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产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7898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8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果蔬产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果蔬产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果蔬产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果蔬产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果蔬产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果蔬产业.docx

《果蔬产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果蔬产业.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果蔬产业.docx

果蔬产业

目录

面对加入WTO 我国果蔬产业如何由大变强1

中国果蔬产业的国际比较与发展4

果蔬产业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7

中国绿色食品与果蔬产业的发展8

我国的果蔬产业如何强大9

果蔬产业的三大课题11

汕头市发展果蔬产业化的探讨13

借加州经验做强广东果蔬产业18

台州市路桥区果蔬产业发展规划24

果蔬产业发展基础分析24

果蔬产业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29

果蔬产业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31

果蔬产业功能定位与总体布局33

浅谈果蔬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43

国家加大力度促进果蔬产业的发展45

霍城果蔬产业变成“摇钱树”47

果蔬产业富了山东48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大力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中国果蔬产业49

发展果蔬产业繁荣城郊经济54

提高蔬菜科技水平促进果蔬产业化发展54

中国果蔬保鲜产业前景看好55

关于我国果蔬气调保鲜产业发展的思考56

关于果蔬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与建议案59

让果蔬产业跟着标准走62

面对加入WTO 我国果蔬产业如何由大变强

薛冬 王庆云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果蔬产业迅速发展。

在我国种植业中,蔬菜、水果已成为继粮食之后的第二和第三大产业。

果蔬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劳动力多,生产成本低,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少数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产业。

据专家介绍,中国主要果蔬价格都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如苹果低41%、鸭梨低79%、柑桔低47%,蔬菜价格约为国际市场的1/5-1/8,因此,入世后果蔬产业有着显著的竞争优势。

面对入世良机,如何使我国由果蔬生产大国转变为果蔬强国,中国工程院、福建省及厦门市等近日举办了规模宏大的国际果蔬产业博览会及果蔬产业技术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院士作大会主题演讲,他和我国果蔬领域专家均认为,依靠科技进步,是壮大我国果蔬产业的必由之路。

成就:

我国果蔬产量双双跃居世界第一

据宋健院士介绍,中国已成为世界水果(1993年)蔬菜(1997年)的第一生产大国。

近10年来,中国果蔬种植面积和产量快速增长。

到2000年,水果面积达867万公顷,占世界面积的18%;产量6237万吨,占世界产量的13%。

苹果和梨的产量连续8年居世界首位,柑桔产量位居世界第三(在巴西和美国之后),荔枝产量占世界的70%。

蔬菜面积达1467万公顷,占世界面积的35%,占世界产量的66%,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蔬菜人均占有量达253公斤(1998年数字,此后更高),远远高于世界各国。

比世界人均占有量第二位的意大利高110公斤,比美国则高140公斤。

在不断提高果蔬产品产量的情况下,质量和品种结构也在逐步优化。

10多年来,中国蔬菜推广了1100多个新品种,引进了一大批名特稀优品种,主要栽培品种实现了2-3次更新,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

苹果、梨、柑桔等大宗水果的品种改良加快,红富士苹果已占苹果总产量的一半,水晶梨已成为主栽品种,特早熟和早熟温州蜜柑、脐橙、柚类等受市场欢迎的新品种大面积推广,荔枝、龙眼、芒果等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在扩大。

中国果蔬加工业也已初步形成了果蔬贮运保鲜综合技术体系,果蔬综合加工能力不断提高,产品加工体系初具规模。

差距:

果蔬品质质量明显低于国际水平

宋健院士指出,中国果蔬产业虽取得巨大成就,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诸多方面仍有相当差距。

产品档次低,加工品占总产量的比重小且质量差,专用化、规格化、标准化生产刚刚起步。

果蔬外观形状如大小、色泽、整齐度等以及内在品质如糖度、矿物质、维生素、风味物质等营养成分含量,与发达国家也有较大差距。

水果的优质率仅占1/3,50%的产品是大路货,还有近15%不合格。

不少品种不适合加工,出汁率低,品味不佳,总产量中仅有5%能参与国际竞争。

我国水果以鲜食为主,加工量约为总产量的I0%,而发达国家为40%—70%;加工产值与采收自然产值相比仅为0.45:

1,美国和日本分别为3.7:

1和2.2:

1。

水果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初级产品多,高档产品少;蔬菜也以鲜销为主,加工量占总产量不到5%,且速食及半成品品种较少。

