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金融需求特征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9200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户金融需求特征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户金融需求特征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户金融需求特征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户金融需求特征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户金融需求特征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户金融需求特征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docx

《农户金融需求特征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户金融需求特征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户金融需求特征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docx

农户金融需求特征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

农户金融需求特征、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

——基于江苏省泗阳县1050户农户的调查

人民银行泗阳县支行

作为农村经济中最基础的经济主体,农户的借贷需求不仅影响农户生产投资和生活消费的规模和结构,也会影响农村金融市场的规模和结构。

研究农户的金融需求特征,对于农村金融支持体系建设乃至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农户资金需求为视角,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法实证分析当前农村融资需求变化及满足程度,探索解决农户金融需求、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路径。

一、样本农户经济特征

基于当前农户家庭类型的多样性和同类型农户分布的集中性以及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关联性,从区域农户信贷需求的差异性出发,我们按照乡镇农村产业结构的类型和经济发展水平,分三个层次进行抽样选取。

我们分别选择城镇化水平较高、乡镇经济较发达的众兴镇、洋河镇,木材加工业特色乡镇临河镇,山羊养殖特色乡镇新袁镇、大棚蔬菜种植特色乡镇城厢镇,果园之乡爱园镇以及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欠发达的南刘集乡、八集乡8个乡镇进行调查。

本次调查方式为抽样调查,从8个乡镇选择较具代表性的2个村组随机发放调查问卷,每个村组平均发放问卷70份,共发放调查问卷1120份,共收回有效农户调查问卷1050份。

为保证调查样本的多样性、均衡性和代表性,我们随机抽选的样本农户覆盖一般农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个体经营户、私营企业主等多种类型。

我们主要从样本农户家庭人口、受教育程度、纯收入、收入来源、经营土地面积等方面考察农户的经济特征。

样本农户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农户家庭结构以两代同堂的中小家庭为主,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调查样本中人口数4-5口人的家庭占57%,3口人(含)以下的小家庭占35%,6口以上的大家庭占8%。

从家庭主要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看,具有小学文化程度占比为2%,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比为68%,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占比为2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为3%。

二是农户家庭经营的土地规模相对较小,大多在5亩以内。

调查样本中农田经营规模在3亩以内的有577户,占55%;有3-5亩的有283户,占27%,在5-10亩的有126户,占12%;10亩以上的64户,占5%。

表明目前大多数农民种植被分配的农田,大规模种植户相对较少。

三是农户家庭收入来源以从事非农产业为主。

调查样本中,2010年底,被调查农户的年收入总额为5583万元,户均收入总额5.05万元;年支出总额3097万元,户均支出总额2.80万元,年纯收入总额为2486万元,户均纯收入为2.25万元。

农户纯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较少,10万元以上也相对较少。

从农户家庭收入来源看,以种田、大规模种植和大规模养殖为主要来源的占11%,打工的占54%、个体经营、私营企业占28%,其他等占7%。

二、农户金融需求的现状分析

(一)农户金融需求的分层性明显

收入与用途:

收入水平是决定居民金融需求广度和深度的基本因素。

从调查情况看,被调查农户户均纯收入为2.25万元,可以划分为中等收入水平,低于此标准的划分为低收入农户,高于此标准的定义为高收入农户。

调查发现,不同收入层次农户借贷用途遵循如下规律: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借款的生活性动机减弱,生产性和商业性动机增强。

调查数据显示,低收入农户借款最主要的三个用途是“建(购)房”、“子女教育”、“农业生产”,其占比分别为33.5%、25.6%和23.3%;中等收入农户借款最主要的三个用途是“农业生产”、“做生意”和“建(购)房”,其占比分别为34.2%、27.2%和25.4%;高收入农户借款最主要的三个用途是“做生意”、“农业生产”和“建(购)房”,其占比分别为44.0%、41.6%和23.5%。

可见,低收入农户在教育和医疗等民生性方面的借款动机强烈,反映出农村教育成本过高和社会保障机制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农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中等收入农户借款用途偏好主要集中于致富型的农业扩大再生产之上。

对于高收入农户而言,对投资经营的借款偏好明显增强,风险承受能力也明显高于中低收入农户。

收入与贷款金额:

调查显示,低收入农户对规模在1—2万元间的借款需求最大,反映出低收入农户资金需求仍处于小额分散、维持基本生活支出和简单再生产阶段;中等收入农户对规模在5万元—10万元间的借款需求最大;高收入农户对规模在10万元以上的借款需求最大,反映出高收入农户资金需求已经处于持续扩大再生产阶段,该阶段农户资金需求规模急剧扩大。

收入与借款期限:

