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卷及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5244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11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卷及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卷及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卷及详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卷及详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卷及详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卷及详细解析.docx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卷及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卷及详细解析.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卷及详细解析.docx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卷及详细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卷及详细解析

终极模拟卷

(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是()的一种社会活动。

A.引领人

B.教育人

C.培养人

D.培育人2.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的教育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3.我们常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说明哪种因素的教育意义?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4.近几年,“游学”不断受到追捧,学生在游学期间到国外学习语言课程,参观当地名校,入住学校或寄宿家庭,参观游览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将学和游结合,“游学”属于()。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超制度化教育

5.“人之性恶,需教之,否则必危害他人”体现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的()。

A.个人本位论

B.文化本值论

C.社会本位论

D.无目的论

6.“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哪一项基本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7.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十分注重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根据知识领域不同,而进行分科教学的课程论是()。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课程论

C.存在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8.在三年级的的数学课上,我们先学习了四边形周长的计算,之后又学习了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种内容的编排方式是()。

A.螺旋式

B.直线式

C.逻辑式

D.横向组织

9.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课堂教学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活动教学10.受张老师邀请,在当地戒毒所工作的夏明爸爸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在“家长一日教师”课上声情并茂地讲解了吸毒的危害及如何远离毒品,并教育同学们要热爱生活。

这里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情境陶冶法

C.实践锻炼法

D.说服教育法

11.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建设

B.教师集体的建设

C.班委会的建设

D.班集体的建设12.张老师在课堂上讲英文单词过去式时,坐在教师后排的学生小可突然尖叫了一声,班上左右人都不由自主回头望向小可,此时的注意类型为()。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无意识记

D.有意识记13.李老师发现王红这段时间听讲认真,就不再像以前上课时那样总提醒她,王红的成绩也逐步提高。

李老师的这种行为属于()。

A.替代性强化

B.自我强化

C.内部强化

D.负强化14.某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考取心仪学校。

根据奥苏伯尔观点,该生学习动机是()。

A.认知驱动力

B.人际关系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15.学生将在数学中学习到的学习方法解题思路运用到物理化学学习中,这种迁移是()。

A.具体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一般迁移16.将儿童的饼干藏起来以后,他会去寻找;将他的饼干掰成两半儿,他会觉得饼干变多了,这说明儿童处于认知发展阶段的()。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7.小明解出一道困惑自己许久的难题时,产生的无比兴奋激动的情感体验称为()。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幸福感18.初中阶段不少学生陆续进入青春期,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看这些进入青春期的学生面对的最大发展任务是()。

A.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

B.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

C.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

D.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19.小华近期情绪颓废、兴致低落、身体容易疲惫,且无论做什么事都很难得到满足,看事情非常消极,经常责备自己,则小华可能患有()。

A.恐惧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强迫症20.暑假结束后小凡同学回到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同学相处时变得更加礼貌温和,在日常班级生活中也变得更遵守班级规则,如果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小凡同学这种以人际关系和谐和好孩子为定向达到的发展阶段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21.王莉刚毕业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平时工作中积极向年长的教师请教,虚心学习,她坚定的认为只要钻研教学,多了解学生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并因此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这说明王莉老师的()较好。

A.教学效能感

B.教学认知能力

C.教学操作能力

D.教学应变能力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教育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因此教育不具有相对独立性。

23.教学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成绩。

24.长时记忆的容量是在7±2个组块。

25.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27.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

28.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29.简述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这是初二某班的一堂写作指导课堂实录。

教师板书:

1+1=1。

学生窃窃私语,显出愕然的神色。

教师:

大家觉得这个算式很奇怪吗?

的确,它在数学上不能成立,但却能反映出现实生活的某种现象或揭示出某种哲理。

谁在哪里见过这个算式?

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发言。

在计划生育的宣传资料上见过。

教师:

他表示什么意思?

