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解析版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8161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解析版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武威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

武威一中2018年秋季学期阶段性考试

高三年级化学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

S:

32O:

16Cu:

64N:

14Fe:

56Ba:

137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8分)

1.下表中所列出的物质,属于贴错了包装标签的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的化学式

HNO3(浓)

CCl4

P4

KClO3

危险警告标识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四氯化碳不具有可燃性,故选B。

2.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反应是Fe+CuSO4=FeSO4+Cu,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正确;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溶胶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正确;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上述对青蒿素的提取过程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错误;D.古剑一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元素形成的合金,正确。

考点:

考查化学物质在生活、社会发展的应用的知识。

3.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

A.试管可以做液体或溶液反应的实验,不能做固体反应的实验

B.用蒸发皿小心蒸发碳酸氢钙溶液,最终得到碳酸氢钙晶体

C.做氯气与钠反应的实验时,用玻璃燃烧匙或在普通燃烧匙中铺一层细沙

D.熔融氢氧化钠固体,可用陶瓷坩埚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试管可以做固体反应的实验,如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故A错误;

B、碳酸氢钙在溶液中受热易分解,分解生成碳酸钙,故B错误;

C、进行氯气与钠反应时,为防止金属与氯气反应,所以做实验时,用玻璃燃烧匙或在普通燃烧匙中铺一层细砂,故C正确;

D、因为熔融的氢氧化钠会与陶瓷中的二氧化硅发生反应,所以不可以用陶瓷坩埚盛装,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4.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SO2、SiO2为酸性氧化物,CO是不成盐氧化物。

A错误;B.稀豆浆、硅酸属于胶体;而氯化铁溶液则是溶液,B错误;C.烧碱NaOH是碱,属于电解质;冰醋酸是纯净的醋酸,是酸,属于电解质;而四氯化碳是非电解质。

C错误;D.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氨水为氨气的水溶液,因此都是混合物。

D正确。

答案选D。

考点:

考查物质的分类的知识。

视频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L1.0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常温下,30gSiO2晶体中含有Si﹣O键的数目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VLa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若Fe3+的数目为NA,则Cl﹣的数目大于3N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水溶液中水中也含有氧原子,错误,不选A;B、在二氧化硅中每个硅原子形成4个硅氧键,所以30/60=0.5摩尔,含有0.5*4=2摩尔,错误,不选B;C、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每摩尔氯气反应转移1摩尔电子,所以2.24/22.4=0.1摩尔氯气转移0.1摩尔电子,错误,不选C;D、铁离子水解使铁离子比氯离子少,所以正确,选D。

考点:

阿伏伽德罗常数

【名师点睛】判断阿伏伽德罗常数的问题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

(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

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双原子分子。

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

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

(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

(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

如NO2中存在着NO2与N2O4的平衡;

(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

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

6.在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Fe2+、Na+、Cl﹣、NO3﹣B.Ba2+、Al3+、Cl﹣、NO3﹣

C.K+、Na+、HCO3﹣、Cl﹣D.AlO2﹣、K+、OH﹣、Cl﹣

【答案】B

【解析】

A.无色溶液酸性中Fe2+与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Ba2+、Al3+、Cl-、NO3-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B正确;C.酸性溶液中HCO3-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酸性溶液中AlO2-、OH-均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B。

【点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是:

(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即生成沉淀,气体,水、弱酸、弱碱等难电离物质);

(2)能生成难溶物的离子之间(如:

Ca2+和SO42-;Ag+和SO42-);(3)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H+、NO3-;S2-、ClO-;S2-、Fe3+等);(4)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3+和SCN-),因此掌握离子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

7.冶炼金属一般有下列4种方法:

①焦炭法;②水煤气法(或氢气、或一氧化碳)法;③活泼金属置换法;④电解法。

4种方法在工业上均有应用。

古代有(Ⅰ)火烧孔雀石炼铜;(Ⅱ)湿法炼铜。

现代有(Ⅲ)铝热法炼铬;(Ⅳ)从光卤石中炼镁。

对它们的冶炼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Ⅰ)用①B.(Ⅱ)用②C.(Ⅲ)用③D.(Ⅳ)用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难点是涉及一些化学史的知识。

