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诗文解题方法鉴赏品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3554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诗文解题方法鉴赏品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言诗文解题方法鉴赏品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言诗文解题方法鉴赏品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言诗文解题方法鉴赏品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言诗文解题方法鉴赏品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诗文解题方法鉴赏品析.docx

《文言诗文解题方法鉴赏品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诗文解题方法鉴赏品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诗文解题方法鉴赏品析.docx

文言诗文解题方法鉴赏品析

文言诗文解题方法:

鉴赏品析

 

题型阐释

 

鉴赏品析是指对文言诗文的鉴别、赏析和评说,它是语文阅读能力中层次较高的一个考点,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等相关知识与能力共同组成。

 

鉴赏品析能力包括鉴赏能力与品析能力。

鉴赏能力,指的是对文言诗文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进行初步的文学鉴赏,以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

品析能力,指的是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作品的内容、写法、感情倾向等作出判断的能力。

 

鉴赏品析类的题型一般为简答题,也有选择题。

对诗文的鉴赏品析,主要包括欣赏人物、品味语言、鉴赏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精题解析

 

例1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回答后面问题。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释】①谢朓:

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

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

②江城:

这里泛指水边的城。

③两水:

指句溪和宛溪。

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

 

(2008年江苏泰州市中考试题)

 

解析:

这道简答题考查对名句的赏析。

对名句进行赏析时,首先要弄清整首诗的意思,然后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选定自己比较熟悉的一个角度(思想内容、写作方法、关键词语等),对名句进行分析。

 

答案: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构成对偶,句式工整。

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晶莹;以“彩虹”喻“双桥”,写出双桥之美。

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虹”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与水联系起来。

 

例2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2008年湖北恩施州中考试题)

 

解析:

这种题型不仅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更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好题型。

但是考生在答题时容易把它简单地理解为翻译诗句的内容,往往失分较严重。

解答描述画面的试题,既要放得开,又要围绕题目所设定的内容。

要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说白了,就是要先翻译诗句,在此基础上加一些合理的文字,进行扩充,但一定要抓住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与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能丢开这些随意拓展。

 

答案:

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来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震落了灯花。

 

例3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问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这篇人物传记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试举例并说明其作用。

 

(2008年江西南昌市中考试题)

 

解析:

此题考查对写作技巧的赏析。

这是一篇课内文言文,理解应该不成问题。

题干已经提示了这是一篇人物传记,分析这类文章的写作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传记的中心、选材、结构、表达方式及语言等。

 

答案:

文中多用否定句,例如“不蔽风日”“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以及对高洁志趣和独特人格的坚持,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答题方略

 

要答好文言诗文阅读中的鉴赏品析题,考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应该掌握一定的文学鉴赏知识。

因为鉴赏品析试题其实质就是一道小型的文学评论题,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鉴赏知识,就会无从下手,或漫无边际地乱答一通。

 

具体来说,欣赏人物时,要根据具体事件,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活动等,甄别、鉴定人物思想性格,臧否人物。

 

品味语言时,要抓住语言的形式,诸如句式、音韵、节奏等方面进行鉴赏,领略其风格;结合作品的内容、主旨,评价其语言形式处理的优劣得失。

 

鉴赏技巧时,要掌握常用的写作手法,如:

修辞手法(比喻、对比、设问、反问、排比、对仗、用典等),表达方式(描写、说明、记叙、抒情、议论等),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象征等)。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本诗系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

 

首句中“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008年山东菏泽市中考试题)

 

方略: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其目的是选择最恰当的字眼来表情达意。

这种效果从语言方面来说可以概括为生动传神、含蓄凝练、形象鲜明、质朴自然、色彩丰富、辞藻优美、节奏感强、韵律和谐等;就风格方面来说主要可以概括为苍凉悲壮、雄浑豪迈、清新、平淡、沉郁、缠绵、俊逸等。

解答时应注意:

一是吃透材料,审清题意。

阅读材料是答题的依据,必须读懂、弄通、吃透,否则,答题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怎能不出错?

二是胸有全局,高屋建瓴。

阅读材料是一个整体,答题时必须时刻不忘这个全局,看清试题的实质,才不至于造成答题与全局相悖。

 

答案:

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切。

 

能力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清溪行①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②,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③里。

 

向晚④猩猩啼,空悲远游子⑤。

 

【注释】①清溪:

源出石台县,流经贵池城,其流域为皖南风景胜地。

②新安江:

源出安徽黄山,流入浙江,素来以水清著称。

③屏风:

比喻重叠的山岭。

④向晚:

傍晚。

⑤游子:

诗人自指。

 

【助读】此诗是天宝十二年(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时所作。

池州是皖南风景胜地,景点大多集中在清溪和秋浦沿岸。

清溪源出石台县,仿佛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经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汇入长江。

 

1.请你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优美意境。

 

2.诗中描写了清溪山水的秀丽景色,又含蓄表达了诗人郁抑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请你说说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这种情感的。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颇切,每遇书肆①,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辄形诸梦寐。

曾作诗曰:

“塾②远愁过市,家贫梦买书。

”及作官后,购书万卷,翻不暇读矣。

有如少时牙齿坚强,贫不得食;衰年珍馐满前,而齿脱腹果,不能餍饫,为可叹也!

偶读东坡《李氏山房藏书记》,甚言少时得书之难,后书多而转无人读:

正与此意相同。

 

(袁枚《随园诗话》卷五·六一)

 

【注释】①书肆:

书铺。

②塾:

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的地方。

 

【助读】读了这则短文,我们不难看出,光买书是不行的,买了以后还得快读,且要常读。

因为买书不等于读书,书多不等于学问多。

何况有些重要的书不是读一两遍就读得懂,记得住,因此书要常读常翻。

 

1.作者为什么在“过市”时会发“愁”呢?

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2.文中画横线句子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鉴赏品析答案

 

(一)1.示例:

清溪水清澈无比,就像一面明镜;两岸的群山像屏风重重叠叠。

于是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飞行,倒影在清溪之中游走,这样一幅美丽的风景,使人如身置其境。

2.诗人来到这清澈见底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心”,但对于胸怀济世之心和报国之志的他,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

因此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在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

 

(二)1.家贫,书价贵,买不起,可又“好之颇切”,所以发“愁”。

表达了作者无奈、沮丧、失望的情感。

2.画横线句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了少年因家贫买不起书的痛苦,中年买了书又没时间去读的悔恨,告诫人们珍惜读书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