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2227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docx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docx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七章

名词解释精选

第一节中国建筑史部分?

一、石作与木作

1?

磉墩:

用砖或石砌的柱基础,上置柱顶石。

2?

柱埭:

置于柱础之上、垫于柱脚之下的构件。

3?

礓碴:

用砖石棱角侧砌成的锯齿形的斜路。

4?

象眼:

台阶侧面的直角三角形部分,许多象眼还作层层凹人的处理。

5.角柱石:

立在台基角部,其间砌陡板石与角柱齐平,上盖阶条石,下部为土衬

石人

6?

柱顶石:

下衬磉墩,上附柱础,长为两倍的柱径,厚为柱径。

7.砚窝石:

踏垛最下一级,与土衬石齐平,比地面略高。

8?

分心石:

大型礼制建筑中阶条石与槛垫石之间的位于中轴线上的长石板。

9?

垂带石:

在垂带踏跺两旁,其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尺寸同阶条石,清代

不砌象眼。

10?

圭角:

清式须弥座的最下层部分,整个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为10份。

11?

马头墙:

防火山墙的一种,因其高出屋面随坡跌落部分形似马头,故称。

叫跌落山墙。

12.五花山墙:

悬山山墙的主要做法之一,随着各层排山梁柱和瓜柱,砌成阶梯

形,直接勾出构架的结构。

13.斗子墙:

即空心砖墙,又叫空斗墙。

分有眠空斗墙(平砖、立砖交替砌筑)

和无眠空斗墙(只用立砖不用平砖)。

14.金镶玉:

北方包砖墙的一种做法,墙体四周砌砖,中心填以碎砖或土坯。

方空斗墙内填碎砖土等的做法则称为“金满斗”。

15?

萧墙:

即影壁、照壁,古时也称为屏。

16?

云墙:

墙头为波浪形曲线,常用作园林的隔墙。

瓦口子:

古建筑屋顶部位名称,又称当勾。

位于瓦垄与脊交接之处,由于位置不

同叫法也有别,如在正脊部位又称正当勾,在戗脊部位又称斜当勾。

18?

签尖:

即墙肩,常见做法是将墙的顶部做成斜坡或曲线形,以将墙厚减薄,

与其上的梁枋衔接柔和。

19?

墀头:

硬山建筑山墙的上部称为墀头,由戗檐砖、盘头等组成。

20.戗檐砖:

立于墀头的盘头之上的方砖,砖面超前,微向下倾,上雕花纹。

21?

盘头:

戗檐砖之下、枭混之上叠砌的出砖二层,称为盘头。

而其转向山面后

成为沿山尖

①注:

本名词解释是对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史》教材附录的补充,凡教材有的,

此处不再列出;此外,对于其他常识性的名词也不予列出。

217斜上的形式,称为“拔檐”。

22?

—品书散水:

古建筑砖作术语,亦称“一封书散水”。

一种简单的散水做法,

常用于台基周缘。

砌墁时先用条砖沿基底铺设一周,其外边再栽以一圈立柱,

借以起到疏导雨水、保护基础的作用,散水的宽窄,一般视建筑物的体量和上

出檐的长短而定。

23.天井:

(1)墀头看面正身墙上端部至大连檐里皮之空距,即全部梢子出檐所

占的部位。

(2)四合院的十字甬路的牙子外口至散水牙子外口之间的空距。

24?

黑活:

清代称建筑之砖雕工艺为黑活。

25?

寻杖(巡杖):

古代栏杆上部横置的扶手。

在栏杆转角处相垂直的两寻杖截

止于转角望柱而不出头的做法,称为“寻杖合角造”;二寻杖搭交出头而不用

望柱的称为“寻杖绞

角造”。

26?

重台勾栏:

宋式栏杆的一种,因用上下叠置两重华板,故称重台勾栏(只用

一层华板的

则称单勾栏)。

27.罗汉栏板:

只用栏板而无望柱,两头用抱鼓石。

28?

地袱:

栏杆最下层的置于阶条石之上的横石,叫地袱。

宋《营造法式》上又

叫地拢。

29?