(1)火烧孔雀石炼铜是用树木煅烧孔雀石,孔雀石分解后产生CuO,树木变成焦炭后还原CuO得到Cu。

Cu2(OH)2CO3

2CuO+H2O+CO2↑,2CuO+C

2Cu+CO2↑符合①。

(2)湿法炼铜是我国西汉时期用铁从铜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铜。

Fe+Cu2+=Fe2++Cu 符合③

(3)铝热法炼铬:

2Al+Cr2O3

2Cr+Al2O3 符合③。

(4)从光卤石中炼镁是先从光卤石中得到MgCl2,再电解熔融MgCl2,得到Mg。

MgCl2

Mg+Cl2↑ 符合④

8.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CO2与SO3的混合气体氧原子数为2NA

B.1mol/LKClO3溶液中含有NA个ClO3﹣

C.标准状况下,11.2LCCl4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D.25℃,1.01×105Pa,88gCO2中所含原子数为6N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每个CO2分子和SO3分子中包含的氧原子数不同,混合气体的比例不确定,所以混合气体氧原子数也不确定,错误;B.1mol/LKClO3溶液的体积未知,不能计算ClO3-的个数,错误;C.标准状况下,CCl4为液态,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来计算,错误;D.25℃,1.01×105Pa是标准状况,根据n=

可知CO2的物质的量n=

=2mol,2molCO2含6mol原子,即原子数为6NA,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

【名师点睛】历年的化学高考试题,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广,灵活性强,高考试题重现率为100%。

这类题其实就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题。

其基本特征为:

1.知识点较多:

每个选项都包含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其中微粒数、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关系考得最多;同时还经常渗透物质反应时电子转移数,化学键数,共用电子对数,分子或离子中所含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溶液中离子数等计算。

2.综合性不强:

这类题尽管渗透的知识多,但知识间的综合较少,只需要较强的计算能力,不需要太强的综合推理能力,只要进行简单的计算就可以解答。

3.条理性较强:

所考查的知识的条理性较强,不管出现什么选项,万变不离其宗,一离不开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二要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

9.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①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②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③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④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⑤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A.①②⑤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①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应左物右码,砝码错放在左盘,会导致药品的质量偏小,则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①选;②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会导致溶质的损失,则浓度偏低,②选;③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对溶液浓度无影响,因为只要定容时正确,至于水是原来就有的还是后来加入的,对浓度无影响,③不选;④定容时,俯视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则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高,④不选;⑤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是正常的,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则导致浓度偏低,⑤选;答案选A。

考点:

考查配制溶液中的误差分析。

10.某同学向含有c(FeCl3)=0.2mol·L-1、c(FeCl2)=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意外地得到了一种黑色分散系,经查阅资料后得知,该分散系中分散质是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分散系可产生丁达尔现象

B.加入NaOH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2++2Fe3++8OH-===Fe3O4+4H2O

C.若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质微粒带正电

D.可用过滤的方法将分散剂与分散质分离开

【答案】D

【解析】

【分析】

A.该分散系属于胶体;B.依据题意向含有c(FeCl3)=0.2mol•L-1、c(FeCl2)=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可知该黑色固体为四氧化三铁,据此写出方程式;C.胶体不带电;D.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nm,介于1nm-100nm,属于胶体,胶体能通过滤纸。

【详解】A、由分散质粒子直径知得到的是胶体分散系,分散质也可透过滤纸,选项A正确;B、因分散系为黑色,Fe2+、Fe3+均可与OH-反应,可推测离子方程式为Fe2++2Fe3++8OH-=Fe3O4+4H2O,选项B正确;C、因阴极带负电,带正电的微粒移向阴极,则说明该分散质微粒带正电,选项C正确;D、胶体、溶液都可以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选项D错误;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铁的化合物的性质、胶体的性质,准确把握题意,明确胶体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1.欲配制250mL0.5mol·L-1的NaOH溶液,在下列仪器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量筒②250mL容量瓶③托盘天平和砝码④500mL容量瓶⑤烧杯⑥玻璃棒⑦漏斗⑧药匙⑨胶头滴管⑩250mL的烧瓶

