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0593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8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湘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湘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湘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湘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湘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1.1《各种各样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的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声音》。

课是该单元的总起,共安排了2个活动。

教材首先让学生回顾或静听声音,引导学生从“多样、发声(产生)、传播、接收、有用、控制”等方面聚焦与声音相关的问题,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受,让学生体验声音的多样性,了解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声音也是人、动物交流信息的重要载体,声音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需要根据人的需求进行控制,察觉不同的声音可以用耳朵来感知和区分。

再选用乐器为发声装置,让不同的乐器和同一乐器发出不相同的声音,组织学生开展“辨听声音”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声音强弱和高低的不同,初步建构音量、音调的概念,在充分感知声音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想研究的声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梳理出合适研究的问题,完成对问题的聚焦与整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声音的多样性,让学生初步建立“音量”、“音调”的概念。

(2)科学探究

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辨听声音的有关活动,简单区分声音的大小、高低,提出与声音有关的问题,并完成可研究问题的聚焦与整理。

(3)科学态度

能认真地感知声音,察觉声音对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声音秘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声音的多样性,初步建立“音量”、“音调”的概念。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区分“音量”、“音调”。

教学准备

大小不同的锣和鼓、电子琴、葫芦丝、竖笛等乐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倾听周围的声音

师:

孩子们,请大家保持安静,闭上眼睛仔细听听周围有哪些声音?

你有什么感受?

生听周围声音

生交流汇报,师相机点拨。

师:

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1:

读书的声音。

师追问:

你有什么感受?

生1:

很有朝气、让我很享受。

师相机板书:

发生者:

学生感受:

享受、有朝气。

生2:

公交车行驶的声音、有点吵。

师相机板书:

公交车吵

生3:

小鸟的声音,好听。

师相机板书:

小鸟好听

……

小组讨论:

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是怎样听到的?

师生讨论小结:

有的高、有的低、有的悦耳有的让人烦躁,但是它们都是物体发出后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听到的。

2.猜一猜

师:

接下来,咱们玩个游戏:

猜一猜。

仔细听,猜猜声音是谁发出的并说说你的理由。

师播放声音,生猜测发声物体并阐述理由。

师小结:

大自然的声音丰富多彩,有的让人心旷神怡,有的令人心烦意乱,声音世界奥妙无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单元《声音》的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声音》。

(二)新课讲授

过渡语:

刚才我们了解到了声音有大有小、有强有弱,那声音的大小和强弱究竟有什么不同?

咱们一起来探究!

1.辨听乐器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师:

瞧,老师带来了什么?

生:

大小不同的鼓和锣,电子琴、双响管。

师:

接下来,我将邀请同学来让它们发出声音,其它同学保持安静, 仔细倾听!

生1:

多次敲击大小不同的鼓

师:

你有什么发现?

生:

它们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

生2:

敲击大小不同的锣。

师引导学生交流发现师:

鼓声和锣声有什么不同?

生:

声音高低不同。

生3:

敲击双响管。

师引导学生交流发现生4:

弹奏电子琴。

师引导学生交流发现。

2.记录观察结果。

生将观察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中。

师引导学生概括提炼概念:

声音有高低、大小的不同,我们把声音的强弱教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师相机板书)

3.学生尝试让同一乐器、同一琴弦(吉他)发出大小和高低不同的声音。

生进行尝试并仔细观察和体验。

师提出问题:

在什么情况下同一物体会发出大小不同或高低不同的声音?

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师小结。

声音大小强弱与物体之间的关联。

4.提出问题

师:

我们感知了很多的声音,仔细辨听了很多高低大小不同的声音。

关于声音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请将你想研究的问题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5.整理问题

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并整理问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判断是否为科学问题再判断该问题是否适合我们展开研究。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活动,进一步观察、感知和了解了声音有大小和强弱的不同,并通过学习知道了声音的大小叫“音量”,声音的强弱叫“音调”,同时我们还梳理出了关于声音大家想继续探究的问题,下节课我们走进大家提出的问题“声音的产生”!

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的强弱 音量

声音的高低 音调

1.2第二课声音的产生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科学探究

基于大量物体发声时的振动事实,归纳出声音的产生是因物体振动而来。

能对物体发声时的现象进行细致观察和描述,探究各种不同物体产生不同的旨音,发现并归纳出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于振动产生声音。

3.科学态度、STSE

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好的科学态度。

进一步培养探究事物的兴趣,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锣、吉他、鼓、音叉、口哨、水槽、水、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提出问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试一试并观察现象:

用手敲桌子、敲锣、用笔敲木板等。

(3)交流汇报:

以上操作,你有什么发现?