地霞:

重台勾栏的小华板,栏杆下部的装饰性华板,紧贴地袱或靠近地面,

并作云形雕刻,所以又叫地霞。

30?

盆唇:

石栏杆华板之上承托蜀柱的枋形构件(或雕成枋形),与寻杖平行,

其下部棱角作弧形处理,有如盆之边沿,故名盆唇。

31?

斗子蜀柱:

石栏杆所用构件,置于盆唇上,以支撑寻杖。

其下部雕成下宽上

窄的卷叶形或其他形式,上端雕成斗形,顶着寻杖下皮,谓之斗子蜀柱。

32?

云拱:

宋代石栏杆的蜀柱除了斗子蜀柱的形式外,还常雕成上下两部分,上

部雕作云形,略似拱,以承托寻杖下边,故名云拱,云拱下部为瘿项或撮项。

33.癯项:

云拱下部的装饰性雕刻,因雕成上下小、中间作扁圆形鼓出形状,有

如颈瘤,故名瘿项(若雕成下宽上窄的凹圆弧形,则名“撮项”)。

明清则多为

宝瓶形。

34_抱鼓石:

在垂带栏杆的最下端,有一块刻成鼓形或云形之类的陡立的厚石,

将最下一根望柱扶牢撑稳,这个石构件就叫抱鼓石。

抱鼓石也用于罗汉栏杆的

两端及建筑物其他地方,最早可能出现于元朝。

35.螭首:

古代碑额、殿柱、殿阶上的龙头状雕刻。

36.隔架科:

用于内檐大梁与随梁枋之间的斗拱。

与溜金斗拱后尾相交的隔架科

则称为“花台科”(常见于明清时期)。

37.品字科:

只用翘不用昂的斗拱,从侧立面看形如倒品字。

38.平坐斗拱:

用于支撑楼阁、塔,月台、平台、城楼等平坐的斗拱,其前部多

为带翘斗拱,后尾多用可延至于柱的枋子。

斗拱做法不同于一般斗拱,但踩数

多少需依走道宽窄

而定。

39.溜金斗拱:

一种复杂、高级的斗拱,自中线以外与普通斗拱完全相同;中线

以内,自耍头以上,连撑头和桁椀,都在后面特别加长,顺着举架的角度向上

斜起秤杆以承受上一架的桁或檩,因其秤杆是以下金桁自上而下溜到檐部的,

所以叫溜金斗拱。

40.挑金斗拱:

一种用于殿阁檐宇四周的斗拱。

其外跳即中线以外与翘昂斗拱相

同,有五、七、九踩等规格,中线以内的结构则很复杂。

因为它不仅悬挑屋檐,

而且还起到悬挑下218金桁的作用,所以叫挑金斗拱。

41?

如意斗拱:

每攒斗拱除了纵横四向各出翘、拱之外,还在45度方向挑出斜拱,

多攒斜拱组成复杂的网络状,这就叫如意斗拱。

42.—斗二升交麻叶斗拱:

清式大木作斗拱名称点用于廊子、亭子檐枋之上或宫

殿、宫门脊枋之上。

斗拱不出踩,主要起隔架和装饰作用。

43?

十八斗:

在翘或昂的两端,托着上一层拱或翘、昂的斗,形与坐斗同,但小

于坐斗;由于它的长度为一点八斗口,也就是宋代材架制度的十八分,所以叫

十八斗。

十八斗相当宋的交互斗。

44?

平盘斗:

没有斗耳的斗,常用于角科。

45?

三才升:

在单材拱两端承托上一层拱或枋的升,叫三才升,宋时属散斗之列。

46?

植升子:

在正心拱两端的升,由于做出垫拱板槽,比三才升宽0.4斗口,叫

槽升子,在宋代,属于散斗。

47?

上昂:

宋式斗拱中的一种构件。

在内檐、外檐斗拱的里跳或平坐斗拱的外跳

中,昂头向上外出,昂尾斜向下收,昂身不过柱中心线,这种昂,叫上昂。

昂多用于殿堂内部。

48?

斜昂:

角科上在45度斜角上的昂,叫斜昂。

与耍头齐平的斜昂,叫由昂。

49?

