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考前检测试题D卷 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9392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考前检测试题D卷 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考前检测试题D卷 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考前检测试题D卷 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考前检测试题D卷 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考前检测试题D卷 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考前检测试题D卷 附答案.docx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考前检测试题D卷 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考前检测试题D卷 附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考前检测试题D卷 附答案.docx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考前检测试题D卷附答案

省(市区)姓名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2021-202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考前检测试题D卷附答案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

180分钟,本卷满分为3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

1、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是()

A.分斋教学

B.自由讲学

C.注重考试

D.藏书读书

2、某团队在进行职业教育调查时,将×职业高中里没上课的老师都召集到一个会议室进行访谈。

这种形式是()

A.结构性访谈

B.非结构性访谈

C.重复性访谈

D.集体访谈

3、涂尔干说:

“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

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是社会复制的工具

C.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化   

D.儿童对成人施加的影响不是教育

4、某家长认为目前学校课业负担过重,担心会影响孩子创造性和批判反思能力的发展,决定在家亲自给孩子上课。

该事例说明学校教育具有()

A.正向显性功能

B.负向显性功能

C.正向隐性功能

D.负向隐性功能

5、将要解决的问题、要分析的资料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运用因果分析和比较、归纳法,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是()

A.因果分析

B.归纳分析

C.比较分析

D.系统分析

6、某幼儿园教师欲对班上每个孩子的“幼儿园一日活动”参与情况(如滑滑梯、玩积木、做手工、看图书等)进行观察研究。

他最适宜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A.事件取样记录法

B.行为核查记录法

C.时间取样记录法

D.轶事描述记录法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在普通高中深入推出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研究生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

B.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化

C.全面普及普通高中教育

D.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8、中国近代早期教会学校中开设儒学经典课程是为了()

A.满足在校士大夫子弟的要求

B.执行中国政府的相关文教政策

C.提高学生对儒家学说的批判能力

D.便于学生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立足

9、PISA测验是一项国际性的测验,并针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

这种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的研究属于()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定性研究

D.定量研究

10、上题中可可妈妈的记录方法是描述记录法中的()

A.日记描述法

B.轶事记录法

C.连续记录法

D.行为核定法

11、在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为了充分利用学校设施提高办学效率,在教案中采用“分团学制”的教育改革实验是()

A.昆西制度

B.葛雷制

C.道尔顿制   

D.文纳特卡制

12、在法国启蒙教育思想的影响下,18世纪后期德国出现了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式、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的新式学校,这类学校被称为()

A.泛爱学校   

B.文科学校   

C.实科学校   

D.国民学校

13、某研究者欲全面了解并研读近五年来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教师教学自主权”的研究成果,应检索()

A.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B.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C.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D.CNKI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

14、1928年5月,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提出整理《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颁行“戊辰学制”,该学制颁定后进过多次局部的曾该和调整,越来越重视()

A.乡村教育

B.普通教育

C.师范教育

D.职业教育

15、17-18世纪英国的公学采用寄宿制,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

这种“公学”的含义是()

A.公立学校

B.公共机构管理的学校

C.由政府或地方使用公共税收开办的学校

D.为培养公职人员而由公众团体资助兴办的学校

16、为研究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教育研究的情况,某研究者以《新华文摘》转载的教育类论文和篇目辑览的论文为研究对象。

这些资料属于()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四次文献

17、当儿童改正了不认真做作业的行为后,家长取消了不准看动画片的禁令。

这种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18、西欧中世纪大学所设学科一般为()

A.文科、法学科、医学科、神学科

B.文科、理科、医学科、神学科

C.文科、理科、法学科、医学科

D.文科、理科、法学科、神学科

19、中国近现代教育政府通令国民学校废止文言文教材,代之以现代语体文是在()

A.清末新政时期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C.北洋政府时期

D.国民政府时期

20、下列关于学术论文的结论与讨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结论就是摘要的重复

B.结论是围绕正文所做的结语

C.结论是对研究成果进行更高层次的精确概括

D.讨论往往用于自然科学的学术论文

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生受教育权的具体内涵是()

A.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

B.学生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分提出申诉的权利

C.学生有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或助学金的权利

D.学生有毕业或结业时获得学位证书,学位证的权利

22、“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这一观点出自()