果蔬加工成套设备少,关键设备性能差、自动化程度低,高精度、快捷的检验设备缺乏。

因储运设备落后,每年有20%—30%以上的贮运损失。

发达国家控制在5%左右。

多数果蔬加工企业生产工艺缺乏规范和检测标准,产品的技术指标多为人工控制,产品质量不稳定。

果蔬加工企业规模和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现有饮料企业3100多家,总产量1000万吨,年人均劳动生产率为500公斤,年产超过10万吨的有19家,超过20万吨的有6家,总产量还不如美国“两乐”一个公司的产量。

果蔬产业中品种改良、模式化栽培、病虫害防治、产后加工等技术,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特别是产后贮藏、保鲜、深加工等方面技术差距更大,成为制约中国果蔬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机遇:

果蔬产业将走上科学化国际化道路

宋健院士分析指出,我国近年非常重视果蔬等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政府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研究与开发给予了更多的投入,并首次将农产品加工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在未来的国家科技计划中,农产品加工仍是政府支持的重点领域之一。

随着生物、信息等技术广泛应用于果蔬加工领域,将不断提高加工水平,为果蔬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宋健说,我国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加速果蔬产业的发展,这也是落实科技兴农方针的重要内容。

宋健认为,中国加入WTO后,通过向发达国家学习和自身的艰苦努力,果蔬产业一定能够形成规模化,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道路。

中国巨大的果蔬产销市场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地方。

为了抓住入世后的机遇,他提出目前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要加快果蔬新品种选育,调整品种结构。

采取常规育种和生物工程育种紧密结合,尽快改变果蔬没有加工专用品种的落后状况,既重视鲜食品种的改良和发展,又重视加工专用品种的引进与推广,开发和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保证鲜食和加工品种合理布局的形成,是果蔬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要培育果蔬加工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建立科工贸一体化的现代果蔬产业,创中国名牌果蔬产品。

改变果蔬生产大国而贮藏、加工落后国的局面,逐步向加工强国迈进。

要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武装果蔬加工业。

我们要发动国内的研究与开发力量,提高果蔬加工设备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

按照国际质量标准和要求来规范果蔬加工产业,积极加入世贸体系。

在“原料—加工—流通”各个环节中建立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用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果蔬加工业的工艺水平。

这是推动中国果蔬产业扎实发展的基础和手段。

中国果蔬产业的国际比较与发展

2002-11-229:

13

[关键词]果蔬产业比较发展

中华商务网讯:

一、中国果蔬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生产经营方式落后

一是果蔬生产方式比较落后,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不高。

就全国范围来看,

中国现有果园中低产面积占新区栽培面积的60%以上,果树平均单产为每公顷6.2

吨,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果园管理粗放,许多果园分

布在山区和瘠薄地,农民普遍缺乏先进的管理技术,对果园投入不足,影响了果园

的产量和质量。

二是果蔬的生产经营过于分散,大部分果蔬产品处于户产户卖、地

产地销的现状,大规模的产供销一体化组织较少,难以有效参与国际竞争。

2.产品质量较差

中国水果一般表现为果实外观整齐度差,果面缺陷多,着色不好;果实风味

淡;农药残留量超标等。

优质果率仅占水果总产量的30%左右,其中高档果率不足

5%。

而美国、新西兰、日本等国的优质果率达到70%,可供出口的高档果率在50

%左右。

中国虽是苹果生产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而中国苹果年出口量仅占生

产总量的1%。

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是苹果质量差,大小不均,含糖量低,虫果率

高,采后保值能力差,果实农药残留超标。

1996年,中国苹果每吨平均售价仅为4

19.1美元,而同年荷兰苹果为803.1美元,意大利为691.8美元,美国为665.8美元

3.果蔬加工等产后环节滞后

中国果蔬业由于多年来只重视产中,不重视产后环节的发展,致使加工、贮

藏、保鲜等产后环节严重滞后,难以有效促进果蔬业的发展。

发达国家果蔬产后损

失很低,水果和蔬菜的损失率控制在1.7%-5%,而我国蔬菜产后损失一般为25%

-30%,水果产后损失一般为20%-25%。

国外水果贮藏保鲜量占水果总产量的60%

以上,是中国的5—6倍。

据统计,1995年,中国果品贮藏量为600万吨,只占水果

总量的19%,其中冷藏库和气调库的贮藏量仅70万吨,仅占水果总量的7%。

发达

国家采用气调库贮藏鲜苹果占鲜果总产量的25%-30%,而我国只占0.2,相差150

倍。

果品采后的商品化处理是提高果品上市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达国家已普遍采用了水果采摘后预冷、贮藏、洗果、涂蜡、分级和冷链运输等规范