插昂:

只有昂头而无昂身、昂尾,徒有下昂形式的假昂,叫插昂。

50?

批竹昂:

宋式昂嘴的一种做法,即将昂嘴做成尖楔形,如一段竹子被刀斜劈

而成的,故名批竹昂。

批竹昂最早见于唐代。

51.琴面昂:

宋式的昂嘴做法之一,因昂嘴如琴面突起,故名琴面昂。

52?

双杪双下昂:

双杪即出两个华拱,双下昂即设两个下昂(元代以后柱头铺作

不用真昂,至清代,带下昂的平身科又转化为溜金斗拱的做法,原来斜昂的结

构作用丧失殆尽)。

53.单材拱:

在清代斗拱中,凡不在正心线上的拱,都不需要加拱垫板,统称单

材拱。

宋式单材拱,按《营造法式》规定的材分制度,拱的高度和宽度,等于

材的高度和宽度。

所谓单材拱,就是一材高宽之拱。

54.足材拱:

宋《营造法式》:

“材上加菜者谓之足材”,足材拱是相对于单材

拱而言的。

在单材拱高十五分上再加拱高六分,共二十一分;因此,高二十一

分的拱,即宋之足材

拱。

55.里拽拱:

斗拱中,在檐柱中心线以里的拱,叫里拽拱(位于柱中心线以外的

拱,叫外拽

拱)。

56.把臂拱:

在角科外拽上特别加上的拱,与翘或昂相交,由正面伸至侧面,这

种拱,叫把

臂拱。

57.瓜拱:

瓜拱在斗拱的拱中,是最短的拱,也是处于最下层的拱。

除了不出踩

的斗拱外,瓜拱和其上的万拱多相叠并用,瓜拱托着万拱在正心线或里外拽上,

分别叫正心瓜拱(宋时叫泥道拱)、正心万拱,里拽瓜拱、里拽万拱,外拽瓜拱、

外拽万拱。

58.厢拱:

设置在斗拱最外或最里一踩上的单拱(宋代称之为令拱h

59?

耍头:

在斗拱前后中线翘或昂以上,有两层与翘昂平行,大小也与之相同并

与挑檐桁相交之材,其中下面那根,即叫耍头,也叫蚂蚱头。

60.撺头:

在斗拱前后中线上,与耍头大小相同并与之平行而叠于其上的木材,

叫撑头。

61.替木:

宋式斗拱构件,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是斗拱最上一层的短枋木,

用以承托两

219

橡或枋的接头处。

它的两头带卷杀,形似拱,但断面高度低于拱。

后替木逐渐加

长,元代起已改为通长的构件,习称檐枋。

62.三幅云:

明清时,雀替或昂尾上斗口内伸出的一种云形雕饰,叫三幅云。

63?

六分头:

木材端部一种装饰,外形如锐角状。

64?

霸王拳:

梁枋枋头的一种雕饰,系由中间三个凸半圆线和两端两个凹半圆线,

连续而组成的花状头。

65?

华头子:

在出下昂的斗拱中,为承托第一跳下昂的昂身,将相应的一跳华拱

外端,顺着昂身斜度切去一部分,剩下的斗口外的一小段华拱头,刻作两卷瓣。

因其形似花瓣,因

名华头子。

66.菊花头:

斗拱的翘、昂后尾的一种雕饰,作分瓣的曲线形。

67.麻叶头:

翘、昂后尾的一种雕饰,其做法有所谓“三弯九转”之说。

中心之

外的三层弧线为“三弯”;每两弧线相接处叫转,九处相接,故为九转。

68?

切几头:

宋式大木作营造术语。

拱头长度不足承受一斗,也不按拱头卷杀,

仅作成一入瓣或两卷瓣的形式,宋人称这种加工方法为切几头。

常用于梁、揪、

方子等的出头上。

69?