A.《墨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23、某考试将考生考试的最终结果分为及格与不及格,这种测量属于()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24、在教育文献中,研究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等属于()

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25、为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课程中必须()

A.废止读经课   

B.废止修身课

C.开设公民课   

D.开设法制课

26、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认为,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环境影响   

B.教育作用   

C.内在因素   

D.实践活动

27、学生因“凹透镜”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凸透镜”知识的学习。

这种迁移现象是()

A.纵向迁移   

B.横向迁移   

C.一般迁移   

D.普遍迁移

28、古希腊罗马时代,以培养演说家或雄辩家为目标的学校是()

A.文法学校

B.弦琴学校

C.体操学校

D.修辞学校

29、“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体现了蔡元培主张()

A.教育独立

B.教授治校

C.思想自由

D.文理沟通

30、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古典主义特征主要体现为()

A.推崇绅士教育

B.推崇经院教育

C.推崇文雅教育

D.推崇骑士教育

31、.西周时期贵族家庭的儿童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在其最初阶段更为注重()

A.学习计数和练习写字  

B.训练基本的生活技能

C.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D.养成端正的道德品行

32、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的拥护者,在教学模式上更倾向于选择()

A.程序教学模式

B.掌握教学模式

C.探究教育模式

D.范例教学模式

33、唐代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和崇文馆、弘文馆,属同类性质的学校,其设立体现了当时学校教育的()

A.系统性

B.等级性 

C.制度化

D.专门化

34、20世纪30年代联共(布)中央颁布实施《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确定该时期苏联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实施综合教学大纲

B.恢复班级授课制度

C.建立统一劳动学校制度

D.加强教学与生产劳动的联系

35、有的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努力学习,而面对不喜欢的老师则不愿意努力学习。

此时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是()

A.成就动机

B.认知动机

C.交往动机

D.自我提高动机

36、在现代欧美教育史上,重视通过教育建设“理想社会”、教学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社会一致”精神的教育思潮是()

A.要素主义教育   

B.改造主义教育

C.永恒主义教育   

D.存在主义教育

37、20世纪30年代初期,梁漱溟在山东邹平、菏泽两县设立乡农学校,开展乡村教育试验。

这种乡农学校性质上属于()

A.农业职校

B.农民夜校

C.教育与行政合一机构

D.教育与军事合一机构

38、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39、“朱子读书法”中有“居敬持志”一条,其中“居敬”的确切涵义是()

A.对书中的观点要敬畏

B.保持读书场所安静、肃穆的气氛

C.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

D.读书时保持恭敬的姿态和表情

40、以下道德教育模式中,将“学会选择”作为核心理论的是()

A.价值澄清模式

B.认识发展模式

C.体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41、不是教育了一切人,才可以改造社会,二是改造了社会才可以有好的教育,这一主张出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A.倡导工学主义的知识分子

B.倡导国家主义的知识分子

C.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D.具有平民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42、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刺激——反应联结的特点是()

A.建立快,消退也快   

B.建立快,消退慢

C.建立慢,消退快   

D.建立慢,消退也慢

43、道德认知发展模式采取“道德两难法”和“公正团体法”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其依据是人的道德发展具有()

A.阶段性、顺序性、差异性

B.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

C.顺序性、差异性、不平衡性

D.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

44、下列相关系数值中,表明两个变量相关程度最高的数值是()

A.﹣0.90

B.﹣0.10

C.0

D.50

45、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观点的提出者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孔子私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典籍教授弟子,这就是“六艺”教育。

 

2、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废除对学生的惩罚。

 

3、认知风格就是认知策略。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

1、简述德育、智育、体育的相互联系。

 

2、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者的异同。

 

3、简述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

 

4、简述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

 

5、简述教育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

1、某小学低年级新学期开学不久,班上来了一位插班生。

这两天数学课学习“8加1”的计算,她没有学会。

最后老师对其进行了个别辅导,一遍又一遍地连续重复了多个“8加1”的例题,她似乎回了,但当换成“7加1”、“9加1”等其它计算题时她又开始错了。

老师越讲越生气,不知这学生到底怎么啦?