配套的处理方式,产后商品化处理几乎达到100%,大部分水果从采摘到上市销售

的时间不超过30天,而中国包括简易的手工分级在内的商品化处理量还不到总产量

的1%。

世界发达国家果品加工总量已达到产量的35%,中国还不足10%。

中国人

均占有果汁仅为0.1升,而发达国家则在40升以上,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也达10升

目前发达国家蔬菜深加工占蔬菜总产量的60%,而中国仅为10%。

二、增强果蔬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对策

1.建立果蔬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高果蔬产品质量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果蔬产品虽在价格上具有优势,但产品质量差,竞争

实力弱,这与中国缺乏科学统一的农产品生产和质量标准体系有很大关系。

所谓农

业标准化,就是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以市场为导向,具有规范的工艺流程和衡量

标准。

美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从产前的生产资料供

应,到产中的几乎每个环节和技术服务,再到产后的农产品分级、加工、包装、储

运等各个环节,都制定有标准系列,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格规范执行。

我国许多

农产品标准都和国际有较大的差距。

加拿大油菜芥酸含量在1%到2%之间,而199

9年我国总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的油菜籽芥酸含量达40%,这个标准高出国际

标准4倍。

据国家农业部信息中心调查,近两年来,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农产品的品质、

卫生、安全等技术要求越来越严格,绿色贸易壁垒越来越高。

中国出口的一些农副

产品由于农药、重金属含量等技术指标超过外方的限量标准,被拒收、扣留、退货

、索赔和终止合同的现象屡有发生,部分传统大众出口创汇产品被迫退出国际市场

,农产品标准化问题已经到了非认真对待不可的地步。

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工作,首

先要强化政府、涉农企业和农户的农产品标准意识,加大对农产品标准的宣传、贯

彻力度。

其次要迅速建立重要农产品的安全标准体系和监督检查体系,要把农产品

标准化渗透到农业产业化的全过程,从种苗及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抓起,逐步在产品

加工、质量安全、储藏保鲜和批发销售环节实施标准化管理,从而形成从种前到市

场彼此相互衔接呼应的完整标准体系。

2.加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果蔬的生产经营至少存在两大缺陷:

一是农户经营规

模过于细小,全国平均每个果蔬农户栽种面积不足0.2公顷,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

有效发挥市场效益;二是农户经营行为过于分散。

当今果蔬产业竞争能力较强的国

家不仅农户经营规模大,而且农户经营行为的组织化程度高。

在这些国家,农户一

般都参加了农民自己组织的合作经济组织或者果蔬协会。

国外的果蔬协会不仅在贸

易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通过计算机网络,有效调整果蔬的上市时间,确保产量均

匀分布在各个时期。

在巴西,三大柑橘加工协会控制着国际市场70%的柑橘销量。

市场经济不是放任经济,市场竞争要求各个市场主体都必须具备较高的组织化程度

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与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高低呈高度正相关关系。

因此,

面对中国加入wto后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局面,中国农民必须有效地组织起

来,致力克服或者缓解经营规模狭小所产生的种种不利影响,增强中国果蔬产品的

整体竞争能力。

3.培育龙头企业,兴建加工、贮运一体化企业

世界发达国家都将果品加工、贮运业作为果品主导产业来大力发展。

而中国

长期以来把果品加工定位在对残次果的加工,没有适宜的专用品种,致使加工产品

质量低。

近些年,果蔬加工业虽有了一定发展,但由于小型企业占97%以上,技术

含量低,产品层次低,存在着“加工能力不足、开工率不足”并存的现象,已严重

制约着果品业的发展。

因此,中国一方面要调整果蔬业的布局结构,使果品加工业

尽量向原料产地集中;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高(科技含量高)、大(规模大)、外

(外向型)、深(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农户”,与广大果(菜)农

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广大果(菜)农有效开拓国内外

市场。

同时,要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果蔬产业的贮、运、销等产后环节

4.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对于果蔬产业的发展,进而对于中国果蔬产业

走向国际化同样是极为重要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机或绿色食品倍受青

睐,中国有机或绿色果菜的比重低。

1999年,中国绿色食品蔬菜种植面积仅占全国

蔬菜种植面积的1.59%。

据农业部植保部门抽样调查显示,在所调查的8种蔬菜81

个样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率超过50%。

因此,无论是从保护国内消费者,还是进一

步扩大果蔬出口考虑,中国都需依靠科学技术,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果蔬的

品质问题。

果蔬产业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第一食品网2007-8-1715:

29:

00]

河北省统计局统计专报第15期刊登专题:

《支柱产业发展强劲推动现代农业潜力巨大》,深入分析了“十五”期间河北省蔬菜、畜牧、果品农业三大支柱产业发展现状及潜力。

报告指出,蔬菜、畜牧、林果是我省农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正处于由产业大省向强省转变的关键时期,发展势头强劲,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潜力巨大。

但现实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要努力在产业结构、农产品加工、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快发展,推进三大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十五”期间,我省蔬菜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蔬菜现价产值2000年为249亿元,占我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6.2%,2006年增长到60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1.7%;蔬菜播种面积由2000年的866.1千公顷,发展到2006年的1122.9千公顷,突破千万公顷,增长30%。

蔬菜产量由2000年的4454万吨,增长到2006年的6646.8万吨,年均提高300多万吨,增长49.2%。

蔬菜单产也由2000年的每公顷51424公斤提高到2006年的每公顷59194公斤,增长15.1%。

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11.7千公顷,产量达1292.9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28.9%和30.7%。

全省形成了环京津精特菜、冀东果菜、张承错季菜等六大优势特色蔬菜产区。

全省近50个各具特色的蔬菜之乡蔬菜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40%以上,形成了遍布全省的各类特色蔬菜生产基地。

2006年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通过省级认证的无公害蔬菜产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新特菜品种比重也达到30%以上。

全省蔬菜产业商品率已近80%,蔬菜产品省外销售率也达65%以上,蔬菜年出口量达60万吨左右。

报告指出,在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我省蔬菜产业面临更多挑战和发展机遇,发展潜力巨大,但还存在着制约加快推进的矛盾和问题,如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加工转化能力弱、产业化组织程度不高等制约因素。

因此,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要加快“四个步伐”:

一要突出优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步伐;二要明确方向,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三要把握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四要深入实施,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中国绿色食品与果蔬产业的发展

2003年7月29日金光农业网

一、中国绿色食品水果、蔬菜产业开发的规模

水果类和蔬菜类产品开发在中国绿色食品产业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和产品结构的变化,绿色食品水果类和蔬菜类产品开发的规模迅速扩大。

1990年,绿色食品水果、蔬菜类产品分别只有13个和28个,1999年分别增加到134个和226个,分别增加了近10倍和7倍,年均增长速度为30%和26%。

1999年,绿色食品水果类产品产量为73.9万吨,开发面积为131.5万亩,分别占绿色食品开发总量规模的6.6%和6.0%;绿色食品蔬菜类产品产量为351.2万吨,种植面积为290.6万亩,分别占绿色食品总量规模的31.8%和14.0%。

2002年,绿色食品水果、蔬菜类产品分别达到了281个和477个,分别占绿色食品总数的9.2%和15.7%。

近年来,以水果、蔬菜为原料的绿色食品加工产品开发的规模有了较明显的扩大。

如饮料类产品,1990年只有19个,2000年达到274个,占绿色食品产品总数的15%。

绿色食品水果、蔬菜类产品及其加工品不仅在中国国内市场普遍受到欢迎,而且相当一部分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中国绿色食品水果、蔬菜产业发展的前景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将面临四个有利环境和条件:

一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将推动各地绿色食品加快发展,同时开发绿色食品也将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和领域。

就水果、蔬菜产业发展而言,1998年,我国人均蔬菜消费量为313公斤,基本与发达国家持平,但水果消费水平差距较大,1999年我国人均水果消费量为50公斤,低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67公斤)和发达国家人均消费水平(80公斤)。

积极发展经济价值较高、品质较高、市场适销的水果和蔬菜生产,特别是利用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水果、蔬菜生产,将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西部地区开发战略的实施也将推动绿色食品的发展。

1999年,中国政府作出了开发西部的战略决策,重点是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

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相对落后,环境污染程度较轻,具有适合绿色食品生产的自然条件,但是缺少技术和资金。

1999年,西部10个省区共有107家企业开发了248个产品,分别只占全国的15%和18%,这说明西部地区绿色食品发展的潜力很大。

三是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产生深刻影响。

发展绿色食品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许多不占比较优势的农产品面临从根本上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严峻挑战。

发展绿色食品,一是有利于促进标准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二是有利于扩大产品出口。

水果、蔬菜生产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如果在质量标准上向绿色食品方向努力,必将取得更好的效益。

四是绿色消费理念的传播和宣传引导将进一步培育和巩固绿色食品消费群体,推动绿色食品市场建设,从而进一步促进绿色食品产品开发。

我国的果蔬产业如何强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果蔬产业迅速发展。

在我国种植业中,蔬菜、水果已成为继粮食之后的第二和第三大产业。

果蔬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劳动力多,生产成本低,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少数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产业。