宝瓶:

宋式转角铺作斗拱或清式角科斗拱由昂之上,承托若角梁的瓶形木块。

70.卷杀:

是对木构件轮廓的一种艺术加工形式,如拱两头削成的曲线形,柱子

作成梭柱、梁作成月梁等,都是用卷杀办法做成的。

71.计心造:

在宋代斗拱中,每一跳的华拱或昂头上,都有横拱的一种斗拱结构

方法,叫计

心造。

72.偷心造:

宋式斗拱的一种做法;即在一朵斗拱中,只有出跳的拱、昂,跳头

上不安横拱,谓之偷心造。

73.檐不过步:

指从挑檐樵到檐端的距离小于一步架(22斗口)。

74.槽:

宋《营造法式》将建筑物中与斗拱出跳成正交的一列斗拱的柱列中线通

称为槽。

两槽之间形成的空间按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内槽、外槽、前槽和后

槽等。

宋《营造法式》将格网平面布局分为单槽、双槽、分心槽、分心斗底槽、

金箱斗底槽等多种形式。

75.副阶柱:

即廊柱,宋代称副廊柱。

76?

通柱:

建筑物的内柱中,从地面到达屋顶的柱子,叫通柱。

77.平柱:

明间左右的檐柱,叫平柱,是檐柱中最短的立柱。

78.雷公柱:

立在庑殿推山太平梁上的短柱,是用作承托悬空的一段脊桁以及脊

桁上的正吻的。

攒尖顶宝顶下的悬空短柱也叫雷公柱,柱的下端通常刻做垂莲。

79.永定柱:

土城中或平坐下的立柱,都叫永定柱。

80?

草架柱子:

在清式歇山结构的踏脚木上,树立若干根柱子,以支承挑出的桁

头(每根支一桁头),这些柱子就叫草架柱子。

81.瓜柱:

两层梁架之间或梁榛之间的短柱,其高度超过其直径的,叫做瓜柱。

宋时瓜柱叫做侏儒柱或蜀柱,明以后始称瓜柱。

82?

劄牵(扎牵):

宋式名称,起联系作用的短梁,长一椽架(清式称一步架)

相当于清式

的单步梁。

83.抱头梁:

小式大木中檐柱与金柱(或老檐柱)间的短梁叫抱头梁。

它一头在

檐柱之上,一头插人金柱或老檐柱(有斗拱时叫挑尖梁,无斗拱时叫抱头梁)

22084?

挑尖梁:

在大式带檐廊的建筑物中,主要的梁多由前后金柱承托,但另有次

要的短梁连接金柱和檐柱。

这种短梁的梁头,通常做成较复杂的形式,好像一

顶道冠。

挑尖梁并不承重,只起拉接联系作用,同小式的抱头梁一样。

85?

角梁:

垂脊处最下一架斜置的并伸出柱子以外的木梁,叫角梁。

角梁有两层,

下层的在清式中叫老角梁,宋式中叫大角梁(江南地区称老戗);伏在老角梁

上边的在清式中叫仔角梁或子角梁(江南地区称嫩戗,前端抬起较陡)。

86?

阳马:

宋式名称,即角梁。

另斗尖类型的藻井中的斜梁,亦名阳马。

87?

簇角梁:

宋式名称。

在四角、六角或八角斗尖亭榭的木构架中,各条角梁的

后尾全部集中到中心,谓之簇角梁,取其簇拥一处之意。

88?

由戗:

清式名称。

由戗是庑殿正面与侧面屋顶相交处的骨干构架,即四条垂

脊的骨干。

它处于两山各桁及前后各桁的相交的地方,是角梁的继续。

89.顺梁:

与主要梁架成正角的梁,叫顺梁,按清代官式做法,顺梁安置在梢间

底层的柱

间。

90?

扒梁:

两头放在梁上或桁上,而不是放在柱上的梁,叫扒梁。

91?

顺扒梁:

两端或一端放在桁或梁上的顺梁,叫顺扒梁;它分上下两层或上中

下三层,每层都是一头放在桁上,一头放在柁梁上。

92?