试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就如何改善这个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给该教师提出一些建议并思考该教利对教学的启示。

 

2、某研究者欲以“谁上职校——职业教育价值观调查研究”为题在某地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调查,旨在了解该地区职业院校学生、家长的教育价值观以及普通高中家长、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分析该地学生不愿意就读职业院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请回答:

(1)该地区有一所职业高中(在校生:

200人)、一所中等职业院校(在校生:

400人)、一所普通高中(在校生:

800人)。

现拟从中抽取140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

为了使样本与总体在结构上保持一致,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应采取何种抽样方法?

如何抽取样本(写出步骤)?

(2)请按问卷指导语的要求,拟出一份问卷指导语。

(3)为进一步了解“谁念职校”的深层次问题,研究者还拟对教师进行访谈,请按访谈调查的要求拟出一份访谈提纲。

(至少包含5个问题)

 

3、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20世纪中期以来,学校教育受到来自多个方面的批评、质疑和挑战,或明或暗地主张“学校消亡”的观点不时出现。

例如:

(1)1971年,伊凡•伊里奇厅发表《非学校化社会》,引起巨大反响。

伊里奇以为,学习原本是个人的一种自主活动,是自律、自助、自我实现的过程。

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不必非得与别人的东西交换才有价值。

他批评学校“把学习从一种活动变成了一种商品。

”把只是证书(文凭)变成了一种财富形式,这不但从根本上剥夺了人独立自主的学习动机和能力,而且通过文凭、学历对人的社会地位进行分层,导致更深刻的社会两极化,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学校的废除已不可避免”。

(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越来越多的美国家长不再让孩子进入学校我上学,而是“在家上学(homeschool)”,主要由父母直接教育孩子。

进入21世纪,全美已经有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在家上学”。

家长不送子女去学校接受教育的理由很复杂,包括:

家长认为学校不能提供他们认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如宗教信仰)。

家长不造成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家长认为教师的教育方式不适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等等。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从教育功能的角度,评析伊里厅的观点。

(2)结合学校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方面的作用,评析“在家上学”现象。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

1、B

2、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访谈调查的类型。

根据访谈者一次访谈对象的多少,可以将访谈分为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

3、A

4、D,解析:

正向功能是有助于;负向功能是阻碍;显性功能是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隐性功能与显性功能相对,指这种结果既非事先筹划,亦未被觉察到。

5、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

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有:

因果分析、归纳分析、比较分析和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把要解决的问题、分析的资料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运用因果分析和比较、归纳法,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系统分析方法来源于系统科学。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

6、C,解析:

本题选C。

时间取样法:

即在特定的时间里(如一节课等),观察所发生的教育现象,对这一时间内发生的行为作较全面的记录,主要记录行为呈现与否,呈现频率及其持续时间。

7、D

8、D,解析:

早期教会学校开设儒学课程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学习儒学的需要,适应中国的国情,并有助于他们立足于中国。

其实质是西方殖民扩张的产物,带有强烈的殖民性,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地位在教育上的表现。

答案选D项。

9、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

对教育研究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

(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

(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3)根据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其中定量研究是指事先建立研究假设,进行严格的研究设计,按照预定程序搜集资料并进行数量化分析,用数字或度量表述研究结果,并对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研究范式,包括调查、测验、实验、结构化观察等方式。

定性研究通常指在自然环境下,运用现场实验,开放式访谈、参与观察和个案调查等方法,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假设和理论,并通过证伪、相关检验等方法对研究结果加以检验的一种研究范式。

本题的测验属于定量研究,因此,答案是D。

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

10、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

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有描述记录、取样记录和行为检核表。

其中描述记录法包括:

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

11、B

12、A

13、D,解析:

本题选D。

教育年鉴是系统汇集一年内重要事件、学科进展与各项统计资料的工具书。

它以记事为主,内容通常包括:

专论或综述,统计资料和附录。

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14、D

15、D

16、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的等级。

教育文献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其中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二次文献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

