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9775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docx

《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docx

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

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

【法规名称】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

【颁布机构】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颁布时间】2000-10-24

【实施时间】2000-10-24

【效力属性】有效

一、范围

本标准参照《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对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提出了基本要求,目的是使机械工业组织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控制职业安全卫生风险,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卫生绩效。

本标准适用于有以下愿望的机械工业组织:

1、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有效地控制和消除员工和其他有关人员可能遭受危险及危害的因素;

2、实施、维护并持续改进其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3、保证遵循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4、向社会表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原则;

5、谋求外部机构对其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进行认证和注册;

6、进行自我评价并公开评价结果。

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旨在帮助机械工业组织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其适用程度取决于机械工业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和业务活动的特点、危险性、复杂性。

二、术语和定义

1、事故accident

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

2、审核audit

判定活动和结果是否符合计划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能够实现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和目标的一个系统化验证过程。

3、持续改进Continualimprovement

根据职业安全卫生的方针,不断改进工作,提高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水平,改善职业安全卫生绩效。

4、危害hazard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

5、危害辨识hazardidentification

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6、事件incident

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事情。

7、相关方interestedparties

与机械工业组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有关的个人或团体。

8、不符合non-conformance

违背作业规程、规章或管理体系要求可能造成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或作业环境破坏的问题。

9、目标Objectives

期望达到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要求和标准。

10、职业安全卫生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

保护职工在作业过程中免受职业性伤害,以及保护国家财产免遭损失的活动。

1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managementsystem为实现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目标,通过完善的工作机制以保证职业安全卫生工作计划、规划的实施、评审和持续改进的有机整体。

12、组织Organization

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或社团。

13、绩效performance

根据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和目标,组织在控制和消除职业安全卫生危险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效果。

14、危险risk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环境和状况。

15、危险评价riskassessment

对危险程度分析计算、确定危险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过程。

16、安全safety

不受损害并不受可能被损害的威胁。

17、可承受的危险tolerablerisk

组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将危险降低至可接受的程度。

18、安全性评价Safetyassessment

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对组织的生产作业安全性进行预测和度量。

19、本质安全intrinsicsafety

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20、危险因素dangerousfactors

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21、特种与危险设备Specialanddangerousequipment

由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身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22、特种作业specialwork

由国家认定的,对操作者本人及其周围人员和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险因素的作业。

三、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要素

1、一般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有效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2、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组织应有经最高管理者批准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以阐明整体职业安全卫生目标、宗旨和方向。

方针的发布、实施与修改应符合程序。

最高管理者应遵守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对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作出承诺。

方针必须形成文件,并传达到每个员工,使之清楚自己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保证付诸实施。

3、计划

(1)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

组织应参照《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以下简称《安评标准》)或其它科学方法,制定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措施的实施程序及方法,做到:

依据作业场所情况确定危险级别;与运行经验和控制危险的措施相适应;明确培训需求和生产运行控制的要求;进行必要的监测,保证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内容包括: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危险性作业;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特别是特种作业、临时用工、外来人员的活动;组织内或由外部提供的机械、电气、热工、易燃易爆等特种与危险设备设施;组织内的建构筑物、工艺工装、工模夹具、产成品、原辅料等危险建筑物;劳动卫生及作业环境,特别是有毒有害作业场所。

[NextPage]

在确立职业安全卫生目标时,组织必须考虑危险评价和控制结果,并对此形成文件。

(2)执行法律、法规的要求

组织应严格遵守现行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将现行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时传达到全体员工和相关方。

(3)目标

组织应制定各内设机构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目标。

制定工作目标的原则:

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地方、行业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规章;优先考虑消除与控制重大危险和危险因素;组织的规模、经营、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等应符合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4)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

组织应制定并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

内容包括:

确定计划期内职业安全卫生目标和各项指标;规定各内设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与责任;计划期内实现目标的方法、资源配置、专项经费、时间、责任部门和人员等。

组织应定期对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进行评审和检查,并根据组织的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的变化情况,及时修订方案,提供给相关方。

4、实施与运行

(1)机构和职责

为有效地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应依据"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界定组织内设机构和各岗位员工的职业安全卫生职责和权限。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是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当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计划、实施、控制提供人力、财力和技术保障,对组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负全面责任。