丁袱:

宋式大木作构件名称。

位于四阿殿顶和九脊殿顶山面,是承托山面与

前后瓦坡相汇处的必需构件,在结构上起承托山面屋架荷载的作用。

梁的一头

搭在山面铺作或檐柱之上,而另一头则搭在横梁之上,并与横梁垂直成“丁”

字形,故名。

《清式营造则例》

中称顺扒梁。

93.太平梁:

在庑殿顶的推山结构中,由于两山推出,脊桁也随之加长,于是有

一端便悬空在梁架中线以外。

为了牢固起见,必须在前后上金桁的上面加一根

梁、一根柱来支撑。

这根梁,就叫太平梁;这根柱,叫做雷公柱。

94?

采步金:

在歇山式建筑中,用以承托歇山部分结构的梁,叫采步金,是歇山

大木中的关键构件。

它的位置是在挑尖顺梁上,与顺梁成正交,高同第二层梁,

两端做假桁头,与下金桁相交,放在交金墩上。

采步金的外边还刻有一排橡窝,

以承受两山的椽子。

采步金这一构件,见于明清官式建筑中。

95.乳袱:

宋式名称。

袱,指梁,乳,言其短小。

乳揪是较短小的一种梁,相当

于清式的双

步梁。

96.穿插枋:

明清木构件(横向)之一,位于两柱子之间,起联结作用。

97?

随梁枋:

最长的梁下的枋,起稳固梁的作用,是个联系构件。

98.内四界:

指一座单体建筑的中心部位,即五架梁下两柱之间的位置。

五架梁

上正好是四步,又称四界,在建筑的内部,称为内四界。

99?

燕尾枋:

悬山结构的檫或桁头伸出山墙外的悬挑部分下边的一道枋,以加强

檩或桁的支撑力,这道枋叫燕尾枋。

100.牛脊砖:

在有斗拱的建筑中,压在最上一跳下昂之上以承托檐根的楝,宋

式称牛脊砖,相当于清式之檐檩。

101?

脑椽:

清式名称。

最上一段即脊桁到上金桁这段椽子,叫脑橡。

它一端插人

扶脊木内,另一端钉摘在上金衍上。

221

102.花架椽?

?

清式名称。

在各金桁上的椽子,都叫花架椽,又叫乎椽,花架椽又

视建筑物进深步架多寡,在称谓上还可区分为上花架椽和下花架椽。

103?

连檐:

一指封檐板,二指在檐椽头上皮连接各椽头的木件,又分大连檐(连

接飞椽橡头上皮的联络材,瓦口就安在它上面)、小连檐(连接檐椽椽头上皮

的联络材,在它上面安里口木或闸挡板)。

1。

4?

里口木:

在小连檐的上边,有一块小板,封住两根飞橡之间的空当,这块

小板就叫里口木,又叫闸挡板,其作用可防鸟雀飞入作巢。

105?

博风板:

悬山和歇山屋顶,桁(檫)都是沿着屋顶的斜坡伸出山墙之外;为

保护这些桁头而钉在它上面的木板,就叫博风板。

106?

扶脊木:

清式建筑脊桁之上并与之平行的六角形木,叫扶脊木。

在它前面和

后面朝下的斜面上,做成一排涧,以承受脑椽的上端。

107?

雀台:

飞檐椽头钉连檐及瓦口,钉时连檐需距橡头半斗口,称为雀台。

108.枕头木:

在屋角的檐桁上,为了使椽背与角梁背齐平,而在椽子下垫的一块

三角形木头,又称衬头木。

在宋式建筑中叫生头木。

109?

踏脚木:

清式歇山构架中,伸出山墙或排山外的挑山檩,负担不了整个悬出

部分的载荷,所以在老檐桁上加一道扒梁,以立柱承重,它就叫踏脚木,意为

让草架柱子踏脚于此以支撑桁头。

110.柁墩:

两层梁间的“短柱”,其高度小于其直径者,叫柁墩,宋元时用驼峰。

111?

交金墩:

在顺扒梁上承托山金桁和前后金桁相交点上的柁墩,叫交金墩。

112?

角背:

瓜柱两端的木构件,以固定瓜柱。

113?

平水:

梁头下皮到桁下皮之间的高度,叫平水。

是指未进行建筑施工之前,

先决定一个高度标准,然后根据这个高度标准决定所有建筑物的标高,这样一

个高度标准就是古建施工中的“平水”。

平水不但决定整个建筑群的高度,也决定着台基的实际高度。

114.骑马雀替:

在尽间、梢间及廊子等狭窄处,一个开间的两个雀替连在一起,

合而为一。

115?

