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2061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88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docx

《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docx

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范围

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

(1)气候:

(2)地形:

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

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

(1)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2)交通发达,利于外向型农业发展。

(3)开发晚,人口密度较低。

温馨提示

“开发晚,人口密度低”一方面使得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经营规模大;另一方面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布局特点

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划分的依据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农业区

分布

主要产品类型

耕作

农业区

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

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作物

林业和

特产区

主要分布在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

主要树种有: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

特产主要有:

人参、鹿茸、苹果、梨、柞蚕等

畜牧

业区

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

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温馨提示

图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

四、农业发展方向

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类型

问题

成因

对策

耕地

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

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利用不合理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持水土,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湿地,增施有机肥等

林地、草地

林地、草地的比重下降,草场退化

沼泽地

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

其他

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平原区

面向国内,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

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强化人工草场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半山区实现“立体农业”,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的转变

全析考点一

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

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发展条件的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1)自然条件:

条件

具体影响

典例

气候

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

新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

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海南一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

降水的多少及分配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降水少且变化大,中低产田多,产量不稳定

地形

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利用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

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发展林牧业,山地适合发展林业

水源

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决定枯水期农业产量

西北内陆降水少,但夏季冰川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丰富,适宜发展绿洲农业

(2)社会经济条件:

条件

具体影响

典例

工业基础

工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

美国工业发展使其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交通

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促进了商品农业的发展

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大,上市及时

人口

人口密度决定人均占有耕地,影响商品率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技术

生产技术影响产量、品质和竞争力

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高

政策

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我国农业税取消和农业补贴增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市场信息

供求关系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

欧洲奶酪市场大,奶酪产业规模大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农业活动

商品粮生产

畜牧业生产

林业生产

地形区

平原地区

西部高原区

山地、丘陵地区

自然条件

①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②地形平坦;

③土壤肥沃;

④雨热同期

①宜牧面积广;

②降水较多,草类茂盛;

③畜种优质

①宜林面积大;

②森林物种资源丰富

社会经济条件

①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一些工业以农产品为原料,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③开发晚,人口密度小,使本区农业经营的规模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发展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1.(2012·海南高考)下图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

据此完成

(1)~(3)题。

(1)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

A.耐旱        B.耐涝

C.抗病虫害D.占耕地少

(2)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B.洪涝

C.台风D.冻害

(3)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

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C.降水少,地形平坦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解析:

(1)A 

(2)D (3)A 第

(1)题,由图中年降水量线可知该地年降水量小于200mm,属于干旱地区,故该地种植该品种枣树是利用了其耐旱特征。

(2)题,由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强,故多冻害。

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洪涝多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枣树耐旱,干旱对其生长影响较小。

第(3)题,由“品质优良”可知要选择有利区位。

由图可知,该地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降水少,地形崎岖,土壤水分缺乏,故A项正确。

2.(2014·安徽高考节选)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

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

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1)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

[审题答题规范专训]

———————————————————————————————————————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1)甘肃有“天然药库”之称,说明药材种类多,数量丰富,则推断其自然环境多样,这与独特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2)甘肃作为“千年药乡”,说明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3)近年来甘肃药品加工蓬勃发展,说明其拥有技术、市场和政策等优势。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大致位于32°N~43°N,92°E~109°E,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走廊(“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要道),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蒙、藏、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部。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的特点,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产品质量好,中药材用途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地处西北交通要道;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引导,推动中药材种植。

———————————————————————————————————————

全析考点二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

问 题

对 策

黑土开发

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①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②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③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林业发展

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

①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②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湿地保护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2.东北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东北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东北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今后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①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农业,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布局农业生产。

②促进农业全面发展,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①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

②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

③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作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盐碱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2011·安徽高考)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

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

据此完成

(1)~

(2)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1

33

33

31

11

11

33

33

31

22

31

31

31

11

12

31

31

11

11

11

31

11

11

11

11

(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解析:

