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经验交流材料111.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1157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改经验交流材料1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改经验交流材料1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改经验交流材料1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改经验交流材料1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改经验交流材料1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改经验交流材料111.doc

《课改经验交流材料1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改经验交流材料111.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改经验交流材料111.doc

与新课改携手前进

——龙子心小学新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我校始终贯彻教育新理念,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全体教师积极转变观念,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投入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的行列中。

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在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些微薄的收获,下面谈一谈我校近年来实施新课改的点滴做法:

一、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过去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一味地传授科学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学习。

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情境和氛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实验、研究,并及时地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帮助,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指导学生自行得出结论。

1.一张“听课参照表”的功效

基于这种情况,我校最大变化是把教研课、观摩课、示范课、公开做了调整。

教务处在学期初设计一张“听课参照表”,将小组研究的课题名称及所授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老师课上如何体现这一课题研究的方法与策略列成表格。

然后分发给每个课题组的组长,在每学期一次的集体备课精品课展示时执教教师填表后发给听课的老师们,如此一来,讲课的教师明确讲课的任务,听课的教师有了听课的目的,评课时也有了参考,依据表格进行评议。

将备课、讲课、听课、评课融为一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行政领导“推门”听课

从去年以来,我校实行环节干部推门听课,第一节主要推一个人的课,第二节分散开听本年级其他老师的课,我们拿着听课参照表,综合评价一节课。

目的是督促老师扎实上好每一节课。

二、打造高效课堂,深化教研教改

1.教研活动三强化

(1)强化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教研课、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围绕本组课题研究教学,讲课教师教学目标明确:

这节课教什么,学生学会什么。

听课教师分工听课,评课时听什么,评什么。

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教师与学生的负担。

(2)强化个体研究与集体研究的有机统一

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要系列化,在讲教研课时,组内先发放听课表格,要求本教研组成员上教研课时,组内成员必须听课,听课之后必须评课,要求出台一节展示课必须是课题研究中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展示。

(3)强化各学科的相互渗透。

在教学中,课题研究中,各学科间要相互渗透、协同作战。

2.引进LDC合作研究模式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学校专门打造了“心愿工作室”,引进LDC合作研究模式,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分组评课。

大教研组活动由教务处统一安排集中业务学习计划,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有讨论、有记录。

为教师研究教学创造环境。

所有大教研组活动都在“心愿工作室”进行教研活动。

每次教研活动安排一个教师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教学中的教学案例或教学小故事,引发全体教师的讨论。

要求每位教师每月至少撰写一篇教学心得,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

教务处将教师每学期的教育心得,与湖北天问学校教师和我校教师跨省网上相互点评后,装订成册,进行资源共享。

3.大、小教研组活动的开展

我校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体美、综合五个大教研组,再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下设了20个小教研组。

大、小教研组活动间周进行。

大教研组以名师与骨干教师的业务讲座、各年级组教研课评课研讨、观看资源示范课等为活动的主要内容。

小教研组以加强集体备课研究、加强教师备课与教案修改实效性的研究、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加强科学布置作业与减负增效的研究为主要活动内容。

要把四个研究内容与小组课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探究“集体备课——实践补充——反复研究——形成典型”的课例研讨模式,先由主讲教师备课,然后组内教师集体备课,再由主讲教师试讲,组内成员听课,发现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当之处进行修改,然后由第二位教师再讲,再听课,再发现,再修改……以此类推,到最后一、两位教师向全体教师展示精品课。

这样,达到“一课三讲”的研课效果,通过实践活动提升每位教师的研课水平。

4.与友邻学校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5.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四年来,我们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培养学生情趣入手,自主开发了《我诵读,我快乐》《我践行,我快乐》、《龙子心行》、《口算本》、《看图写话》等校本教材,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将养成教育理念渗透到教材之中,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成为天天陪伴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

三、体现学校特色,开发校本课程

1.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

从2009年开始,我校在全校师生中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

利用每天的晨读课,让学生诵读古诗词、《三字经》、《弟子规》,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传承了中华文化,给学生打下了很好的文化底蕴。

为鼓励学生背诵热情,教务处每学期中期以年级为单位,进行一次经典古诗文诵读大赛。

2.开展“飘书”活动。

要求以班级为单位,购买同一本书,自己读后,在与同年级其他班的学生定期轮换着读,这样一学期后,每位学生就可以读到六本书。

为落实好该项活动,教务处每学期都要组织与“飘书”有关的系列活动。

3.创办了《龙子心声》校报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998年,学校创办了《龙子心声》校报,已有四年的历程。

该报一学期出版4期,期发数1000余份。

版面为4开4版,主要面向校内发行。

第一版为校园新闻版,及时、准确地宣传报道学校重大事件、重要举措、重大成果;同时开辟“教海拾贝”栏目,供教师在栏目中发表自己的教育随笔或教学感受和心得体会,及时捕捉教师的优秀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反映教学科研成果,宣传教学改革经验,使教师在开放与主动的环境中共同发展。