花牙子雀替:

常用于住宅及园林,整个雀替用较小的棂条拼成图案,或雕成

卷草等纹样,

116.挂落:

用木条拼搭成的漏空装饰构件,悬装在廊柱间枋子之下,常见于南方

建筑。

117?

捅扇:

用以空间隔断,楠扇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大致划分为花心(楠心)和

裙版两部。

花心是透光通气的部分,用细木棂子,裙版雕刻图案文字等。

大多

用于宫殿、庙宇、高级住宅,带槁扇门的可做建筑的外门。

118?

支摘窗:

古建筑门窗的一种形式。

适用于明清殿堂的次间、梢间或小式建筑

物上。

在每一开间的中线上增加一根立框(间柱),形成上下左右四扇,均双

层。

上扇为支窗,下扇为摘窗。

119.罩:

居住建筑室内起着隔断空间和装饰作用的构件,多用硬木浮雕(或透雕)

雕成几何图案、缠交的动植物以及神话故事等。

(即檩子)

120.裨问:

宋式大木构件,是樽下附加的联系构件,或每间都用,或隔间采用。

其两端往往插在蜀柱或驼峰上,将相邻的两片梁拉紧。

121.平?

(暗):

天花的一种,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

木方格,如

佛光寺大殿和独乐寺观音阁。

222122?

W(棋):

天花的一种,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称为平茶。

123?

勾连搭:

将两三座房屋沿进深方向连接起来,中间不做隔墙,以扩大室内使

用空间,而屋顶仍旧各自分开,这种做法就叫勾连搭。

明清以来,在大型宅第

及寺庙大殿等建筑中,常见勾连搭的应用。

124?

编竹造:

在穿斗式构架的穿与穿之间,用竹片或细山竹编织起来,然后抹上

泥灰以为墙,这种做法,《营造法式》上称为编竹造。

编竹造在南方建筑中常

采用。

125.缠柱造:

在楼阁一类建筑物中,由于上层向内收缩,上下两层的柱子便不能

对齐。

当上层角柱向内收进较多时,便将平座的转角铺作做成三个栌斗的形式,

围绕上层角柱柱根布置,使转角铺作的正侧两面都可以看到两个栌斗。

126?

叉柱造:

楼阁建筑或木塔的上层柱子,下端作十字形开口,成为四瓣,又在

下层柱头铺作斗拱中,柱脚直接落在栌斗上。

127?

减柱造:

辽、金、元时期(明清时已很少采用)建筑中减去前金柱或后金柱

的做法,以获得开阔的室内空间。

128?

斗接柱:

大木作构件名称。

斗接柱是指多层建筑中叉柱造做法中的上层柱子。

这种做法是自下而上,一层柱框一层斗拱相重叠,上层柱根叉于下层斗拱的大

斗之上,也即是下层斗拱的大斗所接托的上柱,称为斗接柱。

明、清建筑中用

两段或三段木材施以暗榫墩接成的柱。

129?

推山:

庑殿建筑中加长正脊,并向两山推出的做法。

130?

收山:

歇山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一段距离的做法。

131?

排山:

硬山或悬山屋顶中位于山部的骨干构架。

132.排山勾滴:

硬山、悬山和歇山山面的博风板上与垂脊成正角形排列的勾头和

滴水。

133.勾头:

一种特殊形式的筒瓦。

多用筒瓦垄的檐头,比普通筒瓦多一个圆形的

瓦当。

元代以前称瓦当,至明、清两代,改称勾头。

134?

戗脊:

歇山屋面四条垂脊下,沿角梁方向斜出的四条脊。

135?

傅脊:

其一指歇山的山花板与下边山面屋面接缝处的平脊(共两条);其二

指重檐建筑下檐顶部的平脊(共四条)。

136?