从借款期限来分析,低收入农户的借款期限显著长于中、高收入农户,其1年以上借款占比为60.3%,2年期以上借款占比高达28%;中等收入农户借款期限分布相对均匀,其1年期以上和1年期以内借款占比分别为51.3%和48.7%;高收入农户借款期限分布短期化倾向较为明显,其1年以内的借款占比为57.6%,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借款占比26.4%。

不同收入组别农户的借款期限结构之所以出现上述差异,与农户资金需求缺口大小及其弥补方式密切相关。

低收入农户资金积累能力较差,因而其借款周期相对较长;中等收入农户资金需求周期与其从事的种植、养殖周期高度一致,由于不同种植、养殖活动的周期各异,因而中等收入农户借款期限分布相对均匀;高收入农户资金需求往往表现为其在“做生意”过程中产生的周转性资金需求,由于商业活动的周期相对较短,因而高收入农户借款多为短期性借款。

(二)农户金融需求区域差异性明显

调查显示,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决定了农户金融需求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从不同乡镇的农户借贷发生情况看,洋河镇、众兴镇的农户借贷发生率较高,为49.9%;其次是临河镇、新袁镇,平均为45.6%;南刘集乡最低,为41.6%。

总的来看,经济发达、个体私营经济活跃的乡镇的农户借贷交易较为活跃,而经济欠发达乡镇的农户借贷交易相对抑制。

从不同乡镇农户借贷用途来看,经济发达、种养殖业、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的农户借贷的生产性动机和商业性动机较为强烈;而经济欠发达乡镇农户借贷的消费性动机相对比较强烈。

调查结果显示,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如洋河镇农户借款最主要的三个用途是“农业生产”、“做生意”和“建(购)房”,其占比分别为31.6%、28.9%和27.0%;经济发展处于中游的城厢镇农户借款最主要的三个用途是“农业生产”、“子女教育”和“建(购)房”,其占比分别为35.1%、26.9%和22.7%;经济欠发达的八集乡农户借款最主要的三个用途是“子女教育”、“做生意”和“建(购)房”,其占比分别为30.6%、25.4%和23.7%。

从银行贷款规模看,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如八集乡、南刘集乡农户对规模在1—2万元的小额贷款需求较大,特色种养殖乡镇如城厢、爱园等乡镇农户对规模在3万元—5万元的贷款需求较为强烈,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洋河镇和木材加工业发达的临河镇的农户对规模在10万元以上的大额贷款需求强烈。

(三)农户反映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有所加大。

1、贷款满足程度有所降低。

与往年相比,样本农户反映今年以来银行贷款“全部满足”的农户有536户,占51%;“部分满足”的有410户,占39%,“不能满足”的有105户,占10%。

当问及农户不能全部满足的主要原因时,排在前几位的依次是“贷款额度不足”、“找不到担保人或无抵押资产”、“利率过高”等。

对于今年以来获得贷款难度加大,多数农户表示理解。

75%的农户认为“信贷政策变紧”可以理解,也有20%的农户反映“希望对三农给予政策支持”。

2、农户感觉贷款利率水平偏高。

在农村信贷供给以商业性金融为主的情况下,农户普遍认为正规金融贷款定价水平超过了其正常的承受能力。

调查显示,农户、农村经济组织平均贷款利率分别为10.90%,高于商业银行个人贷款利率4.30个百分点,与一年期基准利率6.31%相比,上浮幅度达86%。

由此可见,当前农村经济主体贷款利率负担较重,增加了农村经济主体融资成本。

调查显示,76.8%的农户所能承受的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20-50%,只有17.2%的农户能够承受的贷款利率水平为基准利率1.0-1.5倍。

3、农户反映银行信贷品种、担保方式需创新。

对农户贷款方式调查显示,农户通过联保或担保的方式获得贷款分别占52%和46%,信用贷款仅占2%,而厂房及机器设备抵押,土地使用权、林权抵押还没有涉及,随着农户在房产、生产设备、农机具等方面资产的增加,农户希望通过这些有形资产抵押而获得融资需求的愿望增强。

调查显示,样本农户中,分别有71%的农户认为农村金融产品较以往“有所增加”和“明显增加”;但仍有29%的农户认为“仍然单一”。

75%的农户希望增加信贷品种,创新担保方式,如宅基地、农地承包经营权、农机具等众多农村产权,建议转化为抵押资产,增加信贷供给。

4、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信贷供给能力有限。

调查发现,农户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组织)接受程度不高。

部分与小额贷款公司有业务接触的农户对利率高反映较为强烈,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利率大多在12%以上,比商业银行高。

截止2011年5月末,泗阳县共成立了1家村镇银行,4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和2家资金互助社,5月末,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贷款余额为3.1亿元。