(用手敲桌子,敲一下就有声音,不敲就没声音;敲锣时,停止敲锣后声音还能持续一会儿……)

(4)初步假设:

声音的产生与拍打、敲击有关。

(二)新课学习

1.观察发声的物体

(1)实验

(一):

观察比较吉他的弦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将实验结果用图画的方式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2)实验小结:

发声的琴弦会发生振动,不发声的琴弦不动。

(3)实验

(二):

借助乒乓球来观察音叉发声时的情况。

将实验结果用图画的方式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4)实验小结:

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乒乓球会振动。

音叉不发声时,乒乓球静止不动。

(5)实验(三):

借助泡沫粒来观察鼓发声时的情况。

将实验结果用图画的方式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6)实验小结:

敲击鼓发声时,泡沫粒会上下振动。

(7)实验(四):

用手放在喉咙处,发出声音时感受喉咙的变化。

将实验结果用图画的方式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8)实验小结:

发出声音时喉咙会有振动。

(9)交流:

这些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点?

(10)小结:

固体发声时物体都在振动。

(11)提出问题:

液体和气体发声,也有这样的共同点吗?

(12)继续实验:

将杯子中的水放入水槽;吹口哨。

(13)交流:

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2.终止物体发声

(1)实操展示:

敲击锣发出声音。

(2)提出问题:

你有办法让声音突然终止吗?

(3)分组操作:

敲击锣发出声音,然后将手放在正在发声的锣上面。

(4)小组讨论:

操作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5)实验总结:

将手放在正在发声的锣上面,锣停止振动,声音就会终止。

(6)全课总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整理,下课。

1.3《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声音》单元的第三课,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声音的高低、

强弱与振动之间的关系。

教材按照科学“探究原因→设计制作(原理应用)→成果展示”的

流程,编排了4个活动:

“研究声音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关系”、“研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

关系”、“设计制作小乐器”、“我们的演奏会”。

前两个活动均按照科学探究的流程,分别探究“声音强弱和高低的变化与振动的关系”,发现其内在的科学规律,为下一活动“设计制作小乐器”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的演奏会”是整节课内容的总结应用,期待学生能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了解了声音的多样性,发现了声音有大小、强弱的

不同,也知道了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

学生对于声音的大小和强弱的影响因素有初步的猜想和感知,但是没有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所以学生并不清楚声音大小和强弱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与振动有关系,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2)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出声音的高低、强弱与振动的关系。

能通过观

察发现不同的发音器是通过什么来控制声音高低的,从而运用所学设计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

(3)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STSE:

认识到科学发现对技术发明的指导作用,技术发明为发现科学原理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认识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教学难点

观察感受声音的高低变化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教学准备

橡皮筋、小鼓、绿豆粒、音叉、铁架台、带线的乒乓球,三把长度不同的直尺、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师播放音乐《虫儿飞》,学生欣赏音乐。

细心的同学从这段音乐中听出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声音的大小(强弱)和高低再变化)

师:

孩子们听得很仔细,那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与什么有关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声音的变化》。

(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

声音强弱的变化与什么有关

师: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猜一猜,声音的强弱与什么有关?

(生回答:

物体振动的大小)

师:

你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师适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时需

要考虑的问题:

物体微小的振动很难观察到,能用什么辅助可以看出发声物体的振动情况?

你准备选什么器材?

怎样让这个发声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师给出实验器材:

鼓、绿豆、小棒,音叉、乒乓球,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器材进行实验,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交流总结实验发现。

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全班交流实验的发现。

(学生回答:

声音音量强时,鼓面上的绿豆跳得高(乒乓球弹出幅度远)。

音量弱时,绿豆跳动高度低(乒乓球弹出幅度低))

师:

鼓面和音叉的振动传到绿豆和乒乓球上,转化为绿豆和乒乓球的振动,这样就把发声物体的微小振动放大。

像绿豆和乒乓球这样,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动的振幅。

师提问:

绿豆跳得越高,说明鼓面振动幅度?

(生越大)

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物体的振动的决定了声音的强弱。

振动越 ,

音量 ,振动越 ,音量 。

活动二:

声音强弱的变化与什么有关

师:

老师请一个男生来读一读我们刚刚得出的这个结论。

欠老师再来重复一次。

仔细倾听和观察,老师和这个男生的声音比起来在高低和强弱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

男生的声音强、音调低;老师的音量弱、音调高)

师:

老师这里有一根橡皮筋,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使橡皮筋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吗?

生:

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拨动。

师:

你有什么好方法让橡皮筋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

生:

将橡皮筋绷紧一些,再放松一些,看能不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师过渡:

橡皮筋的松紧真的能改变声音的高低吗?

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用刚才的办法使橡皮筋发出不同的声音,观察并记录橡皮筋的振动情况。

师:

做实验之前,一起思考一下,你觉得我们这个实验应该注意一些什么?

(生:

因为是对比实验,我们在研究声音高低时,要保持声音的大小也就是物体的振动幅度相同。

师引导学生控制振幅相同(拨动橡皮筋时要尽量使用相同大小的力、保持安静认真听,仔细观察振动情况)

生小组实验,完成记录表。

橡皮筋的振动记录表

皮筋松紧程度 我看到的 我听到的

我的发现:

师播放延迟摄影视频:

橡皮筋音调高低不同时的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