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测试第四单元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5988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测试第四单元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测试第四单元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测试第四单元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测试第四单元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测试第四单元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测试第四单元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docx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测试第四单元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测试第四单元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测试第四单元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docx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测试第四单元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测试:

第四单元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属于(  )

A.人物画B.山水画

C.风俗画D.花鸟画

2.某班级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的图文展览。

“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

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

”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座城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A.唐朝长安B.北宋东京

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

3.一位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考中了进士,邀请同窗一起去逛瓦舍、看杂技、听说书、上茶馆,玩得非常开心。

这位读书人可能是(  )

A.西汉人B.隋朝人

C.唐朝人D.宋朝人

4.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宋代,下列情景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

A.士大夫在酒楼上吃东坡肉

B.商人出门坐轿子

C.市民到娱乐场所瓦子听评书

D.老百姓普遍穿丝绸做的衣服

5.宋代市民生活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士大夫和达官贵人的大力提倡B.国家政府的提倡

C.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D.农民生活的需要

6.《清明上河图》有助于探索北宋城市()

A.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B.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

C.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D.数量众多的自由工匠

7.陆游诗中写道: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现象()

A.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B.民众的文化生活十分丰富

C.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D.城镇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8.北宋东京城里的“瓦子”是一处()

A.小商贩摆摊的地方B.专供演员演出的圈子

C.文化娱乐场所D.穷苦艺人卖艺的场所

9.历史图片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图片能反映宋代市镇经济繁荣的是(  )

A.

B.

C.

D.

10.我们现在的说书始于(  )

A.北宋B.西汉

C.五代十国D.唐朝

11.设想你回到了北宋的汴京,可能遇到或经历的事件有(  )

①看到城市内店铺林立,商业发达,十分繁荣

②只能去商业区的“市”买东西

③到早市上买一些喜爱的书画

④去夜市品尝风味小吃

⑤在瓦子中看着上演的《窦娥冤》,不禁流下了眼泪

⑥春节到了,门外爆竹声声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⑥

12.一学者在分析中国商业发展时说:

“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世界上最繁荣的。

”下列各项中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召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会要辑稿》

材料三 当时汴河穿城而过,西由黄河受水,东入淮河,水量丰富,船运繁忙,大江南北物资汇集。

——《清明上河图》局部

(1)根据材料一,找出东京与长安在城市布局上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东京城又有哪些新的特点?

(3)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

请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4)当时从南到北沿汴河运往东京的最主要物资是什么?

主要产自哪里?

14.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每一个王朝,远远望去,似乎都有一种专属的美感。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产生了“朝代粉”这样一个群体。

其中,很多人对宋朝一往情深,成了“宋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家万里中原土,换得钱塘十顷湖。

——清朝黄任《西湖杂书》

材料二 当年北宋都城的景象,集中反映在一幅绝世名画之上,以至于今天的这座城市,号称有三件“文化宝贝”,就是所谓的“半城水、一幅画、一个故事”。

如今,“三宝”已然活化成该市久负盛名的文化旅游项目。

材料三 在这“一幅画”的作者笔下,“官衙门口士卒慵懒,城门口无士兵把守,外来的驼队进出自由,城墙多年失修”。

材料四 赵宋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成为一软弱的朝代……(它所面对的少数民族政权)这种半汉化国家的组织能力,比汉和唐对抗的单纯游牧民族要厉害多了。

那些单纯的游牧民族所恃,不过是疾风迅雷的冲锋力量。

——《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中北宋和南宋的建立者分别是谁?

其都城分别位于今天的哪个省?

(2)材料二中的“一幅画”具体指哪一幅作品?

其作者是谁?

(3)从材料三可见,北宋当时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4)从材料四中可见,作为宋王朝对手的少数民族政权,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5)你认为“朝代粉”应该恪守什么样的底线?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

2.B

【解析】

【详解】

“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

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

这首诗中的“瓦内”是指瓦舍内,瓦舍是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3.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宋代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点。

4.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崇尚节俭对服装有严格的规定,普通老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服装,后来统治者穿服装精美华丽丝绸,D符合题意。

ABC项内容都有可能在宋代看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5.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在城市市民阶层形成而且不断发展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是宋代市民生活丰富的主要原因,排除;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宋代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宋代文化生活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6.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故C正确。

《清明上河图》没有展现建筑风格、对外交往以及工匠,故排除ABD项。

故选C。

7.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满村听说蔡中郎”宋代的娱乐活动中,说书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通俗的、内容丰富的说书不仅在城镇流行,就是在农村也时常能够看到。

由此可知这反映的是民众文化生活丰富。

故B正确。

材料中没有涉及农民人身依附关系,也没有涉及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故排除AC项。

“赵家庄”“满村”表明写的是农村生活情景。

故排除D项。

故选B。

8.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宋朝时期,商业经济发展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出现了勾栏和瓦舍,其中瓦子是北宋东京城里娱乐兼商业活动地方,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一种更为大众性的享乐消费异军突起,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说法不准确,排除;故选C。

9.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宋朝汴河沿岸市镇经济繁荣的景象,故D正确。

牛耕技术、秧马和筒车属于农业方面,故排除ABC项。

故选D。

10.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在京城内出现瓦舍,里面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

说书的就是从北宋开始的,故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选A。

11.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商业活动打破了市坊分开的限制,②错误,AC选项排除;《窦娥冤》属于元朝的作品,⑤错误,B选项排除;①③④⑥选项表述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

12.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反应出了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兴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作品不是“赵宋王朝”的作品,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

(1)北宋时,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居住区和商业区融合在一起。

(2)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出现了夜市;交通便利,人口众多。

(3)东京商业的繁荣。

原因: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和区域的限制。

(4)稻米。

太湖流域。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所给图示分析可知北宋时,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居住区和商业区融合在一起。

(2)根据材料二“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可知东京城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出现了夜市。

根据材料“当时汴河穿城而过,西由黄河受水,东入淮河,水量丰富,船运繁忙,大江南北物资汇集”可知当时东京交通便利,人口众多。

(3)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东京商业的繁荣。

原因: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和区域的限制。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南方的农业发达,其中占城稻的产量高。

因此从南往北运送的猪主要的物资是稻米。

稻米当时主要产自太湖流域。

14.

(1)北宋:

赵匡胤;南宋:

赵构。

北宋都城在今河南省;南宋都城在今浙江省。

(2)《清明上河图》。

作者:

张择端。

(3)北宋武备松弛,军纪不严,对外防范意识不高。

(4)少数民族政权是半汉化的国家,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5)示例:

既要看到该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又要看到该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的不足。

总之,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看待每个朝代。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宋朝的建立及其都城。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了北宋。

北宋以开封(今河南开封)为都城。

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2)本题考查《清明上河图》。

根据材料中这“一幅画”集中反映了“当年北宋都城的景象”可以判断该画为《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它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3)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

根据材料中士卒慵懒、城门无兵把守、城墙失修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军事防御松懈、防御意识淡薄的状态。

(4)本题考查宋朝时期少数民族的状态特点。

根据材料中“这种半汉化国家的组织能力”,可以看出当时的少数民族处于半汉化的状态。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围绕理智崇拜、以史为鉴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