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2教师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9151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2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2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2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2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2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2教师版.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2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2教师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2教师版.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2教师版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教师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关作家作品知识、写作背景

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3、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2、把握文意,梳理文章思路。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溢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许多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的。

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

2、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那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

“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

”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3、文体特点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4、诵读感知

(1)注音

瓶无储粟(sù)求之靡(mǐ)途田园将芜(wú)胡不归

轻飏〔yáng)壶觞(shāng)眄(miǎn)

流憩(qì)矫(jiǎo)首遐(xiá)观

出岫(xiù)景(yǐng)翳(yì)翳西畴(chóu)

窈窕(yǎotiǎo)遑(huáng)遑耘耔(yúnzǐ)

东皋(gāo)心惮(dàn)远役犹望一稔(rěn)

(2)写出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

【课堂探究】

1、疏通文意,梳理文章结构,理清线索。

明确:

文章结构

⑴归隐原因:

迷途知返,今是昨非。

⑵归家情景:

①归家场面:

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举家欢宴,兴高采烈。

②归家后的生活:

居陋室,自酌自饮;游园成趣,纵情山水。

⑶定居田园后的乐趣:

亲友往来,互诉衷肠;琴书相伴,消除忧伤;春天来临,耕种西畴;驾车乘舟,恣意遨游。

⑷反思总结:

随遇而安,乐天安命。

文章线索:

⑴叙事:

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度过余生

⑵抒情:

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2、第一段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归隐原因?

明确:

“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3、作者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抵家时的欣喜又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从何看出?

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隐土情怀?

点拨:

“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美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异曲同工一诗一赋,表达了相同的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

4、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点拨:

(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

当堂达标

1、解释加线的词语

(1)田园将芜,胡不归?

芜:

荒芜

胡:

疑问代词,为什么。

(2)奚惆怅而独悲?

奚:

疑问代词,为什么,与“何”“胡”相当。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谏:

劝止,挽回。

追:

补救。

(4)舟遥遥以轻飏

以:

修饰连词。

(5)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征夫:

行人。

恨:

遗憾。

熹微:

天色微明。

(6)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乃:

副词,才。

载……载……:

一边……一边……

(7)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就:

接近,将要。

(8)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引:

拿过来,端起

眄:

斜视,这里有随便看看的意思。

怡:

愉快,使愉快。

(9)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扶老:

手杖

流憩:

漫步和漫步中的随意休息;

矫:

翘:

抬头的意思

遐”:

远,与“迩”相对。

(10)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景”通“影”,“阳光”之间;

“以”“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盘桓:

徘徊。

2、翻译下列句子

(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既然)自己已经把心灵当作形体的仆役,为什么还要悲愁失意独自伤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感悟到过去的已经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不可追寻。

(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我误入迷途可能真的不太远吧,(我已经)觉悟到今天是“是”而昨天是“非”。

(3)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在家门迎候。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间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

(5)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日光渐暗,(太阳)就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延伸阅读:

素材提炼

(一)陶渊明主要事迹及分析:

1.年少有志: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孝武帝时,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辞职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拒绝了。

(分析:

不畏权势,不同流合污,一直是陶渊明的人生追求,也是他一生的光辉写照。

适用话题:

志向、舍与得、追求)

2.陶渊明择友:

陶渊明结识的朋友不分贵贱,但人格卑下的人是他所不齿的。

有一天,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往见他,这时,陶渊明正好已偃卧床上饿了好几天了。

檀道济对他说: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仕。

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古如此?

”陶渊明回答道:

“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檀道济临去时馈以梁肉,陶渊明一手把它挥落地下。

当时东晋政治混乱,且文帝废少帝自立,人民生活疾苦,道济竟云文明之世,以乱為治,其人格可知,渊明因此对他赠送的东西挥而去之。

(分析:

真正的朋友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志同道合的。

没有共同的喜好,没有相同的品性,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同时,从一个人的择友标准可看出其做人的个性和品位。

适用话题:

选择、人格、标准)

3.不为五斗米折腰。

他就是“出淤泥而不染”、近墨而不黑的代表,在官场腐朽,民怨载道的封建社会里,陶渊明能自守清节、出而不染,实在不是一件易事。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同志在未参加革命之前,也是“军阀”出身,但他也能入能出,不忘高风亮节,而始终为中国革命事业奔走不息,亦为当世万流景仰。

由此可见,近墨者完全可以不黑甚而至于更红。

(分析:

官场少了位官僚,文坛多了位文学家。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刚直不阿、不趋炎附势的典范。

适用话题:

气节、美德、自尊、坦诚)

4.陶渊明与菊花:

陶渊明不只爱酒,更爱菊花,所以家里有自产的佳酿菊花酒;陶渊明的诗作中,出现最多的植物名称,也是菊花。

相传有一年,他的亲友听说他无聊,就三三两两来看他。

后来相因成习,每逢秋菊盛开,亲朋好友就到陶渊明家中作客赏菊,他就做点心、烧菊茶款待众人。

等亲友要离去时,又采菊相送,忙得不亦乐乎,往往让他不能到田里耕作。

因此他很希望菊花在某一天全开,客人在同一天全来;于是便对着菊园祝祷说:

“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日来。

”说也神奇,那年的九月九日,各色的菊花果真一同盛开,客人们也都在那天一起来了。

众人都夸菊花有真情,不负陶公心,相约年年重阳都来赏菊,就形成了重阳赏菊的习俗。

从此重阳节又多了一个“菊花节”的别称。

(分析:

菊花是中国传统名花。

菊花的品格高洁、质朴而又从容,具有心底无私的坦荡和不畏艰苦的韧性。

以菊花喻人,既有入仕的超然,又有出世的积极。

陶渊明如此爱菊,想必是以菊自比,欣赏菊花的品格。

适用话题:

菊、格调、情操)

5.陶渊明与桃花源:

提起“桃花源”,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是他,写下那篇脍炙人口的佳文,使桃花源成了“把古今游人忙煞”的游览胜地。

《桃花源记》,倾注了诗人毕生的辛酸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它的成篇,与诗人的品德、气质、经历,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桃花源记》是一篇以探访武陵渔人的经历为线索,有着曲折故事情节的散文。

桃花源在诗人笔下,是一个人人劳动,自耕自食,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也没有战乱的理想社会。

(分析:

《桃花源记》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思想倾向,正是作者对战乱不止、政治错聩、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的反抗,表达了诗人的社会现想。

“桃花源”成了一切美好理想状态的代名词。

适用话题:

现实与理想、愿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归纳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

2、默写名句

【课前预习】

1、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

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

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

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

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园日涉以成趣(日:

名词作状语,每日)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

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

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2、一词多义:

心:

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

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

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悟已往之不谏(放在句子主语与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奚: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委:

曷不委心任去留顺从,随从王年少,委国事大臣(委托)

教化从来有源委(末尾)委命下吏(把……交给)

寻: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既窈窕以寻壑(探寻)

往:

怀良辰以孤往(去往)悟已往之不谏(过往)

3、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

古义:

指战乱。

今义:

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人事

古义:

指做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