合角吻:

重檐建筑下檐正侧面博脊相交处的吻兽。

137.套善:

位于仙人脚下,套在仔角梁端部的瓦质或琉璃雕饰件。

138.长耳子:

安装于琉璃照壁四角圆柱上部或琉璃花门四角圆柱子上部的装饰性

琉璃构件。

139.悬鱼:

悬山屋顶山面的装饰构件,用木板雕成,安于傅风板的正中。

早期多

为鱼形,

后有各种变形。

140.惹箪:

位于悬鱼的两侧,安于山面博风板边缘的三角形木质装饰件,上多刻

云纹之类。

141?

回水:

上檐出的尺寸比下檐出尺寸缩减的部分,称为回水。

142?

五彩遍装:

宋《营造法式》中建筑彩画作制度之一。

彩画中最华丽的一种,

用于等级最高的建筑物上。

其特点是把建筑的木构件从头到脚都用彩绘的图案

花纹来装饰,以达到五彩缤纷、华丽高贵的效果。

143?

枋心:

梁枋彩画的中心部分,约占整个梁枋的三分之一。

144?

箍头:

梁枋彩画两侧的尽端部分。

22314S?

藻头:

梁杨彩画防心与箍头之间的部分,亦称“找头”。

146?

—整二破:

旋子彩画中一个整圆旋子加两个半圆旋子的构图形式。

147?

喜相逢:

旋子彩画中两个相连的一整二破称喜相逢。

148?

勾丝咬:

旋子彩画找头部位的一种图形,此图形在较短木件上可单独使用。

当木件过长,安排一整二破图案后还留有空地,即可加入“勾丝咬”。

149?

五大线:

古建筑彩画技术术语。

指清式彩画图案的骨架轮廓大线。

即枋心线、

岔口线、皮条线、箍头线、盒子线。

二、城市、建筑及其他

150?

闾里:

古代城镇中有围墙的住宅区。

1S1.瓮城:

为增强城门的防御力量,而设在大城门外的小城,也称月城。

152?

马面:

城墙突出部分的城台,间距一般不超过一箭的射程,守城士兵于马面

上可四面

御敌。

153?

箭楼:

城门上设有众多窗洞(以备发箭防御之用)的城楼,如北京前门箭楼。

1S4.水门:

开设在城墙跨河处的券洞,以通舟船运输。

1SS塘:

周代宫廷殿堂的中央土台,依墉建筑宫室,不仅稳定坚固,而且逐层高

起、造型

宏伟。

156?

闺闼:

半圆拱形的宫门。

1S7.掖门:

宫殿正门左右两旁的侧门。

158?

燕寝:

宫城中供皇帝居住的建筑(诸侯的称为路寝)。

159?

龙尾道:

宫殿前长长的台阶。

160?

辇道(倾道):

坡度平缓而便于车马通行的路,常与踏垛组合使用,后其上

多刻云龙水浪,成为纯装饰性的御路了。

161.斋宫:

皇帝行祭礼斋戒时的住宿之处。

162.辟雍:

原为周天子所办的大学的学宫,东汉以后辟雍则带有祭祀性建筑的性

质,其型制为圆形水池中设方形建筑(群)。

诸侯之学宫则称泮宫,内设泮池(半

圆形水池)。

163.国子监:

封建社会后期的国家最高学府。

164?

椒房:

古代后妃的居寝之处,用花椒类的香料和泥涂于墙壁,取其温香、多

165.贡院:

清代举行乡试、会试的场所,通常建于城内东南方。

166.木天:

原为唐代宫中藏书的秘书阁,后泛指高敞的建筑,并成为翰林院的代

称。

167?

驿站:

古代的邮政设施,专供传递文书、邮件者中途休息、住宿、更换马匹

等。

168?

扎仓:

藏语,意为学院,一般由前廊、经堂、佛殿(内供佛像)构成。

169?

太仓:

朝廷皇室藏粮之所,有时被称为“坟仓”。

no.囊欠:

藏语,意为活佛公署,内有会客室、佛堂、自用经堂、卧室及各种建

筑。

ni?

会馆:

身居异地的商人设立的为同乡联络聚会的场所,兴起于唐宋,现

存者多为清代

所建。

172?

三滴水楼阁:

清代城镇常见的一种楼阁,其外观为三重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