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9504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年马克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青年马克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青年马克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青年马克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青年马克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年马克思.docx

《青年马克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年马克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年马克思.docx

青年马克思

青年马克思的美学思想

——重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

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夏天,马克思即将中学毕业,他的一篇作文引起了他的老师的注意,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文中有几段这样写道: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文章中深刻的思想内容为教师们所惊叹,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克思读了两所大学,1835年秋季至1936年夏季,在波恩大学;1836年秋季,马克思转到柏林大学,此后一直在该校就读,直到1841年春季毕业于该校。

对此,梅林著《马克思传》所附《马克思传记年表》中有清楚的记载:

“1841年3月30日,毕业于柏林大学;4月15日,以博士论文《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获得耶拿大学的哲学博士证书。

”(见该书人民出版社1965年7月1版,1972年2月北京第2次印本,第752页)、马克思在柏林大学学习过程中,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这使他更多地吸收了该派的民主思想成份,加强了对世界的认识,增强了改造世界的信心,为他以后的思想发展、理论建树奠定了基础。

    除了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丰富之外,马克思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学习兴趣非常广泛,哲学对他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除哲学外,历史学、文学、数学以及外语等,马克思都以加倍的努力认真地学习,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可以说,这几年的学习,使马克思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以后进行革命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1842年10月任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报纸《莱茵报》编辑。

负责撰写有关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的社论,对政府的反动政策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抨击。

因《莱茵报》的革命民主主义倾向越来越鲜明,1843年4月1日被当局查封。

1843年5月,与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

开始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批判性研究,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这部著作批判黑格尔对国家和法的唯心主义理论,认为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即经济决定政治,在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中迈出了重大的一步。

    1843年10月到巴黎,与卢格筹办《德法年鉴》杂志。

1844年2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

前一篇批判“政治解放”即资产阶级革命的局限性,主张“人的解放”即实现共产主义革命。

后一篇阐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认为无产阶级是惟一能够消灭剥削制度、实现人的解放的阶级,革命理论要和革命实践相结合,主张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尤其是“武器的批判”。

表明马克思已经从唯心主义转到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转到共产主义。

    1844年4—8月,马克思所写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劳动异化思想,用“异化”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揭露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对立,论证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在这一著作中,马克思还考察了美的本质。

认为人类的劳动创造了美,美的本质取决于人类的劳动实践和人的本质。

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克服异化劳动,人才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充分自由自觉地全面地创造美,使美得到高度的发展。

青年马克思的美学思想  (续一)           

          ——世界观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毛泽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行动的指南。

一个人的思想虽然看不见,但并不神秘。

正如俗话说的那样: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只要你有行动,立刻就暴露出你的思想。

过去我们突出四个第一:

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

现在,恐怕只有公安人员为了破案才研究犯罪思想,心理医生为了治病才了解思想,除此而外,行政人员只知道依法行政,没人管你想什么!

所以,现在的社会问题,尤其是个人暴力问题,都是由思想促成的。

    青年马克思为什么会产生美学思想,这首先在于人的本质。

正如手稿中指出的那样:

“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自己的劳动的结果。

”同时指出:

“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P163)。

    西方和东方的继承传统相反,从亚里士德罗“吾爱吾师,吾犹爱真理”开始,一直是批判的传统。

当时的许多思想家,都是通过批判私有财产,转向共产主义的,这使已经转向共产主义立场的马克思受到了有力的启迪:

要想消灭私有制,就必须首先认识私有制,而要认识私有制,又必须研究政治经济学。

就在马克思迫切感到需要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时,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了分析批判。

他简略地回顾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现象,得出了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完全相反的结论:

不应该把社会经济关系看成某种永恒的东西,而应该看成历史的产物;现存的经济关系是历史过程中必然产生、发展并要被抛弃的,必须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矛盾来批判它,把这个制度的消灭看作它本身辩证发展的结果。

这样,恩格斯便第一个证明了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过程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在读了恩格斯的这一“天才大纲”后,感到极为兴奋。

他十分同意恩格斯的下述见解:

既然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私有制当作无庸置疑的前提来接受,把政治经济学看成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科学,那末,社会主义者的任务就是要揭示私有制的本质及其起源,指出私有制的消灭是历史发展不可避免的结果。

这说明,马克思这时已最终认识到正是在政治经济学的领域内隐藏着人类关系的根本问题,只有走出哲学、进入政治经济学,把针对“副本”的批判,推进到针对“原本”的批判,才有可能创立全新的哲学。

    怎样才能创立全新的哲学?

这是青年马克思思考的首要问题。

工人阶级的现状是资本主义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明摆着的事实:

恩格斯第一次研究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揭露了资本主义关系的非人道性质及其所包含的深刻矛盾,指出这些矛盾的发展必然要导致以消灭私有制为目的的革命;揭露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私有制视为当然的前提,而不研究它本身是否合理的问题,并由此出发把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范畴和规律看做永恒不变的。

论述了消灭私有制的必要性,对社会主义革命作了初步论证。

马克思则独辟蹊径,从异化劳动入手,批判了私有制度的不合理性,并由此导出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必然性。

最后,两个人合作对神圣家族的批判标志着完成了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

青年马克思的美学思想(续2)        ——我们的目的是过河。

要过河就必须解决船和桥的问题,不解决船和桥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毛泽东)

    十八岁的马克思在题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作文中就表达了想要成为伟人,而且是全人类的伟人的愿望。

十八岁是梦想的年龄,谁也没有想到,梦想成真,马克思真的成为全人类的伟人。

因此,表面上服从了父亲的安排,学习法律;一年以后就改学哲学了,并且成为青年黑格尔派。

费尔巴哈的出现,正如恩格斯说的那样,不是亲身经历,体会不到那种解放的欣喜:

“一夜之间我们都变成了费尔巴哈派”!