受政策性因素和受资金规模制约,其业务发展规模较小,支农作用发挥有限。

(四)农户金融资产需求结构失衡

目前,农户的金融资产投资意识较为薄弱。

调查显示49.6%的农户将家庭结余资金的30%用于投资金融资产,20.7%的农户将家庭结余的30%-80%用于投资金融资产,29.7%的农户将家庭结余的80%—100%用于投资金融资产。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户拥有的金融资产仍以低收益、低风险的银行存款为主,股票、基金等高收益、高风险的金融资产占比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93.4%的农户拥有银行存款,22.6%的农户拥有人寿保险,而拥有国债、股票、基金和的农户分别仅为0.8%、2.2%和2.6%。

调查显示,农户安排金融资产的主要动机是预防性和交易性。

87.1%的农户未来安排金融资产时选择银行存款,26.2%的农户选择购买保险,而选择购买国债、基金、股票的农户占比分别为3.2%、5.2%和3.0%。

从收入水平看,高收入农户购买保险、国债、基金、股票的意愿较为强烈,占比分别为34.5%、6.2%、9.9%和7.3%,分别较低收入农户高出14.2、4.0、6.9和5.0个百分点。

从储蓄目的来看,农户存钱主要目的是“子女教育”,“日常开支”和“养老”,三项用途占比分别为42.5%、34.7%和23.8%。

其中,“日常开支”属于交易性动机,“子女教育”和“养老”则属于预防性动机。

另外,农户对农业保险需求较为强烈,49.6%的被调查农户需要农业保险。

三、简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简要结论:

1、农户金融需求呈现多元化、区域性、升级型、不稳定等多重特点。

当前,农户借贷需求具有转型特质,低收入农户的借贷用途以教育、医疗等民生性借款为主,风险承受能力较差;中等收入农户资金需求处于从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转变、由小额借贷向大额借贷转变的阶段;而高收入农户借款用途以商业性经营活动和规模型农业生产为主,资金需求量较大。

2、农村金融发展仍存在不足。

当前农村金融发展存在困境,农村经济主体贷款难、融资成本偏高、信贷产品短缺、服务机构单一,表现在商业银行支农退出,政策性支农薄弱,合作性支农弱化。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有农村金融制度不尽完善,农村经济主体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农业经济发展面临较高风险,农村金融改革不到位,贷款主体缺少有效抵押物以及风险补偿手段等。

(二)政策建议

1、关注农户多元化金融需求,增加和丰富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

一是创新贷款品种和担保方式。

探索扩大信贷抵押、质押范围和方式。

加快林权抵押、动产抵押、农产品抵押等新型担保方式的探索、试点和推广。

泗阳县是农业大县,又是中国杨树之乡,林业资源丰富,开展土地使用权和林权抵押贷款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建议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经验,制定一套土地使用权和林权抵押贷款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选择一个农村信用环境较好的乡镇进行试点,解决部分农民有信贷需求却抵押不足的矛盾,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和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是发展多层次的农业保险。

通过财政补贴保费或管理费、再保险等形式,分散农业风险,满足不同类型的农户对农业生产的保险需求。

进一步提高差异化金融服务水平。

2、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

一是扩大农发行政策性信贷规模。

农发行政策性业务除“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发放粮棉储备贷款、调控贷款”外,还应扩大到其它涉农贷款等政策性业务。

二是成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公司。

农业是易受自然灾害影响,为防止粮棉生产大起大落,要通过农业保险提供支持,有效地提升“三农”融资能力。

三是强化商业银行支农社会的责任。

通过政策引导,使商业银行在县域吸收的资金有畅通渠道用于“三农”经济。

将邮政储蓄银行作用充分发挥,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覆盖县、乡镇,目前应简化手续,完善适合农户需求的支农信贷产品。

3、扩大农村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

一是真正放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

要逐渐允许多种资本在县级以下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真正将村镇银行办成在农村有广泛影响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二是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引导民间金融尽快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竞争主体,为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最有效的金融制度安排。

鼓励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业务创新,积极面向农户开办联保贷款、信用贷款等业务。

对于一些经营情况良好、内控管理水平高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符合条件的,尽快改造为村镇银行,形成有利于其的资金追加机制,增加对农村的信贷供给。

4、建立引导资金回流农村的有效机制。

一要综合运用贴息、差别准备率、支农再贷款及所得税减免等多种手段,加大政策的正向激励和引导作用,使支农金融服务成为一种能盈利、可持续的业务领域。

二要适当扩大利率的浮动幅度,使农户贷款利率可完全覆盖风险和成本,在商业上可持续,进而调动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投入的积极性。

三要通过政策进一步明确县域内各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义务。

在县域内设有吸储机构的金融机构,都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担服务三农的义务。

为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可以通过政策引导,积极在国有商业银行和服务农村的中小金融机构建立分工合作关系,由国有商业银行以参股、提供长期资金等方式支持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担保公司的发展,由其直接面对农户的融资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