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教师:

说得很好。

只要大家开动脑筋,展开想象和联想,总能发现,世界上的各种事物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下面再看一个算式。

教师板书:

1+1+1=0

教师:

你们又能想到些什么?

学生思考良久,纷纷举手发言。

一滴水,一滴水,再一滴水,渗入泥土都不见。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一次抄作业,两次抄作业,三次抄作业,始终不是自己的真才实学。

老师罚学生连续三天打扫卫生,可是学生思想不通,其教育作用等于零。

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讨论“9+1≠10”所表示的意思,并强调挖掘其中的积极意义。

有的学生说:

“在10个人的集体中,如果有1个人能力特别强,那么这个集体发挥的能量就会超常;反之,如果其中有1个人与集体离心离德,那么这个集体的力量不仅会被削弱,而且有可能被搞垮。

”有的说:

“如果9个人合唱,有1个人指挥,这种演唱准能成功;如果1个人独唱,9个人指挥,那么独唱者肯定无所适从,演唱必定失败。

”……

最后,教师就所讲的内容要求每个学生写一篇感想。

问题:

这位教师主要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

试加以分析说明。

(18分)

31.材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一位老师的日记里记录了这样一段话。

记得我读研之前的暑假给即将中考的小明补习物理和化学,通过与他的接触,我发现他很聪明,但他总是消极悲观,我们刚刚接触时他很自闭,不愿和我交流,做物理题更是一塌糊涂,平时成绩都不及格。

那时还有一个月就中考了,我很着急,决定与他进行一次深入的谈话。

我说:

“为什么不喜欢学习物理?

他说:

“总是考得不好,我觉得我根本就没有学物理的天赋,怎么学都没有用。

我说:

“那你每天上课在干什么?

他说:

“我现在上课什么都听不懂,老师也不管我,除了睡觉,就是逃课上网。

我说:

“这说明你没有努力学习!

你想过今后要做什么吗?

他说:

“当经济学家,老师你说那个挣钱多,是不是?

”我笑了,说:

“如果不好好学习,能实现这个梦想吗?

”他陷入了深思,然后问:

“那你说我现在学还来得及吗?

我说:

“当然,你很聪明,我相信你肯定能行。

”这次谈话结束后,他努力认真地学习,经过一个月的共同奋战,他中考的物理和化学成绩均超过90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

问题:

(1)结合材料,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指出材料中小明将考试失利归因于哪种因素,并分析这种归因对他的影响。

(8分)

(2)如果你是材料中的“我”,你会怎样帮助小明正确归因,提高学习兴趣?

(10分)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第1页(共7页)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终极模拟卷

(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的学校教育形态最早出现在()。

A.夏代

B.西周

C.汉代

D.春秋时期2.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优秀文化的继承,如《三字经》等一系列古代优秀著作,我们现在仍在学习。

这主要体现了教育的哪种社会属性()。

A.永恒性

B.历史性

C.工具性

D.相对独立性

3.最早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文化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生产力水平5.个体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发展的高峰期,一个是出生后第一年,另一个是青春期,这主要体现个体发展遵循的规律是()。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6.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

A.壬子癸丑学制

B.癸卯学制

C.六三三学制

D.钦定学堂章程

7.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应当把()放在首位。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8.对学科的教学任务、目标、内容和方法等基本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并作为编写教材直接依据是()。

A.课程标准

B.课程目标

C.课程计划

D.课程内容

9.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四部分。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

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10.王老师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带领学生一起用剪刀和胶带将平行四边形“变”成了已经学过的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王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情境法

1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等进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以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12.木模工人根据图纸想象出机械零件的形象,这属于()。

A.无意想象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D.幻想13.为了更好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教学中,强调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教学、教学对话等,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A.掌握学习理论

B.累积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4.在归因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尝试“努力归因”,以增强自信心,因为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

A.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因素

B.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因素

C.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因素

D.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因素15.教师编创“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琴、瑟、琵、琶”这些汉字。

这种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监控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第略