据专家介绍,中国主要果蔬价格都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如苹果低41%、鸭梨低79%、柑桔低47%,蔬菜价格约为国际市场的1/5-1/8,因此,入世后果蔬产业有着显著的竞争优势。

面对入世良机,如何使我国由果蔬生产大国转变为果蔬强国,中国工程院、福建省及厦门市等近日举办了规模宏大的国际果蔬产业博览会及果蔬产业技术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院士作大会主题演讲,他和我国果蔬领域专家均认为,依靠科技进步,是壮大我国果蔬产业的必由之路。

成就:

我国果蔬产量双双跃居世界第一

据宋健院士介绍,中国已成为世界水果(1993年)蔬菜(1997年)的第一生产大国。

近10年来,中国果蔬种植面积和产量快速增长。

到2000年,水果面积达867万公顷,占世界面积的18%;产量6237万吨,占世界产量的13%。

苹果和梨的产量连续8年居世界首位,柑桔产量位居世界第三(在巴西和美国之后),荔枝产量占世界的70%。

蔬菜面积达1467万公顷,占世界面积的35%,占世界产量的66%,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蔬菜人均占有量达253公斤(1998年数字,此后更高),远远高于世界各国。

比世界人均占有量第二位的意大利高110公斤,比美国则高140公斤。

在不断提高果蔬产品产量的情况下,质量和品种结构也在逐步优化。

10多年来,中国蔬菜推广了1100多个新品种,引进了一大批名特稀优品种,主要栽培品种实现了2-3次更新,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

苹果、梨、柑桔等大宗水果的品种改良加快,红富士苹果已占苹果总产量的一半,水晶梨已成为主栽品种,特早熟和早熟温州蜜柑、脐橙、柚类等受市场欢迎的新品种大面积推广,荔枝,龙眼、芒果等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在扩大。

中国果蔬加工业也已初步形成了果蔬贮运保鲜综合技术体系,果蔬综合加工能力不断提高,产品加工体系初具规模。

差距:

果蔬品质质量明显低于国际水平

宋健院士指出,中国果蔬产业虽取得巨大成就,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诸多方面仍有相当差距。

产品档次低,加工品占总产量的比重小且质量差,专用化、规格化、标准化生产刚刚起步。

果蔬外观形状如大小、色泽、整齐度等以及内在品质如糖度、矿物质、维生素、风味物质等营养成分含量,与发达国家也有较大差距。

水果的优质率仅占1/3,50%的产品是大路货,还有近15%不合格。

不少品种不适合加工,出汁率低,品味不佳,总产量中仅有5%能参与国际竞争。

我国水果以鲜食为主,加工量约为总产量的10%,而发达国家为40%-70%;加工产值与采收自然产值相比仅为0.45∶1,美国和日本分别为3.7∶1和2.2∶1。

水果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初级产品多,高档产品少;蔬菜也以鲜销为主,加工量占总产量不到5%,且速食及半成品品种较少。

果蔬加工成套设备少,关键设备性能差、自动化程度低,高精度、快捷的检验设备缺乏。

因储运设备落后,每年有20%-30%以上的贮运损失。

发达国家控制在5%左右。

多数果蔬加工企业生产工艺缺乏规范和检测标准,产品的技术指标多为人工控制,产品质量不稳定。

果蔬加工企业规模和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现有饮料企业3100多家.总产量1000万吨,年人均劳动生产率为500公斤,年产超过10万吨的  有19家,超过20万吨的有6家,总产量还不如美国“两乐”一个公司的产量。

果蔬产业中品种改良、模式化栽培、病虫害防治、产后加工等技术,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特别是产后贮藏、保鲜、深加工等方面技术差距更大,成为制约中国果蔬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机遇:

果蔬产业将走上科学化国际化道路

宋健院士分析指出,我国近年非常重视果蔬等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政府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研究与开发给予了更多的投入,并首次将农产品加工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在未来的国家科技计划中,农产品加工仍是政府支持的重点领域之一。

随着生物、信息等技术广泛应用于果蔬加工领域,将不断提高加工水平,为果蔬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宋健说,我国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加速果蔬产业的发展,这也是落实科技兴农方针的重要内容。

宋健认为,中国加入WTO后,通过向发达国家学习和自身的艰苦努力,果蔬产业一定能够形成规模化,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道路。

中国巨大的果蔬产销市场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地方。

为了抓住入世后的机遇,他提出目前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要加快果蔬新品种选育,调整品种结构。

采取常规育种和生物工程育种紧密结合,尽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