第二、三、四版是学生版,主要刊登学生的优秀作文、诗歌,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学生的绘画、手工作品。

4.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册

为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每个学生建立了学生的成长档案册,收集了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料,2009年,我校建立起学生成长档案册,通过实施“学生成长档案册”评价制度,引导、鼓励、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既能学会判断自己的进步,感受成功的喜悦。

通过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册”,更好的帮助教师和学生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足迹,发现不足,以寻求最佳的教育途径。

三、校本培训工作

我校把校本培训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校本培训,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

1.对新教师进行指导性听课

(1)学校领导对新教师进行摸底听课,指导入门

学校领导组织教务处成员对所有新教师进行一次摸底听课,根据新教师的实际情况与教学能力分课任教。

(2)请教研室教研员到我校进行指导性听课

每学期开学初,我校都要邀请教研室的教研员到我校指导听课一星期,从备课到听课、评课,帮助新教师与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2.加强教师“三笔一话”的基本功训练

我校要求教师坚持练习“三笔一话”。

教务处每星期统一安排10位教师利用移动黑板在大厅里展示自己的粉笔字。

每位教师每天在硬笔书法本上抄写一页,展示自己的书法。

全校师生上课与公众场合必须讲普通话。

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三笔一话比赛。

3.组织教师参加“六个一”活动

为了从根本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六个一”活动,即,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理论专注;订阅一种教学杂志(学校出钱);参与一个子课题研究;编写一份研究课教案;制作一个教研课课件;上一节课题研究课;撰写一篇教学论文、随笔或总结(“每月一得”除外)。

4.充分发挥“师带徒”作用

(1)确立师徒关系。

(2)发挥引领作用

名师、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他们教学理念的体现、教学经验的凝结和教学智慧的展示。

能够给广大教师以思考和启迪,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

每学期要在所在学校承担2节示范课,参与一次校级或校级以上范围内的交流发言,或发表至少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案例或反思。

以此带动广大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大幅提升。

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加快三名工程的名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培训步伐。

(3)开展帮扶活动

我校通过“四课”活动(即:

新教师的推门课,优秀教师的公开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名师的特色课),充分发挥名教师、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开展“拜师带徒,青胜于蓝;互帮互学,齐头并进”活动,建立梯队式帮扶体系,形成名师带骨干、骨干带优秀、优秀带成长、成长带新入校教师帮扶活动。

最大限度挖掘教师潜能,学习互相、共同提高。

制订好校内师徒结对的活动计划,开展好平时的师徒结对活动,增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学习与交流,取得共同进步。

作为师徒每月听师父的课不少于2节,请师父修改教案不少于2次,上讨教课不少于1次,学期结束时必须上一次汇报课。

每位名师、骨干教师要带两名青年教师,师徒双方明确职责,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教师选择相应的老师。

5.组织教师业务考试

为了让老师们尽快熟悉教材,掌握教法,我校还在2008年6月、2009年7月、2012年2月三次举行了教师业务考试,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快教师成熟的步伐。

并利用开学和放假进行教材、大纲学习。

6.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平台

(1)开展典型课例评选活动。

该活动要求科任教师全员参与,虽然是短短的四十分钟,但教师却从中能够学到很多,在他们精心准备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通过观看典型课例的实况录相,教师也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使我们学校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2)通过开展教学能手评选、新秀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师三笔一话基本功竞赛、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

7.“走出去,请进来”

四年来,学校不断加强教师的学习,鼓励和选派教师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几年来先后派出260余人次,赴北京中关村四小、湖北宜昌天问学校、呼市玉泉区、乌海市、鄂托克旗、达拉特旗、海南、哈尔滨、临河、东胜、达旗、乌审旗等地参观学习,借鉴他们的管理模式,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回校后要做专题汇报交流,把学到的经验和方法及时传递给其他教师,以点带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8.成立名师工作室

成立名师工作室是以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为主要目标,以名师跟踪教学为主要方式,以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提升和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为呈现方式,措施上力求做到“五个一”:

一是带好一支队伍,二是抓好一项研究,三是做好一次展示,四是推广一批成果,五是发表一篇论文。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指导措施,促进教师内涵发展,提高全校教师整体水平。

四、抓实教学常规

这一学期我们在常规检查这一块上做了调整。

把教案检查、作业检查、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册放在组内互查,一个年级组由组长带领,进行互相学习,互相督查。

最后给每个人一个综合的评定,每个月的25号上交教务处,教务处领导小组及时进行个别复查、验收工作。

只有把教学常规抓实、抓细,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方式由粗放、经验型管理向科学、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五、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素质教育的精神在教学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若不能有效地得到解决,将严重地阻碍新课程的推进和深化发展。

(一)把“对话”变成“问答”。

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一方面把整体性教学内容肢解得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师生之问、学生之问、学生与主体之间的平等互动的对话)庸俗化为问答,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套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