(1)A 

(2)C 第

(1)题,由表中土地类型变化可知,湖泊转变为耕地,湖泊面积减小,空气湿度会明显减小,水生生物物种会减少,干旱、洪涝的频率会增加,故B、C、D项错误。

(2)题,该地处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带,属于典型的灌溉农业区,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不适合发展基塘生产,排除A项,也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和大牧场放牧业,排除B、D。

2.(2013·江苏高考)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

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2)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解析:

(1)D 

(2)C 第

(1)题,由图可知,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不断下降,但下降的速度在减慢;而粮食产量波动上升,有些年份出现粮食减产现象;2003年以前,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下降,但两者并不同步;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2003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上升,这显然与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有关。

3.(2014·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双选)

(1)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A.保障城镇用水B.开发水能资源

C.蓄水灌溉农田D.发展水产养殖

(2)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D.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审题答题规范专训]

———————————————————————————————————————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从题干中“我国某绿洲地区”,说明该地主要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AC 

(2)CD

———————————————————————————————————————

主观题常考的11

题型之(十)

农业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评价类问题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只要求回答出有利条件或指出区位选择的原因,常见设问词有“分析”“说明”“归纳”等;第二类,针对特定区域,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其区位条件的特点和表现,常见设问词是“评价”;第三类,先选择对某种农业生产活动的支持或反对态度,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常见的设问方式是“你认为……,说明理由”“你是否赞成?

简述理由”等。

角度 农业区位条件的评价,答题思路为:

[典例] (2010·全国卷Ⅰ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

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

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

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

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

(2)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应用流程]

(1)题,

(2)题,

[答案] 

(1)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灌溉(和排水)条件好;(北纬45°附近)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2)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

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的答题要素

有利条件

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等

不利条件

热量、光照、水分不足;多旱涝等灾害;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机械化程度低、科技水平低等

(2012·海南高考节选)图示区域人口密集,其中甲市出产的白酒驰名中外。

酿造该种白酒的原料主要为生长在甲市周边区域的糯红高粱。

为了确保白酒品质,当地种植的糯红高粱一般不施用化肥和农药。

为了扩大产量,农业专家曾尝试在他处种植糯红高粱,但离开其原产地仅数十千米,便会出现质量变差、减产等问题。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市周边地区发展糯红高粱种植业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解析:

从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四川省(也可根据地理标志产品“糯红高粱”判断为四川泸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且位于紫色土分布区,土壤肥沃;甲市有铁路线、高速公路及河流流经,交通便利;且由题干“图示区域人口密集,其中甲市出产的白酒驰名中外”可判断该区域劳动力资源和消费市场情况。

甲市白酒环境条件要求很高,导致种植空间有限,产量也较低;同时,随着城市和交通的发展,狭小的种植空间受到挤压,环境污染威胁也在加重。

答案:

有利因素:

自然环境独特(位于亚热带、水热资源丰富、紫色土);接近消费市场;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不利因素:

受到(交通、城市等)环境污染威胁;产量和种植空间有限。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2015·湖南师大附中模拟)下表为四个农业区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统计表。

读表回答1~2题。

农业区

每公顷肥料使用量/kg

108.8

53.7

250.8

191.9

每公顷收获量/kg

1956

977

2495

3150

平均每人收获量/t

121.7

140.6

6.1

79.2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hm2

145.6

186.6

2.1

37.9

1.甲、乙两农业区共同的区位条件及其生产特征是(  )

A.机械化水平高,集约化经营

B.劳动力充足,单位面积产量高

C.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

D.水旱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

2.四个农业区中最可能位于美国中部平原的是(  )

A.甲         B.乙

C.丙D.丁

解析:

1.C 2.A 第1题,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甲、乙两农业区人均产量大、人均耕地多,说明甲、乙两农业区人少地多,商品率高。