16.“跳一跳,摘果子”体现维果斯基的()。

A.掌握学习理论

B.先行组织者策略

C.最近发展区观点

D.认知结构学习观17.元旦将至,大一新生小宇同学特别希望回家乡与亲人共度新年,但由于客流高峰,若想元旦到家,车票较贵且一票难求;若避开高峰期,虽车票便宜且座位充足,但错过聚餐,这种冲突是()。

A.多重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趋避冲突18.某学生兴趣不广但稳定,感情不易暴露,通过上述描述可推测出该学生的气质类型为()。

A.胆汁质

B.多血质

C.抑郁质

D.黏液质19.小花上了一年级,她胆子特别小,看到老师也不敢说话,一天早上,在校门口遇到班主任王老师,她怯生生的说了一句:

“老师,早上好!

”王老师非常开心的夸了她有礼貌,进而时常与他交流,及时表扬和肯定她的进步,渐渐地小花学会了遇到困难主动向老师请教。

这种行为方式改变的方法为()。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示范法

D.强化法20.王敏觉得身边的共产党员都很优秀,又能为大家服务,所以很努力地要加入党组织,这属于()。

A.认知

B.认同

C.依从

D.内化21.在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与类型中,以“别人也这么干”为理由而从事某件事属于()。

A.自我促成的纪律B.任务促成的纪律

C.教师促成的纪律D.集体促成的纪律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2.一个国家的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定是同步的。

23.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呈正相关。

24.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经验或反复练习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短暂的改变。

25.道德认知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

27.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2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29.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7分,共34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班里有一位女生经常上课迟到,自习课上又不安心学习,多次跑出教室,科任教师和其他学生都纷纷向班主任反映,希望班主任严肃批评她。

班主任了解到她以前挨批评已是“家常便饭”,似乎“习以为常”了,再严厉的教育她好像都不在乎。

因此,班主任没有正面批评指责她,而是采取了“旁敲侧击”的方法去教育、影响、鼓励她。

一次,班主任因公务上课迟到两分钟,走进教室,便主动向学生检讨,较详细而深刻地分析此事的严重性。

老师感叹到,如果所有老师都迟到几分钟,那么要浪费全校同学多少时光?

并向学生保证以后决不再出现类似现象,请大家监督,也请大家每天准时上下课。

此后那个女生果然不再迟到或早退了。

一天放学前,她到班主任办公室,主动承认了以前的错误,并表示以后一定准时到校,言传身教的效果在她身上体现了出来。

(1)结合案例分析班主任老师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

(8分)

(2)班主任运用的德育方法是什么?

结合该方法的运用要求,分析案例。

(10分)

 

31.材料:

小明和小罗今年高三,是一对好朋友。

两人在处理问题的认知风格方面有较大差异。

小明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常常利用个人经验独立地对其进行判断,喜欢用概括与逻辑的方式分析问题,很少受到同学与老师建议的影响。

而小罗遇到问题时常常表现得与小明相反,他更愿意倾听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并以他们的建议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

另外,

他还善于察言观色,关注社会问题。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小明和小罗的认知风格差异。

(8分)

(2)假如你是他们的老师,如何根据认知风格差异展开教学?

(10分)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终极模拟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最早将“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产劳动说

B.模仿说

C.语言说

D.动物本能说

3.最早论证班级授课制度的著名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夸美纽斯

C.昆体良

D.赫尔巴特

4.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大学的专业设置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例如储能材料技术、水净化与安全技术等新兴专业开始出现,而石油工程等专业则面临淘汰。

以上现象反映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A.影响教育目的

B.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C.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D.决定教育结构5.子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以上说法体现了()。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决定论

D.交互作用论

6.心理学与脑科学的研究证明,一般人在6岁时大脑重量已达到成人的90%,余下的10%是在这之后的十年中长成的。

因此,大多数国家都把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为6岁,把其后的10年至12年作为基础教育阶段。