然而,“爱”的宗教解决不了社会实际问题。

恩格斯用自己的方法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要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必然性;马克思称之为“天才的论文”。

林木盗窃案使马克思认清了国家与法的实质,莱茵报被查封使他更认清了反动政府的丑恶本质。

恩格斯的文章不仅使马克思找到了同志,而且坚定了斗争的方向。

目的一经确立,紧接着就是达到目的的方法。

高举亚里士德罗批判的旗帜,矛头所向就是不合理的现实以及为其辩护的“国民经济学”。

    在马克思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时候,这门科学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达到了古典经济学的高峰。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最大进步和贡献是提出了劳动价值学说。

它为政治经济学成为科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古典经济学肯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价值源泉,但是他们又认为只有私有财产才是自然的,他们除了私有财产而外从来没有想到过还会有什么别的财产状态,他们研究的经济规律只是私有财产发展的规律即资本主义的规律。

这样,他们在理论上就陷入了不可解决的矛盾之中。

    马克思同恩格斯一样,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视为不言而喻的地方,开始了自己的批判研究。

这种研究引起了政治经济学的革命,“异化劳动”概念就是这一研究的的第一个主要成果。

青年马克思的美学思想(续3)

            ——世界观就是方法论;百说不如一干

    青年马克思在序言中开诚布公的表明:

“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矛头所向就是“不学无术的评论家”——布·鲍威尔。

所凭藉的理论则是“整个实证的批判,从而德国人对国民经济学的实证的批判,全靠费尔巴哈的发现给它打下真正的基础”。

青年马克思满怀欣喜的赞许道:

“只是从费尔巴哈才开始了实证的人道主义的和自然主义的批判。

费尔巴哈越是不喧嚷,他的著作的影响就越扎实,深刻,广泛而持久;费尔巴哈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现象学》和《逻辑学》以后包含着真正理论的革命的唯一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P46)。

最后指明:

“同当代批判的神学家相反,我认为,本著作的最后一章,即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剖析,是完全必要的,因为这样的工作还没有完成——不彻底性是必然的,因为批判的神学家毕竟还是神学家”;“费尔巴哈的关于哲学的本质的发现,究竟在什么程度上仍然——至少为了证明这些发现——使得对哲学辩证法的批判分析成为必要,读者从我的论述本身就可以看清楚。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P48)。

    马克思为什么没有完成这部著作,从序言里可以清楚明了的看到,作为成长的经历,作为蜕变的过程,没有必要保留蜕变的痕迹。

今天把它发表出来,其意义就在于了解青年马克思成长的过程。

然而,幼儿在向成人学话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冒出自己的话来,这是难能可贵的,青年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就是这样的成果;这一成果则是“异化劳动”这一成果的副产品。

青年马克思的美学思想(续4)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

  

      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与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出身德国贵族(男爵)家庭的燕妮·冯·威斯特法伦喜结连理。

1843年秋,年轻的马克思夫妇一同踏上流放的征途,来到巴黎。

在此期间他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法国社会运动及法国历史,并最终导致其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

1844年9月,恩格斯到访巴黎,两人并肩开始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并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马克思写了《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份手稿直到1933年才被发现并发表,被称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七年的光阴,见证了两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七年来,马克思一直在不断的追求燕妮,写了很多爱情诗。

正是马克思苦苦的追求,才换来了燕妮的苦苦的等待。

后来马克思常常骄傲地向女儿讲述当年热恋自己妻子的美好的回忆。

爱情,尤其是忠贞不渝的爱情,更能激发起人的极大热情,甚至为爱而死亦不足惜。

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方的朱密欧与尤丽叶,无不如此。

焕发的青春又是生活的动力,正像苏轼写的那样: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马克思的《巴黎手稿》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写成的,虽然是在流放中,但郭沫若说得好,爱情的力量就是伟大。

青年马克思的美学思想(续5)      ——理想与现实

    满足于现状的人是不会有理想的,正如列宁所说的那样:

母鸡的愿望不过是一把米;雄鹰的愿望是向往着广阔的蓝天展翅高飞。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就说过: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马克思少有大志,燕尔新婚又遭流放,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必然使马克思的的思想受到巨大的触动,产生深刻的变化。

忧思忧愤,奋发图强。

他向往法国的大革命,但受德国的影响只能在头脑里闹革命。

青年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了。

    前提是结论的必要条件,这是逻辑学起码的常识。

而“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但是,它没有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

它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又把这个公式当做规律。

它不理解这些规律,也就是说,它没有指明这些规律是怎样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P89)。

      “我们从当前的事实出发吧: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

”(同前P90)。

“正像在筑堤时要产生土坑一样,在积累财富时也要产生贫穷。

”(魏特林: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受当时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影响,人们把社会现象等同于自然现象,因此,这个结论在当时的社会批判性著作中相当流行。

    青年马克思没有停留在这个在当时相当流行的结论上止步不前,而是指出“这一事实不过表明:

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劳动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劳动的实现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在被国民经济学作为前提的那种状态下,劳动的这种实现表现为工人的失去现实性,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P91)。

马克思援引费尔巴哈理论:

“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他留给自身的就越少。

”(同前)

    于是(按照国民经济学的规律,工人在他的对象中的异化表现在:

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就越野蛮;劳动越是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钝,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

)(同前P92-93)。

由此指出:

“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

”(同前P93)。

    青年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就是这样,基于少年的志向和现实的不予;面对美好的婚姻与流放的生活;缘于国民经济学“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就越畸形”的论述;于是产生了审丑观念,诚如老子所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反之亦然,现实的丑恶必然唤醒爱美之心。

对现实的不满,要么是满腹牢骚,要么是憧憬未来;青年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