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点的轨迹问题教师版.docx
《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点的轨迹问题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点的轨迹问题教师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点的轨迹问题教师版
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点的
轨迹问题复习题
有关动点的轨迹问题是解析几何中的一类重要的问题,求动点的轨迹和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求解时要先画出相应的草图进行分析,再选择好相应的解题策略和具体方法.
探求曲线轨迹的基本方法:
直接法(轨迹法)、定义法、相关点法(代入法)、参数法、代入法、待定系数法、点差法。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题设条件,确定动点所满足的等量关系,结合圆锥曲线的定义确定曲线的类型。
教学难点:
理解轨迹的完备性与纯粹性,并能准确地运用。
(完备性是指符合条件的点都要在轨迹上,不能遗漏;纯粹性是指轨迹上的所有点都符合条件,没有“假冒”。
)
思考并回答:
(1)已知且,则点P的轨迹是圆
(2)已知ABC的一边BC的长为6,周长为16,则顶点A的轨迹是什么?
(椭圆,除去与BC边共线的两个顶点。
)
(3)若则点M的轨迹是双曲线右支
(4)过点(2,3)且与y轴相切的圆的圆心的轨迹是什么?
(抛物线)
(5)(2003·北京春)在同一坐标系中,方程与 的曲线大致是()
解析:
将方程与转化为标准方程:
.因为,因此,所以有:
椭圆的焦点在y轴,抛物线的开口向左,得D选项.
答案:
D
(6)已知圆C:
及圆内一点P(3,0),求过点P且与已知圆内切的圆的圆心M的轨迹方程。
分析:
(1)圆C的半径与圆心坐标可定。
(2)两圆内切可得:
外圆半径=内圆半径+连心距。
(3)动点M满足的等量关系:
|MC|+|MP|=10>|PC|
(4)由定义可确定动点M的轨迹为以P、C为焦点的椭圆。
(7)已知动圆与圆和圆C2:
都外切,求动圆圆心P的轨迹方程。
分析:
(1)从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圆C1、C2的圆心与半径。
(2)两圆外切可得:
两圆半径和=圆心距
(3)动圆半径r,依题意有
r1+r=|PC1|,
r2+r=|PC2|
两式相减得:
|PC1|--|PC2|=r1-r2<|C1C2|
(4)由双曲线定义得:
点P的轨迹是C1、C2以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
(5)再根据题设条件求出参数a、b即可。
1直接法
如果动点运动的条件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这些条件简单明确,不需要特殊的技巧,易于表述成含x,y的等式,就得到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之为直接法;
常见的等量关系:
已知条件及一些基本公式如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直线的斜率公式、几何量中的等量关系等,直接列出动点满足的等量关系式,从而求得轨迹方程。
例1动点P(x,y)到两定点A(-3,0)和B(3,0)的距离的比等于2(即),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解:
∵|PA|=
代入得
化简得,轨迹是以(5,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
例2动点P到一高为h的等边△ABC两顶点A、B的距离的平方和等于它到顶点C的距离平方,求点P的轨迹?
解以C为原点,AB上的高线CD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动点P(x,y),则A(),B()列出等式
化简得
评析:
1、用直接法求动点轨迹一般有建系,设点,列式,化简,证明五个步骤,最后的证明
可以省略,但要注意“挖”与“补”。
2、求轨迹方程一般只要求出方程即可,求轨迹却不仅要求出方程而且要说明轨迹是什么。
2定义法
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中研究曲线和方程的典型问题,当动点符合圆锥曲线定义时,可直接写出其轨迹方程。
这种方法要求题设中有定点与定直线及两定点距离之和或差为定值的条件,或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分析得出这些条件.
例3、已知ΔABC中,A,B,C所对应的边为a,b,c,且a>c>b,a,c,b成等差数列,|AB|=2,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
【解析】|BC|+|CA|=4>2,由椭圆的定义可知,点C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的椭圆,其长轴为4,焦距为2,短轴长为2,∴椭圆方程为,
又a>b,∴点C在y轴左侧,必有x<0,而C点在x轴上时不能构成三角形,故x≠─2,
因此点C的轨迹方程是:
(─2评析:
定义法的关键是条件的转化——转化成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条件。
3相关点代入法
若轨迹点P(x,y)依赖于某一已知曲线上的动点Q(x0,y0),则可先列出关于x、y,x0、y0的方程组,利用x、y表示出x0、y0,把x0、y0代入已知曲线方程便得动点P的轨迹方程。
例4已知P是以F1、F2为焦点的双曲线上的动点,求ΔF1F2P的重心G的轨迹方程。
解设重心G(x,y),点P(x0,y0),因为F1(-4,0),F2(4,0)
则有,,故代入
得所求轨迹方程 (y≠0)
评析:
一般地:
定比分点问题,对称问题或能转化为这两类的轨迹问题,都可用相关点法。
练习1:
如图所示,已知P(4,0)是圆x2+y2=36内的一点,A、B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APB=90°,求矩形APBQ的顶点Q的轨迹方程.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相关点代入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
利用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线段AB中点的轨迹方程.
错解分析:
欲求Q的轨迹方程,应先求R的轨迹方程,若学生思考不深刻,发现不了问题的实质,很难解决此题.
技巧与方法:
对某些较复杂的探求轨迹方程的问题,可先确定一个较易于求得的点的轨迹方程,再以此点作为主动点,所求的轨迹上的点为相关点,求得轨迹方程.
解:
设AB的中点为R,坐标为(x,y),则在Rt△ABP中,|AR|=|PR|.
又因为R是弦AB的中点,依垂径定理:
在Rt△OAR中,|AR|2=|AO|2-|OR|2=36-(x2+y2)
又|AR|=|PR|=
所以有(x-4)2+y2=36-(x2+y2),即x2+y2-4x-10=0
因此点R在一个圆上,而当R在此圆上运动时,Q点即在所求的轨迹上运动.
