容以外),只能在后期间确认。

这部分在当期发生但不在当期确认的成本、费用,对于当其经营成果而言,是一种潜亏因素,只能导致会计报表低估成本费用,夸大经营成果。

而这种局限性恰巧给予某些经营者以可乘之机,隐瞒费用支出,虚增利润,以达到粉饰经营状况的目的。

(三)对外投资收益体现失真。

对外投资财务监控不力,致使对外投资及收益水平未能真实体现,如人为地减少收入或增加亏损,截留或隐瞒投资收益、私设“小金库”等。

(四)税金核算失真。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会计报表是国家税收部门征收税金的重要依据。

许多单位受到利益驱动,小集体、本位主义作怪,只强调自己的小集体利益,忘记国家利益,采取不正当的手法,虚增虚减利润,偷漏国家税款,致使国家财政收入虚增虚减。

每年国家审计,物价财务税收大检查等,查出大量违法违纪行为,缴库金额超过百亿元之多。

(五)往来款项失真。

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拖欠,长期不清。

主要表现有:

许多已确认收不回来的债权或付不出去的债务处于长期挂帐,悬而不决状态。

但事实上都已不复存在;或是因企业会计人员频繁更换、交换手段不健全,各种应收款项长期无人问津。

(六)会计报表编制失真。

企业为达到某种利益,把会计报表变成随意变化的“橡皮泥”,出现多套内容不一致的会计报表,如对财政报的是穷账,对银行报的是富账,对税务报的是亏账,对企业分析报的是盈账等。

三、会计信息虚假造成的危害

(一)造成经济预测和决策失误 

  一方面,会计信息失真会削弱政府宏观调控的效力。

会计信息占了整个经济信息量的70%以上,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决策的质量。

凭这些失真信息制定的国家长、短期发展计划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就会失去合理性,甚至起误导作用。

 

  另一方面,影响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

会计信息是投资者衡量企业经营水平和管理效率高低的主要依据。

只有经营管理好、盈利能力强、资金使用效率高的企业才能够得到投资者的信赖,如果一个市场充斥了虚假的会计信息,就会使投资者无法从众多的企业中区分出哪些企业是值得投资的,哪些企业不值得投资,从而导致投资失去方向、失去理性,恶意欺诈和投机行为泛滥。

 

  

(二)干扰市场经济秩序 

  会计秩序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否关系到是否能实现利用市场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序流动。

会计信息失真必然产生欺诈行为,与市场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相悖。

失真的会计信息给市场以误导,其结果是不该流出资源的企业流出资源,不该流入资源的企业流入资源,破坏了市场运行的有序性,使国家经济运行成本增大,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破坏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各种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根据正确的信息,企业管理者可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决策,采取措施,改善生产经营管理。

如产品的定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成本,但有的企业会计资料不实,原始记录不健全,验收制度形同虚设,内部价格和各种定额不再发挥作用,结果全面弱化基础管理工作,企业的管理当局势必难以作出正确的生产和经营决策。

这样不仅有损于企业的形象,而且也使企业在同行业中的优势荡然无存。

 

四、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和单位负责人的领导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但是我国目前的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程度却不容乐观。

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

大量的从业人员在没有任何会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经过短期的培训而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并不具备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

同时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缺乏力度,从业人员知识老化,难以适应新的会计工作要求。

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也参差不齐,有些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无视职业道德,主动出主意、想办法,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或对虚假会计信息不予纠正,听之任之。

一些单位负责人的指导思想不正,法律意识不强,为了小集团或个人的利益,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甚至强令会计人员作假,从而出现了诸如“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字”的虚假会计信息。

(二)利益驱动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最根本的原因。

经济上,会计信息是国家和企业之间进行收入再分配的重要依据,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使产生的会计信息尽可能对自己有利。

国家、企业的分配关系,以及企业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比例不合理,失真问题就很难根治。

另外,目前国家的绩效考核制度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单位为了追求所谓“业绩”,往往通过降低成本,虚报利润等手段粉饰会计信息,从而达到其目的。

(三)会计法规体系不完善,为会计信息造假提供可趁之机。

我国的会计法规制度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起步较晚,其架构、内容仍有不足之处,例如会计准则制定的滞后,使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很大的弹性,为会计造假提供契机。

(四)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不合理。

长期以来,对企业业绩的考核评价侧重于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结果,而不关心产生这种结果的程序或过程是否合理。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把注意力集中在利润,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性评价指标上,而较少运用和分析一些相关的非财务性评价指标;只强调企业的经营结果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与过去和相关单位比处于何种水平等,而忽视企业是通过什么程序或采取哪些过程来达到这种结果的。

