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题库(2016年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89659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43 大小:11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题库(2016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题库(2016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题库(2016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题库(2016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题库(2016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题库(2016年版).docx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题库(2016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题库(2016年版).docx(1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题库(2016年版).docx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题库(2016年版)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题库(2016年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判断题

1.法治的含义就是依照法律的规定治理国家,而不是人的意志。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着“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大方面的基本内涵。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

4.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含义是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而不是个人的意志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当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绝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模式。

6.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7.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8.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0.坚持依法治国,需要发挥法律的作用,坚持抵制和反对以德治国,以法治代替德治。

11.把握大局是执法为民的根本出发点。

1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13.作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14.实体公平是程序公平的价值追求,程序公正是实体公平的重要保障。

15.执法过程中对事物的认定必须以证据为基础,离开证据就没有所谓的“事实”。

16.公平与效率都是法治社会所追求的重要价值,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17.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就是保障和服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根本目标。

18.公安工作服务大局,首要的就是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以民主政治建设为中心。

19.在执法活动中应当强调法律效果优于社会效果。

20.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2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22.依法治国的核心市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

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引导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

2.()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依法治国

B.文明执法

C.尊重人权

D.坚持党的领导

3.()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A.依法治国

B.文明执法

C.尊重人权

D.坚持党的领导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C.刑事诉讼法

D.立法法

5.下列关于群众工作表述部恰当的是()。

A.政法机关既是执法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

B.政法干警既是执法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

C.人民群众是执法主体,法治建设要坚持群众运动

D.司法权必须坚持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6()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党的领导

D.公平正义

7.关于执法为民,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某市公安机关为派出所民警制作“民警联系牌”,悬挂在社区居民楼入口处,方便居民联系

B.某省为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积极推进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

C.某县公安机关通过中介机构以有偿方式提供无违法犯罪证明

D.某区公安分局为减少当事人的办事成本,推行“网上预约”、“网上办事”等措施

8.下列关于执法为民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执法为民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

B.执法为民应当以人为本

C.执法为民表明执法机关存在的目的在于合法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

D.执法为民说明执法活动以“及时”、“高效”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

9.()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服务大局

D.公平正义

10.某高效司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

处于大城市“陌生人社会”的人群会更多地强调程序公平,悬着诉诸法律解决纠纷;处于乡村“熟人社会”的人群更看重实体公平,倾向于以调解、和解等中国传统方式解决纠纷。

据此,下列公平正义说法错误的是()。

A.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文化相对性、社会差异性

B.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既应符合法律规定,又要合乎情理

C.程序公正只适用于“陌生人社会”,实体公正只适用于“熟人社会”

D.程序公正以实体公正为目标,实体公正以程序公正为基础

11.()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服务大局

D.公平正义

12.下列做法符合服务大局理念的是()

A.某市规定只有本地企业生产的汽车才可申请出租车牌照

B.某省工商局开展为本省旅游岛建设保驾护航的执法大检查活动

C.某县环保局为避免工人失业,未关停污染企业

D.某县法院拒绝受理外地居民起诉本地企业的案件

13.()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党的领导

D.公平正义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党的领导

D.德法并重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之一,必须反应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其具体表现为()。

A.坚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B.坚持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平等、自由、正义、效率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价值追求

3..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内涵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C.严格依法办事

D.公平执法

4.为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5.依法行政对公安机关的基本要求包括()。

A.合法行政

B.合理行政

C.程序正当

D.高效便民

6.关于执法为民理念的基本要求,以下说法正确的市()。

A.坚持以人为本

B.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C.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

14.在我国,党的政策与法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又符所区别,表现在()。

A.产生渠道不同

B.表现形式不同

C.作用不同

D.效力不同

15.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主要是()。

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行为领导

D.组织领导

第二章法律基本概念

一、判断题

1.党的政策属于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

2.法律由法律规范组成,其基本内容是法律权利和法律责任。

3.当代中国法的形式,除法律、法规外,还包括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和国际条约等。

4.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涉及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5.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可以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但只适用于本经济特区。

6.当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个问题上有同规定时,应当依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适用法律。

7.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适用部门规章的规定。

8.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均由国务院决定如何适用。

9.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活动具有被动性是其一大特征。

10.守法是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其既包括受法律约束,也包括积极作为行使权利。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道德和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比道德调整的范围更广

B.法是有强制力的社会规范,道德则没有强制力

C.法与道德相伴而生并将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一同走向消亡

D.法与道德都是有阶级性的

2.我国《立法法》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

A.全国人大,地方人大

B.全国人大和国务院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各部委

3.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不包括()。

D.国际惯例

4.下列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不得制定规章,只能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B.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收取费用由规章规定

C.行政法规应由国务院起草、讨论和通过,国务院部门不能成为行政法规的起草单位

D.有规章制定权的地方政府可以直接依据法律制定规章

5.下列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的法律冲突是()。

A.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

B.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的

C.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

D.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的

6.2008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消防法》进行了修订,2009年4月,某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对实施《消防法》作出了具体规定。

关于该办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办法属于对《消防法》的立法解释

B.该办法属于《消防法》的下位法

C.该办法属于对《消防学》的变通或补充规定

D.该办法对《消防法》进行了体系解释

7.把法律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的主要依据是()。

A.适用范围不同

B.制定和表达的方式不同

C.制定和实施的主体不同

D.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

8.下列选项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的是()。

A.司法权不得由一般的行政机关来行使

B.司法机关既要独立行使职权,又不得无限度地使用自由裁量权

C.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评价司法活动

D.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得违反程序规定

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主集中制

10.关于法律语言、法律适用、法律条文和法律渊源选项错误的是()。

A.法律语言具有开放性,因此法律没有确定性

B.法律适用并不是适用法律条文自身的语词,而是适用法律条文所表达的意义

C.法律适用的过程并不是纯粹的逻辑推理过程,而有法律适用者的价值判断

D.社会风俗习惯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可以支持对法律所作的解释

11.根据《立法法》的规定,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未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裁决。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12.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裁决。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13.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B.—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

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

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

14.下列有关法律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违章停车,暴力抗拒民警检查,并将其打成轻伤,则其除承担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