组织应在最高管理层中任命1名副职分管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并明确其承担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职责和权限。

分管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副职负责组织建立、实施与运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向最高管理者汇报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绩效,并提出改进意见,为评审和改进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提供依据。

组织应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构,配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2)培训教育

组织应依据员工教育、培训和经历对其能力进行鉴定,员工应具备完成本职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任务的能力。

培训教育的形式:

新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中层以上干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复训教育;班组长教育;变换工种和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教育;复工教育;全员劳动安全卫生教育,以及结合实际需要开展的其它培训教育等。

组织应建立劳动安全卫生培训教育制度、通过培训教育使全体员工认识到:

遵循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个人行为会对组织的生产、经营和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带来的影响。

(3)协商与交流

组织应建立协商与交流制度,以确保员工和相关方进行有关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交流。

协商与交流活动应有员工代表参加。

员工代表的权力和义务是:

参与职业安全卫-生方针的制定与评审;参与改善作业场所安全卫生现状的讨论;了解危害、危险情况和控制措施;了解事故、事件的调查和处理情况;听取组最高管理者关于职业安全卫生状况的工作报告;了解组织内职业安全卫生代表和员工代表的组成情况及职责;在安全卫生事务上享有代表权。

组织应注意收集和听取相关方对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

(4)文件和资料的管理

文件是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等。

组织应制定文件和资料的管理程序。

对文件和资料的收发、复制、归档应进行登记,以便检索;文件和资料应根据重要程度和使用范围分类;明确文件和资料管理的责任人;有符合条件的保管场所。

组织应保证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关键岗位得到现行的有关文件和资料。

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误用失效的文件和资料。

(5)运行控制

组织应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危害和危险因素,确保其运行不偏离职业安全卫生方针、目标和各项工作指标。

对特种作业、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与贮存、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岗位与场所应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明确规定运行标准和规范;对容易引起差错或由于操作失误导致事故、事件或"不符合"的情况,应通过技术改造达到本质安全;对特种与危险设备要明确专人负责,按照使用说明书定期保养和维护;对于组织购买使用的危险物品,应严格管理。

运行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机械、电气、热工、特种与危险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保险装置及作业环境等;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项目;产品、工艺、工装的设计和使用;产成品、原辅料的流程与摆放,运行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危险作业与有毒有害作业点;危险与危害类物料的采购、贮存、搬运和运输;个体劳动防护用品;供应商、承包或租赁商的资格条件及其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安全标志、指示与信号等装置、以及其他应控制的运行过程与活动。

若相关方的危险因素对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有影响时,组织应制定防范措施,并告知有关员工。

(6)应急预案

组织应对潜在的易引发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中毒等重大事故的危害和危险情况制定应急预案,要建立应急指挥系统,确保与医院、消防、救助中心等机构联络畅通,适时进行应急演练,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以预防或减少事故伤害。

5、检查与纠正措施

(1)绩效考核与监测

组织应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的绩效考核与监测制度,对职业安全卫生绩效进行定性考核、定量测量并监测,及时发现生产和运行中"不符合",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绩效考核可分为主动与被动两种模式。

主动的绩效考核重点是监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运行标准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的执行情况。

被动的绩效考核重点是对以往组织发生的事故(包括未遂事故)、职业病、事件和其它不良的职业安全卫生情况进行评估。

组织参照《安评标准》等方法进行绩效考核与监测,并对其结果按要求做好记录,对发现的问题按规定程序处理,同时要通知有关责任部门、必要时向相关方提供分析报告。

绩效考核采用的测量、监测仪器设备应保持完好、并设专人负责维护、校正和保养。

对仪器设备检修与校正要作记录并予以保存。

(2)事故、事件、不符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组织应不断改进工作,加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提高事故防范能力。

组织发生事故、事件和"不符合"后,要查清原因,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对潜在的重大危害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及时修订应急预案、预防措施和有关程序文件,并应予以记录,明确有关责任部门和人员督促检查。

(3)记录管理

组织应建立记录管理工作制度。

需要保存的记录内容包括:

事故及事件;职业安全卫生培训、教育;危险因素分析与评价;职业安全卫生绩效考核和监测;特种作业、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健康和职业病体检;特种与危险设备检验与维修;"下符合"的认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