设Q(x,y),R(x1,y1),因为R是PQ的中点,所以x1=,
代入方程x2+y2-4x-10=0,得
-10=0
整理得:
x2+y2=56,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
4点差法
圆锥曲线中与弦的中点有关的问题可用点差法,其基本方法是把弦的两端点A(x1,y1),B(x2,y2)的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然而相减,利用平方差公式可得x1+x2,y1+y2,x1-x2,y1-y2等关系式,由于弦AB的中点P(x,y)的坐标满足2x=x1+x2,2y=y1+y2且直线AB的斜率为,由此可求得弦AB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例5、过椭圆内一点引一条弦,使弦被点平分,求这条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
设直线与椭圆的交点为、
为的中点
又、两点在椭圆上,则,
两式相减得
于是
即,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即。
例6、已知双曲线,经过点能否作一条直线,使与双曲线交于、,且点是线段的中点。
若存在这样的直线,求出它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策略:
这是一道探索性习题,一般方法是假设存在这样的直线 ,然后验证它是否满足题设的条件。
本题属于中点弦问题,应考虑点差法或韦达定理。
解:
设存在被点平分的弦,且、
则,
,
两式相减,得
故直线
由 消去,得
这说明直线与双曲线不相交,故被点平分的弦不存在,即不存在这样的直线。
评述:
本题如果忽视对判别式的考察,将得出错误的结果,请务必小心。
由此题可看到中点弦问题中判断点的位置非常重要。
(1)若中点在圆锥曲线内,则被点平分的弦一般存在;
(2)若中点在圆锥曲线外,则被点平分的弦可能不存在。
例7、已知椭圆,求它的斜率为3的弦中点的轨迹方程。
解:
设弦端点、,弦的中点,则
,
又,
两式相减得
即,即
,即
由,得
点在椭圆内
它的斜率为3的弦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例8、已知椭圆,试确定的取值范围,使得对于直线,椭圆上总有不同的两点关于该直线对称。
解:
设,为椭圆上关于直线的对称两点,为弦的中点,则,
两式相减得,
即
,,
这就是弦中点轨迹方程。
它与直线的交点必须在椭圆内
联立,得 则必须满足,
即,解得
注意:
(1)双曲线与抛物线的中点弦的存在性问题;
(2)弦中点的轨迹应在曲线内。
利用点差法求解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方法简捷明快,结构精巧,很好地体现了数学美,而且应用特征明显,是训练思维、熏陶数学情感的一个很好的材料,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兴趣。
5参数法
求轨迹方程有时很难直接找到动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则可借助中间变量(参数),使x,y之间建立起联系,然而再从所求式子中消去参数,得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常用的参数:
有点参数,角(θ)参数,斜率(k)参数,定比(λ)参数,用此法要注意参数的实际意义.
例9、已知椭圆,求它的斜率为3的弦中点的轨迹方程。
例10如图,设点A和B为抛物线y2=4px(p>0)上原点O以外的两个动点,
且OA⊥OB,过O作OM⊥AB于M,求点M的轨迹方程.
解1(常规设参)设M(x,y),A(x1,y1), B(x2,y2),则
(※)
由A,MB共线得则
把(※)代入上式得化简得M的轨迹方程为x2+y2-4px=0(x≠0)
解2(变换方向)设OA的方程为y=kx(k≠0)则OB的方程为
由 得A(), 由 得 B(2pk2,-2pk)
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①
因为OM⊥AB,所以直线OM的方程为②
①×②即得M的轨迹方程:
x2+y2-2px=0(x≠0)
解3(转换观点)视点M为定点,令M(x0,y0),由OM⊥AB可得直线AB的方程为,与抛物线y2=4px联立消去y得,设A(x1,y1),B(x2,y2)则
又因为OA⊥OB所以故=即所以M点的轨迹方程为
6交轨法
求两动曲线交点轨迹时,可由方程直接消去参数,例如求两动直线的交点时常用此法,也可以引入参数来建立这些动曲线的联系,然而消去参数得到轨迹方程。
可以说是参数法的一种变种。
例11设,则不论取何值,直线与直线的交点一定在()
A、一个圆上B、椭圆上C、双曲线上D、抛物线上
例12已知MN是椭圆中垂直于长轴的动弦,A、B是椭圆长轴的两个端点,求直线MA和NB的交点P的轨迹方程。
解1:
(利用点的坐标作参数)
令M(x1,y1),则N(x1,-y1)
而A(-a,0),B(a,0).设AM与NB的交点为P(x,y)
因为A,M,P共线.所以
因为N,B,P共线.所以
两式相乘得①,而即代入①
得, 即交点P的轨迹方程为
7韦达定理法
有些轨迹问题,其变量或不确定的因素较多,直接探求显得困难,但是,根据题设构造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利用韦达定理来探究,则往往能消除一些参变量,迅速求得轨迹方程.
例13过抛物线y=x2的顶点O,任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OA,OB,若分别以OA,OB为直径作圆,求两圆的另一交点C的轨迹方程.
解:
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则由OA⊥OB得t1t2=-1
因为以OA为直径的圆方程为 ①
同理以OB为直径的圆方程为 ②
而点C(x,y)满足①②,由①②知t1,t2是关于t的二次方程yt2+xt-x2-y2=0的两根,根据t1t2=-1及韦达定理得,即有x2+y2-y=0(y≠0)
这就是C点的轨迹方程.
巩固训练
1.(2008北京理)若点到直线的距离比它到点的距离小1,则点的轨迹为(D)
A.圆B.椭圆C.双曲线D.抛物线
2.(2008山东理)设椭圆C1的离心率为,焦点在x轴上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