乙地投入较少,产出也较少,集约程度低。

第2题,美国中部平原的农业特征是机械化水平高,人少地多,高投入,高产出,商品率高。

(2014·重庆高考)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

据此完成3~4题。

3.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表明这一时期该国(  )

A.人口数量减少B.城市化率提高

C.土壤质量下降D.粮食单产提高

4.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

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

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

解析:

3.A 4.A 第3题,人均耕地=耕地面积/人口数量。

材料中提到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但人均耕地增加,说明乌克兰的人口数量减少,A项正确;城市化率主要体现在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人均耕地无直接联系,B项错误;耕地面积的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整有关,而与土壤质量及粮食单产关系不大,C、D项错误。

第4题,人均耕地增加,即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扩大,所以人均粮食产量会增加,A项正确;乌克兰被称为“欧洲粮仓”,粮食大量出口,C项错误;农业生产投入、亩均农业产值与人均耕地面积无直接联系,B、D项错误。

读美国农业分布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附近的农业带是(  )

A.乳畜带B.玉米带

C.春小麦带D.混合农业带

6.图中数字代表的四个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农业地域类型与我国松嫩平原大体相同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5.A 6.B 第5题,①地区位于东北部五大湖区,为乳畜带。

第6题,松嫩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由于纬度较高,只能种植春小麦,和美国的②地区相似。

(2015·合肥模拟)在第五届亚洲葡萄酒质量评比大赛中,宁夏有两种葡萄酒喜获金奖。

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7~8题。

7.图中M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西侧的高山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冲积平原,黑土肥沃

8.图中N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却是沙漠广布,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农垦、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解析:

7.A 8.D 第7题,图中M地区位于贺兰山东侧,属于半干旱、干旱地区;光照充足,日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黄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地处平原地区,土壤肥沃(但不是黑土);降水稀少是种植葡萄的不利条件;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

第8题,图中N地区处于我国农牧过渡带上,由于人口增加,人类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导致该地区出现土地荒漠化。

(2015·绵阳检测)专业村是指某农村大部分农户商品性地从事一种或多种相互关联的生产或服务活动,从而使该活动的经济总量(如产值)构成这个村经济总量的主体。

下图为河南省四类典型专业村形成与发展因子图。

据此回答9~10题。

9.重渡沟村发展的最优产业应是(  )

A.乡村旅游B.民俗文化

C.家具制造D.方便面业

10.专业村比传统农业村产品的商品率高,主要原因是专业村(  )

A.土地资源丰富B.水利设施完善

C.机械化水平高D.特色产品质优

解析:

9.A 10.D 第9题,由图中可以看出重渡沟村专业发展的因子是自然资源,在选项中只有乡村旅游是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来发展的。

民俗文化主要是利用文化资源,家具制造主要是利用木材资源,而河南省林业资源主要是人工林,不是自然资源;方便面业主要利用当地丰富的粮食资源。

第10题,由于专业村专业化生产,生产者之间相互切磋技术,共同发展,形成专业的先进生产技术,所以专业村比传统农业村的产品有特色且产品质量优,商品率高。

(2015·大连模拟)“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

读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表,完成11~12题。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质

大气水分

实验前

6.3%

25.5%

0.7%

14.6%

18.6%

实验后

23.5%

16.7%

3.2%

3.4%

34.5%

11.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  )

A.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气湿度

B.降低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

C.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

D.降低土壤透气性,减少空气污染

12.“保护性耕作法”最适宜优先推广的国家是(  )

A.哈萨克斯坦B.新加坡

C.比利时D.巴西

解析:

11.D 12.A 第11题,从表中数据看出,实验后出现的结果是土壤水分、大气水分增加;土壤空气减少,降低了土壤透气性;土壤有机质增加,提高了土壤肥力;大气悬浮物质减少,减少了空气污染。

第12题,从实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法”有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水分蒸发等作用,所以该措施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实施。

四个选项中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