这表明()是影响学制确立的依据之一。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C.人口因素

D.文化因素7.“环保机构下属一所学校为了向本校学生宣传环保意识,专门开设了学习垃圾如何分类的课程。

这门课程属于()。

A.综合课程

B.国家课程

C.校本课程

D.地方课程

8.下列关于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表述正确的是()。

A.小学以游戏课程为主;初中由必修与选修构成;高中分可与综合相结合B.小学以活动课程为主;初中由必修与选修构成;高中分科与综合相结合C.小学以学科课程为主;初中分科与综合相结合;高中由必修选修构成D.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综合相结合;高中由必修选修构成9.“其进锐者,其退速”推及到教学过程中违背了()。

A.巩固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10.数学课上,王老师在推导圆面积公式时,要求学生坐好看黑板,学生举手提问时也不予理会,只顾讲知识。

王老师的教学过程违背了()。

A.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D.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11.“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最符合下列哪个德育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

B.尊重学生与严格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12.强光照射下的煤块的亮度远远大于黄昏时粉笔的亮度,人们仍把煤块知觉为黑色,把粉笔知觉为白色,这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恒常性

D.知觉理解性13.学员已经有了“动物”的知识,现在让学生学习“鸟”的相关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辨别学习14.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A.自我预期

B.成败经验

C.自我归因

D.期待

15.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这种迁移是()。

A.正迁移

B.负迁移

C.垂直迁移

D.重组性迁移16.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

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于()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17.某历史老师在课上讲述南京大屠杀时不禁义愤填膺,声音一度哽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A.心境

B.热情

C.激情

D.应激

18.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

A.满足需要,促进健康

B.关注生存,促进发展

C.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D.身体健康,学会学习

19.户外活动时,小丽不小心把别的小朋友的衣服弄脏了。

小丽心里想我应该告诉老师,不然老师会批评我。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丽处在()阶段。

A.权威阶段

B.可逆性阶段

C.自我中心阶段

D.公正阶段20.林老师在班级管理上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对班级事务不管不问,林老师这种班级管理的风格属于()。

A.专制型

B.放任型

C.民主型

D.权威型

21.某教师近半年来刻意与学生保持距离,态度冷漠。

该教师表现出职业倦怠特征是()。

A.情绪耗竭

B.去人性化

C.个人成就感低

D.自我效能感低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2.学生的学习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因此,学校教育只传授间接经验即可。

2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选修课程。

24.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25.正强化和消退都是使其行为概率增强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27.简述班集体形成标志。

28.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29.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语文老师崔老师在讲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开头是这样安排的:

正式上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并编排《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情景剧片段。

上课时,首先欣赏歌曲《父亲》,学生代表上台表演情景剧片段。

在营造的父爱氛围下,走近作者和了解写作背景。

了解完相关背景后,崔老师带领着学生进行字词的学习,要求学生跟随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思考问题:

①本文中父亲的背影一共出现了几次?

②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刻画父亲背影的?

崔老师分析总结了学生的答案,紧接着赏析文中父亲的语言,比如,“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通过与学生讨论得出:

这几句朴实而简单的言语包含着父亲对儿子的无限深情,让一个爱子情深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最后,崔老师概括总结了文章主旨并布置作业:

任选家里一位长辈,仿照朱自清《背影》的手法写一写“他”的背影。

问题:

崔老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18分)

31.材料:

初中生王刚对学习有时非常热情,他感兴趣的书,一口气非把它读完不可。

对教材和教师讲授的内容理解得很快,但有不求甚解的倾向。

教师提问时,不等教师把问题说完,

或他还没有完全理解,就先把手举起。

他脾气很犟,如果他认为某事是正确的,决不放弃自己的意见。

他在工作中很能干,非常出力,性子急,对不同意的事,一下子就火冒三丈;若给他讲清楚道理,说服了他,情绪会很快平息下来。

问题:

(1)请根据他的行为表现判断其气质类型。

(8分)

(2)作为教师应如何对其进行教育?

(10分)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第1页(共7页)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终极模拟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