A.③⑤⑧⑥②⑨B.②③⑦⑤⑥C.②⑤⑦⑥①D.④③⑦⑤⑥

【答案】A

【解析】

溶液配制的顺序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装瓶,且配制溶液体积为250ml;故分别使用的仪器为药匙取NaOH固体,放在小烧杯中用天平称量,加入适量水,然后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后将溶液转移到250mL的容量瓶中并洗涤烧杯,将洗涤液倒入容量瓶中,最后用胶头滴管定容。

故答案为⑧⑤③⑥②⑨,选A。

1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与铝反应产生大题氢气的溶液:

NH4+、Na+、CO32﹣、NO3﹣

B.能使硫氰化钾溶液显红色的溶液:

K+、SO42﹣、S2﹣、SO32﹣

C.常温下pH值为13的溶液中:

K+、HCO3﹣、Na+、Cl﹣

D.在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

Na+、Cu2+、Br﹣、SO42﹣

【答案】D

【解析】

【分析】

A.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B.能使硫氰化钾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存在铁离子,铁离子能够氧化硫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离子;

C.pH值为13的溶液为碱性溶液,碳酸氢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D.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离子反应。

【详解】A.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NH4+与氢氧根离子反应,CO32﹣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能使硫氰化钾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存在铁离子,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够氧化S2﹣、S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pH=13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HCO3﹣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为酸性溶液,Na+、Cu2+、Br﹣、SO42﹣之间不发生反应,都不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13.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R·n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M.25℃时,ag该晶体能够溶于bg水中形成VmL溶液,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100a(M-18n)/(a+b)%

B.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000a/(MV)mol·L﹣1

C.该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m(水):

m(溶质)=(18na/M+b):

(a﹣18na/M)

D.该溶液的密度为ρ=1000(a+b)/Vg·L﹣1

【答案】A

【解析】

【分析】

A.根据化学式计算R的质量,溶液总质量为(a+b)g,根据w(溶质)=m(溶质)/m(溶液)×100%计算该溶液质量分数;

B.根据n=m/M计算R•nH2O的物质的量,而n(R)=n(R•nH2O),根据c=n/V计算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根据化学式计算结晶水的质量,溶质R的质量为(a﹣结晶水质量)g,溶液中溶剂质量为(结晶水质量+b)g;

D.根据c=n/V计算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ρ=m/V计算溶液密度,或利用c=1000×ρω/M进行公式变形计算。

【详解】A.R的质量为(M-18n)/M×ag,溶液总质量为(a+b)g,可知该溶液质量分数为[(M-18n)/M×a]/(a+b)×100%=100a(M-18n)/M(a+b)%,故A错误;

B.n(R)=n(R•nH2O)=a/Mmol,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a/M)/V×10-3=1000a/(MV)mol·L﹣1,故B正确;

C.R•nH2O中结晶水的质量为18na/Mg,故R的质量为(a﹣18na/M)g,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18na/M+b)g,则溶液中m(水):

m(溶质)=(18na/M+b):

(a﹣18na/M),故C正确;

D.溶液总质量为(a+b)g,根据ρ=m/V可知,溶液密度为(a+b)/V=(a+b)/Vg/mL=1000(a+b)/Vg·L﹣1,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A。

【点睛】本题考查溶液浓度计算,涉及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属于字母型计算,为易错题目,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解题时,利用好公式:

c=n/V,ρ=m/V,ω=m(溶质)/m(溶液),注意溶液体积单位的变化,否则计算结果相差1000倍。

14.ClO2是一种杀菌消毒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中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

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lO2是还原产物

B.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C.1molKClO3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mol

D.生成5.6LCO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5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O均为-2价)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C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4价,以此来解答。

【详解】A.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所以氯酸钾对应的产物ClO2是还原产物,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H2C2O4中的+3价升高到+4价,被氧化,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1molKClO3参加反应有1×(5-4)=1mol电子转移,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气体存在状况没有明确,无法由体积求物质的量,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D。

15.离子方程式2Ca2++3HCO3–+3OH–==2CaCO3↓+CO32–+3H2O可以表示

A.NH4H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B.Mg(HCO3)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Ca(HCO3)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D.Ca(HCO3)2与NaOH溶液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NH4H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HCO3-+Ca2++2OH-=CaCO3↓+NH3∙H2O+H2O;A错误;

