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32讲 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9724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32讲 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32讲 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32讲 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32讲 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32讲 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32讲 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新人教版.docx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32讲 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32讲 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新人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32讲 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新人教版.docx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第32讲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新人教版

第32讲 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考纲要求] 1.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考点一 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萌芽

(2)初步形成

(3)走向成熟

(4)丰富发展

(5)其他:

对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独创性理论。

[概念阐释]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指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适应并指导中国革命的发展。

2.毛泽东思想对中国历史有何重大影响

(1)理论上: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实践上:

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轻巧识记 毛泽东思想的特点、阶段和内涵

史料 毛泽东同志的事业和思想,都不只是他个人的事业和思想,同时是他的战友、是党、是人民的事业和思想,是半个多世纪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

解读 此史料说明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而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史论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条件

(1)国际环境: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通过苏俄传入中国。

(2)国内环境: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说明,革命运动的发展需要先进的科学理论来指导。

(3)思想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阶级基础:

近代新的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使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动力和领导阶级。

(5)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发展。

(6)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断探索。

1.(2012·广东高考)周恩来说:

“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

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

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材料中“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的含义。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深入到农村,发动农民群众,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但是,对此,共产国际一直持怀疑态度,所以有了上述的观点。

A项出现在五四运动前,B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C项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外交政策,A、B、C三项都可以排除。

2.(2011·福建高考)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上指出:

“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份”。

这些就构成了(  )

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形态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即集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因此选择B项。

3.(2010·天津高考)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  )

①《论十大关系》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20世纪以来重大理论成果之一,其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

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②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①④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同时可通过提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20世纪50年代”,①发表于1956年,②发表于1949年,③发表于1940年,④发表于1957年,故①④符合题意。

4.毛泽东说,自己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是自由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理念的大杂烩。

此言反映了(  )

A.毛泽东最早接受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B.早期毛泽东的思想中传统思想占主流

C.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彻底抛弃原有思想

D.早期毛泽东的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毛泽东强调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他受到过西方自由主义、民权主义等诸多思想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新文化运动中传播西学有关,故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中“最早接受”“传统思想占主流”“抛弃原有思想”说法均错误。

5.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

“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

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

”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答案 D

解析 农民阶级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体,1840年后中国人民的最大敌人是帝国主义,这些都明显地带有中国特色,而毛泽东思想正是抓住了这两大特征,一步步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考点二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邓小平理论

1.背景

2.过程

阶段

时间

内容

明确提出

1982年中共十二大

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系统概括

1987年中共十三大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走向成熟

1992年南方讲话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的工作是非标准

形成体系

1992年中共十四大

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写入党章

1997年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3.地位:

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归纳总结]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精髓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

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时的新问题。

2.内涵

3.历史地位

[图示图解] 新时期理论探索中的“一大转折”“三大理论”

史料一 “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我们不会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

”——邓小平

解读 史料实际上反映了发展一部分私有制经济,其目的是作为公有制经济的补充,邓小平认为这并不会影响到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史料二 邓小平明确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解读 史料说明了南方讲话清晰地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也给民营经济的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史论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3)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障,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提出“三步走”的步骤。

(8)关于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9)关于祖国和平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这反映了(  )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时间信息“1992年”和数据信息“12万人”“超过1000万人”。

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和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都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发生的,是在1992年以前,故排除B、D两项;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C项。

2.(2011·浙江高考)邓小平说: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

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答案 D

解析 材料的关键信息为“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此话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视察时所说。

材料中没有体现在防止激进(左),提防保守(右)方面的问题,强调的是要敢于试验“证券、股市”这些代表“市场经济”的事物,故排除A;B、C在材料中未体现。

3.(2008·广东高考,节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

“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

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中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 主要是对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考查,本问的回答应结合当前的路线方针和经济建设来考虑。

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8年提出了“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成熟

答案 D

解析 A项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与题干所述时间、跨度不符;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联;C项说法错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同时期的继承、发展,不存在变化一说。

材料反映的变化说明我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答案为D。

5.邓小平在“南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