三次文献一般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和专题研究报告。

D项的四次文献是干扰项。

因此,问题的答案为B。

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

17、B

18、A

19、C

20、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术论文中结论的构成。

结论是围绕正文所作的结语,是对研究成果进行的更高层次的精确概括。

结论的措辞要严谨,逻辑要严密。

讨论往往用于自然科学的学术论文。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

21、A

22、D,解析:

题于的含义是:

“道德有时候是无效的,威势才是有效的。

”只有法家主张法治,轻视德治,选项中只有《韩非子》属于法家。

答案选D项。

23、A

24、D

25、A

26、D

27、B

28、D

29、C

30、C

31、B

32、CABD均属于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33、C

34、B,解析:

《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建议组织对教学大纲进行科学研究,保证在教学大纲中有范围精确的各种系统知识;要求在学校中采取有助于培养主动的、积极的社会主义建设参加者的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纠正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出现的学校教学上的问题。

故本题选B。

35、C,解析:

本题选C。

教师本人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榜样。

36、B

37、C,解析:

梁漱溟在山东邹平、菏泽两县设立乡农学校,其组织原则之一是政教养卫合一\以教统政,即乡农学校是教育机构和行政机构的合一,故本题选C。

38、B

39、C,解析:

“居敬持志”是指读书的关键在于学者的志向及良好的心态。

“敬”是指读书时态度端正,精神专注。

“持志”即有坚定志向,用顽强的毅力坚持下去。

答案选C项。

40、A价值澄清模式重在让学生“选择”价值观。

41、B

42、D

43、D

44、D,解析:

本题选D。

相关系数用来描述两个变量相互之间变化方向及密切程度的数字特征量称为相关系数,一般用r表示。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00到+1.00之间。

45、B

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答题要点:

错误。

(1)孔子主要是以西周的六艺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吸收了有用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创设新学科,虽袭用“六艺”名称,但对所教授的学科都做了调整,充实了内容。

(2)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

(3)《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孔子在创办私学教学过程中,对西周的文化典籍整理之后形成的六种教材。

2、【解析】错误

1.良好师生关系的表现:

(1)社会关系:

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2)人际关系:

尊师爱生,相互配合;(3)教育关系:

教学相长,共享共创;(4)心理关系:

宽容理解。

2.惩罚的含义以及惩罚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手段。

3.良好的师生观不代表就要废除惩罚,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

只是惩罚学生的时候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和身心健康。

但不是说良好师生观中老师不能惩罚学生。

3、参考答案:

错误

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模式,指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在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特有风格。

它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能力与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

个体的认知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分析性与非分析性概念化倾向;对认知域宽窄的选择;对两可与非现实体验的不容忍;复杂认知与简约认知;记忆过程中信息的整合与分化;扫描与聚焦;冒险与保守;解决问题的滞阻与畅通等。

由于个体的认知风格不同,教学中有效的学习指导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

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认知策略是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包括注意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

因此,认知风格不是认知策略。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

1、答案: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形成所期望的的政治立场、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它体现了整个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

智育,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它在个性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体育,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

体力和体质的发展是个性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

德育、智育和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其中三个部分,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

首先,三者不可分割,其次,不能相互代替。

在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时,要避免两种倾向:

一是只注重之间的联系性和相互促进性而忽视其各自的独特性;二是只注重他们的区别和不可代替性而忽视其相互促进的作用,甚至把他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总之,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目的和手段的。

在实践中,共同组成统一的教育过程。

德育对其他各方面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智育为其他各育实施提供认识基础。

体育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处理好它们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2、答案要点:

(1)共同点:

三者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

(2)不同点:

三者对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程度不同。

相关课程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融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课程;广域课程将各科材料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材料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

【评分说明】此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原理第七章课程中有关课程类型的知识点。

3、参考答案:

社会中心课程论也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以布拉梅尔德为代表。

其基本观点包括:

(1)设计课程要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分析来确定教育目标;

(2)要兼顾儿童的年龄特征,以社会现实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

(3)通过对社会各方面问题的综合学习,以达到改造社会、改造传统的目的;

(4)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社会问题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

社会中心课程论的核心观点是:

课程不应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它重视教育与社会、课程与社会的联系,以社会需要来设计课程,有利于为社会需要服务;重视各门学科的综合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片面强调社会需要,忽视制约课程的其他因素;忽视各门学科的系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