B.Mg(HCO3)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g2++2HCO3-+Ca2++4OH-=Mg(OH)2↓+CaCO3↓+2H2O+CO32-,B错误;

C.Ca(HCO3)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2++HCO3–+OH–==CaCO3↓+H2O,C错误;

D.Ca(HCO3)2与NaOH溶液按照2:

3混合时,可以发生反应:

2Ca2++3HCO3–+3OH–==2CaCO3↓+CO32–+3H2O,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16.某无色溶液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

H+、NH4+、Fe3+、Ba2+、Al3+、CO32–、Cl–、OH–、NO3–。

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H2,则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最多有

A.3种B.4种C.5种D.6种

【答案】C

【解析】

含有Fe3+离子的溶液呈黄色,所以一定不含Fe3+;H+与CO32–、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NH4+、Al3+、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a2+、Al3+与CO32–反应不能大量共存;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H2,说明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酸性,若为酸性,则含有大量H+,所以不含CO32–、OH–,由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加入铝粉,放出H2不含NO3–,溶液中还可能有NH4+、Ca2+、Ba2+、Al3+、Cl–,最多有6种;若为碱性,则含有大量OH-,所以不含NH4+、Al3+,溶液中最多还可能有Ca2+、Ba2+、Cl–、NO3–,共有5种;故D正确。

视频

17.检验用硫酸亚铁制得的硫酸铁中是否含有硫酸亚铁,可选用的试剂是()

A.NaOHB.KMnO4C.KSCND.苯酚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加入氢氧化钠,因含有铁离子,可生成红褐色沉淀,不能检验是否含有亚铁离子,故A错误;B.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可与高锰酸钾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鉴别,故B正确;C.亚铁离子与KSCN不反应,不能鉴别,只能鉴别铁离子,故C错误;D.亚铁离子与苯酚不反应,不能鉴别,只能鉴别铁离子,故D错误;故选B。

考点:

考查了物质的检验的相关知识。

视频

18.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molNa2O2与足量CO2反应转移的电子为1mol

B.将10gH2和CO的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将生成物(H2O、CO2)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充分反应,固体增重为10g

C.将Na2O2投入FeSO4溶液中生成红褐色沉淀

D.将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O2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除气体后剩余固体为Na2CO3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1molNa2O2与足量CO2反应转移的电子为1mol,A正确;氢气和CO燃烧生成水和CO2,生成的水和CO2又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所以固体增加的质量就是氢气和CO的质量,B正确;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把硫酸亚铁氧化生成硫酸铁,进而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C正确;NaHCO3与Na2O2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加热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CO2↑+H2O,所产生的气体CO2、H2O分别与Na2O2的反应,方程式是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

由于NaHCO3和Na2O2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含有后生成物恰好是碳酸钠后氢氧化钠,D不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过氧化钠的性质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高。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该题的难点是选项D,注意在过氧化钠不足的情况下,明确与水和CO2反应的先后顺序。

19.氢化亚铜(CuH)是一难溶物质,用CuSO4溶液和另一种“反应物”在40~50℃时反应可生成它。

CuH不稳定,易分解;CuH在氯气中能燃烧,跟盐酸反应能产生气体。

下列有关推断中错误的是(  )。

A.这里的“另一种反应物”具有还原性

B.CuH可作氧化剂、还原剂

C.CuH+Cl2===CuCl+HCl(燃烧)

D.CuH+HCl===CuCl+H2↑(常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Cu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为+1价,在反应中CuSO4作氧化剂,则“另一种反应物”在反应中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A项正确;B、CuH中Cu元素为+1价,既能升高又能降低,所以CuH既可做氧化剂也可做还原剂,B项正确;C、CuH在氯气中能燃烧,Cu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发生2CuH+3Cl2═2CuCl2+2HCl↑,C项错误;D、CuH跟盐酸反应能产生气体,气体为氢气,该反应中只有H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反应为CuH+HCl═CuCl+H2↑,D项正确;答案选C。

考点:

考查氢化亚铜的相关性质

20.常温下,将一定量的钠铝合金置于水中,合金全部溶解,得到20mL的溶液含NaOH1mol/L,然后滴加1mol/L的盐酸,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消耗盐酸的体积关系如

A.原合金质量为0.92gB.图中V2的值为60

C.图中m的值为1.56D.产生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