正是由于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对于结果状态的过于偏爱,以及对会计信息产生过程有所忽视,从而促使了企业短期行为,会计造假及违规交易等一系列失态运作随之发生,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五)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企业外部监督包括政府审计和社会中介机构审计。

政府审计指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审计检查,这些部门一般是进行专项检查,其监督标准不统一,管理上各自为政,再加上受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以及其事后监督的局限,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主要指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的审计。

部分中介机构为了其长期利益,不仅不严格把关,反而迎合被审单位的意愿,出具不实会计报告,不仅未发挥监督职能,反而滋长了造假的风气。

企业内部监督包括会计自身的监督职能和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但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方式不利于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企业管理层服务,反映的是企业管理层的意志。

会计人员的监督权被弱化。

同理,企业设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监督作用。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陈旧

(六)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陈旧。

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

会计人员身份具有四重性:

代表国家反映经济活动的运作,监督所有者和经营者合法经营;代表所有者和债权人维护资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监督经营者合理使用生产经营权;代表经营者加强经济核算,维护法人的利益,督促员工爱护生产资料,节约物料消耗;代表员工保护员工合法权益,监督所有者,经营者按劳付酬及保障员工的福利待遇。

毫无疑问,这种体制在计划经济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两权"的分离,政企职责的分开,仍旧沿袭现行体制,继续让会计人员在同一事务中履行多种不同的职责,同时担任经济活动的主体与客体,这实际上是将会计人员置于左右为难的两难境地。

当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企业员工的会计人员在企业领导权力压制下,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维护本单位利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五、我国会计信息的现状

(一)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的背景下建立发展起来的,存在着市场机制缺失、市场结构单一与市场行政化等方面的问题。

由于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低,企业融资渠道少,具有“壳资源”属性的上市资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依据现有的制度,公司上市、配股、退市等均是以会计盈利能力作为标尺,为了满足上市或配股的条件或避免退市,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从事了合法但不合理的盈余管理或会计造假活动

(二)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着企业,他对企业的经营、动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

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

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赖”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外部监管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

证券监管、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都有权监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但是,各个监管部门缺乏配合,各自进行监管,没有达到各家齐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补充的监管机制。

六、治理会计信息虚假的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入世后与国际的全面接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也需要相应地不断提高。

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把它作为一项长远的的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笔者认为解决当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强化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加强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

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才能有效避免会计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才能督促会计人员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在对会计工作的建设上,不能只把目标局限在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员上,应把这项工作提升到整个企业管理上来认识,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现实。

  

(二)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推行会计委派制。

建立健全会计岗位体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分工合作体制。

强化会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杜绝无证人员上岗和随意撤换会计人员的现象。

同时,单位内部的会计人员与本单位有直接的经济利害关系,导致会计人员不敢抵制违法行为,因此要推行会计委派制。

选拔素质高、能力强的会计人员委派到企业任务财务部门负责人和主管会计。

  (三)督促各单位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内部审计是强化单位内部监督不可缺少的制约机制,一方面它能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通过其对经济活动的全面、经常、及时的监督,保证单位内部控制逐步完善。

(四)加强社会中介组织管理,强化外部监督职能。

中介机构是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问题,应积极进行清理整顿和脱钩改制,达到净化会计市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目的。

一方面要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业务与质量建设,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另一方面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完善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准则。

  (五)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政治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执行国家各项财经法规的能力普遍偏低,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因此,我们要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的教育力度。

同时,要重点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计算机水平的培训使财会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传统型向现代型、单一型向全面型转变,使会计人员素质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六)健全法律制度,完善监督机制。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权素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必须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组织领导制度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设置内部组织机构,形成严格、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财务约束,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弊端。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

从宏观方面讲,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制度,要真正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使企业、单位在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营;从微观角度看,应加强单位内部制度的建设,强化内部监督。

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仅是国家宏观管理需要,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企业要想闯出自己的路子,就必须注重会计信息质量,想方设法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认真了解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认清楚它的危害性,将对策时刻运用于会计工作中。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国加入WTO之后,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一种外在推动力,中国经济由此跨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大门。

经济的全球化带给财会人员一个崭新的课题就是财务会计的国际化,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必须全方位与国际惯例接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尽快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财务会计信息诚信披露制度;找寻缺失已久的诚信,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环境,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很好的发挥会计职能,有助于市场的有序运行,使会计工作上一个新水平,使会计真正起到促进社会进步和实现中国经济腾飞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跃堂、孙铮、陈世敏、《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研究。

2001.7

[2]刘峰《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研究。

2001.7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4]王跃堂、孙铮、陈世敏、《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研究。

2001.7。

[5]马费成。

信息经济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6]《张杰明。

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时空,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